郭淑珍教授
郭淑珍教授為我國聲樂歌劇教育事業,卓有成就地奉獻了六十餘年,她是國際上知名的歌唱家,重大國際聲樂比賽不可或缺的評委。她如今雖已八十五歲高齡,還孜孜不倦地為學院的改革發展、為歌劇建設和聲樂教學在忘我地工作。她的華聲華望,她的業績,她的貢獻,為國家領導人所重視,為音樂教育界同仁所敬重,為同學們所景仰。
郭淑珍教授1953年被中國政府派出留學蘇聯,於1957年(大學四年級)就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中以極為優異的成績獲得金質獎章,當時轟動了全國音樂界,為中國贏得了榮譽。由於她學習成績突出,畢業時蘇聯國家考試委員會建議把她的名字繪刻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金榜上。郭淑珍在前蘇聯學習五年,沒有辜負國家的培養,曾先後受邀與蘇聯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劇院、烏克蘭裡沃夫市國家歌劇院等合作,主演俄羅斯歌劇《葉浦根尼·奧尼金》中的塔姬雅娜、義大利歌劇《繡花女》中的咪咪等重要角色,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獲得無數好評。郭淑珍成為在國際歌劇舞臺上扮演主角的第一個中國人。與此同時,郭淑珍在前蘇聯各大城市(列寧格勒、裡沃夫、塔林等)成功舉行個人獨唱音樂會,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影響久遠,時隔半個世紀,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郭淑珍載譽歸國後,身兼歌劇院和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教席,將俄羅斯、歐洲的歌劇藝術帶到中國舞臺,篳路藍縷,開拓之功,功不可沒。由於她的努力,和學院內諸多同仁一起創建了歌劇專業,因而成為我國歌劇專業奠基人之一。教學之餘,她還傾注心血參加撼人心脾的「黃河大合唱」的紀念演出,一曲「黃河怨」如泣如訴,出口入耳,至今還迴蕩在人們耳際。她對歌曲的理解,她的恰如其分的演唱,她的呼吸節奏的運用,聲音之美、無與倫比,奠定了她藝術歌曲歌唱的典範地位。她獲得了首屆「金唱片」大獎。
她在聲樂教學上的成就,也是同行中無可比擬的。她的學生中如方初善、孟玲、鄧韻、鄭緒嵐、韓芝萍、林晶、張立萍、王秀芬、么紅、柯綠娃、謝添、馮國棟、吳碧霞、吳豔彧、孫礫等等無一不是樂壇的明星,國際知名的歌唱家,都在國內外重大聲樂比賽中獲獎,為國爭得榮譽。她的許多學生還是音樂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地聲樂工作者慕名來請學請益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正如中國古代名言所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郭淑珍教授可以說是受之無愧的。
她對音樂教育有著崇高的責任感、使命感,她把教學當作事業,傾注畢生心血。這又是她高於一般人之處。她說:「靠練不靠天」,又說:「既要苦練,又要苦思」;「學不等於會,會不等於對」,她說:「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鈍刀子割人」,她說:「歌唱者要動心,聽眾才動情」,她說:「要唱深,通古今;要唱好,中外學養不能少」,她說:「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氣為音之帥」。……這些多年教學積累的甘苦,這些打開學生歌喉與心扉的金玉良言,言簡意賅,多麼寶貴啊。不僅如此,她還負山載嶽,重任不辭。在她的創意、努力和協調下創辦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開創了我國舉辦國際聲樂比賽的先河,擴大了中國在國際聲樂界的影響。
郭淑珍是一位中共老黨員了,她處處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教學工作勇挑重擔,吃苦在前,早年她提出「走出歌劇院,到廣大農民中歌唱」,這有重大啟示作用,如今她的弟子們所走的「同一首歌」、「下鄉、下工廠、下部隊」,無一不是老一輩藝術家所倡導的。郭淑珍教授懷著對黨和人民的一片赤誠,縱情歌唱,歌唱偉大的黨,歌唱社會主義祖國,歌唱英雄的人民,歌唱火熱的生活。從1955年起,她先後獲得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聲樂比賽金獎,首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藝術歌曲比賽指導教師獎,中國唱片總公司首屆「金唱片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寶鋼教育獎,北京地區普通高校評選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區永熙教育基金獎,第十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聲樂比賽」指導教師獎等等,為祖國贏得了許多榮譽。
郭淑珍教授獲得的其他獎項還有:1995年獲得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997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4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獎;2006年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7年獲中國音樂家協會金鐘獎終身成就獎;中國十大系列英才獎——十大教育英才獎;2008年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獎;2009年獲得全國教學名師獎等。
她在教學上碩果纍纍,但她不保守,銳意改革,在科研基礎上,對學生聲部作科學定位,使有些同學獲得新的藝術生命。鄧韻所獲得的藝術成就,便是這一改進的直接受益者。她的許多學生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么紅1993年獲得法國馬賽聲樂比賽第一名,王秀芬和潘淑珍先後獲得全國第一、二屆聶耳星海聲樂比賽的第一名,李國玲和孫媛媛1998年分別獲得波蘭第三屆瑪紐什科國際聲樂比賽第三名和特別獎,吳碧霞2000年獲得第一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柯綠娃和馮國棟分獲2001年和2002年全國觀眾最喜愛的歌手比賽十佳歌手獎(金號獎),2002年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柯綠娃2002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榮譽獎,吳琳2002年獲得第十屆電視歌手大獎賽銀獎,孫礫2005年獲得第三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柯綠娃2006年獲得日本蝴蝶夫人演唱比賽第一名等等。
她愛護學生,,對他們的政治和業務、身心健康全面關心,猶如慈母。有次她老伴在阜外住院,心臟搭橋,而郭淑珍教授正趕上熱排歌劇,有重要的演出任務,不能抽身去探視,她的公而忘私精神令人敬佩,在學生中享有極高的聲望。
郭淑珍教授熱愛黨,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她關心學院建設與發展,關心教學改革,學校基建存在困難,她也想方設法,當成份內之事,盡心盡力為學校排憂解難,。近年來優秀青壯年教師一一走上領導崗位,郭淑珍教授毫無保留地、誠誠懇懇地協助領導班子工作,為之出謀劃策,為之遮風擋雨,處處顯出一位長者,老教師提攜後進的風範。不僅如此,郭淑珍老師還利用很多出國擔任國際聲樂比賽評委的機會,大力網羅人才,創造條件讓一大批在國外學有所成、教有所成的中青年歌唱家回國任教,為中國聲樂教育事業儲備了優良的人才。
郭淑珍教授是我國聲樂歌劇事業發展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為聲樂歌劇事業付出了畢生心血,取得了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