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叮囑:千萬別幫你的父親在手機上裝微信,其原因原來是這樣

2020-12-11 蘇仨情感說

01

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爸爸好像不太滿意他那款又老、聲音大得隔一條街都能聽到來電的響鈴聲的普通手機了,去市場上轉了又轉,看了又看,就是不敢下手,一是怕營業員對他忽悠,二是功能太多自己難以適應。

裝寬帶送手機,老公為父親領了一臺免費的智慧型手機,老公一邊教父親APP的下載,一邊解說APP的功能。

輸入對於父親來講是困難的,拼音已忘記得差不多了,手寫,找不到輸入鍵,其它操作不敢輕易地用手指去點。之前爸爸就聽說過玩智慧型手機被騙錢的,怕點了進入一個無法挽回的黑洞,教得認真,聽得也認真,就是雲裡霧裡的不太記得住。

看著功能多的手機,在一旁邊的母親,他再三叮囑老公:「不要幫你爸爸裝微信,不要幫你爸爸裝微信。」這樣的提醒講了不下十遍。

母親之前就聽過鎮上的黃世珍女老人因玩微信而聲譽毀了。

本來是一位近六十歲,頤享天年的老人,因微信結識了一位跟她歲數差不多的陳姓男老人,兩個都喜歡唱歌,經朋友推茬兩人只在微信裡對唱,當聊熟之後就相互邀約見面一起唱,時間久了兩人唱出了感情。

兩位老人都是兒孫滿堂、奶奶爺爺級別的。

女老人黃世珍為遲來的愛毅然拋家棄孫,奔赴了陳家,好在陳老人是孤身一人,但是去到陳家在了一年多,陳老人就死了,黃世珍老人被逝者的子女攆了出來。

陳家子女的態度,爹媽都過世了,跟你無血緣關係,憑什麼要養著你個外姓人,將來還要貼錢為你送終。

黃世珍老人不得不返回家,昔日的老伴就要拉她上民政局,但她是走投無路死活不肯,撐著耍賴、嘴硬留了下來,老伴、子女嫌棄,不讓她進主屋,住了偏屋,從此與家人過上一家人兩家灶爐的日子。

兒子、兒媳、老伴每天惡毒的語言都會進她耳朵,羞悔著、掙扎著,終於有天聽不下去了,趁著睡覺時喝下了農藥,還好下自習回家的外孫女上樓睡覺時發現了,打了120把老人送進了醫院,幸而送得及時才撿回了條命。

02

年青時的黃世珍,是個美人胚子,家裡窮,她的父親在接受了老吳家挑來了的一百斤糧

食後毅然答應了說親,也許從來沒有得過愛,只知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怕被丈夫挙腳相加也只得受著。

老吳比黃世珍大了十多歲,按理來說娶了小媳婦應該珍惜得很,但老吳卻是在鎮上出了名的酒醉鬼,發起酒瘋來不管不顧,有一回,黃世珍莫名地遭遇了醉酒後老吳的一頓柴棒子,動靜鬧得大,若不是鄰居們聽見了來拉架,黃世珍恐怕要被打成殘疾。當時娃娃小,黃世珍忍了下來,而且在七十年代離婚那是很罕見的。

母親又說現在鎮子裡因玩微信,老的、少的妻離子散得漸多起來,母親也擔心父親玩了微信,遇上爛桃花。

不要說媽媽有那樣的憂慮,我也有過。微信讓你我的距離近得只隔著屏幕,但也為閒聊、曖昧提供了方便。不是信不過爸爸對媽媽的感情,就怕老人家犯糊塗鬧個晚節不保。

父母親跟團去旅遊了,都是些鄉裡鄉親,回來爸爸叫我把他微信相冊裡的所有照片洗出來作個紀念。

在他的相冊裡我看到看到其中一張有個女人和父母親站在了一起照相,於是想起了王寶強、馬蓉與經紀人宋喆三人的事,夫妻倆照相總會有宋喆的出鏡,出於女人的敏感,於是私信了妹妹。

因為那女人守寡好些年了。曾跟鎮上的一個有家室的男人保持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在我讀書的時候就聽說於隔壁鄰居的茶餘飯後,我擔心她的爪子長了,又伸到我父母家裡來。

妹妹和父母家挨得近,據她分析覺得有些不大可能,那寡婦白天去打工,晚上回來還要帶孫子,沒有閒時間,據妹妹猜測也許是那寡婦感覺其他的同村人對她從來都不是那麼友善,多少都介帶她的名聲,不太好親近,所以才來跟父母親一起嘮嗑、照相。源於父母親在村裡既不是長舌婦型,也不是欺善怕惡之輩吧!

妹妹這麼一解釋,我自責了起來,「我的疑心病是不是太重了點!」但誰叫我們生活在這個人與人距離這麼近的時代,這麼容易閒聊的時代。

03

父親喜歡聽歌,老公幫他免費下載了好多,版權付費的就忽略過了,可父親在與其他老年人交流後,來我家耍起了孩子的脾氣。

狠勁地敲了門,進門時長嘆了聲氣,問了問姑爺的去處,我指指後院,父親很急地去了後院。

「姑爺你幫我下載的歌曲,音效怎麼沒有老王頭的好,歌也沒有他的多,老王頭說他的都是出錢下載的,是不是付費的有點貴!錢從我微信上轉,你幫我找好聽的。」老公咪笑想:「父親,微信支付你沒綁定銀行卡呀!」都這樣說了,姑爺沒有理由不遵從呀!

呵!看來老人也不是那麼好忽悠!

一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接到微信視頻的來電,還以為家裡出了什麼大事,接通,屏幕裡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見,仔細一聽,只聽見打鼾的聲音,我才放心的睡了。

第二天打電話給父親,父親說玩手機,玩了很晚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睡著的,身體碰到了手機,從那時起每逢半夜響起視頻通話的鈴音,我就知道:父親又熬夜玩手機了!

父親這麼努力,開始在嘗試著微信支付了。

一次他去買菜,對方沒零錢找,說是會發紅包給他,但回來後父親為一直收不到對方的紅包而生氣,我接過手機看了一下,原來是父親沒有加對方為好友。

幫他操作好後,領取了紅包,他笑著:「這個機子的功能太大了,我冤枉了人家,快點幫我發微信向人家道歉,我今早還打電話罵了人家一頓。」

05

微信用熟悉後,父親把他認識的所有親戚朋友都加了微信,開始在家裡的群中和微信朋友圈發一些所謂的「大新聞」,

像什麼「震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

「出大事了!」快告訴家裡人

「不轉不是中國人!」

「經常吃一物,身體幾年後的變化!」

……

有時是謠言,有時是雞湯,有時候那不科學的連我都能一眼望穿,因此也會聯合群裡的年

輕人一次又一次地強行科普給父親,老人家態度倒也誠懇,不過下次遇到類似的還會轉發。

飯桌上聊家長裡短,會有意的提醒父親不要發那些毫無科學根據的,而我這一舉動卻遭到了老公、母親的反對,老公的態度是:「管他的,他願意發什麼就發什麼,反正大家也不信,你不願看划過就是了,何必要認真去糾錯內容了,再則發多了也顯得咱父親有文化似的,吧啦吧啦一大堆。」

好吧!這樣的理由,我也算服了。

仔細想想說得也對,我只不過是個普通人,又不是什麼科研員,有什麼資格在這裡糾正這些謠言的錯誤呢?

這下倒好,父親對微信功能越用越順溜,監督、提醒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嘀嘟」才六點鐘就發了張向日葵的圖片加上雞湯文,早起,一天好心情!

哦!這是星期天,老爸!

諸如「天冷多加衣服,下雨天帶傘……」

有段時間嫌煩把他刪除了,而我卻不習慣了,沒了他的提醒,起床困難戶的我遲到了,又把父親加了回來!

相關焦點

  • 「美文」母親的微信
    文/邵慶芳一場初夏的雨,冷颼颼地下了幾天,下班回家無所事事,拿著手機亂翻朋友圈。翻到母親的朋友圈時,只有一張我和兒子的合照,還配了個省略號,簡單至極。索性躺在被窩和母親聊天,母親繼續著白天發信息沒問完的話,繼續著沒有叮囑夠的叮囑,隨便都是半小時。
  • 母親的叮囑
    她語氣歡快地說起社區開展優撫信息採集、送米麵慰問的事,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母親發自內心的愉悅。「要把工作幹好,不要光掛念著俺。」像以往一樣,母親認真地叮囑我。遠離故鄉的日子裡,母親的叮囑裡藏著她深深的愛,是我不斷拼搏和進取的動力。母親生長在農村,六個兄妹中排行老大,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嫁給父親那年,最小的姑姑才6歲。父親在縣城上班,母親成了莊稼地裡的主要勞力,維持著家裡十幾口人的開銷。
  • 千萬別這樣回復微信,尤其是對你喜歡的人!
    千萬別這樣回復微信,尤其是你喜歡的人。 【01】 秒回 有姑娘在朋友圈發了這我一句話,說:秒回信息的人應該很溫柔吧,因為愛你,他捨不得讓你等太久。然而姑娘們審視一個男人,常常把回信息的速度當做衡量這段感情真誠與否的標準,一秒都不耽擱馬上回覆你的,這絕逼是天下好男人的範本啊。同樣也引起了很多男性的反駁:一份好的愛情,絕對不會因為彼此的出現而打亂你原本的生活秩序,如果時刻要把她捧在手上哄著,這樣的感情遲早要出問題。
  • 抗疫日記——來自父親的叮囑:好好保重,別給國家添麻煩
    馬寶府供圖 攝(抗擊新型肺炎)抗疫日記——來自父親的叮囑:好好保重,別給國家添麻煩中新網合肥2月3日電 題:抗疫日記——來自父親的叮囑:好好保重,別給國家添麻煩作者 劉鴻鶴馬寶府目前就職於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主管護師。
  • 原來微信轉帳和微信紅包區別這麼大,看完才知道,叮囑家人別亂用!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電子轉帳和電子支付已變得越來越流行,在電子轉帳方面,支付寶和微信無疑是必不可少的。支付寶和微信都有自己的轉帳系統,對於許多人來說,支付寶和微信都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軟體,而微信的轉移方式則相對更靈活。原來微信轉帳和微信紅包區別這麼大,看完才知道,叮囑家人別再亂用!
  • 微信好友問你的這句話千萬別回 當心搜要手機驗證碼盜號
    微信好友問你的這句話千萬別回,2017微信最新騙術。近期在不少地方出現了冒充好友騙取簡訊驗證碼一事,進而盜取微信號,然後騙取錢財,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安粉絲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說說!  微信好友問你的這句話千萬別回  小夥伴們注意了!!
  • 最慘痛的教育真相:失控的母親,缺位的父親,必將合力毀掉自己的孩子!
    原來,李某某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矛盾,並以菜刀恐嚇兒子,李某某便奪下了母親手中的菜刀,去同學家裡「避風頭」。事發當晚,李某某在家寫作業,遭到了媽媽的嚴厲說教。情緒失控的他,衝進廚房,拿起菜刀便砍向媽媽,沒想到,媽媽倒在血泊中後,再也沒有醒過來。
  • 母親節整個微信朋友圈都在曬孝順,現實中父母卻無人問津
    小品是這樣演繹的:一位父親過生日,他的一雙兒女都從外地趕回來為其慶祝。首先到家是他的兒子,進家門的一瞬間肯定是先給父親一個擁抱。看著兒子回來,父親可高興了。父親問:你不是在外面工作忙回不來嗎?兒子答:在忙我也得陪您過生日呀!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來源:瞭望智庫你的手機也許正在「偷聽」你!2019年3·15,《IT時報》拋出的這個終極質疑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自省。捫心自問,我們每個人好像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剛剛和朋友討論了什麼,打開手機某App就蹦出了它的廣告推薦。
  • 微信沒零錢,也沒綁定銀行卡,怎麼微信支付?網友:這樣做就行了
    微信沒零錢,也沒綁定銀行卡,怎麼微信支付?網友:這樣做就行了!現如今行動支付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甚至已經成為了我們支付的首選方式,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家不支持行動支付的店鋪,一定不是一家好店鋪。
  • 作文:爺爺與父親的叮囑
    爺爺與父親的叮囑文/田佳卉 六年級今年是新中國華誕70周年,早早地,爺爺就吩咐爸爸媽媽國慶那天帶著我和弟弟去他那裡看國慶閱兵式。原來,爺爺從小生在農村,吃不飽、穿不暖,那時農具簡單原始,勞動強度很大,走幾十裡路全靠兩條腿;後來,爺爺回城進了工廠,但是工資少,孩子多,艱難養活全家。那時沒電,照明使用的是煤油燈,穿的是手工製作的粗布衣,更別說家用電器、妮子大衣、汽車,自行車都是稀罕物。爺爺說:現在生活多好,想起來就像做夢一樣,這都是因為國富民強啊!
  • 安徽13歲男孩怒扇母親耳光,原因令人唏噓,父親說:他只是個孩子
    家住安徽的一個年僅13歲的小男孩,對自己的親生母親大打出手,扇了母親好幾個耳光,並且打砸家裡的東西。民警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得知,當時男孩在玩手機,媽媽只是問了他,做的包子好不好吃,可能是多嘮叨了幾句,打擾了他看手機。孩子埋怨起母親來,並扇了媽媽好幾個耳光。
  • 高考全縣第一,學霸考入清華大學後卻被父親叮囑:到校可能倒數
    原因是不能讓自己的學習太過疲勞。但是日前,這位超級學霸姚毓棟卻收到了父親這樣的叮囑:這個暑假的時候,我建議是,你不能放鬆。因為是清華大學,都是藏龍臥虎之地,咱們雖然是甘肅省第48名,但是在清華來說,你可能還在後面,所以說是不能放鬆。
  • 高中生疑因手機被沒收殺死老師!千萬別再給孩子配手機了!
    相關老師通過監控發現後找其談話,該生從五樓跳下……2018年8月30日凌晨,南通13歲的小徐從四樓墜落,早上被發現時已去世。小徐母親表示,小徐墜樓前一直在用手機打「吃雞」遊戲,玩家跳樓「出一點血人又會活過來」。2019年1月4日,海南省屯昌思源實驗學校14歲男生小江從教學樓3樓爬到隔壁老師辦公室為手機充電時不慎墜亡。
  • 微信頭像聖誕帽怎麼來的?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原來真相是這樣的》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成都實現微信醫保支付 開啟網際網路+人社新格局3 月 22 日起,到成都市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就診的市民即可發現,醫藥費可以在微信上使用成都市醫保支付。
  • 原來微信電腦端比手機端好用多了,這幾個功能用了怕你回不去!
    然而實際上,如果你善用微信電腦版,就會發現它可以幫你做很多事情,比如:同步功能對於教授來說,微信電腦版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同步。現在很多人都用微信辦公,但上班時間也不能老看手機吧?所以電腦版就發揮其作用了,它既可以同步聊天記錄,也可以同步各類文件,無論你是在辦公桌前,還是臨時離開桌位,都可以在微信手機端和電腦端自由切換,不用擔心錯過重要資訊和文件。而且,如果你用過微信的收藏功能,就會發現更大的好處。平時來不及看完的深度文章,可以收藏起來,然後在電腦端打開,這樣就能享受大屏閱讀的樂趣了。
  • 可憐孩子攤上作孽父母:被母親打進ICU,父親稱其心臟病眾籌
    「惡魔般的母親,利慾薰心的父親,可憐了天使的孩子;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告誡我們不要多管閒事,特別是人家的家務事,但是當激情激憤的時候,你就知道有些所謂的「閒事」是多麼的讓人氣憤
  • 父親的手掌
    父愛如山,父愛就是這樣,它偉大而含蓄,無言而堅定,它沒有母愛那麼無微不至,卻如山那麼堅定不移。這時,我讓父親幫我用手按住,我兩個手一起用勁,一轉動扳手,管子跟著也轉動起來,連續好幾遍,都不行。父親看看我,「我的這個手不行,用不上勁啊。」父親對他沒有幫得上忙顯得很無奈,也很自責。看著父親的手,頓時,我的臉發紅髮燙,腦子裡一下重回到了那個永生難忘的一天。
  •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同樣重要
    ,可是,孩子的成長畢竟只有一次,千萬不要因為你的一點娛樂時間而耽誤了孩子的一生!你以為在陪孩子,孩子卻發現手機搶了他們的爸爸媽媽!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 原來,手機是這樣「竊聽」你的!
    《IT時報》記者通過採訪發現,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至少有兩種目前已被發現的技術手段,完全可以讓手機App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偷聽」你。 「 生活中難免有這樣的場景:用戶A正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公開播放一段微信語音,而用戶B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撥打電話。 最新研究顯示,在二人的手機上同時下載了一個記載用戶步數App的情況下,二人的語音信息很有可能正在通過手機加速傳感器洩露,被攻擊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