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就是「老子」用特異功能所認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維空間(俗稱陰性世界)。
一、揭秘道德經看不懂之謎
號稱有字天書的道德經,千百年來將多少專家學者「拒之門外」無從下手。其實最為晦澀難懂的並非「雖有字如天書」,而是隔行如隔山在作怪。(重點來了)其原因定會讓你大為震驚:因為道德經通篇將「坐禪」法則揉入文中,所以看不懂。「坐禪」佛家叫「禪學」,道教稱其為「道學」,現代科學叫做「人體生命科學」簡稱為「氣功學」。儒教、道教、釋教(佛教前身)三大教門包括所有教門教派,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形式及內容,但有一個共同的追求目標,那就是經過修煉而「求道」、「得道」。「道」有「人道」「天道」之分,「人道」乃人倫道德,天道正是我們所要探討的,道德經中令古今學者束手無策的「禪學」法則,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特異功能」。
你會想,特異功能有什麼看不懂的呢?今天,要說特異功能和氣功,我們一聽即懂,然而一旦講到特異功能法則、氣功理論,或者說「禪定」法則,試想能夠聽懂的又有幾人呢?尤其關鍵的問題是:現代科學依然無法對特異功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現代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三維空間」以內的事與物,而禪學法則、氣功習練以及特異功能卻是四維空間以上的事物。可喜的是:現代科學已經發現宇宙多維空間的存在,只是還沒有發現多維空間能夠攜帶信息或曰傳遞信息的科學依據,我們翹首以盼!
講半天我想要說的是:所謂道德經裡面最晦澀最難解最難懂的,恰恰是老子在講特異功能法則和氣功理論的部分。這就是專家學者們大呼「世上最難懂的書」和「有字天書」的根本原因,簡而言之:隔行如隔山。猶如理科專家去研究醫學論著一樣,豈有看懂之理呢?有一定禪學理論以及氣功理論基礎的人去看道德經,定會讓你感覺到眼前一亮:啊,原來如此!
再揭「道德經」難懂之秘
《道德經》上下兩篇五千言,其難點深藏於一個「道」字中,想要看懂首先對「道」字的理解上要有所突破才行。道德經開篇第一個字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打開道德經,學者們從道德經第一個字就開始迷茫:這「道」如何定義才對呢,百思不得其解。
那麼我們從禪學法則和氣功理論來給「道」字定義,這樣就好理解了:(重點來了)「道」就是「老子」用特異功能所認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維空間(俗稱陰性世界)。再說通俗點,「道」就是宇宙多維空間。特異功能作為一種特殊的手段和工具去認知宇宙多維空間。宇宙浩瀚無垠,其間以高維度形式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事與物,老子將這些看到的、聽到的所有人、事、物,統統歸結於「道」的名下。然後總結規律性的東西,提出自己的世界觀,從而形成了老子的哲學觀。
「道德經」第一章所講的意思是:世界還有一種存在形式,與我們現在所了解的這個世界不一樣。「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是天道的道,就是我們定義為「道」就是「老子」用特異功能所認知的世界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宇宙多維空間(俗稱陰性世界)的這個「道」;第二個「道」是說的意思。意即老子認為是陰性世界的這個「道」,是可以講的可以說的,但是無法用常用的語言來表達,無法用平常的思維去理解去傳達;「名可名,非常名」意即:為它可以取個名字,但不可用平常的思維去為其取名。於是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再次表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意思是:我不知道它(道)叫什麼名字,用文字為其取名叫「道」,勉強形容它為「大」。
實際上老子通過自己的特異功能理解到,世界還有一種存在形式即陰性世界,此概念在老子心中明白如鏡,然而,作為一種世界觀、哲學觀傳達給世人、介紹給世人,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這種世界觀所講的是四維空間以上的事與物,是陰性物質的存在形式,用常理是根本無法解釋得通的,所以老子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尤其陰性世界、陰性物質只有在特異功能功態下方可觀其奧、聽其妙。所以老子才會有「道可道,非常道」的感嘆與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