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 09:59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反應都是:啊,這還有個關節啊?顳下頜關節是人體一個神奇的關節,一旦出問題還挺麻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副主任醫師周婷的講解。
周婷介紹,顳下頜關節最神奇的地方在於連接兩塊骨頭的結構。一般來講,穩定的關節靈活性就差,比如膝關節,相當穩定相當強大,但是只能做屈和伸兩個方向的運動;靈活的關節呢,穩定性就差,比如肩關節,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運動範圍,但它同時也是全身最容易脫臼的關節。
顳下頜關節也是這樣的:要穩定,啃肉的時候下巴晃晃悠悠亂甩不行;也要靈活啊,啃雞爪嗑瓜子太粗笨的不行。所以這個關節中間塞進去了一個叫做「關節盤」的結構,它又被稱為「自適應可變性自帶潤滑2D轉3D系統樞紐」,也是最麻煩最複雜的。
剛才說了,關節盤是為了讓顳下頜關節又穩定又靈活,它出問題了,顳下頜關節就會變得既不穩定又不靈活。輕度的可能只是張閉口或者咬東西的時候咔噠咔噠響;重一點的,可能會伴有疼痛;再重一些,可能張口的時候,張到某個部位張不開了,使勁一張,伴隨著一聲巨響和劇痛,突然一下又張開了。更嚴重的,可能整個關節盤死死卡住,張開一點點就無論如何動不了了,蘋果、漢堡、煎餅、雞腿,再也沒法吃了。這種情況,我們稱為關節結構的紊亂,就像一輛汽車,傳動齒輪錯位了,在路上開,開久了,就會發生嚴重的磨損,在顳下頜關節,就可能出現關節內部的骨質破壞。
那麼病因呢?總體看來主要是三種:一、有不良咀嚼習慣,比如單側咀嚼、伸舌吞咽、愛吃硬物;二、頜骨發育不良或牙齒排列不齊;三、意外創傷。另外,心理和情緒因素也會影響顳下頜關節疾病的發展和預後。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不良咀嚼習慣,如偏側咀嚼,尤其要警惕。在一般情況下,產生單側咀嚼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習慣性的咀嚼行為很大程度是為了避免不適和疼痛所造成的。這是由於下頜運動的調節過程中,由牙周韌帶及口頜系統其他部分的整體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經過整合確定,就現有咬合狀而言,是危害最小、最舒適的下頜運動型。長期單側咀嚼造成了習慣側關節及肌肉的異常高水平的壓力,使得習慣側發生紊亂。單側咀嚼使雙側髁狀突有退行性改變,關節盤的膠原纖維束呈多向走行。長期單側咀嚼引起雙側咀嚼肌的活動不對稱、習慣側咬肌為了適應經常咀嚼食物需要肌肉纖維密度代償性增大,臨床表現為收肌豐滿。長期單側咀嚼使嚼肌活動不對稱,在左右肌肉不對稱的情況下緊咬更加重TMD症狀,單側咀嚼形式不平衡的牙磨耗可能造成更多的牙齒不穩定。隨著時間的增加這些損害更加明顯。
周婷主任介紹,出現顳頜關節盤脫位不要慌,市民一定要在發病的早期幹預,先採用可逆的保守治療,後採用非保守治療,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減少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