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解:禪定法則看破道,氣功理論是跳板

2020-12-27 五千年風流過客

摘要;「道」就是「老子」用特異功能所認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維空間(俗稱陰性世界)。

一、揭秘道德經看不懂之謎

號稱有字天書的道德經,千百年來將多少專家學者「拒之門外」無從下手。其實最為晦澀難懂的並非「雖有字如天書」,而是隔行如隔山在作怪。(重點來了)其原因定會讓你大為震驚:因為道德經通篇將「坐禪」法則揉入文中,所以看不懂。「坐禪」佛家叫「禪學」,道教稱其為「道學」,現代科學叫做「人體生命科學」簡稱為「氣功學」。儒教、道教、釋教(佛教前身)三大教門包括所有教門教派,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形式及內容,但有一個共同的追求目標,那就是經過修煉而「求道」、「得道」。「道」有「人道」「天道」之分,「人道」乃人倫道德,天道正是我們所要探討的,道德經中令古今學者束手無策的「禪學」法則,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特異功能」

你會想,特異功能有什麼看不懂的呢?今天,要說特異功能和氣功,我們一聽即懂,然而一旦講到特異功能法則、氣功理論,或者說「禪定」法則,試想能夠聽懂的又有幾人呢?尤其關鍵的問題是:現代科學依然無法對特異功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現代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三維空間」以內的事與物,而禪學法則、氣功習練以及特異功能卻是四維空間以上的事物。可喜的是:現代科學已經發現宇宙多維空間的存在,只是還沒有發現多維空間能夠攜帶信息或曰傳遞信息的科學依據,我們翹首以盼!

講半天我想要說的是:所謂道德經裡面最晦澀最難解最難懂的,恰恰是老子在講特異功能法則和氣功理論的部分。這就是專家學者們大呼「世上最難懂的書」和「有字天書」的根本原因,簡而言之:隔行如隔山。猶如理科專家去研究醫學論著一樣,豈有看懂之理呢?有一定禪學理論以及氣功理論基礎的人去看道德經,定會讓你感覺到眼前一亮:啊,原來如此!

再揭「道德經」難懂之秘

《道德經》上下兩篇五千言,其難點深藏於一個「道」字中,想要看懂首先對「道」字的理解上要有所突破才行。道德經開篇第一個字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打開道德經,學者們從道德經第一個字就開始迷茫:這「道」如何定義才對呢,百思不得其解。

那麼我們從禪學法則和氣功理論來給「道」字定義,這樣就好理解了:(重點來了)「道」就是老子用特異功能所認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維空間(俗稱陰性世界)。再說通俗點,「道」就是宇宙多維空間。特異功能作為一種特殊的手段和工具去認知宇宙多維空間。宇宙浩瀚無垠,其間以高維度形式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事與物,老子將這些看到的、聽到的所有人、事、物,統統歸結於「道」的名下。然後總結規律性的東西,提出自己的世界觀,從而形成了老子的哲學觀。

「道德經」第一章所講的意思是:世界還有一種存在形式,與我們現在所了解的這個世界不一樣。「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是天道的道,就是我們定義為「道」就是老子用特異功能所認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維空間(俗稱陰性世界)的這個「道」;第二個「道」是說的意思。意即老子認為是陰性世界的這個「道」,是可以講的可以說的,但是無法用常用的語言來表達,無法用平常的思維去理解去傳達;「名可名,非常名」意即:為它可以取個名字,但不可用平常的思維去為其取名。於是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再次表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意思是:我不知道它(道)叫什麼名字,用文字為其取名叫「道」,勉強形容它為「大」。

實際上老子通過自己的特異功能理解到,世界還有一種存在形式即陰性世界,此概念在老子心中明白如鏡,然而,作為一種世界觀、哲學觀傳達給世人、介紹給世人,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這種世界觀所講的是四維空間以上的事與物,是陰性物質的存在形式,用常理是根本無法解釋得通的,所以老子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尤其陰性世界、陰性物質只有在特異功能功態下方可觀其奧、聽其妙。所以老子才會有「道可道,非常道」的感嘆與難為情。

相關焦點

  • 用氣功理論翻譯道德經第一章,別有風味
    亙古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索和研究老子道德經。有人以為是一本哲學典籍;有人以為是一部養生學書籍;也有人認為是一部科學著作,可以對照現代科學概念。實際上道德經是一部集哲學、養生、宇宙觀於一爐的大成典籍。我們在此只探討道德經裡面氣功理論部分。用氣功理論翻譯道德經第一章,別有風味。
  • 陳烯堯:《道德經新解》原來得道妙法的途徑是件很容易的難事
    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經被世界稱為奇書,老子被稱為最偉大的哲學家。而對道德經的解析,自古以來版本就百餘種。由於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加上古文字的演化,對於道德經的真義,很難把握。總體看來,道德經的解析大都是千篇一律,而今發布的陳烯堯《道德經新解》卻讓人耳目一新,讓大家對道德經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欣賞陳烯堯《道德經新解》第十六章:陳烯堯《道德經新解》第十六章斷句和解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 陳烯堯《道德經新解》第十五章:道的奧妙,天下亂而得治聖人出
    道德經原文和陳烯堯道德經新解對比,顛覆性的道出道德經不一樣的秘密:《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禪定述要】禪定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談談禪定在佛法修證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和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佛法小乘的根本教義在業力,它的修證是在業力上起修四諦;佛法大乘的根本教義在般若,它的修證是在般若上起修六度。而四諦六度又都可以統攝在三學中。所謂三學,就是佛法中常講的戒學、定學、慧學,叫做三無漏學。禪定就是其中所講的定學。現列一總表以明三學的大旨。
  • 如來禪和祖師禪 禪定的分化
    受古印度瑜伽術影響而誕生了佛教禪定。經過漫長的歷史,佛教從古印度開始外傳,北起西域三十六國、中國、日本等,南到斯裡蘭卡、泰國、緬甸等,經過不同民族、文化及不同佛教徒的廣為傳布,禪定也同佛教一樣變得多種多樣,在不同的流派、經論、僧人那裡,對禪定的發展和內容構成也有了各種各樣的說法,深於其中,實難把握方向。
  • 修習禪定(八):加行,禪定的關鍵
    一些修鍊氣功的人,因為入靜修得好,也曾有進入初禪的體驗,但可惜因為不明白,未把握住,又退轉了。他們修鍊氣功的時間只有幾年,也就是說,現代人可以用幾年時間修完加行的。筆者還見到一位某大學的女研究生,修持不到三個月即進入初禪,也因為見地不夠,心理準備不夠,也退轉了。  現在我們從廣義的角度來討論加行。這個加行,是指獲正位前的全部修行,這樣有利於處於不同進程甚或還未下決心的人們。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我國古代醫學總集《黃帝內經》,包括素問九卷、靈樞九卷,不僅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療經驗,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理論觀點,也為健身氣功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 養生氣功三字經
    氣功是運用意識的功夫,氣功先哲對意念導引(調神)有三句話:「似想非想,勿忘勿助,知而不守」。行靜功,站坐臥。形至靜,氣湧動。行動功,肢骸動。現百形,入境中。氣功,分靜功與動功。由於歷史的原因,繁多的氣功功法中也存在著糟粕的東西,要能分辨出氣功修煉中的中正大道,旁門左道。要先學明白傳統氣功的淵源與總的理念,中華傳統氣功理論是源、是根,當今各功法都是傳統氣功中的流和枝。清楚本未的關係,才能學好練好自己修煉的具體功法。明神義,神形氣,靜守神,至虛靈。
  • 盤點《死神》動漫中各種強大「鬼道」Top排行榜,第一完虐破道
    破道之八十八之飛龍擊賊震天雷炮Top8:破道之九十之黑棺詠唱文:隱隱透出渾濁的紋章,桀驁不馴張狂的才能;潮湧·否定·麻痺·一瞬,阻礙長眠。·大輪,灰色的炮塔,引弓向遠方,皎潔地消散而去,破道之九十一 千手皎天汰炮!
  • 智能氣功的九大特點
    智能氣功的特點 智能氣功具有上述的效應,是由其特點決定的。概括起來,智能氣功有以下九個特點。 一、有特殊的理論體系——混元整體理論 混元整體理論是智能氣功的理論基礎,它是在古典氣功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知識而創立起來的。這個理論異於目前各家氣功理論。混元整體理論將在本書第三章論述,於此只作簡單介紹。
  • 智能氣功九大特點
    混元整體觀認為,人的形、氣、質(或稱精、氣、神)都是混元氣的不同存在(或稱表現)形式。氣可以聚而成形(包括精),也可轉化為神;既可以充養形、也可以頤養神。這是智能氣功注重氣的鍛鍊(開始就練內氣外放與外氣內收)的道理所在。混元理論中的初始混元氣,與傳統氣功理論中的道、元氣、太極相仿佛、它充斥於整個宇宙,貫穿於各物質層次,並可成為不同物質的生化動力與原材料。
  • 車間新型鋼跳板細節展示
    安平縣智邦絲網製造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國絲網之鄉-安平縣,是一家專業生產鋼跳板的實體廠家。我公司引進了先進的並配有自動焊接功能的流水線生產設備,以精湛的工藝和髙質量的焊接水平製造並研發了熱鍍鋅鋼跳板系列產品。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採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執行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並建立了專業的銷售團隊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產品得到了市場和廣大客戶的認可。
  • 科爾伯格道德理論與皮亞傑道德理論
    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的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習俗水平(9—16歲):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係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讚賞和認可。
  • 法華經心得|禪定層次與「 五神通」
    【法華經心得】12<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上段偈言「又見離欲,常處空閒,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很清楚的說明「清淨心」(離欲)、靜思(禪)、禪定,是禪修必備的過程,而「神通」的能力,是禪修達到一個境界高度後,自然開發的潛能。
  • 智能氣功科學概論輔導材料(15)——氣功科學綜述C
    這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對智能氣功為什麼是一門氣功科學,有個初步的領會和理解。同時,我們對現代的科學界對待氣功的態度,也就能夠進一步去認識了。我們要樹立起幾個觀點:  第一,樹立氣功是一門獨立科學的觀點。因為它本身具備了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條件,它有理論、有特殊研究方法,有研究對象、研究範圍,還有研究目的。它是獨立科學,而且這個獨立科學不同於一般的獨立科學,它是嶄新的科學。
  • 「破道」的法家:你所不知道的張之洞
    作為有限的改革者,張氏力圖變更陳法,改弦更張,在技藝層面,甚至部分地在制度層面採用「西法」;然而,作為宗法――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的衛道者,他又竭力維繫舊的政治――倫理系統。而現代化過程本來就是全方位的社會轉型,企圖在保存已經垂死的舊有本體的前提下,變更某些枝節,必然事倍功半。
  • 醫療氣功與現代醫學模式變革
    它一下子就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和醫學家的響應,當代醫學的方法模式和理論模式由此開始了它從「還原論」的「生物醫學」向「系統論」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深刻轉變。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中華氣功,似乎在有意迎合這場世界性的醫學模式的變革。
  • 健身氣功·易筋經中醫學理論闡釋(一)
    健身氣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脫胎於當時的文化背景。從歷史淵源來看,健身氣功是基於古人對人體生命的認知和把握,是在古代人體生命觀的基礎上對人體生命活動的調控和鍛鍊。因而在健身氣功功法動作編排上、在習練時一招一式的技巧上,既遵循了運動生理學規律,也反映了中醫對人體生命的認識。
  • 道德哲學理論創新——從新的道德理論出發反思「文革」
    有人可能認為這個定義過於狹窄,其實並非如此,每個人的一舉一動甚至都可能涉及到道德與否的問題。下面我都會進一步展開闡述。3,道德科學是研究道德領域問題的學問、學科,它包括基礎性理論研究和實證性研究兩個方面。道德基礎性理論研究就是道德哲學研究。目前學術界把兩者分別稱為「理論倫理學」和「應用倫理學」。我認為應當改稱為「道德哲學研究」(或「道德理論研究」)和道德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