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學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如何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我省國企競爭力?筆者認為,要把握好三個維度。
根本遵循:「三個有利於」價值標準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長春考察調研國企時提出,國企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個有利於」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依據和根本遵循。
近年來,我省省屬國企混改工作一直在探索之中,既有成功的案例經驗,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離「三個有利於」的要求尚有差距。比如,資本實力不強,行業領軍企業不多;國資湘軍的品牌還不夠響,創新引領帶動作用不充分;產業布局結構不優,高新技術產業佔比不高。因此,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把握好「三個有利於」的核心要義對於我省來說,至少具有「三個有助於」的意義和作用:有助於完善公司治理體制。通過混改引入民資、外資,優化股東結構,可以改變傳統國有企業行政思維模式,促進企業治理體系優化和治理能力提升;有助於放大國有資本。通過撬動非公資本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可以提升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有助於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通過發揮民企的機制靈活優勢疊加國企的品牌實力優勢,有利於完善市場化、專業化、規範化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社會潛能和企業活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按照總書記「三個有利於」要求推動國企混改,增強國企競爭力。
實踐探索:「三個一流」合作模式
混改「與誰混」?這是國企混改在實踐探索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湖南高新創投集團不斷探索經營理念和路徑,總結確定出「『三個一流』合作模式」,解決了應該「與誰混」的問題,彰顯出「三個有利於」的強大生命力。
「『三個一流』合作模式」就是尋找一流的合作夥伴,即一流機構、一流技術和一流團隊。比如,在重點直投產業項目方面,與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團隊合作了通達電磁能項目,與中南大學鍾掘院士團隊合作了中創空天新材項目,與中國電科集團合作了楚微半導體項目,等等。再比如,在合作設立重點基金方面,與中國航發合作了國內首支省級航空航天基金,與中國五礦合作了五礦高創新能源新材料基金,與景嘉微公司合作了景嘉高創基金,與海爾集團合作了高創海盈基金,等等。實踐證明,從集團歷年已投367個項目來看,凡屬成功的項目案例,都是在按「三個一流」標準選擇合作夥伴;凡屬堅持了「三個一流」合作模式,所投項目均達到了「三個有利於」預期標準。僅2019年集團本部發起設立的4支重點產業投資基金認繳規模達33億元,集團認繳8.19億元,省屬國有資本功能放大3倍。
啟示思考:「六個明確」舉措辦法
混改「如何混」?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三湘大地蓬勃發展,「如何混」是關鍵。一是明確混改比例。按照省屬國有企業的定位、功能、行業競爭程度等因素,分類明確混改比例。二是明確拿出優質資產。從尋找戰略投資者和國有資產定價的實踐來考慮,省屬一級企業只有拿出優質的資產與民營頭部機構合作,才能提升民營資本參與混改的積極性。三是明確選擇好合作夥伴。「你是誰不重要,你與誰在一起很重要」。夥伴選對了,混改成功了一半;夥伴選不好,再多努力也沒用。四是明確定價國有資產。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引入一流的中介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全程參與,加強交易主體和交易過程監管和信息披露,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五是明確做實做強董事會。確保董事會主導企業經營管理,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配套探索推進、規範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六是明確設置黨組織機構。根據實際情況,明確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和職責定位。對於一級控股類混合制企業,黨組織應發揮領導作用,設置紀委發揮監督作用。對於二級混合制企業,黨組織應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二級、三級混合企業黨組織則可以探索採取屬地管理辦法。
(作者系湖南高新創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