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說到曹操平定漢中。
主簿司馬懿說:「劉備靠忽悠奪了劉璋地盤,蜀地人心還未歸附。現在主公得到漢中,益州震動,可乘勢進兵攻西川,一定可將其瓦解。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曹操感嘆說:「人的煩勞在於不知足,得隴望蜀。」
劉曄說:「司馬仲達的話很有道理。如果遲緩,諸葛亮善於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地百姓安定後,據守關隘,就打不下來了。」
曹操說:「士卒遠徵勞苦,應該體恤安撫。」於是按兵不動。
現在很多人都會討論,曹操的選擇到底對不對?如果曹操聽了司馬懿的意見,繼續進攻蜀地,會是什麼結果?
歷史上這個時候,劉備正在荊州與孫權爭地盤,諸葛亮和張飛在留守益州。曹操這時候繼續打益州,結果是很難預料的。如果曹操拿下荊州後就班師,誰會預測到赤壁之戰的結果?曹操這時候的優勢並比不上赤壁之戰時的優勢。
曹操本身就不夠重視漢中,或者說他過於輕視劉備。漢中之戰打了兩年,曹操僅在漢中參戰兩個月,前期曹操跑去徵孫權去了。而且曹操拿下漢中後,不斷將漢中人口遷往關中,沒有好好經營漢中。
西川百姓聽說曹操已經取得東川,估計一定會繼續取西川,非常恐慌。
劉備請諸葛亮商議。
諸葛亮說:「我有一計,曹操自會退兵。」劉備問是什麼計。
諸葛亮說:「曹操分兵屯合肥,是怕孫權。如果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派能說的人給孫權陳說利害,讓東吳起兵襲合肥,曹操一定會退兵前去支援。」
劉備問:「誰可以為使者?」
伊籍說:「我願意前往。」劉備大喜,於是寫信,準備禮物,讓伊籍先去荊州,知會關羽,然後入吳。
伊籍到秣陵拜見孫權,孫權問:「你來幹嘛?」
伊籍說:「之前答應諸葛子瑜還長沙等三郡,因軍師不在,產生了點誤會,沒有交割。現在傳書送還。本來荊州南郡、零陵也想一起歸還,但曹操襲取了東川,關將軍無容身之地。現在合肥空虛,望君侯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南援。我主公如果取了東川,便將荊州全部歸還。」
孫權說:「你先回館舍,容我們商議一下。」伊籍退出。
孫權詢問眾謀士意見,張昭說:「這是劉備擔心曹操取西川,設下此謀。不過,現在曹操在漢中,咱們乘勢取合肥,也是上計。」
孫權便讓伊籍回蜀復命,一面準備起兵攻曹操,一面令魯肅接收長沙、江夏、桂陽三郡,屯兵陸口,又將呂蒙、甘寧、凌統召回。
呂蒙、甘寧先到,呂蒙獻策說:「曹操令廬江太守朱光,屯兵於皖城,屯田積糧,為合肥補充軍實。現在可以先攻取皖城,然後攻合肥。」
孫權說:「正合吾意。」於是令呂蒙、甘寧為先鋒,蔣欽、潘璋為後部,孫權親自率周泰、陳武、董襲、徐盛為中軍。這時程普、黃蓋、韓當在各處鎮守,都沒有跟隨出徵。
孫權兵馬渡江,取和州,來到皖城。
皖城太守朱光一面固守城池,堅壁不出,一面派人向合肥求救。
孫權來到城下查看,城上箭如雨發,射中孫權的麾蓋。
孫權回寨,問眾將:「怎麼拿下皖城?」
董襲說:「可以派士兵堆築土山攻城。」
徐盛說:「可以豎起雲梯,造虹橋,俯視城中攻打。」
呂蒙說:「這些都費時間,合肥救兵一到,就沒機會了。我軍初到,士氣正銳,可乘此銳氣,奮力攻擊。明天天亮進兵,午未時便可破城。」
孫權聽從。第二天五更,吳軍吃飽喝足,三軍攻城。城上矢石齊下,甘寧手拿鐵鏈,冒著矢石而上。
朱光令弓弩手齊射,甘寧撥開箭林,一鏈打倒朱光。呂蒙親自擂鼓,士卒一擁而上,亂刀砍死朱光。其餘的都繳械投降,孫權取得皖城,這時才到辰時(7點到9點)。
張遼率兵來支援皖城,走在半路,探子來報,皖城已經被攻陷。張遼立即掉頭回合肥。
孫權進入皖城,凌統也帶兵趕到。
孫權犒賞三軍,重賞呂蒙、甘寧等諸將,設宴慶功。呂蒙請甘寧坐上座,大讚其功勞。
酒喝到一半,凌統想起甘寧殺父之仇,又見呂蒙誇讚他,心中大怒,一直瞪著甘寧。
忽然,凌統拔出左右的佩劍,站起來說:「筵前無樂,看我舞劍。」
甘寧知道他的意思,推開果桌起身,雙手取出短戟,縱步而出,說:「看我筵前使戟。」
呂蒙見二人要幹上了,便一手提刀,一手拿盾,站在他們中間說:「你們雖然能打,但都不如我。」說完便舞刀使盾,將二人分於兩邊。
早有人報告給孫權,孫權慌忙騎馬趕到筵前。
眾人見孫權到了,才各自放下兵器。
孫權說:「我常常讓你們不要念著舊仇,今天怎麼又這樣?」
凌統哭拜在地,孫權再三勸止。
第二天,孫權起兵,向合肥進發。
張遼見失了皖城,回到合肥,心中愁悶。
忽然曹操派薛悌送來個木匣,上面有曹操的封印,旁邊寫著:「賊來便打開。」
當天,探子來報說孫權親率十萬大軍,來攻合肥。
張遼便打開木匣,裡面有封信,寫著:
如果孫權殺來,張遼、李典二將出戰,樂將軍守城。
張遼將信拿給李典、樂進看。
樂進說:「將軍怎麼想的?」
張遼說:「主公遠徵在外,吳兵以為一定能攻破我們。可以先發兵迎戰,跟他玩命,挫其鋒芒,以安眾心,然後守城。」
李典向來與張遼不和,聽了張遼的話,默然不語。
樂進見李典不說話,便說:「賊眾我寡,難以迎敵,不如堅守。」
張遼說:「你們都有私心,不顧公事。我親自出城迎敵,決一死戰。」然後命左右備馬。
李典憤然而起說:「將軍如此,我怎麼敢因私廢公?願聽指揮。」
張遼大喜說:「既然曼成肯相助,明天你率一隊人馬去逍遙津北面埋伏,等吳兵殺過來,先斷掉小師橋,我與樂文謙出擊。」李典領命,去點軍埋伏。
孫權令呂蒙、甘寧為前隊,自己與凌統居中,其餘諸將跟隨陸續進發,向合肥殺來。
呂蒙、甘寧率前隊進兵,正遇樂進。甘寧出馬與樂進交鋒,戰不數合,樂進詐敗而走。
甘寧讓呂蒙一起率軍追趕。
孫權在第二隊,聽到前軍得勝,催兵來到逍遙津北,忽然連聲炮響,左邊張遼,右邊李典,各率一軍殺來。
孫權大驚,急令人去叫呂蒙、甘寧回援,但張遼兵已殺到。
凌統手下只有三百餘騎,擋不住曹軍。凌統大叫:「主公趕緊渡過小師橋!」話沒說完,張遼已率兩千餘騎殺到。凌統翻身死戰。
孫權縱馬上橋,橋身已斷,距橋南有一丈多遠。孫權驚慌失措。
牙將谷利大叫:「主公往後退一點,再縱馬向前躍過去。」孫權回馬三丈遠,然後縱馬加鞭,那馬一跳飛到橋南。
孫權跳到橋南,徐盛、董襲駕船相迎。凌統、谷利死戰,攔住張遼。甘寧、呂蒙率兵回援,卻被樂進從後追來,前面又被李典截住廝殺。
吳兵損失大半,凌統所率三百多人,全部戰死。凌統身中數槍,殺到橋邊,見橋已折斷,繞河而逃。
孫權在船中望見,忙令董襲將船開過去接應凌統。呂蒙、甘寧都死戰,好不容易逃到河南。
這一仗打得江南人人害怕,聽到張遼的名字,小孩晚上都不敢哭。
眾將保護孫權回營,孫權重賞凌統、谷利,收軍回濡須,整頓船隻,商議水陸並進,並派人回江南,再派人馬前來助戰。
張遼聽說孫權在濡須準備繼續進兵,擔心合肥兵少,難以抵敵,急令薛悌連夜趕往漢中,報告曹操,請求救兵。
曹操同眾官商議說:「現在可以取西川嗎?」
劉曄說:「現在蜀中稍微安定,已經有了防備,不能打了。不如撤兵去救合肥,順便打下江南。」
曹操於是留夏侯淵守漢中定軍山隘口,留張郃守蒙頭巖等隘口,其餘兵馬全都跟隨曹操殺奔濡須塢而來。
這是第二次合肥之戰。歷史上的孫權比演義中還要狼狽。孫權率十萬人攻合肥,合肥只有七千守軍。先是張遼帶八百死士,殺入吳陣,把孫權給打懵了。孫權穩住陣腳後,繼續攻打合肥,打了十多天打不來,於是退兵,結果張遼率兵追殺,差點活捉孫權。
這一仗,東吳兵力損失不會太大,但是孫權被打出了心理陰影,張遼也因此威名大震。這次合肥之戰也是東吳打合肥中的最有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