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80周年成都唱響92歲原唱郭淑珍親臨現場

2020-12-1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在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交流會上,詞作者、詩人光未然的兒子張安東分享道,當年他問父親:「您在當時是怎麼想的?想過未來、想過新中國麼?」光未然回答:「沒有,我從未想過活著回來。」1938年,武漢淪陷,光未然跟隨抗日部門行至黃河,雄奇的山川以及戰士們英勇深深感染著他,一腔熱血化為詩篇,創作了《黃河吟》,後改為《黃河大合唱》歌詞。

10月27日晚,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怒吼吧!黃河》交響合唱音樂會在四川大劇院舉行。本場音樂會由四川交響樂團青年駐團指揮司馬健楠和青年指揮家朱曦執棒,邀請了著名表演藝術家、朗誦家瞿弦和、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男中音歌唱家馮國棟、青年鋼琴家何雲天、男高音歌唱家葉琤、琵琶演奏家宋梓瑩、四川交響樂團男高音歌唱家代濤、巴蜀合唱團、西南交通大學1896合唱團、玫影合唱團和四川交響樂團共同演繹經典。

郭淑珍接受採訪

原唱郭淑珍:傳承「黃河精神」,忘記就是背叛

92歲的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她不僅是宋祖英的老師,還是原版《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片段的演唱者。在27日晚舉行的《怒吼吧!黃河》音樂會上,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和男中音歌唱家馮國棟將演唱《黃河怨》與《黃河頌》,他們同時也是郭淑珍的學生。在採訪中,92歲的郭淑珍向記者談道:「他們二位都非常優秀,得到了我的親傳,聽到他們就等於聽到了我。」當被問及自己是否還會上臺唱「黃河」時,郭淑珍笑道,「要將機會留給年輕人,我把技藝交給了他們,就是把『黃河精神』代代傳承了下去。」

令郭淑珍心痛的是,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其實並沒有聽過完整的《黃河大合唱》。這支創作於抗戰時期的名作,其實是一支大型合唱聲樂套曲,它一共有8個樂章,包括《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八個部分,而如今大部分人熟知的《黃河大合唱》,只是《保衛黃河》這一章。

交流會現場

「我們為什麼要辦這個音樂會?為什麼要紀念黃河?因為我們不僅要讓青年人知道『黃河精神』,更要讓他們了解那段歷史,懂得祖國的偉大。」郭淑珍激動地說道,「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次公演,即引起巨大反響,成為全面抗日歌曲的「主旋律」。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用音樂去回憶與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分享他們的快樂,體驗他們的痛苦,同時繼承他們那種追求民主、自由、獨立、富強的不屈不撓的犧牲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形成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國家的凝聚力的現實體現,這就是「黃河精神」。

郭淑珍與張安東

《黃河大合唱》:80年的時代縮影

在10月26日舉行的交流會上,詞作者光未然的兒子張安東、侄女黃煒也來到現場。《黃河大合唱》與張安東相伴一生,溶於血液。「一部作品能傳唱這麼多年是有原因的。80年前,在那樣的抗戰背景下,青年們的第一要義是救亡,《黃河大合唱》激勵、鼓舞著大家。80年後,時代背景變了,但這種奮進的精神存留了下來。」張安東道。

同時在西北民族大學「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擔任主任的黃煒分享道:「當時有人問為什麼一部音樂作品可以建立研究中心,他們感到很奇怪。我告訴他們,因為《黃河大合唱》發出的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它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被迫改編,後又重見天日,80年來,《黃河大合唱》經歷了太多,它其實是中國80年來文化、政治的縮影。」

相關焦點

  • 《黃河大合唱》明晚奏響 92歲歌唱家郭淑珍來蓉給學生扎場子
    1939年4月13日,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這場簡陋的用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令「臺下發出狂熱而持久的掌聲」,發出了救亡圖存的最強音,唱響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讚歌。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
  • 誕生80周年的《黃河大合唱》今晚上演,92歲首唱郭淑珍、光未然之子...
    2019年是《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四川交響樂團再次把這部民族音樂史詩搬上舞臺,10月27日晚將在四川大劇院舉行一場名為《怒吼吧!黃河》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國家一級演員瞿弦和將登臺,王秀芬、馮國棟、葉琤、代濤、何雲天等歌唱藝術家參與,四川巴蜀合唱團和西南交大合唱團、玫影合唱團獻唱,一展《黃河大合唱》風採。
  • 郭淑珍與嚴良堃:不敢忘卻的《黃河大合唱》
    在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的指揮下,88歲的聲樂教授郭淑珍再次唱響《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這一樂章。  這是發生在中央音樂學院排練廳中的一幕。  這一幕,距離嚴良堃第一次指揮《黃河大合唱》已過去75年,距離郭淑珍第一次登臺演唱《黃河怨》也已經60年了。  1938年,在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中,嚴良堃開始了指揮生涯,師從音樂家冼星海。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憶「黃河情愫」
    聲音控制住,氣息要很長很勻……」9日,92歲的郭淑珍在排練現場,不顧工作人員勸阻,耐著性子指導著年輕歌者把握《黃河大合唱》的情感,娓娓道來跌宕起伏的「黃河故事」。  當日,烏海市、蘭州大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作為中國第一代女高音歌家和《黃河怨》一代主唱者的郭淑珍帶著傷腿,不遠千裡,現場聆聽指導。
  • 80年後《黃河大合唱》再次響徹延安
    本周六(6月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經典詠流傳》特別節目「回到延安 共唱經典」迎來《黃河大合唱》不同時代的演繹者。在《黃河大合唱》誕生 80 周年之際,他們齊聚延安,在這片誕生民族經典的熱土上再度將其完整演繹。
  •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發表時間:2019-06-09來源:音樂藝苑 視頻來源:央視網  日前,致敬祖國暨《黃河大合唱
  • 92歲郭淑珍與《黃河怨》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
    今年是大型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作為該曲第六段《黃河怨》的著名演繹者,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郭淑珍日前受邀參加了由陝西省委宣傳部、延安市委宣傳部等單位在歌曲誕生地延安魯藝舊址舉辦的系列紀念活動,並以92歲高齡再度登臺演唱。
  • 92歲「聲樂泰鬥」郭淑珍:一曲《黃河怨》,成就難以逾越的高峰,背後...
    「一曲大合唱,可抵十萬毛瑟槍」。今年恰逢大型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不同年代眾多演唱者、朗誦者、參與者齊聚延安,重溫經典,在這片揮灑革命熱血的土地上再度完整演唱磅礴史詩《黃河大合唱》。演員中有許多都已是耄耋之年,當聽到熟悉的旋律時,每個人仿佛又回到了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
  • 郭淑珍演唱《黃河怨》深入人心:藝術要以「情」動人
    《黃河大合唱》,一曲鐫刻在中華兒女血脈深處的旋律。1939年,《黃河大合唱》誕生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裡。這部由冼星海譜曲、光未然填詞的作品,曾喚醒民族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轉眼間,八十一載風雲逝去。「如今,《黃河大合唱》創作者的第二代也已進入花甲之年。」光未然次子張安東說,「我們想為《黃河大合唱》的傳承盡綿薄之力。」
  • 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   2015年,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和88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再一次讓《黃河怨》響徹了國家大劇院。   2015年8月,郭淑珍在黃河大劇院演唱《黃河怨》   1927年出生於天津,郭淑珍在十來歲的時候就感受到了日軍侵華時的種種。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郭淑珍92華誕藝術成就展隆重開幕
    ;她徜徉藝海、躬耕講壇的年歲已然堆疊起七十二載的時光,目光中卻仍是一片出入音樂花園的好奇和清明;她親臨開國大典,見證新中國的成長,最榮耀的是自己是一位有著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6月1日喜逢郭淑珍先生92華誕、從藝從教72周年,喜上加喜!北京鼎元國際藝術中心本著「尊重.傳承」之心,精心策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郭淑珍92華誕藝術成就展》。
  • 郭淑珍現場講授聲樂藝術秘訣——
    5月24日,92歲高齡的郭淑珍教授現身延安大劇院,現場講授聲樂藝術的秘訣。當天下午3時15分,身著紅色長裙、黑色外搭的郭淑珍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健步入場。她笑稱自己是「90後」,談吐高雅又不失風趣。在她的講授與現場指導下,一節精彩絕倫的聲樂藝術課開講。郭淑珍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黃河大合唱》唱響陝西校園 學生:一直想在臺上唱這首歌
    《黃河大合唱》傳唱八十載,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偉大象徵,昨天,這首名曲在陝西的校園再度唱響。  在西安培華學院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活動上,100餘名培華師生在校園裡唱響《黃河大合唱》,「通過演唱這首歌,其實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能讓更多的90後、00後更了解歷史,對革命先烈們更加崇敬,懂得現在來之不易的新生活。」擔任本次大合唱指揮的培華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輔導員欒博強對華商報記者說道。
  • 《黃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誕生於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黃河大合唱》,跨越近80年的歷史傳唱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1939年初回到延安不久,他就順利完成了長詩《黃河吟》的創作。這部壯美的詩篇深深打動了冼星海,他決定全力為這首長詩配樂,並滿懷信心地說:「我有把握把它寫好!」由於身體有傷,光未然口授《黃河大合唱》歌詞,請抗敵演劇隊的隊員記錄整理。5天後,光未然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詞。
  • 北京日報社合唱團放歌《黃河大合唱》將在北展劇場上演
    今年是《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6月30日19時30分,北展劇場將上演一臺音樂會。兩支優秀的合唱團——經典合唱團和北京日報社合唱團,將與東方交響樂團聯袂,為觀眾獻上全本的《黃河大合唱》的八個樂章。音樂會上半場精選了《憶秦娥·婁山關》、《延安頌》、《松花江上》、《畢業歌》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優秀歌曲;光未然、冼星海創作於80年前的《讚美新中國》,也將在塵封多年後再度唱響。與以往音樂會不同的是,著名作家楊浪將在幕間為觀眾講述「黃河的故事」,然後氣勢恢宏的交響合唱《黃河大合唱》以完整的八曲形式,呈現給現場觀眾。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
    郭淑珍從小性格開朗、靈動,「學音樂的人思維要開放,不能守舊、古板,打小的這種性格對我以後在音樂上幫助極大」  郭淑珍把《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演繹到了極致,國家一級演員王秀芬說,「郭老師的演唱至今沒人能夠超越。」  6月18日傍晚,鮑家街43號院外的一條胡同裡,滿頭白髮的劉家華焦急地站在路邊。
  • 黃河入海流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啊,流經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地勢高差懸殊,成磅礴盛景。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作家、畫家向著滔滔黃河傾訴赤子心聲,書寫世代流傳吟唱的不朽佳作!
  • 國家大劇院「觀賞文明大家談」 郭淑珍以書會友
    「掌門師太」坐陣:「歌唱讓我永遠年輕」 「沒想到郭淑珍竟然來了,想當年聽著她的《黃河大合唱》長大。」「郭老師上七十了嗎?真不好說,瞧她的身段和精神……」當天活動,郭淑珍老師往大家面前一站,立刻引起掌聲雷動和現場熱議。其實,她參加這個活動並非偶然。
  • 中國歌劇「掌門師太」郭淑珍鼓勵大眾愛上歌劇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當已86歲的聲樂界泰鬥郭淑珍老師出現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時,現場掌聲雷動。這是19日晚出現在「歌劇愛好者沙龍」上的動人一幕。  郭淑珍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一曲《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她年輕時留學蘇聯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並在《奧涅金》《藝術家生涯》等劇目中擔任主演,歸國後將俄羅斯、歐洲的歌劇藝術帶到中國舞臺,並參與創建中央音樂學院歌劇專業,成為我國歌劇專業奠基人之一;她被譽為「掌門師太」,作為聲樂教育家,她為我國聲樂歌劇教育事業奉獻了60餘年,學生包括張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