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糕又名「馬來糕」,從字面意思上看,它是新加坡進口的,起源於新加坡,是馬來人喜愛的一種傳統糕點,華人將其帶回家鄉後,逐漸在香港、廣東等地流行開來,其特點是:口感軟而蓬鬆,富有彈性,輕輕咬一口,牛油或豬油的香味,便會在口腔裡充分釋放,吃起來又香又甜,把它當茶點或早餐也很合適,不但營養豐富,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因為真正的馬拉糕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出來,所以國內的糕點師傅對其進行了改進,研發出除紅糖外的馬拉糕,不但做法更加簡單,而且更符合大眾的口味,而且一般都是軟軟的,加上彈牙的特性,用紅糖代替牛油(或豬油),味道反而會變得更加純正,在各種糕點中算得上最容易上手,失敗的機率極低,非常適合普通家庭做著吃。
[配料]:麵粉,泡打粉,紅糖,溫水,澱粉,食用油。
[生產過程]:
準備好260克普通低筋麵粉,120克澱粉(起凝固定型作用),2克泡打粉和酵母粉,115克紅糖(配料表中必須有「蔗糖」或「蔗汁」,這樣才有營養價值),285克溫水。
然後,將準備好的各種原料和溫水倒入面盆中,攪拌均勻(儘可能多地攪拌),直到它們和成極粘的糊狀,狀態如上圖所示,煮好後放在一邊備用,(正宗的做法還會把豬油或牛油混在一起,同時,要適量地延長發酵時間,一般需要3天以上,只放紅糖就不行了)。
然後,再準備好模具(如果家裡條件不允許,可直接選擇普通的鋼製盆),先在底部和四周均勻地塗上少量的食用油(方便蒸後倒扣出,同時,清洗也會很容易),再把攪拌過的麵糊倒入裡面,並把麵糊攤平,等它醒發的時候,再取出用。
起鍋燒開水,待水開上汽後,再將已醒發的麵糊放入蒸鍋內,蓋上蓋子,全程旺火蒸25分鐘,關火候,再燜2-3分鐘,即可取出,趁熱倒扣。
待它完全涼透後,再把它改刀切成小片,傳統馬拉糕就做好了,上圖為成品,特點是:口感酥軟蓬鬆,香甜可口,大人小孩都愛吃,在各種糕點中,它的做法比較簡單,任何人都很容易上手。
小貼士:
各種原料及輔料必須嚴格按照師傅提供的配方配製,這是做各種糕點的首要前提條件,一定要保證其計量精度。
紅糖馬拉糕突出的是酥軟而細膩的口感,所以麵糊一定要攪拌得非常黏稠,建議大家在完成這一環節時,儘量多花些時間,除此之外,充分發酵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