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詳解:別讓過度咀嚼害了你的顳下頜關節

2020-12-22 中國軍網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一定記得影片裡那位隨時嚼著口香糖的小姑娘。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口香糖熱愛者,近日有媒體報導,英國利物浦有一位38歲的女子恩布爾頓因為相信吃口香糖有助口腔健康,所以她從5年前開始,每次飯後均會咀嚼一番。兩年前,她發現雙顎在咀嚼時發出「卡卡」聲,但沒有在意,直至一年前嚼口香糖期間,嘴巴突然無法張開,方知大事不妙,隨即求醫。據了解,布爾頓由於每天咀嚼口香糖長達7小時,過度的口部活動使她的關節嚴重勞損,後經醫生診斷,證實她頓患上了「顳顎關節病變」(TMJD),嘴巴不能張開多於1釐米,要進行手術在關節植入金屬片,該手術恐怕會在臉上留下難以抹掉的疤痕。

恩布爾頓這種過度的咀嚼傷害到了她的顳下頜關節,導致功能障礙,那麼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顳下頜關節又是什麼樣的構造呢?

解放軍第306醫院全軍口腔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醫師劉彥介紹,顳下頜關節簡稱下頜關節,是人體唯一的左右雙側聯動關節,具有轉動和滑動運動,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動性。其解剖和運動都是人體最精細,最複雜的關節之一。在顳下頜關節和肌肉協同作用下,產生與咀嚼、吞咽、語言、及表情等有關的各種重要活動。

顳下頜關節由下頜骨髁突、顳骨關節面、居於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所組成。任何一個結構出現改變都會造成顳下頜關節的病變,影響到下頜的運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下頜關節脫位( 俗稱「掉下巴」)、顳下頜關節炎等疾病外,在顳下頜關節病中,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最常見疾病之一。該病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它是一類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症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主要症狀多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關節雜音彈響、張閉口運動障礙、頭痛等等。多數患者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如不重視,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嚴重危害健康。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都認為該病是多因素髮病,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1、咬合因素。嚴重的牙齒排列畸形,深覆牙合、多數後牙缺失、牙合面過度磨耗致垂直距離過低,以及長期偏一側咀嚼等都會影響到顳下頜關節的健康。

2、心理社會因素。患者常有情緒焦急、易怒、精神緊張、容易激動以及失眠等精神症狀, 比如因精神緊張引起的緊咬牙,夜磨牙等均可能造成顳下頜關節疾病的發生。

3、免疫因素。關節軟骨的主要成分如膠原蛋白多糖和軟骨細胞都具有抗原性,正常情況下有基質包裹,為封閉抗原,不被免疫系統識別。如果外傷等因素使這些抗原暴露於免疫系統則會引起自身免疫。某些系統性疾病,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也可以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

4、關節負荷過重。適度的負重對維持關節的正常結構、功能和生理改建時必須的,有重要意義。但是過度的負重,超出生理限度則可造成關節的退行性改變甚至破壞。恩布爾頓長期過度咀嚼口香糖,就屬於這一類情況。吃東西、打哈欠、唱歌時過度張口、長時間的張口、頜面部的外傷等也是局部促發的因素。

5、關節解剖因素。從功能上看,顳下頜關節隨著人類的進化使得關節和頜骨更為靈巧,以適應更為複雜的言語和表情的下頜運動。而從解剖結構來看,相應的關節、肌韌帶卻明顯變弱,關節的承重能力降低。運動靈活性和複雜性的增加對於解剖結構減弱的顳下頜關節來說成為一種潛在的威脅。

6、其他因素。關節區受到寒冷刺激、不良姿勢引起肌功能紊亂而影響下頜骨及髁突的正常位置等,也是誘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因素。

如此看來,過度咀嚼口香糖只是顳下頜關節病變的「元兇」之一,如果咀嚼強度超出了生理限度,關節就會出現磨損、病變的情況。就如同信用卡,信用度不同,透支使用額度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顳下頜關節的耐受極限程度也有區別。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關注和呵護我們的顳下頜關節,避免出現這一類極端情況呢?

從發病因素看,本病是綜合因素引起的,與精神心理障礙、咬合關係紊亂、不良口腔習慣有關。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是調節生活節奏和秩序,合理飲食、保持口腔清潔、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口腔習慣。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消除精神緊張的心理狀態,保持精神樂觀、放鬆、心胸開闊的精神狀態。注意勞逸結合,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工作緊張時不要養成緊咬牙的習慣。在進食、唱歌說話時避免大張口,打哈欠時要注意保護下頜關節。冬季時注意面部防寒保暖。

在日常飲食中,適當的負重有利於關節的健康,要養成良好的咀嚼習慣,注意做到細嚼慢咽,不要過猛,避免進食過硬食物,比如咀嚼時儘量使用雙側交替咀嚼,不要用牙去咬榛子、松子等堅果皮,不要用牙齒開瓶蓋等。口香糖等食物可以在飯後和必要時適當進食,有助於口腔清潔和口氣清新,但不要像恩布爾頓那樣過度咀嚼。

防患於未然,定期口腔檢查,及早治療異常的咬合關係對預防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尤為重要,早期對不良的咬合關係進行矯治,修復缺失的後牙,能夠有效保護顳頜關節。

如果顳頜關節區出現疼痛、彈響,甚至活動受限等症狀,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聽聽醫生的治療建議。

顳下頜關節是人體最為精細,最為複雜的的關節之一,同身體其他部位一樣,也需要我們精心呵護,您關注自己的顳頜關節了麼?快快行動起來吧。

相關焦點

  • 「體態矯正」顳下頜關節紊亂怎麼辦,緩解顳下頜關節疼痛訓練方法
    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我們平時可能很少注意到顳下頜關節,但其實我們會經常用到它。這是連接下頜骨和顱骨的關節。每次我們說話、咀嚼或者吞咽的時候它都在運動。當我們的下頜關節和下頜肌肉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通常是由於頜骨受傷、關節炎引起的炎症或過度使用而造成的。
  • 使用關節不當,當心顳下頜關節炎
    南京市中醫院耳鼻咽喉科彭鄭堅主任醫師說,這個小夥子患的是顳下頜關節炎,由於日常生活中下頜關節咬合運動頻繁,這就使疾病治療周期比較長,但可以治癒。&nbsp&nbsp&nbsp&nbsp彭鄭堅主任介紹,這個毛病發病原因較多,如長期勞損,創傷、附近化膿病灶的蔓延、骨與軟骨疾患等,都有可能造成這樣的情況。這個小夥子應該是在一次突然的大笑後損傷了下頜關節。
  • 顳下頜關節疼痛怎麼辦?
    顳下頜關節是一個鉸鏈,連接下巴到顱骨的顳骨,在耳朵的前面。 這個關節可以讓下巴上下左右移動,讓你可以說話,咀嚼和打哈欠。當關節和控制它的肌肉出現問題被統稱為顳下頜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英文簡稱:TMD)。什麼原因引起的? 目前並無定論,也就是說並不明確什麼會導致TMD。
  • 吃東西嘎巴響小心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如果吃東西時,除了牙齒響你還能聽見自己耳前關節也在嘎巴嘎巴響,同時在你張口或閉口的時候伴有疼痛感,那你就要警惕了。近日,鄭州市的王女士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鄭州人民醫院頤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董愛芬說:「這是典型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於20~30歲的人群。
  • 一吃東西就嘎嘣響,你可能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一張嘴就疼,一吃東西就嘎嘣響,一打哈欠就感覺下巴僵住要掉了……這個部位不是腮幫子,而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顳下頜關節。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症狀,是因為你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在雙耳的前方,分左右兩側,下頜骨將其連在一起,左右同時聯合運動,每一次咀嚼、吞咽、說話的時候,下頜骨多變的活動都是由顳下頜關節在咀嚼肌的收縮下完成。顳下頜關節主要由上部的關節窩、下部的關節髁突以及位於兩者間的顳下頜關節盤組成。關節盤是圓盤狀軟骨,上下有關節腔,內有關節囊滑膜分泌的滑液,具有營養、潤滑以及減少摩擦的作用。
  • 顳下頜關節(TMJ)疼痛的物理治療
    編譯:王箏校審:牛茜編輯:葛萌顳下頜關節可以進行開合運動,並且使下頜骨產生活動。在咀嚼、說話及其他運動時,這些關節會承受壓力。意味著上述情況同樣也是疼痛、肌肉及關節問題的普遍來源。顳下頜關節慢性疼痛需要牙醫評估病因。磨牙是一個主要誘因,就像無意識到的情況下習慣性繃緊關節一樣。
  • 當心顳下頜關節疾病
    其實這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疾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有很高的發病率,但人們對此病的認知度很低。許多來就診的患者都是第一次知道,而且這方面的專科醫生也比較少,常常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斷,耽誤了治療。不少人只有到了疼痛難忍的程度才來就醫。  顳下頜關節位於面部兩側耳前區,與肩關節、肘關節等一樣,是人體眾多關節之一。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出現後,常見表現是疼痛,有雜音,別不重視
    導語: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turbance syndrome,TMJDS),也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不是一種疾病的診斷,而是一組相關疾病的名稱,指的是顳下頜關節或(和)咀嚼肌,具有某些常見症狀(例如疼痛、怕聲、張口受限等
  • 需要警惕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顳下頜關節紊亂常見原因① 最常見的就是精神因素:臨床上患有此症的人群,多數伴有情緒焦躁、易怒、精神緊張、磨牙、工作壓力大及失眠等;② 咬合關係出現問題:創傷、牙列不齊、緊咬牙;③ 偏咀習慣:常用一側咀嚼食物,就會引起兩側關節的不均衡運動
  • 張口咔嚓響,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紅網時刻6月15日訊(通訊員 閆菲)當你正在大快朵頤時,當你正在哈哈大笑時,或者當你正張開大嘴打哈欠時,你突然聽到自己的腮幫子發出咔嚓的聲音。注意了!發出聲音的部位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做顳下頜關節。而之所以會發出咔嚓聲,很可能是因為你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
  • 面部疼痛顳下頜關節疼痛不能忽視
    顳下頜關節是面部的唯一關節,其結構和運動都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語言、吞咽和表情等動作都有賴於顳下頜關節的正常參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中常見的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很高,是除了齲齒、牙周病和牙列不齊之外的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 打哈欠吃東西「咔咔」響 這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身邊有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這種情況,這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疾病,但是很多朋友有了症狀後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就醫,乾脆就自己挺著,這樣是不行的哦。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病顳下頜關節病指累及顳下頜關節和(或)咀嚼肌系統,引起關節疼痛、彈響及張口受限等一組疾病的總稱。
  • 吃東西上的嘎嘣戒指,你可能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一旦你吃了張嘴,當你吃東西時,你會感到嘎嘣,當你打哈欠時,你會覺得你的下巴僵硬,會從……掉下來,這部分不是面頰,而是耳前的關節,稱為顳下頜關節。原因是你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位於雙耳前方,分為左右兩側,下頜骨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左右同時移動,下頜骨在咀嚼肌收縮作用下,每一次咀嚼、吞咽和說話的變化活動都是由顳下頜關節完成的。顳下頜關節主要由上關節窩、下關節髁和他們之間的顳下頜關節盤組成。
  • 壓力山大 中年男子顳下頜關節竟痛了10個月
    12月16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口腔科主任劉遵望檢查後解釋道,李先生所患為「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調整好心態或是李先生治好病的第一要務。李先生來自衡陽,以開計程車為生。10個月前,李先生貸款開上新車,隨後健康竟接連報警,腦袋疼,咽喉炎,還有就是張嘴說話、吃東西時顳下頜關節處都會疼痛難耐,且還會出現「卡卡卡」的聲音。
  • 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下巴脫臼別自己亂託
    下巴脫臼或者民間俗稱的「掉下巴」在醫學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由髁突和關節窩組成,是人體最精密的關節之一,我們說話、吃飯,凡是張嘴的動作都要用到這個關節。「當我們大笑、劇烈咳嗽或長時間張嘴之後,髁突滑出了關節窩,不能自行復位,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1、急性前脫位:好發於女性。
  • 一張嘴就咔咔響、疼痛難忍,王源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你也有
    這種疾病的正式名稱叫顳(niè)下頜關節紊亂病,俗稱TMD。這是一類病因尚未明確、而又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症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多數具有自限性。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得的人多,不知道咋得的,且治不好,但不要命。王源示意疼痛部位和症狀。圖丨新浪娛樂視頻截圖TMD這個病,顧名思義,就是顳下頜關節(TMJ)不正常了。
  • 開口下頜就疼,小心顳頜關節紊亂,3招來判斷,4大手段避免惡化
    有時甚至一張口笑、打呵欠或打噴嚏時,下巴好像快脫落,難道是下頜脫臼了嗎?你聽過顳頜關節紊亂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3的人曾有顳頜關節疼痛,其中有1/4人出現彈響聲或肌肉疼痛,但真正尋求治療的民眾卻僅佔10%。顳頜關節紊亂常伴隨其他細微症狀,如頭痛、耳鳴或睡眠品質變差,很多人很容易看錯科別,導致病情加重,發生咀嚼功能異常、下頜歪斜、臉部變形等狀況。
  • 「譯文分享」顳下頜關節與膕繩肌之間的聯繫,骨盆如何影響面部
    TMJ紊亂的症狀·下頜或者面部肌肉感覺疼痛和緊張·咀嚼起來會比較困難,或者感覺疼痛·咀嚼時下頜會有響聲·頭痛·耳周出現疼痛感顳下頜關節紊亂是一種具有多種誘發因素的持續性疾病。縮寫TMJ(TemporalMandibular Joint,顳下頜關節)一般指下頜疼痛。就我個人而言,我遇到的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女性比男性多。不能確定這些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但艾克斯博士報告說,在美國有超過1000萬人患有TMJ。他的數據顯示,90%的TMJ患者都是女性。
  • 「譯文分享」頭頸姿勢與顳下頜關節疼痛的關係
    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問題,並且會經常性地出現疼痛影響到工作和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口腔頜面部疼痛和頭痛的問題是與日常生活中呈現的體態緊密相聯繫的。對於矯正顳下頜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功能失調的問題,進行結構性的頭部姿勢重建是非常有必要的。患有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通常會出現頜部活動受限的症狀,在張口和閉口時出現頜部「彈出」和「咔嚓」聲。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程度可以從輕微的刺激到嚴重的衰弱狀態。
  • 吃飯耳朵裡咔噠咔噠響 小心顳頜關節盤脫位
    顳下頜關節是人體一個神奇的關節,一旦出問題還挺麻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副主任醫師周婷的講解。周婷介紹,顳下頜關節最神奇的地方在於連接兩塊骨頭的結構。一般來講,穩定的關節靈活性就差,比如膝關節,相當穩定相當強大,但是只能做屈和伸兩個方向的運動;靈活的關節呢,穩定性就差,比如肩關節,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運動範圍,但它同時也是全身最容易脫臼的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