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聽評什麼?
本文由體育教師大本營筱筱老師整理編撰,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很多學校的體育課程聽課評課中,往往只從教師一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場地器材的合理運用等方面的分析評價,這樣很難準確、科學、全面地對一堂體育課進行衡量。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既可能影響聽課評課的效果,還可能對多數教師產生誤導,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那麼,在體育課的聽課評課過程中,首先就應明確體育課,到底應該聽評什麼,也就是說,聽課評課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依小編所見,具體說來,一堂體育課的聽課評課必須綜合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
教師方面
首先
看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是否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教案的編寫是否清楚,是否切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實際,是否將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技巧、啟迪思維以及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其次
看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靈活合理,課的結構安排是否恰到好處,此外教學過程中的講解與示範、保護與幫助、防止與糾正錯誤動作、運動量和運動密度的控制,都應是分析評價體育課的內容。
再次
應看教師的儀表和行為。教師是否服飾整潔大方、舉止從容鎮定,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吐字清楚、準確、富有啟發性,是否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上課是否充滿信心,是否正確運用口令和手勢;一位好的教師要能做到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既能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威嚴,又能體會到教師的親切。
二
學生方面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優劣,主要看課堂上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評課時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首先
看學生上課過程中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可從學生的精神是否振奮、精力是否集中、學習氛圍是否活躍、是否遵守紀律、聽從教師指揮等方面進行聽課和評課。
其次
要看學生課堂中是否積極思維、主動思考和探尋問題的答案。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學生之間是否團結協作,再要看學生掌握「三基」的程度。
再次
看學生掌握「三基」的程度。
三
教學內容方面
體育課的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達到啟發學生的思維、娛樂學生身心的目的。但要使學生按受知識、積極思考、自覺練習教學中所傳遞的內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堂好的體育課,所傳授的體育基礎知識必須是先進的,科學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材的搭配組合、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必須以教學大綱為指南。組織的好的教材內容,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學生學起來也容易理解、掌握和應用。
四
場地器材方面
許多聽課評課在這方面更是不夠重視,或者根本就忽略了這方面。誠然,不少學校場地器材已基本完善,但是也有大量的農村學校的場地器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遠不能達到要求,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聽課和課後評課,更應視這方面的分析評價,主要應看教師因地、因時制宜,充分運用現有場地器材的能力,以最大的可能發揮有限場地器材的作用,學生分組輪換,器材分配是否合理,還要看教師使用器材替代物的情況如何。只有這樣才能鼓勵教師想方設法在場地器材不完善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創造條件,搞好體育教學。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要科學地聽好、評好一堂體育課,既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要看課的內容安排是否適度,課的結構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充分運用場地與器材,以及一堂課運動密度、運動量大小等方面。以引導參與聽課評課的教師通過聽課評課去發現一堂課的成敗得失,使教師能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三篇評課稿,記得點讚和收藏哦!
篇一
技巧;折返跑(障礙跑)
一、教材處理
主輔教材搭配合理,教學內容的安排基本符合教材要求和學生特點。
二、教學組織、教法
1.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材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科學合理,整體比較流暢。場地器材利用、學生的組織調動以及運動負荷安排比較合理。技巧(前滾翻)是一個技術性比較強的教材。從教材的性質來看,是十分枯燥、單一、重複的,而且多數學生對它都不感興趣的,但這節課從「趣味」入手,比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前面誘導(輔助練習)的時間佔整節課的比例有點多,導致主體內容時間有點緊張。
2. 教學技巧和授課能力:動作示範比較規範;動作要領講解、口令運用基本合理;難點把握較好,能比較有效的利用導入和表揚強化激發學生練習興趣;但糾錯的照顧面不夠廣,分組練習要求不夠明確、具體,部分練習手段還需不斷改進。
3.學生主體作用:整節課能比較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能在比較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練習,前滾翻的的利用紙片分層練習以及前滾翻與障礙跑的結合練習比較好的鞏固和強化了教材內容。但在具體細節處理方面還有待改進。
4.師生間的交流和關係:教師從一開始的熱身準備活動就參與進學生的練習中,比較好的與學生融和在一起,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5.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基本合理。
三、總體評價
作為年輕教師,這節課雖然還有幾點不足之處,但亮點比較明顯,教學過程設計流暢,組織教法合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能得到比較好的體現,達到了預期效果。課前準備充分,對課堂的組織駕馭能力比較強。但教材細節的處理、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
篇二
一、教學理念及課中滲透
本課通過遊戲的方式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髮長,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課中有了很好的體現。
二、目標實施情況
以合作學習為目標,課中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各種練習,學習熱情高漲。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綜合素質和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學到知識,發展體能,學生身心健康得到鍛練。
三、教材處理
通過兩人合作,內容學習,體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會課堂中合作,延伸合作精神到課外,來完成教學目標,教材通過大量的遊戲和民間傳統項目來處理合作教學內容,比較合理、科學。
四、教法選擇情況
根據新理念,運用新教法,其中一些很好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
1.設疑置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問題意識突出,如課的開始,圍繞合作學習,設疑置問讓學生回答,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和個人價值。課中學生帶著問題練習,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給學生很大自主學習空間,準備活動內容自由選擇也可創造練習形式,多人練習形式自主選擇,自主練習。
3.本課的主題就是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4.鼓勵引導學生明顯,課中教師激勵學生,營造濃厚學習氣氛,對摔倒學生的鼓勵能重樹信心,對敗不餒的品質得到很好的發揚。
5.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使同學們在情感交流中得到人際關係的提高
6.組織學生互評,課中多次練習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和學的效果。
五、師生互動
教師以一個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一起營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教師積極參加到學生遊戲練習當中,師生之間零距離接觸產生了很好的教與學互動。
六、不足與建議
本課合作為主題,對學生培養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提高,但合作的深度不夠。希望進一步挖掘。
場地器材:充分利用變化新穎,一材多用,改革創新。
篇三
這節課的內容是拓展練習,整個教學過程脈絡清晰,銜接有序,使觀者清楚的明了設計者的教學主題,尤其是三個方面更為突出:
1、從始至終對安全,協力的貫徹和強調
體育教學課堂是一個身體力行的特殊課堂,教學環境的多邊性與學生技術的不穩定性使我們的教學課堂充滿著許多能預設但未知的可變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會干擾我們的教學程序,也會使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降低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蔣老師在這個環節上處理得非常細緻和周到。在引入課堂活動時,蔣老師用了青海玉樹地震中官兵們齊心協力救助被埋人員的事件,啟發學生要團結和齊心,才能獲得成功。在做活動示範時,蔣老師組織合理,示範到位,邊示範動作,邊講解和強調重難點,通過和幾個學生的配合,把四個活動展示得非常清楚,營造了一個令人放心並使人躍躍欲試的課堂氛圍,還體育課堂一個健康快樂的空間,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過程收放自如,減少消極時間的出現
隊列調動是體育課堂的一大特色,多變的隊列變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是考驗師生配合的一大難題。蔣老師的這堂課中依次出現了:四路體操隊形做韻律操熱身,四路橫隊集合講解、小組分散完成活動等隊型變換,令人目不暇接。但蔣老師在每一個隊型變化之間只用了幾個簡潔卻準確的指示性口令和動作就快速地調動了隊伍,整個場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見,蔣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非常強,值得我們學習。
3、設置任務,讓學生的探索有明確的目的性
現今的教學機制一直提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實行一種能夠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最多的方式。這種方式能通過合作性的學習提高同伴間的交流,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但這種教學方式如果操作不當,對於心理年齡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很容易成為一種無組織的散漫行為。可是,蔣老師在學生的活動前先指定組長,並清楚的告訴每位學生的職責和任務,並身體力行,在活動過程當中指引學生解決出現的難題,給出合理的處理方式。
縱觀這堂課,學生的學習節奏緊湊,技術難度較高,練習密度偏高,但是個別環節的危險係數較高,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帶上來的班級,將無法實現這樣的教學強度,所以其他老師在模仿時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這節課當中,我留意到了每個小組裡都存在個別被忽略的學生,或許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不夠強,但是如果老師在活動之前滲透組內要照顧弱勢成員這種觀念,效果會更好,他們也能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來,這是本課的一個小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