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年輕程式設計師:37歲的我,正在找工作!

2021-02-23 51CTO技術棧

前幾天突然接到 dk 的電話,要和我聊聊天。他說他們部門調整,雖然最後他留了下來,但還是非常焦慮。

圖片來自 Pexels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這次被刺激到了,想提高一下自己,以免下次再有類似的心驚肉跳。

但怎麼提高呢?程式設計師第一考慮的當然是技術,但現在真不知道學什麼了:幹了三四年的開發,手頭的工作馬馬虎虎都沒什麼問題了。

就算有問題,也是業務邏輯上的問題,系統太複雜,吃不透;或者系統裡一些過時的/生僻的技術,真心覺得沒必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研究,能對付就行了,是不是?反正下家單位 99.99% 的機率是不會用到這些東西的的。

那麼就是一些新技術了。新技術雜得很,不知道學什麼,框架類庫啥的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一兩個星期就可以上手,上手了之後呢?往深裡學?

其實和老舊技術一樣的問題,誰知道下一份工作用不用得上呢!而且沒趣,大概是因為沒有挑戰性吧,反正就那個樣,還能咋的?

一直聊到這裡,我都非常理解。我這個十年的老碼農,體會比他還深。其實稍微幹上一些年頭,就是這個樣子,看起來像是「學習熱情下降」,「懶得學習」。

但本質上有如下兩個原因:

剛入行的時候,技術一丁點的進步,都能帶來非常大的成就感,至少能少挨點罵,是不是?

積累到一定時候,就可以跳個槽漲點工資啥的。但三五年過後,我已經會了 Bootstrap+JQuery+ASP.NET+Autofac+AutoMapper+NHibernate+MySQL,再會一個 Entity Framework 或者 Dapper 又有多大意義呢?

真要用的話,也就一兩周時間的問題。你說找工作的時候,會因為你只會 NHibernate,沒用過 Entity Framework 就直接把你 Pass 掉?

這種面試官確實有,但屬於腦子進水的那種,不多,碰到了算是運氣。再說了,真是這種 Leader,你在他手下待著有意思麼?

但接著 dk 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要不要像我一樣去考個軟考,補一補算法啊原理之類的東西?

哎呀,這個問題可把我給難住了。了解我的同學都知道,我不光是考過軟考,還寫了一篇讓人熱血澎湃的文章,自吹自擂了一番,什麼「十年磨一劍,重劍已經成型」。

但實際上呢,這些年我回頭看看,軟考裡面,至少 60% 的知識是沒啥用的——我說的是「至少」。

包括被吹上天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作業系統》,以及《編譯原理》,據說這被稱之為程式設計師的三大浪漫?浪漫確實是浪漫,但既然是浪漫,換言之就是不實用。

我知道我這個觀點有很多同學無法接受,估計兩個原因:

中國的大學教育水平我就懶得說了,說了無非也就是拉仇恨。我就說說這個「難」和「賺錢」。

數據結構和算法肯定有點難——對於大多數正常人類而言,但難就一定掙錢嗎?

比如計算機最核心最尖端的技術是什麼?是不是晶片?在什麼科學院研究所裡搞晶片的那些人掙的錢有 BAT 裡面的碼農掙得多?別說和碼農比了,可能連 UI 連產品經理都不過。

我還想引申一點,難不一定賺錢,苦也一樣。我當年做裝修的時候,問我一個長輩:「你們喲,就這樣玩兒一樣的就把錢掙了,而且還是掙大錢。為什麼我這麼苦這麼累都掙不到錢?」他說了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話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為我一直都在反覆咀嚼:太特麼有道理了!!!

不說自己創業,就說打工。工資就一定和能力(我就不說「技術」了,技術只是「能力」的一部分)成正比麼?不要那麼太天真,真的。

那只是一種理想,甚至連理想都不算——不知道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工資超過自己的能力,別人的能力超過別人的工資。

我最近也在找工作,沒辦法,一起幫要盈利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我得先找點事做養活自己。

很多同學好奇「35 歲以後的程式設計師」到哪去了?能不能找到工作?是不是只能跳樓……借這個機會,現身說法,給大家匯報一下吧。

我在重慶,工作機會呢,確實不多,我記得是從國慶過後就開始刷新簡歷開始找工作。

自己也隨便投了一些簡歷,篩選條件大致是:十年工作經驗或月薪 20K 以上,要求的 Title 是 CTO 或者技術合伙人。面試了三家,其中一家明顯不靠譜的創業公司就不說了,另外兩家都沒成。

其中一家技術很對口,.NET 方向的,號稱在美國和加拿大有研發中心,人力總監和我聊了很久,但最後說還要他們的 CTO 看看,我有點懵,回頭才發現他們是招 Developer 這個級別的,然後我就知道沒戲了。

另外一家是網際網路公司,職位倒是 CTO,但要求的語言是 Java,看在他們月薪 50K 的份上,去看了看,當然我知道在重慶基本上是不可能拿這麼高的。

他們公司明顯有問題,什麼都在招:CTO 在招,CEO 也在招,銷售總監也在招……所以我最後提了個方案,先試崗一個星期看看,結果就沒有結果了,呵呵。

最後就是今天下午還有個面試,歐美外資企業,要在重慶設一個點,需要一個 Team Leader,通過獵頭找到的我。如果說能談成的話,年薪大概是在 30 萬-35 萬。

經常有同學問工作「好不好」找,這個我真沒法回答,因為不知道「好不好」怎麼界定。

我個人覺得,還將就吧,畢竟是在重慶,在獵聘網上,我把期望工作地點放寬到成都/上海,現在已經收到很多邀請了——但基本上都是Java,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願意轉 Java 的。

這裡說一下 .NET 和 Java 的問題,很多同學很關心這個。我有一種直覺,我最後找到的工作肯定還是歐美背景的,呵呵。

其實我很想去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看一看,但好像沒這種機會了。.NET 開始估計和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絕緣了?

大致來說,我現在知道的,.NET 開發的三個去處:

歐美企業。用 .NET 開發的很多,我不確定是為什麼,知識猜測:.NET 不免費但省人工,歐美的人工很高,所以企業寧願選擇給微軟的服務費。當然,現在 .NET core 出來以後他們就更開心了。

傳統生產企業。做一些內部系統,比如 OA 啥的,和 Windows、Office 緊密相連,用慣了微軟這一套,技術棧自然而然的就是 .NET 了。

其他中小型外包公司。技術實力不是很強,用 .NET 現成的東西成本低好上手。要麼就是不擔心盜版不盜版的問題,比如 800 元建站的那種;要麼就是給政府醫院做點項目,Windows 的授權費啥的反正沒人心痛……

舒服的話,當然是第 1 種了,但是呢,要英語好。英語這一條,可能要難住很多人。

比如我下午的面試,就是從國外打過來的長途電話,純英文交流。可能即使是歐美外資企業,.NET 開發的工資還是比不過一線網際網路企業(Java啥的)。

但是歐美外資企業講規矩人性化,我幹 .NET 十多年了,真就沒怎麼加過班,996 行軍床啥的想起來就怕,真的。

所以我給 dk 的建議,實在沒學的,學學英語吧,O(∩_∩)O哈哈~

當然這肯定很難——說實話,我覺得學英語比學《數據結構和算法》難多了。其實還有很多很難很難的東西,比如人脈。

我現在缺的就是人脈。想想我之前還自己投簡歷,真的是太 Low 了。在一個行當裡已經做了十年,還需要自己投簡歷,確實掉價了。

正常的渠道,要麼是獵頭,要麼是朋友推薦。而無論哪種方式,技術的作用其實很小的。

比如我應聘一個 CTO 的職位,我就是公司裡面技術最牛的人物了,誰來面試我的技術?

換一個方式想一想,你現在要請一個律師,你怎麼判斷這個律師的業務水平?你是不是只能聽朋友介紹,相信你的朋友;或者相信你的直覺,直覺從哪裡來?

這個律師在什麼所,開什麼車,穿著打扮談吐氣質……但這些東西真的能證明這個律師的業務水平嗎?

所以,公司的 CTO 技術還沒你強,這太正常不過了。人家坐上那個位置,靠的不是技術,靠的是老闆對他的信任。一點都不要抱怨,這很公平。

你經歷越多,就越能明白:信任,其實是這個世上最寶貴的東西!能讓別人相信你,能讓更多的人相信你,讓更重要的人相信你,這就是本身。

就像一起幫,要是大家都相信它使用它;或者某個風投的大 V 相信它願意不遺餘力的給它投錢,這不就成了嗎?飛哥哪裡還需要慘兮兮的找工作?

而且,如果你的技術真比 CTO 還強,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要麼是這個 CTO 有胸懷,要麼是這個公司有制度,你沒有事先就被剔出去。

以前我講過,找工作靠運氣,這份 Offer 你沒拿到,既可能是你技術差,也可能是你技術太強。

你有沒有想到這一點?面試官一看簡歷,把他招進來,不是撬我的位置麼?稍稍用點手段,就把你 Pass 了。

這才是一個企業招聘的常態,管理者總是傾向於(有意無意的)招聘比他稍弱的人——有一個專門的術語描述這種現象的。

最後隨著企業的發展,新來的人只會越來越弱,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要不然我為什麼要自己去學編程?

好像有點跑題了。和 dk 後面又聊了一些,大概都是這個意思:功夫在詩外。決定你十年之後職位和薪水的,更多的是技術以外的東西。

除了上面說的人脈,還包括你的名望、這十年的履歷,以及漸漸成型的言談舉止,等等。

但這些東西,如何通過「刻意的練習」(新學的詞)來獲得——抱歉,我沒準備割韭菜,說實話吧,主要還是靠運氣。

這個答案可能很多人也接受不了。我自己都覺得有些暮氣,但我真覺得這是最接近真相的一個答案。

年輕人不相信命,就像 YY 小說裡叫囂的那樣「我命在我不在天」!但你出門撿個燒火棍就是仙器,隨便領個寵物回來就是神獸,烤只兔子都能引來世外高人,外加什麼丹藥秘籍……

你確定你不過只是命好?越是上了年紀的人越容易相信命,因為見過了太多光怪陸離的人生,不可理喻。

好吧,上了年紀的人也容易話癆和跑題。要不就先這樣吧?很遺憾沒能給你什麼具體的建議,因為《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之類的已經被證明是騙人的。

成功不能複製,其實失敗也不一定。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人生經驗這些東西,世易時移,以前是對的,現在可能就錯了;現在是錯的,以後又可能是對的。但這樣的話,我就沒什麼話可說了?

好在文字可以「博大精深」,以下幾點,算是我這十年編程之路的「遺憾」吧。姑妄聽之:

①動手太晚

一起幫其實在 5 年前,甚至 8 年前就可以弄出來,當然可能是用現在看來非常「弱」的技術。

比如就簡簡單單的 ASP.NET WebForm+ADO.NET,不像現在什麼 MVC/Nhibernate,依賴注入三層架構……但是,技術永遠沒有止境,商機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了!

很多想法,我早就有了,但一直拖著,拖到現在成了「大路貨」,而且七八年前的網際網路環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至少那時候流量要便宜好多好多啊!

②沒有廣交朋友

現在我想找個美工找個推廣——尤其是推廣人才,完全沒地方下手。人才市場上的招聘,我一點信心都沒有。

可能是自己面試的時候說的假話太多,所以對求職者的話天然懷疑,而我自己又沒有鑑別能力,很擔心把千裡馬當驢子給 Pass 掉,招了一頭披著羊皮的狼進來。

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比如融資,怎麼找風投,我完全是兩眼一抹黑,找不到人可以幫我一把。朋友多了路好走,我這孤家寡人的,唉!

以上兩條,本質上都是因為「在技術上鑽研太深」,把太多精力花在了技術上,沒能兼顧或者平衡其他方面。想想真的是……程式設計師裡的一股泥石流,是吧?鑽技術還鑽錯了?!

③究竟是創業還是打工,沒有下定決心,並一直堅持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創業失敗的陰影,或者家人的影響和壓力,這些年一直在搖擺。由於目標不明確不堅定,所以很多時候就只能隨波逐流了。

離開上海回重慶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我怎麼鑽技術都不為過,因為那時候技術就是我最大最大的短板。

但之後,我回重慶的時候,技術上我已經將就了。回重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在重慶創業,便宜。

但現在創業不成,在重慶這些年就虧了;包括在 HP,如果是鐵了心的要打工為生,早就該跳槽了,在那裡面純粹就是虛度光陰;甚至現在也一樣,究竟是咬牙堅持下去,堅決不打工,還是找個工作先……我心裡真的沒底。

真的是掏心窩子了,把我的軟弱彷徨都赤裸裸的暴露給大家了。原諒我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設崩了,這粉應該是刷刷刷的往下掉咯……不過無所謂,剩下的都是鐵粉!

老鐵啊,看在我這麼真誠的份上,是不是應該 666 個贊走一波?

作者:自由飛

編輯:陶家龍

出處:www.cnblogs.com/freeflying/p/9950374.html

相關焦點

  • 33歲被bat裁員:他奉勸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存錢要趁早,找時機轉行
    33歲被裁:他奉勸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存錢要趁早,找時機轉行!什麼時候開始程式設計師被定性成吃青春飯的職業了?當然,除了程式語言外,年齡也是足夠讓程式設計師恐慌的原因之一。失業一位33歲的程式設計師講述了他的遭遇。曾在阿里和騰訊都工作過的他,在33歲這一年被裁員了,被裁之後的他三個月裡他都沒有找到工作,對網際網路失望的他決定帶著自己的百萬存款回老家,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他奉勸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多存錢,別等到中年欠帳,就危機了。
  • 中年人真難,37歲程式設計師被阿里華為騰訊拒絕,小公司嫌他技術落後
    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普遍都是年輕人,更有人笑談越是禿頂的程式設計師越厲害,但是誰能想到不用拋頭露面的程式設計師,同樣也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呢?01 37歲程式設計師被公司優化,面試阿里、華為、騰訊都被拒,小公司也嫌棄他三十歲是一個分水嶺,一旦過了三十歲,身體狀況就會逐漸下降,跟不上高強度的工作制度,就會面臨被辭退的危險。
  • 37歲985研究生,三年找不到穩定工作,拿什麼來拯救中年職場人?
    從如今人類存活年齡越來越大的角度來看,30多歲確實還略顯年輕。但從人才招聘的角度來看,35歲以後對有很多崗位都算超齡,成了被人事嫌棄的對象。另一方面,隨著公司管理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化,許多管理者都不太願意招比自己年齡更大的員工。所以,即便在年齡上不算中年,也要開始面臨著中年的種種窘迫。
  • 大數據解析: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年限到底是多少歲
    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究竟可以幹多少年?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認為程式設計師是個吃青春飯的職業,編程這個事只能幹到30歲,最多35歲吧。年紀大的人是否跟不上新技術 論文的作者用了最近5年內比較流行的技術Tag,然後用了一套比較嚴謹的算法來查看那些所謂的「老程式設計師」是否在新技術上跟上不了,所謂跟不上,也就是這些老的程式設計師在回答這些新技術上並不活躍。所謂老,就是37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我產生過年齡上的焦慮,首先覺得自己沒有財務自由,也不是老闆,隨時會面臨各種選擇,跟年輕時的狀態確實不一樣了。當到 35 歲時,我確實感覺到,自己和更年輕的同學間有些不同。身體的能力沒有以前充沛了,感覺沒以前那麼能熬夜了,學習新事物的速度也慢了一些,可能需要更規律的管理時間以保持充沛精力投入工作。
  • 被嫌棄的程式設計師的35歲
    日常工作也變得手忙腳亂,「天天覺得特別忙,在做這件事,馬上就有人來找我,還沒處理完呢,另一個人又來找我」;「以前核心代碼都是我寫的,我來處理可能只需要 1 天就解決了,交給別人可能需要 1 個禮拜」花了一年多時間,通過看管理書,聽管理課程,趙可才慢慢培養起了管理思維。另一個程式設計師經常糾結的問題是,去大廠做管理還是去小廠做管理?
  • 現身說法:37歲老碼農找工作
    我最近也在找工作,沒辦法,一起幫要盈利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我得先找點事做養活自己。很多同學好奇「35歲以後的程式設計師」到哪去了?能不能找到工作?是不是只能跳樓……借這個機會,現身說法,給大家匯報一下吧。我在重慶,工作機會呢,確實不多,我記得是從國慶過後就開始刷新簡歷開始找工作。
  • 編程15年40歲程式設計師的我終於在壓力下被迫轉行了
    本人今年40歲多了,中山大學計算機小碩,已經從事it工作15年多,最後一次工作是2017年,創業,網際網路教育方向,2020年失敗關閉公司。 創業失敗後,在家沉澱了幾個月,然後決定再次找工作。 前幾年頻繁接到獵頭電話的我,海投了不少公司,結果都渺無音訊,零星接到幾個電話,後來也是無下文。也接到過幾次獵頭電話,但遞交簡歷後,也是石沉大海。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深感程式設計師35歲失業的問題,第一次體會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危機。
  • 我,35歲程式設計師,沒想到今年找工作這麼難
    文/ 鄢子為 楊松 編輯/ 譚璐跳槽變難「終於找到工作了。」王暢感嘆道。王暢剛滿30歲,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已換過七份工作。據他描述,找工作的時間均不超過1個月,兩份工作的間隔時間很短。過完年後,騎驢找馬,王暢著手準備換工作。他的工作需要經常加班,身體有點吃不消。而且,他剛結婚,在寶安中心買了一套小房子,希望跳槽拿到更高的薪水。找了三個月工作,四處碰壁,王暢已心灰意冷,OPPO、平安產險、眾安保險等公司在面試完後,都沒有任何消息。半年過去,靠同學內推,王暢在2019年年底拿到了一家銀行的offer。工資和上一份工作差不多,但加班少,福利好。
  • 當了八年程式設計師,32歲的我失業了
    我叫劉小板,今年32歲,一個當了八年程式設計師的北京人。2012年,我在網際網路興起的大潮中踏入編程行業,沒想到如今還不到35歲,就陷入了網際網路圈流傳的「程式設計師中年危機」。
  • 現身說法:37 歲老碼農找工作
    程式設計師第一考慮的當然是技術,但現在真不知道學什麼了:幹了三四年的開發,手頭的工作馬馬虎虎都沒什麼問題了。就算有問題,也是業務邏輯上的問題,系統太複雜,吃不透;或者系統裡一些過時的/生僻的技術,真心覺得沒必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研究,能對付就行了,是不是?反正下家單位99.99%的機率是不會用到這些東西的的。
  • 37歲的人,沒文化,找不到好工作,想到沒工作快瘋了,怎麼辦啊?
    37歲應該正是職場人士春風得意的時刻,沒有找到工作確實會有些迷茫。然而在內心之中,把找不到工作和「沒文化」聯繫在一起,難免有些為自己辯解的嫌疑。一、找一份過渡性質的工作職場之上不能好高騖遠,許多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就想找到那些制度優越、福利較好的公司,這是萬萬不行的。
  • 300名程式設計師分享他們在30歲,40歲,甚至50歲獲得第一份程式設計師工作的故事.
    今天,自由職業以來一直以翻譯為生的我,想要把這篇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私信,他們來自全世界各個角落,卻不約而同地問我同一個問題:「我現在__歲。我這個年紀是不是太大了,找得到工作嗎?」這是計算機行業內最普遍的問題之一。
  • 不完全指南:程式設計師怎麼找海外工作
    畢竟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是通過辦理留學手續獲得籤證而抵達境外,然後經過一兩年的學習適應當地的生活並且找到工作安定下來。所以,請一定把這個方式記下來,在規劃的過程中去權衡。至於風險提示,也是有的,特別需要注意當地畢業找工作難度,留學籤證換工作籤證的難度。這裡政策風險是一個很難預計也很難防範的部分,例如赴美留學就可能面臨多種找不到工作必須回國的尷尬(例如08年金融危機或者最近川普上臺)。
  • 35歲以上先別找工作,看看怎麼一回事再找也不遲!
    這篇文章寫給正在找工作的你!現在什麼都難找,尤其是工作,就更不用說!如今這年代,稍微年齡大點,再出來找工作,就等於你被判死刑!都說找工作要趁早,那麼什麼年齡階段最合適呢?記得之前我看過一篇文章這樣寫道:同事有個朋友,是名企大集團的HRD,他們有個各大公司的HR群專門用來分享資源,我看了看群裡的聊天記錄,都是行業內心照不喧,卻又不能直說的秘密。「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 IT行業,程式設計師35歲危機如何救贖?
    有一名37歲的程式設計師,暫且叫他小劉吧。小劉本科畢業後,就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做軟體開發,從一個小白做到了資深工程師職位。但是,多年持續的付出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今年公司效益變差時,想到了裁員。一、什麼是程式設計師的35歲危機?在網際網路行業有一種現象,35歲之後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而對於本公司的35歲員工,因為太「貴」,激情和創新力不足,所以很多公司選擇進行「優化」,也就是裁員。而且,很多技術驅動型公司,會把程式設計師崗位的招聘年齡也限制在35歲。
  • 37歲的女程式設計師懷孕後,在研發部門被勸退,後悔當初沒有考公務員
    近日筆者看到有位37歲的女程式設計師分享了她的工作經歷,她現在在網際網路公司的研發部門,前不久因為懷孕,結果被公司領導單獨見面,而且領導也是說明了自己的真實意思,希望這位女程式設計師主動辭職
  •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
    前段時間,小編在貼吧上看到一位37歲的程式設計師老兵在講述自己的被裁之後找工作四處碰壁的經歷,不禁讓小編想起了去年「都挺好」當中的橋段「真的徹底瘋了,失業第四個月,投了500封簡歷,就收到3個面試。找了獵頭朋友,他說很多崗位超齡了,只有少部分崗位可以放寬到40歲但是匹配度不高。這周開始考事業單位,沒想到還各種限制35歲。
  •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做到35歲就要轉行呢?那之後去做什麼
    大家都說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認為程式設計師是體力活,並且在國內,實際情況看到也的確是這樣的,年齡大一點的程式設計師的確很少,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大多都轉技術管理或者做架構師了,或者一些已經轉行做技術培訓什麼的,那麼35歲以後就不能做開發了麼?
  • 工資上萬的程式設計師,為何在35歲「高齡」時,都會被迫轉行
    去年,正在巔峰時期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宣布,裁撤一大批在崗員工,其中開發崗位是重災區,而被裁撤的開發人員中,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們,於是一種論調再度回歸人們的視野,「高齡」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似乎,程式設計師每天都要面對「加班」這兩個字,還得和頸椎病、腰疼等職業病做鬥爭,年齡大了,吃不消了,就到了隱退的時候。似乎,程式設計師就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任正非曾這樣回應華為裁員: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支付什麼,30多歲年輕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