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盧 玉
近日,走進金塔縣東壩鎮小河口村,映入眼帘的是黃牆紅瓦、粉刷一新的居民點,昔日房前屋後的「白色垃圾」早已不見了蹤影。
攪拌、模壓、冷卻……在東壩鎮恆泰井蓋廠的生產加工車間,廢舊農膜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步驟,便完成了垃圾到井蓋的華麗「變身」。
東壩鎮恆泰井蓋廠公司負責人景繼珍說,生產井蓋等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全部是從農戶手中回收所得的廢舊農膜。
原本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經過加工後「變廢為寶」,年可產生效益二百多萬元,既減少了環境汙染,也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公司已和多地市政建設項目籤訂了生產合同,正加班加點地完成訂單,循環經濟的市場正越變越紅火。
「我們一年回收廢舊農膜達到4萬多立方,加工井蓋2500多噸,產品有自身的環保功能,我們就銷於西北五省,廣大客戶對這產品還是比較滿意。」景繼珍說。
現在,金塔縣已經有像新恆泰井蓋製造有限責任公司這樣靠吃「白色垃圾」為生的企業5家,正是有這樣的企業,讓昔日的白色垃圾變「廢」為「寶」。
近年來,金塔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重點培育廢棄農膜、塑料再生利用企業的研發能力,利用廢舊農膜生產塑料滴灌、市政設施的能力逐年攀升,增加企業回收「白色垃圾」的「胃口」,取得了治理環境和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贏」,農業廢棄物回收轉化利用率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