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主播:echo
微信文字:大山哥
誰沒有妻子兒女
誰能忍受敵人的欺凌
親愛的同胞們
你聽聽 一個婦人悲慘的歌聲
——《黃河怨》
2015年,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和88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再一次讓《黃河怨》響徹了國家大劇院。這距離郭淑珍第一次登臺演唱《黃河怨》已經過去了60年。演唱結束後,她和嚴良堃數次返場致謝,全場的掌聲經久不息。
本期嘉賓
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
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聲樂教研室主任
碩士研究生導師
郭淑珍
欲聽「郭淑珍(下集)」
請關注雙休日晚18:00-18:30《986會客廳》
1
什麼是唱歌的情感?
有幸見到郭淑珍先生是在寧波國際聲樂節上。今年已經91歲的她擔任本次比賽的主席,一整天滿滿當當的賽程,別說是年長者,即便是正值壯年的人也未必不會覺得疲勞,但是在郭淑珍身上絲毫不見疲憊。與我們談起當年往事,思路還十分清晰。
2015年8月,郭淑珍在黃河大劇院演唱《黃河怨》
1927年出生於天津,郭淑珍在十來歲的時候就感受到了日軍侵華時的種種。「日軍的炸彈就扔在我家後面的那條河裡。」當年的一幕幕,還深深印刻在腦海中,所以當她多年後在莫斯科留學,第一次聽到完整版的《黃河大合唱》時,便感慨萬分。
1953年,郭淑珍和吳祖強、李德倫成為第一批被國家選派到蘇聯留學的音樂人才。留蘇期間,她萌生了在蘇聯唱中文版《黃河怨》的想法,於是便請比她晚一年留學的嚴良堃把《黃河怨》的總譜改成了鋼琴譜,方便平時練習。
1959年,在慶祝建國十周年音樂會上的郭淑珍。
後來,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郭淑珍演唱了歌劇《蝴蝶夫人》詠嘆調和《黃河怨》,獲得了當年歌唱比賽的金獎。
郭淑珍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從那時起,她的名字便成為了與《黃河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5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他的夫人錢韻玲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恢復《黃河大合唱》的演出。「文革」期間,《黃河大合唱》被當做是「修正主義」「國防文學」,只能留曲不留詞,十幾年間竟無人再唱。而這一次,錢韻玲的來信得到了毛主席的批覆,《黃河怨》也終於得以重返舞臺。
選拔男女獨唱的任務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歌劇院、中央樂團開展,郭淑珍卻不知道怎麼唱了。據當年在莫斯科的那次登臺演唱,已經過去了十八年,面對多年沒有碰過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黃河怨》的歌詞,她犯了難。
1977年,郭淑珍在一次演出中的照片。
當時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渢聽了參加選拔者的練習,說了幾句話,讓郭淑珍記憶猶新:「我有一張唱片,是法國人唱的流行歌,嗓音條件跟你們沒法比,但那個感情……」感情二字之後,趙渢沒有再說下去。此時距離選拔比賽還有三天,到上臺之前,郭淑珍再也沒有合過眼。
「三天三夜,我一點兒沒睡著,滿腦子都是怎麼樣把《黃河怨》的這個感情表達出來。」其中的幾句歌詞,反反覆覆的出現在郭淑珍的腦海裡,當年經歷的一幕幕又如電影一般出現在她的腦海裡。她忽然意識到《黃河怨》所要表達的,並非一個人的哀怨,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憤怒。
帶著這種情緒,郭淑珍走上了舞臺,整首曲目唱下來,郭淑珍已經是手腳冰涼,而臺下的評委,也被她唱哭了。當年48歲的郭淑珍,已經不是聲音的黃金年齡,卻將感情二字,深深的印刻在《黃河怨》這首歌裡,成為了後來多少人的範本。
2
什麼是唱歌的靈感?
說起如何把歌唱好,總結了兩個關鍵詞,除了感情,就是勤練。
夜不能寐對於高齡卻依然健康的郭淑珍來說,是很少有的情況,唯有兩次,一次是重唱《黃河怨》前三天三夜沒有合眼,另一次則是在莫斯科留學的時候。
郭淑珍在一次演唱時。
郭淑珍當年的課程排得很緊張,幾乎是天天有課。有一次,老師不布置的曲目她始終完成得不滿意,複雜的俄語歌詞一時也很難背得完整。老師隨口說了一句,讓她下次上課前把歌詞全部背下來,郭淑珍便真的一晚沒睡,第二天背好了歌詞。
這樣的事情在她求學期間,發生得太多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郭淑珍還在北平藝專,也就是今天的中央音樂學院讀書時,常常是天還沒有亮就已經在通往教室的路上。寒暑假回到天津老家,家裡沒有鋼琴,她就逼著眼睛想像眼前有一家鋼琴,用雙手比劃著彈琴的樣子聯繫指法。
而如今教學70年,郭淑珍對待學生也是如當年對待自己一般的嚴苛。學生哪怕一個咬字、一個換氣的細節做不好,她都會不厭其煩的一遍遍教導。「其實咱們中國的東西是博大精深的,它很有文化內涵。外國作品也一樣,必須要去讀過、看過這個作品,才能有深度。」
「什麼是靈感?靈感就是長期積累,偶然得知。」這是郭淑珍,用70年的歌唱生涯得出的珍貴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