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學化是非常熱門的話題,很多家長對幼兒園去小學化有些誤區,覺得什麼都不學不是耽誤了孩子嗎!今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答記者問中,也再次明確提出了「要綜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為什麼要去小學化?看上去是擔心孩子學得知識多與少的問題,小編認為實際是教育觀念不同!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書《未來學校》一書中提出:
在未來的社會,學習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學歷只能代表過去,而學習能力才意味著未來。如果我們不能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我們將會被時代淘汰。
—— 朱永新《未來學校》
幼兒園裡「生活皆教育」,「遊戲皆教育」!
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看上去是在「玩」,實則是在生活中、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八大領域的能力培養: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身體各部的運動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自然觀察能力。幼兒園的教育是注重探索性學習,注重幼兒在遊戲中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教師會在一日生活中養成孩子不挑食、懂禮貌等好習慣強調玩中做,做中學,學中樂。
小學化是什麼:
小學化是指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的學習,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到幼兒的心理及生理發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能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的內容,強調的是向幼兒灌輸知識。因為過早的重複性教育,孩子而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孩子為什麼越來越遲鈍?為什麼感覺傻了、書呆子了?大家是否想過原因?!因為過早、過度的灌輸性教育剝奪了對學習能力的提升,他們缺乏主動性、創造性。
每個階段都是上一階段的延伸,下一階段的準備,不能超越也不能顛倒。無論從孩子的成長需求、年齡特徵、學習發展哪個方面出發,小學化副作用都太大!
在我們做出選擇之前,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孩子們具備哪些能力?
01
團結協作能力:合作生孩子在未來適應社會,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
02
優秀的學習能力:家長需要意識到,以犧牲孩子的創造力為代價的教育方式早已落伍,對知識的單純記憶不再重要,我們需要教給孩子從長遠看能幫助他們的東西----學習態度、方法和創新能力。
孩子去接觸新事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正成長的定義,不是你釣到了一條魚,而是你學會釣魚了,知道用什麼魚餌、用什麼魚竿、怎麼看天氣和風向。
03
自我管理能力:一個人的自我管理、約束能力,決定著這個人未來的人生高度。而恰恰我們現在的孩子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力,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是為孩子做了太多,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讓孩子不知不覺中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而這,是我們愛孩子的初衷嗎?這其實就是在害孩子!只有孩子擁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未來,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的越遠。
04
交際溝通能力:人與人的交往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說服和被說服的過程,每個人要麼說服別人,要麼被別人說服。一個讓你的表達能力可以決定事情的成功或失敗。畢竟孩子未來是要融入社會的!擁有好的交往能力,不論在什麼時代,都不會是壞事。
教師和家長都需要意識到,以犧牲孩子的創造力為代價的教育方式早已落伍,對知識的單純記憶不再重要,我們需要教給孩子從長遠看能幫助他們的東西----學習態度、方法和創新能力。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未來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讓孩子擁有跨領域學習能力、換位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學習如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表現的能力。這些是未來的社會需要孩子應具備以下能力。擁有這些能力的人才會適應未來!
看了這些,親愛的老師和家長們朋友們,你希望你家寶貝接受哪種教育模式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