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日:性教育是否可以從七年級抓起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安全教育日:性教育是否可以從七年級抓起)

今天是3月25日,是第24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這一日期的設立,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宣傳,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而在眾多安全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被誤解程度最深但又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性教育。(3月25日《中國公安報》)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媒體關於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報導多達數百起,且其中過半為熟人作案,作案者甚至包括親戚和老師。其中相當一部分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許多未成年人在受到侵害時都選擇了沉默,作案者的行為往往是被第三方發現並揭露的。由此可以推斷,可能還有許多遭遇侵害的未成年人選擇了緘口不言,媒體所披露曝光的案例並非全部。

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未成年受害者沉默的原因已經作出了各種解釋,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一點,就是「性教育的缺失」。因為性教育的缺失,許多中小學生不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不懂得跟年長異性相處時應有的界限,從而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性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部分中小學也開始了開設相關課程、下發專門課本的試點工作。我們欣慰地看到,對性教育的討論,正在從「能不能進行」向「何時進行」邁進。

如果就心理變化、認知思維、法律知識這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在七年級開展系統、全面、科學的性教育常識宣傳,可能是一個合適的試點選擇。

從心理變化來看,七年級學生大多為11—13歲,處於青春期的預臨階段、開始階段或初期階段。而從兒童期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甚至更早,未成年人的心理都會出現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矛盾」二字來概括——依賴與獨立間的矛盾,閉鎖與開放間的矛盾,勇敢與怯懦間的矛盾。因為做不到完全獨立,未成年人無法就自己可能會遭受的性侵害作出有效預估;因為內心時常封閉,所以對自身受到的傷害難以啟齒,而如果整個社會的輿論氛圍都是「談性色變」,那就加劇了未成年人的封閉;因為掙扎於勇敢與怯懦之間,未成年人在受到性侵害時不敢採取公開的方式反抗或告知父母。儘管這三種心理變化早就出現,但未成年人對這三點真正自覺的認識,可能還是要到七年級經過相關學科學習後才能完成。只有擁有了這種自覺的認識,學生對性侵害現象才會做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性教育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思維來看,進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會更加顯現思維的獨立性,對許多事物會有自己的判斷和獨到見解。如果性教育在小學開展,學生的認知思維達不到能夠主動對此評判的獨立程度,而在當前性教育相關教材缺乏的情況下,在小學階段強行普及性教育,可能就會導致照本宣科,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對許多新事物的認知評判標準,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學習,也能自覺認識到,自己的確擁有相當程度的評判標準,能夠對所普及的性教育知識進行有效理解,且對這種有效理解的程度充滿信心,這就是開展性教育的有利時機。

從法律知識看,七年級的學生從小學階段對「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學習轉向初中階段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開始掌握或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常識,通過課堂學習也會認識到「法律是保護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有效武器和堅強後盾」。如果同期開展性教育的學習,學生將會更好地將防範性侵害的知識與所學的法律知識、所培養的法律觀念相結合,從而可以更好地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當然,這僅僅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而言——保護未成年人不受性侵害、讓未成年人早早地了解性安全常識,家庭教育、社會宣傳、政府監督,一個也不能缺位。而關於開展性教育的年齡,也可能會有其他更好的視角來論證。但無論如何,必須要及時把性教育提升到同其他各方面安全教育平等的高度,唯有如此,「房思琪」式的悲劇,才會更少地重演。

來源:紅網

相關焦點

  • 性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
    據澎湃新聞近日報導,湖南長沙學院的一批青年志願者,日前在長沙市近20所幼兒園裡開展了一系列關於幼兒性教育的「蓓蕾呵護」小課堂,目的是給三到七歲的孩子講解幼兒性教育的相關知識,以增強幼兒自身防範性侵害的意識。從反饋的情況來看,「蓓蕾呵護」行動得到不少年輕家長的支持,但老年人多拒絕。
  • 校門口開成人用品店 應反思性教育從娃娃抓起
    在性教育方面,家長越是這樣遮掩,孩子越感到神秘,越想去嘗試,結果等孩子早戀時家長後悔不已。這說明更應該反思的是性教育如何從娃娃抓起。  事實上,性教育從娃娃抓起,在國外比較看好,如英國、日本、瑞典等國家的性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還有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更重視性教育,早就從幼兒園就開展了性教育。
  • 武漢市小學生性教育手冊尺度大 《生命安全教育》直白寫實
    江漢區某小學一位五年級班主任說,她從教十餘年,在印象中之前的青春期性教育一般點到為止,在小學教材裡如此直白地描述還是第一次。  記者從學校了解到,此前武漢的小學教材涉及性教育的非常少,《生命安全教育》教材今年秋季開學時下發,武漢市小學生人手一本,根據不同的年段,教材內容設置有所不同。教育部門要求將其納入教學計劃,作為一門課程開設。
  • 性教育從娃娃抓起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天 晴前段時間,一則家長斥責老師的新聞衝上熱搜,閱讀量高達11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家長在短視頻平臺吐槽,女兒放學回家告訴她,班主任在學校給孩子講解懷孕和性別知識。她聽完大發雷霆,覺得女兒才9歲,不該聽這些「淫詞穢語」,轉身就找班主任理論,說:「我女兒才九歲,不要教她亂七八糟的東西。」
  •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你有沒有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
    今天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我們需要關注對兒童的性教育,做好全面系統的性教育才可以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3歲前:家庭性教育第一課  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孩子從出生時就能得到足夠的愛撫和溫暖,就會產生安全感,容易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從而獲得幸福感。
  • 大多從五年級開始 杭城小學的性教育,原來是這樣的
    杭城小學  沒有統一的性教育教材  昨天,錢報記者採訪了杭城10所小學的相關老師,諮詢學校有沒有跟性教育有關的教材或教育,結果回答都是否定的。  杭州賣魚橋小學校長王怡芳說,學校沒有單獨的性教育內容,對學生的性教育是融合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一般會請醫生家長來年級集中上課,不過男女生是分別上課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則由老師進行。  王校長說,學校還開發了專門的課程,叫做「健康生活」,裡面包含了一些跟孩子青春期有關的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青春期教育也是點到為止,一般只講生理衛生方面的內容。」
  • 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但是,也從側面表現出,從古代沿襲下來的對性的認識是封閉及晦澀的,可以說是「談性色變」。所以,在孩子處於對異性產生朦朧好感的青少年階段,又處在「談性色變」的社會氛圍下,很多家長為了避免青少年出現早戀的問題,並未對其進行正確係統的性知識教育,才會讓孩子的性別意識不強,導致了很多早孕流產以及犯罪的例子發生。
  • 健康教育可以從娃娃抓起
    據媒體報導,教育部近日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將心肺復甦術作為高中畢業生必備技能之一的建議」答覆中明確,推進包括心肺復甦術在內的中小學急救知識教育。健康教育從中小學抓起,是加快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過去很多中小學往往將不納入應試範圍的急救健康知識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在這種導向下,很多學生甚至老師都缺乏急救常識。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識增強,現在政策層面越來越重視從學校就開始普及急救健康知識。
  • 網絡安全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來源:長城網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高永維9月14日至20日是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河北省各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不斷推動網絡安全教育入腦入心。與往年類似,今年河北省依然將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作為重頭戲,無論是線上組織的青少年網絡意識教育等論壇,還是線下開展的六個主題日中涉及到的校園日、青少年日等,無不體現著河北省對於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視和用心。「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這其中青少年是不可或缺一環。據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突破9億,而未成年網民規模則為1.75億。
  • 幼兒園性騷擾不少見 專家主張幼兒園開展性教育
    性教育該從何時開始  專家主張從幼兒園抓起  曾璇、黃靜、羅瓊  追蹤性騷擾  本報訊 記者曾璇,實習生黃靜、羅瓊報導:如何避免伸向孩子的「魔手」?我聽了,很氣憤,我是否應該跟老師說,還是跟小男孩的父母說?沒想過要誰負責,只是覺得幼兒園男女同睡是否合理?
  • 中國的性盲比文盲還多,兒童性教育要先從家長抓起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性教育首先是社會人格的文化教育。」1前短時間,某地一位媽媽發微博吐槽學校發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尺度太大:現在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學習了嗎?這書這樣編輯真的好嗎?確定這學校裡發的不是一本假書?
  • 美國《國家性教育標準》及其啟示(上)
    導言2011年,美國學校健康協會、美國健康教育協會、全國教育協會衛生(健康)教育網絡、州領導健康和體育教育社團、和性教育未來組織共同協商制定了《國家性教育標準: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核心內容及技能》(National Sexuality Education Standards:Content and Skills
  • 性教育從娃娃抓起 幼兒園舉辦集體婚禮為兒童心理健康
    單膝跪地、戴戒指、擁抱、kiss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一位姓劉的家長說:「這種形式挺好的,在這個幼兒園,我們的孩子比別的幼兒園的孩子懂得多,讓他們體驗一下結婚的感覺,消除好奇心,也是一種良好的成長教育。反正我挺支持的。」據了解,當日有100多個孩子「結婚」,全部是「自由戀愛」。
  • 「性教育」會讓孩子性早熟?科學「性安全教育」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這一樁樁案例都是兒童「性安全教育」缺失的一種表現,如果兒童「性安全教育」成功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意識到「性侵行為」,並可以選擇自我保護。從幾歲開始「性安全教育」?性教育沒有一個嚴格的學習起點年齡,但國內專家趨向一致的觀點:等到青春期已經過晚,性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性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性別教育從嬰兒期就可以開始了,而性安全教育普遍來說,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就可以進行了。
  • 中國性教育教師在哪裡?
    如今,兒童性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熱議的問題,在中小學開展科學規範的性教育勢在必行。長久以來,學校性教育一直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88年8月24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頒布《關於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標誌著性教育開始正式走進中學。
  • 家長:性教育應該提前到小學三四年級
    《標準》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了解對小學生進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掌握針對小學生可能出現各種侵犯與傷害行為的預防與應對方法。  這一要求放出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教育部擬在小學階段推進性教育。  記者調查發現,早在9年前,寧波就已在小學階段試點開設性教育課程。
  • 中學生性教育是否該包括「性安全教育」
    「本來,她可以平平穩穩地考個大學。」班主任老師惋惜之情溢於言表。在他看來,除了性格有點內向外,小莉很難找出什麼明顯的缺點:學習成績好,為人和氣,與同學關係普遍良好,對老師非常有禮貌……   「事情聽上去有點嚇人,可畢竟屬於年輕人的衝動。但如果再在這個環境中學習生活,對小莉的成長十分不利。我們建議她換個環境,重新開始。」他說。
  • 小學性教育課本爭議的背後:兒童性教育如何「脫敏」?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電(呂春榮)3月初,一本小學生性教育課本引發社會關注,也讓兒童性教育這個敏感話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話題始於杭州一位小學生家長在微博上的吐槽,稱學校發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尺度太大,並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官相關介紹」。
  • 小學性教育讀本惹怒罵 恐嚇式性教育「恐嚇」了誰
    3月3日,周五正午,公益組織「希希學園」的負責人韓雪梅正飛奔在北京五環外的皮村。她要穿過大片低矮的磚瓦房,避開路上滿地的穢物,過布滿溼水泥和汙水的土路,趕到同心實驗學校——一所被舊民房包圍的打工子弟小學,像往常一樣,給孩子們上性教育課。
  • 這部性教育讀本「太難了」
    課題組表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六年級上冊)共分三個單元,分別介紹「家庭與朋友」、「生活與技能」、「性別與權利」。在「家庭與朋友」單元,有「認識婚姻」和「養育子女」兩個主題。近期的這次爭議中,有人質疑,6年級孩子,其心理和生理髮育是否已經到了可以接受「丁克」概念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