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與嚴良堃:不敢忘卻的《黃河大合唱》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尚昊 陳舒)「誰沒有妻子兒女,誰能忍受敵人的欺凌,親愛的同胞們,你聽聽,一個婦人悲慘的歌聲。」在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的指揮下,88歲的聲樂教授郭淑珍再次唱響《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這一樂章。

  這是發生在中央音樂學院排練廳中的一幕。

  這一幕,距離嚴良堃第一次指揮《黃河大合唱》已過去75年,距離郭淑珍第一次登臺演唱《黃河怨》也已經60年了。

  1938年,在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中,嚴良堃開始了指揮生涯,師從音樂家冼星海。次年,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勾畫出了中國人在戰爭裡流離失所的苦痛生涯和抗擊侵略的堅強意志。

  1940年,在重慶,嚴良堃第一次指揮孩子劇團公演《黃河大合唱》,那一年,他才17歲。

  幾乎是同時,這首《黃河大合唱》也在淪陷區傳唱開來。那時的郭淑珍還在天津上中學。淪陷區的生活令她對苦難印象深刻,「我所生長的華北真可謂『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國家在血泊中,同胞在呻吟」。

  同樣令郭淑珍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首首響徹人心的抗日歌曲,《黃河大合唱》中的第四樂章《黃水謠》和第六樂章《黃河怨》,當年她特別喜歡聽和唱。

  新中國成立後,郭淑珍前往蘇聯留學。1953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她第一次聽到了完整版的《黃河大合唱》,極受震撼。1955年,在波蘭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她第一次登臺演唱了這部作品,並獲得了銅獎。

  嚴良堃和郭淑珍對《黃河大合唱》的合作演繹曾被音樂界譽為「無法超越的經典」。兩位藝術家合作的開端,還得追溯到1975年《黃河大合唱》的復排,兩人成為復排的首演演員指揮和首唱。

  已被「文革」中斷演出多年的藝術家重新走向前臺,有期待,但更多的是壓力。「當時我已經快20年沒有唱過這首歌了,三天三夜沒睡覺在思考怎麼演出。」郭淑珍說。

  為更好地演繹這部作品,她認真閱讀冼星海的創作札記,在腦海裡重溫不願意提及的戰時回憶——父親被日本軍人欺凌,全家連夜避難,躲避轟炸,匍匐穿過壕溝,被迫學習日語……

  最終,她把這部作品演繹得如泣如訴,令臺下不少觀眾潸然淚下。「他們的眼淚我至今也忘不掉,那是一代人的記憶和感情。」郭淑珍說。

  時光的步伐從未停止,一晃就是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勝勝利70周年的到來,讓郭淑珍格外興奮,她希望能夠復排《黃河大合唱》。

  她邀請老搭檔嚴良堃前來「支援」,驚喜地發現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兩個人的年齡相加超過180歲。」郭淑珍笑言。郭淑珍也記不清兩人曾經合作過多少次了,「但我們都想在有生之年再多演繹幾次這部作品」。

  在150人的合唱團和200人的交響樂團組成的這支龐大隊伍中,郭淑珍精神矍鑠,歌聲依舊嘹亮。「風啊,你不要叫喊,雲啊,你不要躲閃。」她親自示範演唱,將在場的年輕人帶回中華民族最屈辱的年代。

  而在現場的另一端,指揮嚴良堃也在充滿激情地投入。儘管心臟帶著五個支架,但嚴良堃卻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這部陪伴了他一生的《黃河大合唱》。

  「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趕上抗戰勝利70周年,但我不知道我是否還有機會趕上抗戰勝利80周年的偉大時刻。你們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去演繹《黃河大合唱》,可是我的機會不多了。」嚴良堃對排練現場的學生說。

  兩位藝術家對藝術的追求不容許有任何瑕疵,郭淑珍和嚴良堃在咬字、節奏、換氣這些細節上親力親為地進行指導,他們的嚴格和細心令年輕的學生印象深刻。

  除了音樂技巧本身,嚴良堃和郭淑珍更在意的是如何把這部作品的精神內核傳遞給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歲月的年輕人。

  「老師帶著我們看抗戰電影,閱讀文學作品,回憶自己在戰爭中的經歷。」青年歌唱家張怡回憶道。她很慶幸這種方法讓她真正地「把歌唱和感情結合在了一起」。

  在郭淑珍看來,《黃河大合唱》可以幫助年青一代更好地認識中華民族的過去和未來。「我們不僅是唱聲,更是唱情。我們不該忘記和平的來之不易,不該忘記中國人的信心和勇氣,這種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傳遞下去。」郭淑珍說。

  8月26日,這部《黃河大合唱》將承載著嚴良堃和郭淑珍的希望,唱響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相關焦點

  • 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   2015年,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和88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再一次讓《黃河怨》響徹了國家大劇院。這距離郭淑珍第一次登臺演唱《黃河怨》已經過去了60年。演唱結束後,她和嚴良堃數次返場致謝,全場的掌聲經久不息。   本期嘉賓
  • 郭淑珍演唱《黃河怨》深入人心:藝術要以「情」動人
    《黃河大合唱》,一曲鐫刻在中華兒女血脈深處的旋律。1939年,《黃河大合唱》誕生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裡。這部由冼星海譜曲、光未然填詞的作品,曾喚醒民族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轉眼間,八十一載風雲逝去。「如今,《黃河大合唱》創作者的第二代也已進入花甲之年。」光未然次子張安東說,「我們想為《黃河大合唱》的傳承盡綿薄之力。」
  • 92歲郭淑珍與《黃河怨》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
    嚴良堃的想法與郭淑珍不謀而合。這次演出經歷,也讓郭淑珍對這首歌曲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喜愛。她請嚴良堃將樂隊總譜縮為鋼琴伴奏譜,以方便自己日後演唱。翌年,她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按照章程參賽者必須演唱一首本國的詠嘆調(歌劇或康塔塔中的一段),她選擇了《黃河怨》,並最終以出色表現榮獲比賽一等獎,這也是中國歌唱家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質獎章。
  • 《黃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
    1939年初回到延安不久,他就順利完成了長詩《黃河吟》的創作。這部壯美的詩篇深深打動了冼星海,他決定全力為這首長詩配樂,並滿懷信心地說:「我有把握把它寫好!」由於身體有傷,光未然口授《黃河大合唱》歌詞,請抗敵演劇隊的隊員記錄整理。5天後,光未然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詞。
  • 《黃河大合唱》80周年成都唱響92歲原唱郭淑珍親臨現場
    郭淑珍接受採訪原唱郭淑珍:傳承「黃河精神」,忘記就是背叛92歲的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她不僅是宋祖英的老師,還是原版《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片段的演唱者。在27日晚舉行的《怒吼吧!黃河》音樂會上,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和男中音歌唱家馮國棟將演唱《黃河怨》與《黃河頌》,他們同時也是郭淑珍的學生。在採訪中,92歲的郭淑珍向記者談道:「他們二位都非常優秀,得到了我的親傳,聽到他們就等於聽到了我。」當被問及自己是否還會上臺唱「黃河」時,郭淑珍笑道,「要將機會留給年輕人,我把技藝交給了他們,就是把『黃河精神』代代傳承了下去。」
  • 《黃河大合唱》明晚奏響 92歲歌唱家郭淑珍來蓉給學生扎場子
    26日下午,在四川交響樂團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黃河怨》首唱、92歲的歌唱家郭淑珍,光未然兒子張安東,央視導演劉笑梅等齊聚一堂。「80年來,一代代人傳唱著《黃河大合唱》。」張安東動情地說,「2013年,我參加了父親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見到了許多至今仍舊熱愛《黃河大合唱》的人。
  • 92歲「聲樂泰鬥」郭淑珍:一曲《黃河怨》,成就難以逾越的高峰,背後...
    郭淑珍是一個勤奮的人,正如她描述到:「藝術沒有捷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這也正是自己的音樂之路的真實寫照。郭淑珍第一次聽到《黃河大合唱》是在北平藝專,「光未然和冼星海是誰,曲子是怎麼創作的,那時候都還不知道這些,只覺得這曲子好聽,能亮嗓子,能發揮自己。」
  • 誕生80周年的《黃河大合唱》今晚上演,92歲首唱郭淑珍、光未然之子...
    近日,92歲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樂章的首唱郭淑珍,《黃河大合唱》作詞者光未然之子張安東,和央視製作人劉笑梅,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主任黃煒齊聚蓉城,分享他們眼中的《黃河大合唱》。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憶「黃河情愫」
    聲音控制住,氣息要很長很勻……」9日,92歲的郭淑珍在排練現場,不顧工作人員勸阻,耐著性子指導著年輕歌者把握《黃河大合唱》的情感,娓娓道來跌宕起伏的「黃河故事」。  當日,烏海市、蘭州大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作為中國第一代女高音歌家和《黃河怨》一代主唱者的郭淑珍帶著傷腿,不遠千裡,現場聆聽指導。
  • 《黃河大合唱》70載記憶 首演毛澤東連叫「好」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黃河大合唱》誕生70周年,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王安與指揮家嚴良堃進行了關於《黃河大合唱》的對話,嚴老所談思路清晰,內容豐富,值得一讀。  嚴良堃的一生,註定與《黃河大合唱》結緣,他的第一個指揮老師,就是《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從1940年嚴良堃在重慶第一次指揮孩子劇團公演《黃河大合唱》到今天,他已指揮這部不朽作品超過千場。
  • 80年後《黃河大合唱》再次響徹延安
    光未然參與《黃河大合唱》首演時的經典朗誦80年後再次迴響,震撼眾人。92歲老人郭淑珍63年如一日演唱《黃河怨》,如今唱起這首難度頗高的曲子依然情感飽滿。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黃河大合唱》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恢復者之一和朗誦者,75歲老先生瞿弦和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光未然老師聽完他的朗誦後,含淚握著他的手說了三個字「謝謝你。」擔任《黃河大合唱》的朗誦者已有四十餘年,瞿弦和始終忘不了光未然親自到後臺對他的鼓勵,如今來到延安再次唱響經典,他說:「這將成為又一個永恆的記憶。」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
    郭淑珍從小性格開朗、靈動,「學音樂的人思維要開放,不能守舊、古板,打小的這種性格對我以後在音樂上幫助極大」  郭淑珍把《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演繹到了極致,國家一級演員王秀芬說,「郭老師的演唱至今沒人能夠超越。」  6月18日傍晚,鮑家街43號院外的一條胡同裡,滿頭白髮的劉家華焦急地站在路邊。
  •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發表時間:2019-06-09來源:音樂藝苑 視頻來源:央視網  日前,致敬祖國暨《黃河大合唱
  • 郭淑珍現場講授聲樂藝術秘訣——
    5月24日,92歲高齡的郭淑珍教授現身延安大劇院,現場講授聲樂藝術的秘訣。當天下午3時15分,身著紅色長裙、黑色外搭的郭淑珍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健步入場。她笑稱自己是「90後」,談吐高雅又不失風趣。在她的講授與現場指導下,一節精彩絕倫的聲樂藝術課開講。郭淑珍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著名歌唱家、教育家郭淑珍 為歌劇事業奉獻一生
    小澤徵爾後來在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時激動地說,「這位女高音的獨唱,與其說是追悼一位政府高級官員,毋寧說是比喪失了自己的父親還要悲慟……郭淑珍的表現力在中國音樂家中達到了最高的水平」 。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郭淑珍演唱的《黃河怨》 ( 《黃河大合唱》中著名唱段)曾享譽全國。
  • 歌唱家郭淑珍做客胡同裡的百家講壇
    日前,「胡同裡的百家講壇」第四十二期在北下關街道大鐘寺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本期嘉賓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教授。郭淑珍先生現場為觀眾們講述了她從貧寒丫頭到國際名人的傳奇經歷。可能有人不熟悉「郭淑珍」這三個字,卻必定熟悉《黃河怨》中的旋律,那段如泣如訴、撕心裂肺的歌聲就是出自郭淑珍。而《黃河大合唱》也是使人們記住郭淑珍的一次輝煌紀錄。郭淑珍,出生於1927年,中國聲樂界的國寶級人物,共和國培養的第一批聲樂演員,中國聲樂教育殿堂級大師,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得主,「金鐘獎」終生成就獎獲得者。中國歌劇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 中國歌劇「掌門師太」郭淑珍鼓勵大眾愛上歌劇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當已86歲的聲樂界泰鬥郭淑珍老師出現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時,現場掌聲雷動。這是19日晚出現在「歌劇愛好者沙龍」上的動人一幕。  郭淑珍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一曲《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她年輕時留學蘇聯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並在《奧涅金》《藝術家生涯》等劇目中擔任主演,歸國後將俄羅斯、歐洲的歌劇藝術帶到中國舞臺,並參與創建中央音樂學院歌劇專業,成為我國歌劇專業奠基人之一;她被譽為「掌門師太」,作為聲樂教育家,她為我國聲樂歌劇教育事業奉獻了60餘年,學生包括張立萍
  • 國家大劇院「觀賞文明大家談」 郭淑珍以書會友
    「掌門師太」坐陣:「歌唱讓我永遠年輕」 「沒想到郭淑珍竟然來了,想當年聽著她的《黃河大合唱》長大。」「郭老師上七十了嗎?真不好說,瞧她的身段和精神……」當天活動,郭淑珍老師往大家面前一站,立刻引起掌聲雷動和現場熱議。其實,她參加這個活動並非偶然。
  • 深圳大學生合唱團驚豔首秀 歌唱家郭淑珍親任總監
    本場音樂會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擔任音樂總監、聲樂指導,著名作曲家、聲樂教育家姚峰擔任指揮,著名導演黃仁忠擔任導演,特邀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表演藝術家盧向榮擔任朗誦,旅德女中音歌唱家畢寶儀等實力加盟,深圳大劇院愛樂樂團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