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北京市下發了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的禁令,並強調要在4月中旬之前檢查全市各類幼兒園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學內容、提前「搶跑」的情況。一旦發現有幼兒園存在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小學內容,園長會被嚴肅問責,幼兒園也將被降級。
檢查中將採取隨機推門的形式,檢查幼兒園的日常保教管理工作,特別要嚴查的是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也就是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搶跑」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
政策出臺後,陸續有家長向記者反映,學校之前發給孩子的練字帖、拼音學習冊等又都收回去了,政策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專家認為,此舉有利於保證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通過遊戲達成學習目的
記者來到西城區三義裡第一幼兒園,當天恰逢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孩子跟家長們玩成了一團,不亦樂乎。
園長劉曉穎說:「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孩子生活經驗的反映,是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幼兒往往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從中習得一些知識或某些技能。」
劉園長告訴記者,幼兒園孩子們主要的任務就是玩。因為玩不僅可以愉悅身心,更重要的是玩是最適宜幼兒學習的方式。玩可以幫助幼兒在操作擺弄玩具材料的過程中感知認識事物特徵,理解抽象的符號和概念;玩可以使幼兒在各種角色的扮演中體驗不同情緒、發展察覺與表達情緒情感的能力;玩還可以幫助幼兒在面對衝突和矛盾中學會調試自己的行為。
讓幼兒園成為兒童樂園
坐落在牛街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的回民幼兒園,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教學樓非常引人注目。
今年新年期間,幼兒園舉行戲劇節。不過,此「戲劇」非彼「戲劇」。「孩子才是戲劇的主人,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改編劇本,到挑選音樂,從分配角色,到設計道具,全部都由孩子們完成。」回民幼兒園園長孟春燕告訴記者。
據孟院長介紹,很多家長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當主角,但事實上有的孩子就喜歡扮演綠葉和大樹,當這個角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他就會感興趣,投入到角色中,進而展現出自信。
「幼兒園教育不是注水,是點燃—點燃熱情,挖掘興趣。我們要讓幼兒園成為兒童樂園,我們所有工作都是以辦兒童樂園為宗旨,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孟院長說。
西城區三教寺幼兒園的活動主要分為四種:園級活動、協作組活動、平行班級活動和班級活動。其中,協作組活動指的是一個大班、一個中班和一個小班組成一個協作小組,然後以協作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比如每年的9月份是入園分離焦慮期,這個時候,大班和中班的孩子就會帶領新入園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耍。
為了給每個孩子展現的機會,三教寺幼兒園經常同期舉行多個主題活動。今年春天開園後,幼兒園舉行園級小明星活動,並且分為歌唱小明星、創意小明星、故事小明星和勞動小明星等多個主題。
此外,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幼兒園還讓孩子們自己決定幼兒園吉祥物的名字。
幼兒園還開展攝影展活動。上學期幼兒園帶孩子們參觀大觀園,大班的孩子們就帶著相機,拍下他們眼中的美麗景色,然後讓所有的孩子投票。通過這個活動讓他們感受形成對美的認識。
知識灌輸不是幼小銜接
不少幼兒園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會舉行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三義裡第一幼兒園通過《我要上學啦》這樣的主題活動來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幼兒園帶大班孩子參觀附近的小學,讓孩子們在小學操場上自由奔跑,老師和孩子手拉手一起測量小學操場有多大,組織孩子們討論小學與幼兒園的異同,鼓勵孩子們畫出所參觀小學的地圖,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周鍛鍊計劃,認識一分鐘有多長、十分鐘可以做什麼。三教寺幼兒園則讓孩子們自己帶書包和水壺,在班裡模擬小學上課和課間休息的場景,讓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安排喝水、如廁、整理書包、比賽削鉛筆、在田字格上畫畫等等。圍繞「幼小銜接」這樣一個中心內容,有趣的活動一個接一個的開展。孩子們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被激發出來,學習能力、習慣、時間意識、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得到了全面的培養和鍛鍊。
三教寺幼兒園保教主任陳琳還告訴記者,目前社會上存在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師資水平有限,只能從事知識化的教育。因此要杜絕「小學化」現象,提高師資水平也非常重要。餘源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