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疼痛怎麼辦?

2020-12-19 有來醫生網

顳下頜關節是一個鉸鏈,連接下巴到顱骨的顳骨,在耳朵的前面。 這個關節可以讓下巴上下左右移動,讓你可以說話,咀嚼和打哈欠。當關節和控制它的肌肉出現問題被統稱為顳下頜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英文簡稱:TMD)。

什麼原因引起的? 目前並無定論,也就是說並不明確什麼會導致TMD。 目前普遍認為可能來自於下頜肌肉或關節部分本身的問題。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會出現關節疼痛:

1、關節盤磨損或移出其正確的對齊方式(比如前移位、後移位);

2、關節軟骨受關節炎影響;

3、關節頭受到長期的壓力(如常磨牙或者緊咬牙的不良習慣)、受到外傷撞擊等;

4、某些結締組織疾病;

5、精神和心理因素;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顳下頜關節疾病的原因不清楚。

常見的顳下頜關節症狀包括:

1、咀嚼,說話或張開嘴巴時,臉部,下頜關節區域,頸部和肩部,以及耳朵內或周圍的組織疼痛或壓痛;

2、在張口或閉口位置「卡住」或「鎖定」了不能動;

3、當張閉口或咀嚼時,在下巴關節中點擊,有「咔噠」的聲音;

4、張嘴覺得特別費勁;

5、咀嚼或咬東西的時候突然感覺不舒服,仿佛上下牙齒沒有正確碰在一起;

6、臉部感覺腫脹;

7、還可能有牙痛,頭痛,頸部疼痛,頭暈,耳痛,聽力問題,上肩部疼痛和耳鳴等症狀。

醫生會做一些檢查:除了面部疼痛檢查、嘴巴張閉口檢查,咬合檢查,肌肉檢查等,還可能會拍X射線片,可以看到下頜,顳下頜關節和牙齒,以排除其他問題。可能還需要做其他檢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 MRI可以顯示當頜骨移動時顳下頜關節盤是否處於適當的位置。 CT掃描顯示關節的骨質細節,有沒有骨頭吸收。

家庭緩解TMD的症狀

有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以幫助緩解TMD症狀。 醫生可能會建議嘗試這些補救措施。

1、服用非處方藥。 非甾體抗炎藥(NSAID),如萘普生或布洛芬,可以緩解肌肉疼痛和腫脹;

2、使用溼熱或冷包。 在耳前區域的一側塗抹冰袋約10分鐘。 做幾個簡單的下頜伸展(諮詢牙醫或物理治療師)。 完成後,拿一條溫暖的毛巾或洗臉布在你的臉側面敷約5分鐘。 每天幾次;

3、吃軟性食物。 如酸奶,土豆泥,奶酪,湯,炒雞蛋,魚,熟的水果和蔬菜,豆類和穀物等。 把食物切成小塊咀嚼。 不要吃硬的,脆的食物(如椒鹽脆餅和生胡蘿蔔),耐嚼食物(如焦糖和太妃糖)和需要張大嘴咬的大塊和厚的食物;

4、避免極端的下巴動作。 保持打呵欠和咀嚼(特別是口香糖或冰)張口至最低,不要大聲喊叫,唱歌,或做任何強迫你張大嘴的事情;

5、儘量牙齒的兩側均勻應用,也就是不要總是用一邊牙齒來咀嚼;

6、不要用手託下巴, 不要把手機放在肩膀和耳朵之間。 練習良好的姿勢,以減少頸部和面部疼痛;

7、保持你的牙齒輕微分開。 這將緩解你的下巴的壓力。 把舌頭放在牙齒之間,以控制白天的緊咬牙或磨牙;

8、學習放鬆技巧,以幫助放鬆你的下巴。 如果你需要物理治療或按摩。 考慮減壓治療以及生物反饋。

治療TMD:

1、藥物。非甾體抗炎藥(NSAID),如萘普生或布洛芬,可以緩解肌肉疼痛和腫脹。或抗焦慮藥物緩解壓力,低劑量藥物可以幫助減少或控制疼痛。肌肉鬆弛劑,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只能通過處方獲得。

2、合墊或夜間保護牙套(夜磨牙墊)。帶上墊子後,上下牙齒分開不接觸,能減少咬緊或磨損的影響,糾正咬合,把牙齒放在一個更正確的位置。這兩種墊子之間有什麼區別?一般來說,夜磨牙墊在睡覺的時候佩戴。而合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一直佩戴,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調整。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需要什麼類型。

3、牙科檢查。需要修復缺失的牙齒,並使用冠,橋體來平衡牙齒的咬合表面或糾正咬合創傷問題。

其他治療

如果上面列出的治療沒有幫助,醫生可能建議以下一個或多個:

1、經皮電神經刺激(TENS)。 這種治療使用低水平電流,通過放鬆關節和面部肌肉緩解疼痛。

2、超聲波。 施加到關節的深熱可以減輕疼痛或改善活動性。

3、觸發點注入。將疼痛藥物或麻醉劑注射到稱為「觸發點」的面部肌肉中。

4、低水平雷射治療。可以降低疼痛和炎症,並幫助自由地移動脖子和張口。

手術治療

如果其他治療仍沒有幫助,手術是一種選擇。

1、如果沒有TMJ的主要病史,但是您的下頜卡住或被鎖住了,則使用關節穿刺術。這是一個小手術,麻醉後,把針插入關節,使用特殊的工具去除受損的組織或移動粘在關節中的關節盤,解除鎖住的關節。

2、關節鏡檢查是用關節鏡完成的手術。這個特殊的工具有一個鏡頭和一個光。它讓醫生看到你的關節內情況。需要全身麻醉,然後醫生會在你的耳朵前面做一個小切口並插入工具。它將被連接到一個視頻屏幕,所以他可以檢查你的關節和周圍的地區。去除發炎組織或重新對準關節盤。這種類型的手術,稱為微創,留下較小的疤痕,較少的併發症,較短的恢復時間。

3、無線電波治療。 無線電波刺激關節,可以增加血流量並減輕疼痛。

4、開放式手術。 根據TMD的原因,關節鏡檢查後可能需要開放式手術,比如發現:

下巴關節的骨骼結構磨損;關節內或周圍有腫瘤;關節疤痕或充滿骨頭;這都需要全身麻醉。 在開放式手術後需要更長時間恢復,並且會留下更大的疤痕,可能會造成神經損傷等問題。

相關焦點

  • 「體態矯正」顳下頜關節紊亂怎麼辦,緩解顳下頜關節疼痛訓練方法
    顳下頜關節紊亂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狀咀嚼時感覺疼痛耳朵、面部、下頜和頸部疼痛當您張開或合上嘴巴時,下頜會發出咔嗒聲或者爆裂聲顎關節活動受限>頭疼緩解顳下頜關節疼痛的鍛鍊方法通常以下這些方法對緩解顳下頜關節紊亂引起的疼痛是比較有效的拉伸下頜肌肉伸展下頜
  • 顳下頜關節(TMJ)疼痛的物理治療
    編譯:王箏校審:牛茜編輯:葛萌顳下頜關節可以進行開合運動,並且使下頜骨產生活動。在咀嚼、說話及其他運動時,這些關節會承受壓力。意味著上述情況同樣也是疼痛、肌肉及關節問題的普遍來源。顳下頜關節慢性疼痛需要牙醫評估病因。磨牙是一個主要誘因,就像無意識到的情況下習慣性繃緊關節一樣。
  • 面部疼痛顳下頜關節疼痛不能忽視
    顳下頜關節是面部的唯一關節,其結構和運動都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語言、吞咽和表情等動作都有賴於顳下頜關節的正常參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中常見的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很高,是除了齲齒、牙周病和牙列不齊之外的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 「譯文分享」頭頸姿勢與顳下頜關節疼痛的關係
    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問題,並且會經常性地出現疼痛影響到工作和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口腔頜面部疼痛和頭痛的問題是與日常生活中呈現的體態緊密相聯繫的。對於矯正顳下頜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功能失調的問題,進行結構性的頭部姿勢重建是非常有必要的。患有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通常會出現頜部活動受限的症狀,在張口和閉口時出現頜部「彈出」和「咔嚓」聲。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程度可以從輕微的刺激到嚴重的衰弱狀態。
  • 一張嘴就咔咔響、疼痛難忍,王源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你也有
    這種疾病的正式名稱叫顳(niè)下頜關節紊亂病,俗稱TMD。這是一類病因尚未明確、而又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症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多數具有自限性。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得的人多,不知道咋得的,且治不好,但不要命。王源示意疼痛部位和症狀。圖丨新浪娛樂視頻截圖TMD這個病,顧名思義,就是顳下頜關節(TMJ)不正常了。
  • 需要警惕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症狀主要臨床表現有: 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運動障礙。 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並冋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阻嚼及張口時明顯。
  • 吃東西嘎巴響小心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如果吃東西時,除了牙齒響你還能聽見自己耳前關節也在嘎巴嘎巴響,同時在你張口或閉口的時候伴有疼痛感,那你就要警惕了。近日,鄭州市的王女士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鄭州人民醫院頤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董愛芬說:「這是典型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於20~30歲的人群。
  • 使用關節不當,當心顳下頜關節炎
    南京市中醫院耳鼻咽喉科彭鄭堅主任醫師說,這個小夥子患的是顳下頜關節炎,由於日常生活中下頜關節咬合運動頻繁,這就使疾病治療周期比較長,但可以治癒。&nbsp&nbsp&nbsp&nbsp彭鄭堅主任介紹,這個毛病發病原因較多,如長期勞損,創傷、附近化膿病灶的蔓延、骨與軟骨疾患等,都有可能造成這樣的情況。這個小夥子應該是在一次突然的大笑後損傷了下頜關節。
  • 張口咔嚓響,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發出聲音的部位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做顳下頜關節。而之所以會發出咔嚓聲,很可能是因為你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專家提醒,顳下頜關節紊亂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多數關節功能失調紊亂的預後是良好的。但是久而久之會影響面部輪廓,導致臉部變形。病因有哪些?
  • 當心顳下頜關節疾病
    還有的人一張口、一吃東西,耳朵兩邊就疼痛。其實這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疾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有很高的發病率,但人們對此病的認知度很低。許多來就診的患者都是第一次知道,而且這方面的專科醫生也比較少,常常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斷,耽誤了治療。不少人只有到了疼痛難忍的程度才來就醫。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出現後,常見表現是疼痛,有雜音,別不重視
    導語: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turbance syndrome,TMJDS),也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不是一種疾病的診斷,而是一組相關疾病的名稱,指的是顳下頜關節或(和)咀嚼肌,具有某些常見症狀(例如疼痛、怕聲、張口受限等
  • 軍醫詳解:別讓過度咀嚼害了你的顳下頜關節
    據解放軍第306醫院全軍口腔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醫師劉彥介紹,顳下頜關節簡稱下頜關節,是人體唯一的左右雙側聯動關節,具有轉動和滑動運動,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動性。其解剖和運動都是人體最精細,最複雜的關節之一。在顳下頜關節和肌肉協同作用下,產生與咀嚼、吞咽、語言、及表情等有關的各種重要活動。
  • 打哈欠吃東西「咔咔」響 這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身邊有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這種情況,這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疾病,但是很多朋友有了症狀後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就醫,乾脆就自己挺著,這樣是不行的哦。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病顳下頜關節病指累及顳下頜關節和(或)咀嚼肌系統,引起關節疼痛、彈響及張口受限等一組疾病的總稱。
  • 吃東西上的嘎嘣戒指,你可能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一旦你吃了張嘴,當你吃東西時,你會感到嘎嘣,當你打哈欠時,你會覺得你的下巴僵硬,會從……掉下來,這部分不是面頰,而是耳前的關節,稱為顳下頜關節。原因是你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位於雙耳前方,分為左右兩側,下頜骨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左右同時移動,下頜骨在咀嚼肌收縮作用下,每一次咀嚼、吞咽和說話的變化活動都是由顳下頜關節完成的。顳下頜關節主要由上關節窩、下關節髁和他們之間的顳下頜關節盤組成。
  • 一吃東西就嘎嘣響,你可能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一張嘴就疼,一吃東西就嘎嘣響,一打哈欠就感覺下巴僵住要掉了……這個部位不是腮幫子,而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顳下頜關節。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症狀,是因為你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在雙耳的前方,分左右兩側,下頜骨將其連在一起,左右同時聯合運動,每一次咀嚼、吞咽、說話的時候,下頜骨多變的活動都是由顳下頜關節在咀嚼肌的收縮下完成。顳下頜關節主要由上部的關節窩、下部的關節髁突以及位於兩者間的顳下頜關節盤組成。關節盤是圓盤狀軟骨,上下有關節腔,內有關節囊滑膜分泌的滑液,具有營養、潤滑以及減少摩擦的作用。
  • 壓力山大 中年男子顳下頜關節竟痛了10個月
    12月16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口腔科主任劉遵望檢查後解釋道,李先生所患為「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調整好心態或是李先生治好病的第一要務。李先生來自衡陽,以開計程車為生。10個月前,李先生貸款開上新車,隨後健康竟接連報警,腦袋疼,咽喉炎,還有就是張嘴說話、吃東西時顳下頜關節處都會疼痛難耐,且還會出現「卡卡卡」的聲音。
  • 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下巴脫臼別自己亂託
    下巴脫臼或者民間俗稱的「掉下巴」在醫學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由髁突和關節窩組成,是人體最精密的關節之一,我們說話、吃飯,凡是張嘴的動作都要用到這個關節。「當我們大笑、劇烈咳嗽或長時間張嘴之後,髁突滑出了關節窩,不能自行復位,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1、急性前脫位:好發於女性。
  • 開口下頜就疼,小心顳頜關節紊亂,3招來判斷,4大手段避免惡化
    有時甚至一張口笑、打呵欠或打噴嚏時,下巴好像快脫落,難道是下頜脫臼了嗎?你聽過顳頜關節紊亂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3的人曾有顳頜關節疼痛,其中有1/4人出現彈響聲或肌肉疼痛,但真正尋求治療的民眾卻僅佔10%。顳頜關節紊亂常伴隨其他細微症狀,如頭痛、耳鳴或睡眠品質變差,很多人很容易看錯科別,導致病情加重,發生咀嚼功能異常、下頜歪斜、臉部變形等狀況。
  • 「譯文分享」顳下頜關節與膕繩肌之間的聯繫,骨盆如何影響面部
    顳下頜關節紊亂是一種具有多種誘發因素的持續性疾病。縮寫TMJ(TemporalMandibular Joint,顳下頜關節)一般指下頜疼痛。就我個人而言,我遇到的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女性比男性多。不能確定這些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但艾克斯博士報告說,在美國有超過1000萬人患有TMJ。他的數據顯示,90%的TMJ患者都是女性。
  • 吃飯耳朵裡咔噠咔噠響 小心顳頜關節盤脫位
    顳下頜關節是人體一個神奇的關節,一旦出問題還挺麻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副主任醫師周婷的講解。周婷介紹,顳下頜關節最神奇的地方在於連接兩塊骨頭的結構。一般來講,穩定的關節靈活性就差,比如膝關節,相當穩定相當強大,但是只能做屈和伸兩個方向的運動;靈活的關節呢,穩定性就差,比如肩關節,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運動範圍,但它同時也是全身最容易脫臼的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