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七年扶貧路 情灑大後山

2021-01-19 包頭新聞網

七年駐村扶貧,已經讓張俊這個城裡人完全融入了大後山。他熱愛這片土地,想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辦幾件實事兒,而這裡的鄉親也認可他,把他看作村裡的一員。

2014年年初,張俊從市金融辦來到固陽縣下溼壕鎮電報局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紮根大後山的7年時間裡,他留下一串串數據:打機電套井3眼、開發水澆地3500畝、全村31戶52人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若干個鮮活的故事。

產業發展為扶貧注入活力

駐村扶貧以來,張俊發現村裡生活的常住村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沒有能力再經營土地。面對這樣的難題,張俊打定主意在村裡推動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不僅可以讓村民多一份收入,而且更有利於村裡長遠的規劃和發展。」

而事實上,村民也確實嘗到了土地流轉的甜頭。每畝水澆地每年的流轉費從2015年的180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60元,村民僅水澆地流轉收入就可以每人每年達到1800元左右。不僅如此,土地集中經營,統一規劃、統一種植,在夏末秋初形成了或黃或白的花海,吸引了無數的遊客、驢友和攝影愛好者,成為遠近聞名的田園觀光旅遊區,從而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土特產品銷售和農家樂。

也正是看準了土特產的商機,從2018年開始,張俊委託固陽縣晶垚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為電報局村28戶貧困戶每戶託管養殖大紅公雞100隻,並與幫扶單位和工、農、中、建、交等銀行籤訂每隻公雞100元的保底認購協議。當年底全部按照認購協議銷售,貧困戶每戶實現3000元的收益。

電報局村多數村小組地處山區,坡草種類豐富,非常適宜羊養殖。為了進一步增加村民養殖效益,張俊積極爭取固陽縣政府羊品改良優惠政策,極大提升了村民的養羊收益。純種澳洲白羊的誕生,一方面使養殖戶的效益當即見效,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其他村民、特別是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發展信心,使他們都有意願購置基礎母羊,進行胚胎移植改良,從而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村集體經濟實現「零」突破

冬日裡,一排排藍瑩瑩的光伏發電板讓電報局村顯得格外與眾不同。1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是電報局村駐村工作隊發展光伏扶貧,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小而精」項目。

這個項目也在2018年實現售電收益2萬元,使電報局村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2019年,光伏電站的收益芝麻開花節節高,達到了10萬元,為31戶貧困戶每戶分配收益1500元。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2020年4月份,張俊爭取扶貧專項資金110萬元,落地絨山羊養殖項目,養殖絨山羊340隻,村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壯大。

如今,兩項村集體經濟項目收益即可保證為每戶貧困戶每年實現收益3000元,為鞏固脫貧成果,帶動村民致富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鄉村振興揚帆起航

在張俊看來,整合推進各類產業發展,帶動全體村民不斷增加收入,不斷提高文化素養是實現美麗鄉村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所在。按照這樣的思路,張俊一直都在琢磨著打造一張鄉村振興的名片。

電報局大英圖村區位優勢明顯,村落「負陰抱陽」、「背山面水」,景觀優美。尤其是村裡的窯洞更是獨具特色,多為靠崖式土打窯,依山而建,而且上下共有五排,窯洞數量約有30多套,土建輪廓基本完好。2019年6月初,大英圖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12月,電報局村列入國家森林鄉村名錄。

依託得天獨厚的立地優勢,張俊開始在大英圖村實施文化旅遊小鎮建設工程。大英圖小河流域清潔治理,挖掘大英圖村抗戰期間紅色愛國事跡,探幽元、明、清期間少數民族兄弟在此的生活蹤跡,修復承載厚重歷史記憶的古老窯洞民宿……一項項工作的開展使大英圖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一個集窯洞民宿、古蹟探幽、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小鎮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張俊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他說:「很榮幸地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這個榮譽不光屬於我,更屬於千千萬萬個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我們要把這種榮譽轉化為動能,在2021年更好地投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徵程中。」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遐)

相關焦點

  • 情牽雪域 愛灑高原|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的故事
    情牽雪域   愛灑高原大家好,我是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秘書長國金鵬,今天,我為大家講述的是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的故事。」活動,募集近5萬冊課外圖書贈送日喀則市的5個縣;邀請日喀則市加慶孜完小校長師生來青交流,並與青島普集路小學建立結對幫扶關係……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2018年5月,為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原竹山縣人防辦決定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賀華,擔任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 莘莘學子情 漫漫扶貧路
    午後的陽光在孩子們天真的面龐上溫柔地撫摸著,孩子們活潑的身姿伴隨著嬉戲聲不斷地出現在放學的路上,這條路的名字叫作「鴻雁路」。   一年前,這條路還是一條坑窪不平、疏鬆泥濘的土路。現在,它搖身一變,成了一條承載著孩子們求學之情的水泥路。
  • 《最美扶貧幹部》(二十五)——謝先樟:扶貧情灑山嶺間
    今天推出《最美扶貧幹部》(二十五)—— 謝先樟:扶貧情灑山嶺間《最美扶貧幹部》(二十五)——謝先樟:扶貧情灑山嶺間安陸市文化和旅遊局駐煙店鎮雙嶺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謝先樟,把扶貧工作的「接力棒」牢牢抓在手上,用心用情把對扶貧工作的激情灑在山嶺之間。謝先樟是鹹寧市嘉魚縣人,2017年通過安陸市急需人才招聘考試錄取,分配到安陸市文化和旅遊局工作。
  • 情灑扶貧路 崗位寫忠誠(圖)
    劉敏走訪貧困戶李和根(五陂鎮 供圖)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周 蜜、楊 勤報導:她是堅守扶貧一線的指揮員、督察員和戰鬥員……提起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黨委委員  劉敏和駐村第一書記周理一次又一次上門宣講,將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安居扶貧,新農合保險、殘疾人補貼、低保……所有李和根夫妻知道的、不知道的政策一一逐條宣講落實到位,苦口婆心勸他倆亮出精氣神來,笑對人生坎坷和磨難。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汗灑精準扶貧路 司法扶貧獻赤心 ——記...
    聯村路走不了,村裡有的人家想買車也不敢買;村裡的街路也沒有排水邊溝,一下雨,髒水就滿路流淌,村民出門得穿雨靴;臨山一面沒有防護,經常被山水衝毀莊稼,把道路衝出一條條深溝;當地水質硬,水燒開後壺底就有一層白色雜質,百姓喝不上放心水;村容不整,家家戶戶的木障子參差不齊;沒有路燈,晚上人們摸黑走路……經濟收入方面,產業單一,除了傳統的水稻和玉米種植,很少有其他經濟來源。
  • 心繫貧困生 情灑扶貧路—記合陽縣黑池鎮中學校長秦永紅的教育扶貧...
    他,響應黨中央脫貧攻堅的號召,奮戰在教育扶貧工作第一線,扶貧路上灑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他,心繫貧困生,關愛每個貧困學子健康、快樂成長,用愛心助推他們的成才夢想,譜寫了一曲教育扶貧的讚歌。他,就是合陽縣黑池鎮中校長秦永紅。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風雨扶貧路 只為鹿窩換新顏丨息烽縣鹿窩鎮...
    認真監督扶貧工程建設標準和質量2014年大學畢業,我通過息烽縣事業單位考試招錄到被稱為「邊、遠、窮」的鹿窩鄉(2016年撤鄉設鎮)。作為一名有志青年,我主動請纓來到扶貧工作站,我認為青年就要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為人民利益譜寫奮鬥的華章。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記得報到的那天,從姑開鄉政府出發,摩託車在泥濘路說路上顛簸了近1個小時才到火把村。到了村裡,沒有水,沒有食堂,辦公室騰出一塊就是宿舍。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激情,稍加安定我就投入戰鬥。 翻山越嶺,這是我對火把村火把箐組的印象。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丫路組的王斯華戶則是全村最為貧困的貧困戶之一,他家共有3口人,其母親年近九旬,妻子在生育女兒王書麗半年後離家出走,至今音訊全無。三代人相依為命十多年,導致王斯華不能外出務工,只能守著幾畝貧瘠的土地艱難度日。
  • 「金雞扶貧」灑歡歌 威縣資產收益來扶貧
    「金雞扶貧」灑歡歌 威縣資產收益來扶貧 「金雞扶貧」灑歡歌 威縣資產收益來扶貧目前,以金雞幫扶項目為典型的「以園聚企、以企帶村、以村帶社、以社帶戶」產業扶貧新路徑,已推廣複製到肉雞、奶牛、梨果、生物肥等4個項目,推動實現貧困人口產業精準扶貧全覆蓋。
  • 三年扶貧路 一生沙壩情
    這段扶貧路上,我們依靠「啃骨頭」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一項又一項攻堅任務,使沙壩村如期「摘帽」。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興。記得進村之前,我查了沙壩村的基本情況——位於鎮西南方向,238省道縱貫南北,全村10個村民小組1500多人散住在10公裡長的狹窄山溝裡。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80戶972人,貧困發生率超過64%,大多數因病因殘致貧。
  • 「我的扶貧故事」情灑板旺,愛滿鄉間︱荔波縣檢察院駐板旺村幹部高...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我叫高夕絢,2018年12月,從荔波縣檢察院到板旺村作為駐村幹部,參與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事後,蒙慶雄逢人就講這件事情,並親自將「精準扶貧辦實事、魚水相融檢民情」的錦旗送到荔波縣檢察院以表感激之情。當時,儘管我覺得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小事、分內之事,沒想到群眾會這樣心存感激,讓我很感動。自己也默默地發誓,一定盡心盡力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 讓扶貧的陽光灑在孩子臉上
    原標題:讓扶貧的陽光灑在孩子臉上        清晨時分,會寧縣大溝鎮韓岔村的硬化村道上,幾個弱小的身影結伴而行。離他們不遠處的村委會門口,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奎正在等這幾個貧困戶的孩子來自己的住處上網課。    「孩子就是脫貧攻堅的未來和希望。」張奎說,尤其是在會寧這樣的貧困山區,讀書被看作每一個貧困家庭孩子唯一的出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三地扶貧人 一生扶貧情|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
    在大家的奮勇拼搏下,我們建設了通村路13條63.5km、通組路79條173.979km,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項目14個,覆蓋農戶1170戶、4792人。脫貧攻堅,基礎先行。在高坪的脫貧戰役中,我和戰友們答好了必答題、收穫了戰友情,行走在山間通組公路上,看著群眾進進出出的私家車開到家門口,美好幸福的生活憧憬正在實現,我打心眼裡感到高興。2018年9月,我離開高坪街道,來到全區最邊遠的鄉鎮——芝麻鎮。
  • ...二變】是不是地道包頭人,就看你認不認識固陽的「大後山一絕」...
    除了上面的三寶以外,固陽還隱藏著一個被稱為「大後山一絕」的超級大BOSS。它的答案就藏在《我的家鄉叫固陽》的歌詞裡:固陽人愛吃羊肉臊子調莜麵,固陽特產黃芪黨參當歸小麥莜麥蕎麥山藥蛋。知道了嗎?它是......別急,揭曉之前,先來一段視頻!
  • 高玲玉:讓「拉話話」行動情暖大後山
    他們像一朵朵盛開著的格桑花,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播撒到固陽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溫暖著風光無限的大後山。7月17日,在固陽縣召開的2020年上半年「拉話話」王牌志願服務表彰大會上,7名「拉話話」王牌志願服務隊的代表結合自身實踐,分享了各自的經歷和體會。第一個發言的是銀號鎮銀號村委的婦聯主席高玲玉,她沒拿發言稿,只用她接地氣的鄉土話,幽默詼諧地講述著她的「拉話話」經歷。
  • 【脫貧攻堅在路上】扶貧路上「比翼飛」
    姜昱堃張俊 「我們村茶樹菇種植基地的茶樹菇已經採收了,而且都被外地客商收購了。」
  • 漫漫扶貧路 濃濃民生情 ——白水鎮精準扶貧側記
    放眼鄉鎮村組,特色產業、光伏產業、旅遊產業正在向規模化發展,金融、企業、貧困戶捆綁受益,各級幫扶立竿見影,一棟棟土房危宅變身為舒適漂亮的小洋房……精準扶貧的種子正在白水的各個角落煥發勃勃生機。精準施策拔「窮根」精準施策才能拔掉「窮根兒」。扶貧攻堅以來,白水鎮黨委政府和聯點幫扶的部門單位為貧困村、貧困戶量身定製了「脫貧菜單」。
  • 漫漫扶貧路
    漫漫扶貧路------我在鄉鎮扶貧工作路上的一些感悟岑春徽/文圖掛村參與扶貧工作的這幾年來,是我進步很大、感觸很深、感悟很多的。在我的家鄉看不到平原,基本上對山的概念是很強的,這裡是多麼的偏僻和艱苦。群山中依稀看的到幾處居民,道路也十分的崎嶇,他們的生活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