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過度輸液危害:人均一年掛8瓶 成藥品不良反應元兇

2020-12-20 閩南網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 楊進欣) 一面是每年數十萬例藥品不良反應由輸液引起,一面是人均一年要掛8個吊瓶的現實;一面是國外輸液治療不亞於一個小手術,非常慎重,一面是國內各醫院輸液處人滿為患的景象……「輸液成癮」,已經成為一個人所共知的醫療怪相。

  今年3月份,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在北京各大醫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門診輸液,劍指過度輸液現象。近日,安徽省衛生計生委明確無需輸液治療的53種常見病、多發病,向過度輸液「開刀」。

  資料圖片

輸液:多少藥品不良反應「元兇」

  輸液又稱靜脈注射、掛吊瓶、打點滴、掛水。「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手段,輸液主要用於病情較重患者的治療。

  但在各方利益驅使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輸液大國」。各大醫院輸液室經常人滿為患,很多時候不得不在走廊裡掛吊瓶。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披露了一個驚人數據: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這種過度輸液已嚴重危害著人民的健康和安全。《2011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852799份,給藥途徑以靜脈注射為主,佔55.8%;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給藥途徑以靜脈注射為主,佔73.4%。提示靜脈注射給藥途徑風險較高,選擇合理的給藥劑型、途徑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方法。

  現實中,「遼寧鞍山4歲女童輸液抽搐2小時後死亡」「6歲男童輸液後死亡」「柳州第四人民醫院1月內發生兩起病人輸液身亡事件」……諸如此類輸液死亡的事件頻頻見諸媒體。「輸液成癮」,仿佛成為一個難以打破的「醫療怪圈」。

  安徽叫停53種常見病輸液(製圖:張芳曼,來源:人民日報)

醫院:門診對輸液說「不」

  「門診不輸液、無感染不輸液,可以去投訴,歡迎來理論。」這是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新規定。

  作為北京第一家取消普通門診靜脈輸液的醫院,自今年3月16日起,這家醫院門診醫生(除兒科、麻醉等外)不得開具靜脈用藥處方,病情緊急的轉急診科治療,急診科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審慎開具靜脈輸液。

  取消門診輸液的倡導者和決策者——航空總醫院院長高國蘭教授說,下決心推行這項決策,最根本目的在於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合理施治。現代輸液治療是從西方傳來的,西醫輸液最初針對的只是搶救病人,至今在國外輸液治療不亞於一個小手術,非常慎重。國外很多大醫院沒有輸液室,而國內絕大多數醫院都有門診輸液,門診輸液幾乎成了中國老百姓的就醫習慣。就醫觀念的不正確,是目前國內抗生素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決定在航空總醫院取消普通門診輸液前,我們前後權衡了小半年。」高院長說,主要是這裡面有很多壓力——比如醫生的管理及知識更新,醫院收入的合理化引導,醫生向病人解釋會加重工作負擔等等,都是管理者要提前考慮到位的,最讓人不可把控的也是最現實的是來自「堅決要輸液」患者的壓力。

  事實上,這一舉措得到了絕大多數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取消門診輸液4個多月成效明顯:航空總醫院日輸液量由原來的300-400人降到70-80人,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從15.3%降至7.61%,藥品不良反應率下降了51%。

  高國蘭說,用通俗的話講,不僅過度輸液問題管住了,而且患者的藥費負擔減輕了,抗生素用得少了,用藥的安全性

也提高了。「醫院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未在門診輸液而延誤患者治療的病例,贏得了患者信賴。」

相關焦點

  • 失控的輸液:「中國人人均輸液8瓶」背後
    輸液問題此次引起國人強烈關注,是因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透露出來的幾個數字: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中國在關乎民生的統計中,人均指標大都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然而,在醫藥衛生領域卻出現罕見的反例。
  • 中國人一年輸液104億瓶 盤點濫用輸液的危害
    你知道我國一年消耗的輸液瓶有多少嗎?24日號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就《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在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一年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個人輸了8瓶液,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過度用藥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這只是當前醫藥費虛高的一個民生剪影,真實的全景是,不少醫院仍在上演「大化驗單、大處方、大住院費」的鬧劇。
  • 我國每年人均掛8個吊瓶 不良後果堪憂
    來自衛生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最常見的被濫用抗生素是用於輸液的青黴素。中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遠遠高於國際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國儼然已成「吊瓶大國」。一項來自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其中,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保守估計,每年我國最少有10萬人在輸液後喪命。   遏制過度輸液現象  一般來說,有口服、打針、輸液等至少三種方式治療感冒發燒,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最危險」。
  • 我國年人均輸液8瓶被指泛濫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
    2010年12月16日,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在北京市兒童醫院排隊輸液。2009年,我國人均輸液約8瓶遠高於國際水平,這種過度用藥危害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新華社發)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於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 輸液成醫院暴利 數次藥品降價難撼高價吊瓶
    島城一家大型醫院的輸液室裡幾乎一年四季都能滿座。    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一個「全民輸液時代」悄然到來?一些重症患者每天光輸營養液就要上千元,「醫」和「藥」結成的利益同盟中,輸液儼然已成為藥品暴利的最後一塊「保留地」。 誤區 壯小夥,一年輸液九瓶     「吊瓶森林」——這是青島各大醫院輸液室的真實寫照。當前的寒冬季節導致感冒盛行 ,輸液室裡又排起了長隊,坐著、躺著、站著掛吊瓶的人隨處可見,還有家長手舉輸液瓶給孩子打「點滴」。
  • 輸液風險拷問過度醫療危害 背後暗藏巨大利益
    感冒發熱高燒不退,聽從醫生建議輸液,三天藥量,瓶瓶罐罐很沉的一大袋。拎著注射液路過大廳,遇上一熟人,該醫院資深藥劑師,與她聊了一會,她看我手中這一袋子藥水,輕聲說:「不就是一個感冒,能不輸液就不輸液。」想起她全家都是「不輸液者」。她女兒今年11歲,竟然堅持只有兩次的輸液記錄。
  • 輸液對人體也有四大危害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透露出幾個數字: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過量輸液其實反映的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又尖銳的問題,醫藥是有害的,只是,專業人員不願提及,而公眾意識不到,也難以了解內情。
  • 再迷信輸液,中國下一代就廢了!
    正確的靜脈輸液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但過度使用靜脈輸液很容易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發育不成熟的嬰幼兒。 No.2 過度輸液的風險 1、抗生素濫用增加抗藥性,受危害的是孩子 據統計,我國人均輸進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 「提醒」多地門診輸液被叫停!輸液=慢性自殺?別慌,先看這些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每人每年2.5到3.3瓶的平均水準。但過度輸液到底有什麼危害,為什麼各地會積極取消門診輸液,取消了就真的好嗎?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來解讀一番。
  • 「關注」輸液=自殺?2019年起,所有門診不再打點滴!
    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然而在國內的許多醫院裡,輸液往往成了「最簡單快捷」的首選給藥方式和治療常態。央視新聞:輸液=自殺有數據顯示,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 抗生素輸液被禁止!53種疾病不需要輸液
    一感冒或是身體不舒服,醫生就要你輸液,輸液完確實效果比吃藥好,但是經常這樣的話,對以後的健康會造成影響。  《揚子晚報》的消息說,最近,江蘇省宣布從明年7月1日起,除兒童醫院,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2016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要全面停止對門診患者的靜脈輸液,不僅是抗生素,其他藥品輸液也不行。
  • 輸液的危害 讓你知道輸液的誤區
    輸液的危害不要隨意調節輸液速度「我們在輸液室經常遇到為了趕著回家做飯或者接小孩放學的患者,覺得輸液速度慢,自己動手調節的。有些患者為了加快速度,會要求護士把輸液袋掛高一些,或者把小針頭換成大針頭。其實是很不安全的。」
  • 過度輸液對身體有何影響?醫生坦言:3大危害不容忽視
    甚至還有的人會認為,即使沒病,身體不舒服了也是可以輸液的,還能補充營養,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短期內可能沒有任何不適,但長期下去,弊端是會顯現的。過度輸液對身體健康有哪些影響呢?醫生坦言:以下這3個危害不容忽視,早點了解為好,要對輸液這種治療方式有正確的認識。過度輸液,對身體可能有哪3個危害?
  • 輸液瓶裡打髒水 靜脈輸液容易忽略的6大細節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急診重症監護病房孟醒副主任醫師介紹,老太太是8月24日轉到他們醫院,據其家人講述,老太太患有鼻竇炎,那幾天鼻竇炎發作,就在家輸液,由診所醫生配好液體後給其輸上第一瓶交代好注意事項,第二瓶由老太太家人給予更換,如此已連續輸了7天。
  • 抗生素類藥品 不良反應居首
    記者近日從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深圳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顯示,抗感染藥報告佔總報告數量的50.50%,其中主要為抗生素類藥品,市民應在醫生和藥師指導下合理用藥。在抗感染藥品的不良反應監測中,排名前10位的有8個是抗生素類藥品,分別是頭孢曲松鈉、頭孢美唑、頭孢孟多酯鈉、頭孢呋辛、頭孢替安、頭孢他啶、頭孢硫眯、頭孢西丁。  據了解,過敏反應是抗生素類藥品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可累及多個器官系統,主要表現有皮疹、瘙癢、嘔吐、腹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嚴重可致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 濫用輸液要人命?兒科更是重災區?聽聽專家怎麼說……
    記者走訪湖南一些基層醫院發現,輸液給藥方法幾乎成為醫生認可的首選給藥方法。目前,市場上輸液產品主要為:葡萄糖、氯化鈉、葡萄糖氯化鈉和甲硝唑4種產品。兒科、急診科等已成過度輸液重災區。湖南省輸液安全評價中心負責人龔志成教授說:「2018年以來,團隊對於長沙市一些基層醫院進行了調查,發現部分基層醫院抗生素使用不規範等問題嚴重。
  • 全民輸液時代:中國人為什麼輸液成癮?-搜狐評論
    至少一半的輸液是沒有必要的 104億瓶,250萬,95%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了一個驚人數據,去年一年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個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
  • 一感冒發燒就輸液,已經害了很多人!盲目輸液的危害你清楚嗎?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出現感冒發燒的現象,第一反應就是去診所、醫院掛點滴治療,這個做法真的合理嗎?一起來了解下! 盲目輸液,後果很嚴重 一生病就輸液的話,不僅起不到好的治療效果,還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危害!
  • 藥品輔料也會引起不良反應嗎?
    不良反應:Ⅰ型變態反應,表現為呼吸困難、皮膚潮紅、皮疹、胸痛、心動過速、低血壓、蕁麻疹。應對措施:過敏反應呈劑量依賴性,減慢輸注速率或適當稀釋後輸注可減少過敏現象發生。CrEL與常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輸液器相互作用,溶出其中的增塑劑,引起毒性,需換用聚乙烯輸液裝置滴注。
  • 輿情解讀:53種疾病不需輸液,行政命令能否破利益籓籬?
    安徽省衛計委希望:通過規範管理對靜脈輸液進行約束,進而規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只不過,用行政命令來遏制輸液背後糾葛的利益籓籬,用類似「一刀切」的形式來應對患者多變的病情,安徽省衛計委的美麗願景能實現嗎? 大病小病?「掛瓶」搞定! 輸液在中國並非是新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