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百貨上海大PK:伊勢丹最早 高島屋最偏 大丸百貨最晚

2020-12-19 贏商網

 (贏商網上海站報導)日資百貨進入上海市場最早從1992年八佰伴百貨進駐上海浦東開始,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也有像華亭伊勢丹等日資百貨黯然「退場」,2月8日新世界大丸百貨開始試營業,為日資百貨在上海市場陣營中再添一軍。

   相對於1997年就已開業的伊勢丹百貨、2012年開業的高島屋百貨,「後來者」大丸百貨如何「迎敵」,與他們共同分享上海百貨市場這杯羹?贏商網獨家梳理這三大日資百貨在上海的經營現狀。

  三大日資百貨經營現狀

  大丸百貨

  開業時間:2015年2月8日開始試營業,5月正式營業

  合作業主:上海新世界百貨

  商業地址:黃浦區南京東路228號

  營業面積:6萬平方米

  品牌數量:預計有超過400的品牌會在全面開放之時進駐。

  目標客群: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

  經營特點:重點做強做精『食品、飾品、包袋、鐘錶、鞋類、女裝』七個大類,實現4、3、2、1的品牌結構,即國際知名品牌佔40%、國際一般品牌佔30%、港澳臺品牌佔20%、內地知名品牌佔10%。

  收益表現:今年2月8日開始試營業,一二樓奢侈品牌多在裝修開業率不高。 

 高島屋

  開業時間:2012年12月29日

  投資方:新加坡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

  商業地址: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1438號

  商業面積:4萬平方米

  目標客群:古北虹橋的外籍居民及商務人士,中高端消費客群

  品牌數量:目前正在調整中,尚無法統計

  經營特點:以服務、體驗為特色。上海高島屋開業之初的一大亮點是豐富的品牌特色,2014年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小森智明接受贏商網記者獨家採訪表示,將逐漸加大自營的佔比。

  收益表現:開業之初,上海高島屋曾設定銷售額為130億日元,但一年過後,僅為計劃中的一半。由此,自2013年年初,上海高島屋不得不將銷售額下調至80億日元。同年更換總經理,但銷售狀況依然未見好轉,最終將銷售額下調至50-60億日元。

  伊勢丹百貨

  開業時間:1997年

  合作業主:上海梅隴鎮廣場有限公司

  商業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038號(近江寧路路口)

  營業面積:16000平方米

  品牌數量:目前在調整中,尚無法統計

  目標客群:白領女性及其愛侶與家人

  經營特點:2010年新裝後的上海梅龍鎮伊勢丹一站式的購物理念,更囊括了目標顧客在職場、休閒、戀愛、居家、親子等各生活方式的所需商品。首創各類獨家特色服務,力求以令人耳目一新的Only Isetan(只在伊勢丹才有)的合家同樂的購物環境及貼心細膩的銷售服務。梅龍鎮伊勢丹獨特的樓層布局規劃也是這次新裝的特點之一,其樓層及區域按「lifestyle」的理念來劃分,是國內百貨業的首創。

  三大日資百貨綜合點評

    就三大日資百貨來說,一方面自身求變成為趨勢。從伊勢丹百貨到高島屋,「轉型」成為當下的關鍵詞。處在「梅泰恆」商圈的伊勢丹百貨2015年將繼續進行店鋪重整,而高島屋也在2014年表示將逐漸加大自營的佔比,不過,對於高島屋來說加大自營的比例,也就意味著風險會更高於出租商鋪,如何應對,也是一個問題。新近開業的大丸百貨雖是日本百貨公司J.FRONT RETAILING近十年來的首家海外店鋪,但是由於大丸百貨的目標客群是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計劃推出大量高級名牌店等。此類商業業態,並不是與南京路步行街一個水平線的「大眾時尚」。然而,對於「旺丁不旺財」的南京東路,業界並不看好此類高檔消費場所。不過,由於大丸百貨僅是進駐其中一部分,如何在不到7萬方的建築面積內做百貨擠壓其他業態,在業內人士看來,能否成功還要看業態配比,日後經營現狀。

     除此之外,如何同購物中心、電商等競爭也是三大日資百貨需要面對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啟示錄
    在大眾點評網上,網友對上海高島屋百貨的普遍評價是:人少、貴、環境和餐廳不錯;除了地下一層的超市和7樓的餐飲區以外,沒什麼顧客。 入滬7年來,高島屋進行了幾輪大調整,只是收效甚微。如加大餐飲、咖啡、兒童業態比例,下調服飾品牌比例,調整自營品牌,擬轉型自營買手制,新增日本館、雜貨區、新鮮市集超市等全新業態。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市場的幾點啟示
    《聯商網》了解到,高島屋百貨所在店址屬於上海地產集團物業。在2016年底進行的一場國企混改中,華潤置地以73億躋身*ST中企第二大股東,而中華企業是上海地產集團旗下的房地產上市平臺公司之一,重組後*ST中企將成為上海地產集團旗下市場化房地產開發和綜合服務平臺。如此看來,華潤將做高島屋原址接盤俠的猜測並非毫無根據。
  • 最前線|日本第二大百貨高島屋敗走中國,是水土不服還是戰略調整?
    據聯商網報導,2006年,高島屋在日本百貨業營業額為10494億日元,排名第一,但到了2011年,日本其他百貨公司相繼合併,如三越百貨與伊勢丹百貨合併,崇光百貨與西武百貨合併。這時,高島屋在日本國內的排名降至第三,營業額也降至8581億日元。到2016年高島屋以8000億銷售額名列日本三大百貨集團(三越伊勢丹、高島屋、大丸)之二。
  • 日本全國各大百貨公司資訊總整理
    你可能聽過三越、伊勢丹這些高檔老牌百貨,也可能知道PARCO或OIOI這些年輕女生愛去的百貨公司,不過並不是每間百貨都有適合自己的品牌風格,想到日本大肆採買之前,當然得先來好好研究一下!為吸引外國觀光客消費,日本政府不但放寬免稅制度,各大百貨公司更紛紛祭出外國遊客限定優惠。究竟哪些百貨公司有統一辦理退稅櫃檯?
  • 日本大丸百貨終於進上海了 帶了什麼品牌過來?
    聯商網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J.FRONT-RETAILING旗下大丸百貨將於2015年5月起全面進駐上海,現已進行試運行。  J. Front Retailing Co. Ltd(J.フロント リテイリング株式會社)是在日本擁有大丸、松板屋這兩個百年大型百貨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經營百貨商店的大型零售集團公司。
  • 【電商/O2O】伊勢丹、東急等幾大百貨獨特的O2O案例
    大丸松坂屋:與基於位置的手機遊戲聯動  大丸松坂屋是一家百貨集團。  而「國盜合戰」是一款基於位置的手機遊戲,被稱為——一款讓你想要去歷險的APP。  而如今,大丸松坂屋和「國盜合戰」卻成功找到O2O的結合點,通過遊戲向實體店鋪引流。當用戶靠近百貨店時,登錄「國盜合戰」遊戲,可以獲得高階獎牌,從QR(二維碼的一種)海報處開始遊戲可以提升等級,獲得壁紙等道具,商鋪製作了「國盜合戰」遊戲相應的福袋等等。
  • 高島屋關閉東京市內的免稅店,三越伊勢丹也不好過
    圖片/聯商圖庫 聯商快訊:受高昂租金和人工成本影響,近日,日本百貨高島屋宣布將正式關閉旗下位於東京市內的免稅店,不少品牌已經開始撤櫃或正在清理 今年3月,日本開始限制遊客入境後,免稅店一度完全歇業,儘管之後部分櫃檯又嘗試重新開張,但是高島屋3月至8月的整體銷售額還是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2.7%。 另一家老牌百貨三越伊勢丹運營的市內免稅店等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寒冬,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僅是東京,衝繩、福岡等日本多地都接連有免稅店倒閉。
  • 探訪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日系品牌讓人眼前一亮
    2013年5月,伊勢丹百貨瀋陽店關閉,這是繼2007年濟南店、2008年上海華亭店之後,這個日本百貨店第一大集團在華關閉的第三家門店;2014年末,萬達百貨關閉了其國內10座萬達廣場中的萬達百貨;最後來看合作夥伴,前有新光天地的經典案例,其為臺灣百貨第一品牌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的合作項目。此次新世界選擇攜手日本J.Front集團,J.Front為日本第四大百貨集團,在日本擁有大丸和松坂屋兩大百年百貨公司品牌,這也是其近10年來開設的首家海外店鋪,使用了「大丸」這個在日本國內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店名。其在品牌招商、後期運營方面為項目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與指導。
  • 探訪昔日地王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日系品牌數量搶眼
    2013年5月,伊勢丹百貨瀋陽店關閉,這是繼2007年濟南店、2008年上海華亭店之後,這個日本百貨店第一大集團在華關閉的第三家門店;   2014年末,萬達百貨關閉了其國內10座萬達廣場中的萬達百貨;
  • 日本大丸百貨戰略轉型給大陸百貨什麼啟示?
    在其他業態擠壓下,百貨店的經營產品價值與需求脫節的趨勢快速惡化,1997年以後日本百貨以大丸百貨為代表開始謀求轉型創新,2007年到2009年出現行業全局性整合轉變(如圖所示),形成6大百貨零售集團。高島屋在店面本身組合其它家居、雜品專門店等業種,結合不動產經營,收益基本穩定。崇光西武納入7&i集團以後,關閉門店較多,西武百貨在東京池袋等部分門店生存無憂。H2O主要包括阪神阪急百貨店,突出劇場化、租賃化,特別是大阪梅田地區的阪急百貨綜合改造以後,效果很好。丸井在全面轉向租賃模式,藉助數據分析技術,效果有待觀察。
  • 疫情雪上加霜,日本五大百貨2月銷售額整體大幅下跌
    據日本各大百貨巨頭昨日最新披露的2月銷售數據,由於中國遊客銳減、百貨縮短開店時間以及日本當地消費者信心下跌,日本五大百貨巨頭的銷售額全都出現了大幅下滑。數據顯示,大丸松坂屋百貨銷售額下跌21.8%,高島屋下跌11.7%,三越伊勢丹百貨下跌15.3%,旗下擁有阪急阪神百貨的H2O控股銷售額下跌14.3%,西武百貨下跌6.5%。中國疫情爆發正值春節,原本中國春節是日本各大百貨的銷售旺季,這很大程度上對日本各大百貨的免稅銷售額產生了衝擊。
  • 大丸百貨攜手鬆坂屋 9月合併成日本最大百貨
    日本第四大百貨公司大丸百貨(Daimaru)與第八大的松坂屋百貨公司(Matsuzakaya)14日發表共同聲明,表示將在今年9月合併營業,成為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分析師預估,這件案子將帶動日本零售業更多併購案,不僅是在百貨公司,還包括超市業者等。
  • 天津伊勢丹放大招
    聯商網消息:最近百貨業內有點熱鬧,在各大商場紛紛曝出2017年銷售額之際,北京SKP以去年業績125億的最新數據豔壓群芳,狠刷存在感,成為中國首個單店過百億的商場,為蕭條已久的百貨業多少駁回了點顏面。另一則消息,與SKP同為日系百貨出身的伊勢丹百貨天津南京路店即將展開大幅擴建。
  •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開業實探:逆勢而為 底氣何來
    據了解,該項目由上海新世界百貨與日本大丸百貨耗資60億共同打造,總經營面積為12萬平方米,在開業之前已經過3年多的籌備。這也是近10年來,日本大丸百貨選址海外的第一家店鋪。   開業當天,贏商網記者實地走訪新世界大丸百貨,商場共有8層,地下2層和地上6層,除了一層、二層、三層等均有小面積尚未開業的空鋪之外,商場出租率達到90%以上。
  • 日本的大丸百貨來上海開店 想在南京東路走高端路線
    今年2月,日本百貨品牌大丸與上海新世界合作的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在南京東路開始試運行,在過去的2個多月時間裡,其主力品牌和門店相繼開張。坐落於南京東路步行街末端的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位於上海市內客流量最大的南京東路與著名旅遊景點外灘地區之間。在其附近,除了有兩處購物中心,還有女裝品牌Forever21和蘋果的門店,日均人流量達到50萬。
  • 2019年過半,日本三大百貨的最新調改怎麼樣了?
    聯商專欄:大丸、高島屋、伊勢丹,是目前日本非常活躍的三大百貨集團,2018年業績排在全部百貨店的前三名,全國百貨店業績為5.88萬億日元,三家合計佔全部百貨店業績的43.6%。從1998年大丸為首啟動的百貨業持續轉型的進程中,業內整合、一主多元,不斷開發新的經營產品。道理少講,以下舉例說明。
  • 年銷159億元 日本百貨「店王」新宿伊勢丹有何秘訣?
    可以說,無論是包含櫥窗在內的季節主題展示、入口接待、道具景觀還是休息區,伊勢丹都顯示出了專業化和人性化,是亞洲百貨的風向標。在前任社長大西洋發起的改革中,「回歸原點」成為關鍵,意思是在顧客最需要的時點,將商品折價賣給他們。
  • PARCO百貨蘇州店9月開業 蘇州已成日本百貨在大陸最集中地
    日本百貨巨頭PARCO將在蘇州開展商業設施的運營管理業務。該公司計劃2013年2月之前在北京、上海等中國的大城市推出多家商業設施,因此希望以此為契機穩步打入中國市場。  PARCO此次進軍蘇州將與當地企業「蘇州尼盛廣場有限公司」攜手合作。
  •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開業 日本百貨基因傍上網際網路
    坐落於南京東路步行街末端、與西面的新世界城遙相輝映的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於5月15日正式開業。據悉,大丸百貨總投資達60億元,作為上海首個真正意義上以百貨運營模式經營國際頂級奢侈品牌的綜合性百貨商場,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將樹立起上海高端精品百貨新的旗幟與標杆,成為南京路上的商業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