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郭淑珍與《黃河怨》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

2020-12-17 煙臺大眾網

  今年是大型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作為該曲第六段《黃河怨》的著名演繹者,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郭淑珍日前受邀參加了由陝西省委宣傳部、延安市委宣傳部等單位在歌曲誕生地延安魯藝舊址舉辦的系列紀念活動,並以92歲高齡再度登臺演唱。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與《黃河怨》有著半個多世紀的不解之緣。她從小喜愛唱歌,中學時代曾觀看過抗敵演劇21隊來家鄉表演的《黃水謠》《黃河怨》等抗日歌曲。她覺得它們的旋律朗朗上口,曲風很新鮮,歌詞很感人,音域也適合自己演唱。但是那時的她,對作品的思想內涵還無法深刻理解。她真正接觸到全本的《黃河大合唱》,是公派到蘇聯學習時(1953年),由蘇聯音樂家用俄語演唱的版本。聽完之後她感到非常震撼,自己也很想唱。1956年,她和著名指揮家李德倫一起受邀與蘇聯國家交響樂團、蘇聯國家合唱團合作,在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大廳演出《黃河大合唱》。同在俄羅斯留學的著名指揮家嚴良堃負責這次演出的排練和獨唱者的藝術指導,他認為,「對作品的感情處理要有一個布局——一開始要唱得非常壓抑,要把聲音控制住,氣息要很長很勻。『風啊,你不要叫喊!』以下這三句,每句都要用一口氣很輕地唱出來,這樣才能使前後形成強烈對比,把後面悲憤的情緒充分發揮出來。」「唱好歌曲的前幾句是非常難的,要唱得輕、唱得長,既要控制聲音,又要使人感染到那深埋在心中的悲和恨。」嚴良堃的想法與郭淑珍不謀而合。這次演出經歷,也讓郭淑珍對這首歌曲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喜愛。她請嚴良堃將樂隊總譜縮為鋼琴伴奏譜,以方便自己日後演唱。翌年,她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按照章程參賽者必須演唱一首本國的詠嘆調(歌劇或康塔塔中的一段),她選擇了《黃河怨》,並最終以出色表現榮獲比賽一等獎,這也是中國歌唱家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質獎章。以後,她還曾分別於1962年隨中國青年藝術家代表團赴香港,與鋼琴家周廣仁合作演出《黃河怨》; 1977年隨中國藝術家代表團訪問聯邦德國,與鋼琴家劉詩昆合作演出《黃河怨》; 1985年受邀與指揮家林克漢合作,在香港荃灣大會堂演出千人合唱版《黃河大合唱》 。而在這些演出版本中,影響最大、給人印象最深的是1975年版。

  1975年時值冼星海逝世30周年,其夫人錢韻玲給中央寫信,希望能夠恢復《黃河大合唱》的演出。「文革」期間,《黃河大合唱》被當做是「修正主義」「國防文學」,只能留曲不留詞,十幾年間無人再唱。錢韻玲的信最終得到中央的批覆,《黃河大合唱》也得以重返舞臺。而當郭淑珍接到參加音樂會選拔的通知時,正和中央音樂學院師生一起在京郊昌平「開門辦學」。自己已經有很長時間不唱歌了,再加上這次是衝破「四人幫」的阻撓與幹擾,使用原詞原曲復排,她感到既興奮又很有壓力。她擔心嗓子是否還能演唱,並且對作品的重新闡釋心裡也沒有底。一次試唱後,郭淑珍還是覺得不滿意,當她把這種忐忑的心情告訴學校時任院長趙渢時,趙院長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有一張唱片,法國人唱的流行歌曲,聲音一般,但那感情……」貌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讓苦苦思索的郭淑珍豁然開朗。唱歌主要是為唱「情」,而歌唱者要想打動觀眾,自己首先要動心、動情才可以。為了能夠真正理解這部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她把歌詞一句一句像過電影一樣在腦子裡放,整整三天都沒有睡好覺。她想到了自己成為亡國奴的親身經歷:家鄉天津淪陷後,全家人害怕日本兵的迫害而被迫逃難,途中還遭遇了飛機轟炸。這讓她對「命啊,這樣苦!生活啊,這樣難!鬼子啊,你這樣沒心肝!寶貝啊,你死得這樣慘!」這幾句歌詞有了切身的感受。她還認真閱讀了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札記,其中寫道:「《黃河怨》代表被壓迫的聲音,被侮辱的聲音,音調是悲慘的,是含著眼淚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沒有這種感情,聽眾必然沒有同感的反應。」聯想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她理解《黃河怨》所描寫的不僅僅是一個被蹂躪的婦人的悲哀,也是一個受到列強侵略的民族的傷痛,其所唱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婦女的哀歌,更是被壓迫的中華民族奮勇反抗的呼聲。因此感情一定要深沉、飽滿,還要有起伏、有層次、有戲劇張力。在藝術處理上,她不僅借鑑了俄羅斯民歌中用輕聲表現俄羅斯婦女內心痛苦的演唱方法,還受到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母親哭訴家史唱段的啟發,結合了傳統戲曲中的「哭頭」「哭音」及「散唱」等技巧。她在演唱開頭部分時,連續4個小節、12拍不換氣,並且使用弱音處理,而這些則需要有強大的肺活量和強有力的輕機能的支持(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另外,她還建議指揮把「寶貝呀,你死得這樣慘」一句中原有的小提琴的跟唱拖腔去掉。她認為這裡沒有小提琴伴奏,清唱起來更有利於情感的抒發。

  在中央樂團排練大廳正式選拔時,她把自己的所有感情都投入到了演唱之中,「巧妙地使用了氣聲、弱音和顫音,並通過音色、音量、力度上的細緻變化,把這首悲歌唱得情真意切,如泣如訴,感情的波瀾層層推進,高潮之處,令人潸然淚下,十分動情。」唱完後她自己的手都是冰涼的,半天沒有緩過來,排練廳裡也一片肅靜。擔任評委的李德倫第一個走過來向她祝賀,連聲說:「你唱得真是太好了,都把我唱哭了。」

  那次為紀念聶耳逝世40周年、冼星海逝世30周年而舉辦的音樂會,讓郭淑珍與指揮家嚴良堃再度合作,也使她的名字與《黃河怨》緊密相連。音樂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首都體育館、北京展覽館等當時北京最著名的場館連演多場,場場爆滿,盛況空前。郭淑珍與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一起演唱的《黃河大合唱》,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著名音樂評論家李凌對郭淑珍的演唱給予了高度評價:「這首歌曲,情感很深,變化很大,藝術形象非常突出。但是由於層次較多、起伏太大,特別是後段,音樂語言有點像『散板』,不易處理。」「她對《黃河怨》是下工夫的,她把這首歌曲分得很細,一句一句地細心分析,使得句句的不同意境得到細緻地表現,而又把它們連成一片,層次分明,又能做到整體的完整。」「她不是在唱,而是在用話語訴述。這些話都帶有強烈的音樂律動的感染力,使聽眾不知不覺中被藝術所徵服。」「她對著風、雲、黃河,哭訴她的愁和怨,每一聲歌唱都飽含著無限的血和淚。」復排演出的舞臺監督、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副院長金紀廣,幾十年後回憶那次演出經歷時仍激動地表示,「那時,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壓抑,當身穿藏藍色演出服、像雕塑一樣站在舞臺上的郭淑珍,用悽婉而悲哀的聲音唱出『風啊』的時候,我的眼淚刷地一下就掉了下來。」「那天籟般的歌聲真的是讓大家久違了。」

  多年來,郭淑珍版《黃河怨》已經深入人心,堪稱典範。如今雖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堅持登臺演唱,並把自己的這部代表作傾心傳授給學生們。特別是2015年8月,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她倡導並組織學校師生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主題的專場音樂會。從提議到演出不到半年時間,她帶領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和聲樂歌劇系三百多名學生加班加點地進行排練。為了能夠讓年輕學生真正理解這部音樂史詩,她帶領他們一起看抗日電影,閱讀歷史文獻。她還請來自己的老搭檔、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從咬字、換氣到音準、節奏直至情感的抒發和表達,對學生們進行逐字逐句的指導,讓他們無論是在歌唱技藝還是精神覺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演出當天,當兩位年齡相加已180歲的耄耋藝術家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用生命禮讚《黃河大合唱》時,全場觀眾無不動容。

  對於郭淑珍來講,此次延安之行,是一次圓夢之旅,也是一次朝聖之旅。她表示,來到革命聖地,讓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黃河大合唱》是一首激勵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經典歌曲,也是一部謳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光輝篇章。這部被周恩來總理譽為「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的恢弘史詩,在新時代依然是一首兼具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藝術精品,依然是一部能夠觸及人的心靈、喚醒民族魂魄的愛國主義教材,依然葆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作為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她深感自己有義務有責任,繼續將《黃河怨》演唱和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92歲「聲樂泰鬥」郭淑珍:一曲《黃河怨》,成就難以逾越的高峰,背後...
    其中一名92歲精神矍鑠的老人,一襲中國紅長裙,身姿挺拔,歌聲嘹亮,將一曲《黃河怨》演繹到極致。她就是不朽樂章《黃河大合唱》中經典曲目《黃河怨》的演唱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郭淑珍,中國聲樂泰鬥,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終身教授。從事聲樂教育幾十年來培養了孟玲、王秀芬、鄧韻、吳碧霞等數百名享譽國內外的優秀學生。
  • 郭淑珍:一曲黃河怨,一生黃河情
    》   2015年,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和88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再一次讓《黃河怨》響徹了國家大劇院。   2015年8月,郭淑珍在黃河大劇院演唱《黃河怨》   1927年出生於天津,郭淑珍在十來歲的時候就感受到了日軍侵華時的種種。
  • 《黃河大合唱》明晚奏響 92歲歌唱家郭淑珍來蓉給學生扎場子
    26日下午,在四川交響樂團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黃河怨》首唱、92歲的歌唱家郭淑珍,光未然兒子張安東,央視導演劉笑梅等齊聚一堂。「80年來,一代代人傳唱著《黃河大合唱》。」張安東動情地說,「2013年,我參加了父親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見到了許多至今仍舊熱愛《黃河大合唱》的人。
  •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發表時間:2019-06-09來源:音樂藝苑 視頻來源:央視網  日前,致敬祖國暨《黃河大合唱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憶「黃河情愫」
    聲音控制住,氣息要很長很勻……」9日,92歲的郭淑珍在排練現場,不顧工作人員勸阻,耐著性子指導著年輕歌者把握《黃河大合唱》的情感,娓娓道來跌宕起伏的「黃河故事」。  當日,烏海市、蘭州大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作為中國第一代女高音歌家和《黃河怨》一代主唱者的郭淑珍帶著傷腿,不遠千裡,現場聆聽指導。
  • 郭淑珍演唱《黃河怨》深入人心:藝術要以「情」動人
    日前,收錄了30位作者、60多萬字文章的《永遠的黃河大合唱》一書在北京發行。這本厚重的著作全面紀錄了《黃河大合唱》創作與流傳,其顧問之一,正是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發行儀式現場,93歲的郭淑珍精神矍鑠,談起往事,她思路清晰,聲音洪亮。作為《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一段最深入人心的演繹者,郭淑珍結下了一生的黃河緣。
  • 《黃河大合唱》80周年成都唱響92歲原唱郭淑珍親臨現場
    郭淑珍接受採訪原唱郭淑珍:傳承「黃河精神」,忘記就是背叛92歲的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她不僅是宋祖英的老師,還是原版《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片段的演唱者。在27日晚舉行的《怒吼吧!黃河》音樂會上,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和男中音歌唱家馮國棟將演唱《黃河怨》與《黃河頌》,他們同時也是郭淑珍的學生。在採訪中,92歲的郭淑珍向記者談道:「他們二位都非常優秀,得到了我的親傳,聽到他們就等於聽到了我。」當被問及自己是否還會上臺唱「黃河」時,郭淑珍笑道,「要將機會留給年輕人,我把技藝交給了他們,就是把『黃河精神』代代傳承了下去。」
  • 誕生80周年的《黃河大合唱》今晚上演,92歲首唱郭淑珍、光未然之子...
    近日,92歲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樂章的首唱郭淑珍,《黃河大合唱》作詞者光未然之子張安東,和央視製作人劉笑梅,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主任黃煒齊聚蓉城,分享他們眼中的《黃河大合唱》。
  • 郭淑珍與嚴良堃:不敢忘卻的《黃河大合唱》
    在92歲高齡的指揮家嚴良堃的指揮下,88歲的聲樂教授郭淑珍再次唱響《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這一樂章。  這是發生在中央音樂學院排練廳中的一幕。  這一幕,距離嚴良堃第一次指揮《黃河大合唱》已過去75年,距離郭淑珍第一次登臺演唱《黃河怨》也已經60年了。  1938年,在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中,嚴良堃開始了指揮生涯,師從音樂家冼星海。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
    一小時之後,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將有一場音樂會,75歲的劉家華想看一眼她年輕時的「偶像」郭淑珍。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原化工部研究院工作的劉家華,「拿著每個月50元的工資,卻買了兩張120元的票」,去北京的天橋劇場看郭淑珍演出的《貨郎與小姐》和《葉普根尼·奧涅金》兩部歌劇。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郭淑珍92華誕藝術成就展隆重開幕
    她是黃河咆哮聲中疾呼控訴的怨女,也是柴科夫斯基筆下純情又堅韌的塔吉亞娜;她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夜鶯」,也是幾代學生眼中最「操心」也最「痴心」的引航者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6月1日喜逢郭淑珍先生92華誕、從藝從教72周年,喜上加喜!北京鼎元國際藝術中心本著「尊重.傳承」之心,精心策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郭淑珍92華誕藝術成就展》。
  • 聲樂界國寶級大師郭淑珍要來延安為你講述聲樂藝術的秘訣
    現年已92歲高齡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被譽為中國聲樂界的國寶級大師,是中央音樂學院終身教授。此次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音樂節邀請到郭淑珍教授來延安,將於5月24日在延安大劇院音樂廳現場講授大師課——「聲樂藝術的秘訣」。
  • 郭淑珍現場講授聲樂藝術秘訣——
    5月24日,92歲高齡的郭淑珍教授現身延安大劇院,現場講授聲樂藝術的秘訣。當天下午3時15分,身著紅色長裙、黑色外搭的郭淑珍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健步入場。她笑稱自己是「90後」,談吐高雅又不失風趣。在她的講授與現場指導下,一節精彩絕倫的聲樂藝術課開講。郭淑珍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歌唱家郭淑珍93歲未退休,不顧親友阻攔,嫁小8歲丈夫幸福61年?
    黃河啊,你不要嗚咽!……"這首郭淑珍的《黃河怨》相信很多人都曾聽過,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她是與郭蘭英齊名的大歌唱家,在當時她們也是我國聲樂界最有影響力的兩位歌唱家。"二郭"作為我國聲樂界的標杆式人物,不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往日的文章中,對郭蘭英的事跡已有講述,今天便講講郭淑珍。
  • 80年後《黃河大合唱》再次響徹延安
    光未然參與《黃河大合唱》首演時的經典朗誦80年後再次迴響,震撼眾人。92歲老人郭淑珍63年如一日演唱《黃河怨》,如今唱起這首難度頗高的曲子依然情感飽滿。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黃河大合唱》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恢復者之一和朗誦者,75歲老先生瞿弦和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光未然老師聽完他的朗誦後,含淚握著他的手說了三個字「謝謝你。」擔任《黃河大合唱》的朗誦者已有四十餘年,瞿弦和始終忘不了光未然親自到後臺對他的鼓勵,如今來到延安再次唱響經典,他說:「這將成為又一個永恆的記憶。」
  • 歌唱家郭淑珍做客胡同裡的百家講壇
    日前,「胡同裡的百家講壇」第四十二期在北下關街道大鐘寺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本期嘉賓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教授。郭淑珍先生現場為觀眾們講述了她從貧寒丫頭到國際名人的傳奇經歷。可能有人不熟悉「郭淑珍」這三個字,卻必定熟悉《黃河怨》中的旋律,那段如泣如訴、撕心裂肺的歌聲就是出自郭淑珍。而《黃河大合唱》也是使人們記住郭淑珍的一次輝煌紀錄。郭淑珍,出生於1927年,中國聲樂界的國寶級人物,共和國培養的第一批聲樂演員,中國聲樂教育殿堂級大師,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得主,「金鐘獎」終生成就獎獲得者。中國歌劇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 2012北京市人民教師獎:郭淑珍教授主要事跡
    郭淑珍教授 郭淑珍教授為我國聲樂歌劇教育事業,卓有成就地奉獻了六十餘年,她是國際上知名的歌唱家,重大國際聲樂比賽不可或缺的評委。她如今雖已八十五歲高齡,還孜孜不倦地為學院的改革發展、為歌劇建設和聲樂教學在忘我地工作。她的華聲華望,她的業績,她的貢獻,為國家領導人所重視,為音樂教育界同仁所敬重,為同學們所景仰。 郭淑珍教授1953年被中國政府派出留學蘇聯,於1957年(大學四年級)就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中以極為優異的成績獲得金質獎章,當時轟動了全國音樂界,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 著名歌唱家、教育家郭淑珍 為歌劇事業奉獻一生
    1975年在首都體育館演唱《黃河怨》  她是柴科夫斯基著名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塔吉雅娜,她的一曲《黃河怨》曾紅遍大江南北小澤徵爾後來在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時激動地說,「這位女高音的獨唱,與其說是追悼一位政府高級官員,毋寧說是比喪失了自己的父親還要悲慟……郭淑珍的表現力在中國音樂家中達到了最高的水平」 。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郭淑珍演唱的《黃河怨》 ( 《黃河大合唱》中著名唱段)曾享譽全國。
  • 中國歌劇「掌門師太」郭淑珍鼓勵大眾愛上歌劇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當已86歲的聲樂界泰鬥郭淑珍老師出現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時,現場掌聲雷動。這是19日晚出現在「歌劇愛好者沙龍」上的動人一幕。  郭淑珍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一曲《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她年輕時留學蘇聯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並在《奧涅金》《藝術家生涯》等劇目中擔任主演,歸國後將俄羅斯、歐洲的歌劇藝術帶到中國舞臺,並參與創建中央音樂學院歌劇專業,成為我國歌劇專業奠基人之一;她被譽為「掌門師太」,作為聲樂教育家,她為我國聲樂歌劇教育事業奉獻了60餘年,學生包括張立萍
  • 國家大劇院「觀賞文明大家談」 郭淑珍以書會友
    下午1點多,報告廳門口就開始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原來,居民們正排隊領取《文明觀賞市民讀本》,準備參加下午2點開始的今年「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藝術殿堂文明行」之「觀賞文明大家談」首場活動。 「掌門師太」坐陣:「歌唱讓我永遠年輕」 「沒想到郭淑珍竟然來了,想當年聽著她的《黃河大合唱》長大。」「郭老師上七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