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爸爸好像不太滿意他那款又老、聲音大得隔一條街都能聽到來電的響鈴聲的普通手機了,去市場上轉了又轉,看了又看,就是不敢下手,一是怕營業員對他忽悠,二是功能太多自己難以適應。
裝寬帶送手機,老公為父親領了一臺免費的智慧型手機,老公一邊教父親APP的下載,一邊解說APP的功能。
輸入對於父親來講是困難的,拼音已忘記得差不多了,手寫,找不到輸入鍵,其它操作不敢輕易地用手指去點。之前爸爸就聽說過玩智慧型手機被騙錢的,怕點了進入一個無法挽回的黑洞,教得認真,聽得也認真,就是雲裡霧裡的不太記得住。
看著功能多的手機,在一旁邊的母親,他再三叮囑老公:「不要幫你爸爸裝微信,不要幫你爸爸裝微信。」這樣的提醒講了不下十遍。
母親之前就聽過鎮上的黃世珍女老人因玩微信而聲譽毀了。
本來是一位近六十歲,頤享天年的老人,因微信結識了一位跟她歲數差不多的陳姓男老人,兩個都喜歡唱歌,經朋友推茬兩人只在微信裡對唱,當聊熟之後就相互邀約見面一起唱,時間久了兩人唱出了感情。
兩位老人都是兒孫滿堂、奶奶爺爺級別的。
女老人黃世珍為遲來的愛毅然拋家棄孫,奔赴了陳家,好在陳老人是孤身一人,但是去到陳家在了一年多,陳老人就死了,黃世珍老人被逝者的子女攆了出來。
陳家子女的態度,爹媽都過世了,跟你無血緣關係,憑什麼要養著你個外姓人,將來還要貼錢為你送終。
黃世珍老人不得不返回家,昔日的老伴就要拉她上民政局,但她是走投無路死活不肯,撐著耍賴、嘴硬留了下來,老伴、子女嫌棄,不讓她進主屋,住了偏屋,從此與家人過上一家人兩家灶爐的日子。
兒子、兒媳、老伴每天惡毒的語言都會進她耳朵,羞悔著、掙扎著,終於有天聽不下去了,趁著睡覺時喝下了農藥,還好下自習回家的外孫女上樓睡覺時發現了,打了120把老人送進了醫院,幸而送得及時才撿回了條命。
02
年青時的黃世珍,是個美人胚子,家裡窮,她的父親在接受了老吳家挑來了的一百斤糧
食後毅然答應了說親,也許從來沒有得過愛,只知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怕被丈夫挙腳相加也只得受著。
老吳比黃世珍大了十多歲,按理來說娶了小媳婦應該珍惜得很,但老吳卻是在鎮上出了名的酒醉鬼,發起酒瘋來不管不顧,有一回,黃世珍莫名地遭遇了醉酒後老吳的一頓柴棒子,動靜鬧得大,若不是鄰居們聽見了來拉架,黃世珍恐怕要被打成殘疾。當時娃娃小,黃世珍忍了下來,而且在七十年代離婚那是很罕見的。
母親又說現在鎮子裡因玩微信,老的、少的妻離子散得漸多起來,母親也擔心父親玩了微信,遇上爛桃花。
不要說媽媽有那樣的憂慮,我也有過。微信讓你我的距離近得只隔著屏幕,但也為閒聊、曖昧提供了方便。不是信不過爸爸對媽媽的感情,就怕老人家犯糊塗鬧個晚節不保。
父母親跟團去旅遊了,都是些鄉裡鄉親,回來爸爸叫我把他微信相冊裡的所有照片洗出來作個紀念。
在他的相冊裡我看到看到其中一張有個女人和父母親站在了一起照相,於是想起了王寶強、馬蓉與經紀人宋喆三人的事,夫妻倆照相總會有宋喆的出鏡,出於女人的敏感,於是私信了妹妹。
因為那女人守寡好些年了。曾跟鎮上的一個有家室的男人保持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在我讀書的時候就聽說於隔壁鄰居的茶餘飯後,我擔心她的爪子長了,又伸到我父母家裡來。
妹妹和父母家挨得近,據她分析覺得有些不大可能,那寡婦白天去打工,晚上回來還要帶孫子,沒有閒時間,據妹妹猜測也許是那寡婦感覺其他的同村人對她從來都不是那麼友善,多少都介帶她的名聲,不太好親近,所以才來跟父母親一起嘮嗑、照相。源於父母親在村裡既不是長舌婦型,也不是欺善怕惡之輩吧!
妹妹這麼一解釋,我自責了起來,「我的疑心病是不是太重了點!」但誰叫我們生活在這個人與人距離這麼近的時代,這麼容易閒聊的時代。
03
父親喜歡聽歌,老公幫他免費下載了好多,版權付費的就忽略過了,可父親在與其他老年人交流後,來我家耍起了孩子的脾氣。
狠勁地敲了門,進門時長嘆了聲氣,問了問姑爺的去處,我指指後院,父親很急地去了後院。
「姑爺你幫我下載的歌曲,音效怎麼沒有老王頭的好,歌也沒有他的多,老王頭說他的都是出錢下載的,是不是付費的有點貴!錢從我微信上轉,你幫我找好聽的。」老公咪笑想:「父親,微信支付你沒綁定銀行卡呀!」都這樣說了,姑爺沒有理由不遵從呀!
呵!看來老人也不是那麼好忽悠!
一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接到微信視頻的來電,還以為家裡出了什麼大事,接通,屏幕裡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見,仔細一聽,只聽見打鼾的聲音,我才放心的睡了。
第二天打電話給父親,父親說玩手機,玩了很晚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睡著的,身體碰到了手機,從那時起每逢半夜響起視頻通話的鈴音,我就知道:父親又熬夜玩手機了!
父親這麼努力,開始在嘗試著微信支付了。
一次他去買菜,對方沒零錢找,說是會發紅包給他,但回來後父親為一直收不到對方的紅包而生氣,我接過手機看了一下,原來是父親沒有加對方為好友。
幫他操作好後,領取了紅包,他笑著:「這個機子的功能太大了,我冤枉了人家,快點幫我發微信向人家道歉,我今早還打電話罵了人家一頓。」
05
微信用熟悉後,父親把他認識的所有親戚朋友都加了微信,開始在家裡的群中和微信朋友圈發一些所謂的「大新聞」,
像什麼「震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
「出大事了!」快告訴家裡人
「不轉不是中國人!」
「經常吃一物,身體幾年後的變化!」
……
有時是謠言,有時是雞湯,有時候那不科學的連我都能一眼望穿,因此也會聯合群裡的年
輕人一次又一次地強行科普給父親,老人家態度倒也誠懇,不過下次遇到類似的還會轉發。
飯桌上聊家長裡短,會有意的提醒父親不要發那些毫無科學根據的,而我這一舉動卻遭到了老公、母親的反對,老公的態度是:「管他的,他願意發什麼就發什麼,反正大家也不信,你不願看划過就是了,何必要認真去糾錯內容了,再則發多了也顯得咱父親有文化似的,吧啦吧啦一大堆。」
好吧!這樣的理由,我也算服了。
仔細想想說得也對,我只不過是個普通人,又不是什麼科研員,有什麼資格在這裡糾正這些謠言的錯誤呢?
這下倒好,父親對微信功能越用越順溜,監督、提醒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嘀嘟」才六點鐘就發了張向日葵的圖片加上雞湯文,早起,一天好心情!
哦!這是星期天,老爸!
諸如「天冷多加衣服,下雨天帶傘……」
有段時間嫌煩把他刪除了,而我卻不習慣了,沒了他的提醒,起床困難戶的我遲到了,又把父親加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