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國企改革是2019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中鐵總已經打響今年國企混改第一槍。
2月26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網站刊登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滬高鐵公司」)上市輔導備案表。同一天,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對外宣布,京滬高鐵公司正式啟動A股上市工作。「全面啟動京滬高鐵公司上市工作,是中鐵總積極推進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重要舉措之一。」中鐵總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國企改革最新定調,對「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提出要求,明確表示將「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改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會議直接點名中鐵總,提出要「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
歷經多年啟動上市
目前,京滬高鐵公司質量優良、有穩定現金流,連續盈利超過三年,具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條件。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京滬高鐵如順利登陸A股,既可自我造血、減少中鐵總對其的投入,也可通過證券化、降低中鐵總的負債率,還可以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建設諸如京滬二線項目。
2006年3月,國務院通過《京滬高速鐵路項目建議書》,京滬高鐵正式立項。根據《建議書》,京滬高鐵項目將組建京滬高速鐵路責任有限公司。實際上,後來成立的是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就有專家指出,選擇股份制是為了將來實現上市。
2008年,京滬高鐵公司成立之初,註冊資本金為1150億元,共11個股東,第一大股東是中鐵總100%控股的中國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鐵投」),出資647.07億元佔56.267%;第二和第三大股東是社會投資方,即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安資管」)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下稱「社保基金」);其餘股東為沿線各省市地方政府代表機構。2010年10月,作為外資的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銀集團」)受讓了第一大股東中鐵投持有的價值不超過60億元的股份,成為新增股東。
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時任鐵道部總經濟師的餘邦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於京滬高鐵公司上市問題,「要根據各個股東和公司情況來決定」。
早在2008年京滬高鐵開工建設之初,關於其未來將上市融資的說法就曾盛行,但社會投資方和中鐵總之間一度矛盾重重。據《財新周刊》報導,2012年下半年,平安資管與社保基金提出退股,主要原因包括京滬高鐵投資規模超出預期、車票定價水平低於投資者預期、運行之初多次調整運行圖不規範,以及鐵路清算系統不透明等。在原鐵道部的協調下,雙方矛盾得以緩和,並未實現退股。
2014年盈利後,京滬高鐵公司的社會投資方一直希望推動公司上市,但大股東中鐵總積極性一直不高。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盈利能力強的京滬高鐵公司上市後,那些盈利能力差甚至虧損的企業留給中鐵總,對中鐵總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整體的盈利能力會下降」。
但在當前深化鐵路改革的背景下,中鐵總不得不做出改變。被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後,中鐵總在今年1月2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提出一系列措施推進股份制改造,包括,「進一步擴大優質存量資產債轉股、股權資本上市融資和吸引增量資本直接投資比重,切實降低資產負債率」。
真正上市還需時日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6年9月1日,京滬高鐵進行了一次戰略融資,四家投資機構參與其中:全國社保基金、平安資產、江蘇交通控股和安徽投資集團。同一天,京滬高鐵註冊資本由最初的1150億元變更為1306億元。
今年1月31日,京滬高鐵公司再次進行註冊資本變更,由1306億元變更為400億元。同時,2010年加入股東名錄的中銀集團退出,股東數量由12個變更為11個,各股東的持股比例尚未公開。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變更註冊資本意味著京滬高鐵公司正在進行資本重組,優化組合。
從上市程序來說,京滬高鐵公司距離真正上市還有多久?由相關機構進行上市輔導是第一步。此次發布的上市輔導備案表顯示,2018年10月22日,京滬高鐵公司和中信建投(601066)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了上市輔導協議。輔導內容包括督促公司初步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基礎等12項內容。
趙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京滬高鐵上市以後,一方面可以幫助中鐵總減輕債務負擔;另一方面作為上市公司,京滬高鐵的管理將更加規範。
中鐵總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京滬高鐵公司有望於2019年內完成上市輔導驗收。完成輔導驗收後,京滬高鐵上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包括:將材料上報證監會,取得證監會受理函,招股書預披露,取得證監會反饋意見,隨後進行初審,上發審會審核等。有投行人士表示,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年半左右。
對於A股市場來說,京滬高鐵公司無疑是巨無霸。從建設成本上看,京滬高鐵總投資高達2209億元;從盈利能力上看,目前京滬高鐵公司一年的利潤已經超過百億元。如此體量巨大的公司,登陸A股市場後的融資規模有多大?沈萌預計,京滬高鐵上市融資規模肯定很大,但具體數字需根據其IPO文件確定。「應該排不上IPO第一名,對A股衝擊在可接受範圍內。」沈萌說道。
推進中鐵總股份制改造
不止京滬高鐵,去年12月17日,中鐵總直屬專業運輸企業—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鐵特貨」)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20%的股權,並透露股權轉讓後,將於2019年啟動股份制改革、申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
中鐵特貨也是中鐵總旗下的優質資產。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達56.57億元,淨利潤4.38億元。與京滬高鐵公司類似,今年1月9日,中鐵特貨按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要求,履行了減資程序,註冊資本由184億元減少至40億元。
2月14日,中鐵特貨順利完成股權轉讓。中鐵總發布消息稱,東風汽車(600006)、北京汽車、中車資本、京東物流、普洛斯、中集投資等6家企業取得中鐵特貨15%的股權,成交金額23.65億元。「個別盈利好的企業可以先上市,鐵路體系分拆上市是一個比較好的資產證券化形式。」瑞銀證券工業及基礎設施行業分析師徐賓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鐵路系統的總體效率仍較低,較封閉,通過改革可以提高效率,解決資本開支問題。2014-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連續5年超過8000億元大關。在鐵路維持大規模投資的背景下,中鐵總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鐵總負債達到5.28萬億元,負債率為65.24%。
沈萌表示,優質資產先上市,之後其他資產步其後塵或注入上市公司,最終實現整體上市,是目前國有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股份制社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孫章也認為,京滬高鐵和中鐵特貨的上市,能夠為中鐵總混改建立樣本,從而實現鐵路的可持續發展。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