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37歲老碼農找工作

2021-02-09 程序猿

來自:自由飛

連結: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9950374.html

前幾天突然接到dk的電話,要和我聊聊天。

他說他們部門調整,雖然最後他留了下來,但還是非常焦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這次被刺激到了,想提高一下自己,以免下次再有類似的心驚肉跳。但怎麼提高呢?

程式設計師第一考慮的當然是技術,但現在真不知道學什麼了:幹了三四年的開發,手頭的工作馬馬虎虎都沒什麼問題了。就算有問題,也是業務邏輯上的問題,系統太複雜,吃不透;或者系統裡一些過時的/生僻的技術,真心覺得沒必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研究,能對付就行了,是不是?反正下家單位99.99%的機率是不會用到這些東西的的。

那麼就是一些新技術了。新技術雜得很,不知道學什麼,框架類庫啥的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一兩個星期就可以上手,上手了之後呢?往深裡學?其實和老舊技術一樣的問題,誰知道下一份工作用不用得上呢!而且沒趣,大概是因為沒有挑戰性吧,反正就那個樣,還能咋的?

一直聊到這裡,我都非常理解。我這個十年的老碼農,體會比他還深。其實稍微幹上一些年頭,就是這個樣子,看起來像是「學習熱情下降」「懶得學習」,但本質上呢,兩個原因:

1、本身的技能增強,能夠應付日常工作,沒有剛入行時那麼大的壓力了。

2、學習的邊際效益遞減,所以開始考慮投資/收益比了。剛入行的時候,技術一丁點的進步,都能帶來非常大的成就感,至少能少挨點罵,是不是?積累到一定時候,就可以跳個槽漲點工資啥的。但三五年過後,我已經會了

Bootstrap+JQuery+ASP.NET+Autofac+AutoMapper+NHibernate+mysql,再會一個Entity Framework或者Dapper又有多大意義呢?真要用的話,也就一兩周時間的問題。你說找工作的時候,會因為你只會NHibernate,沒用過Entity Framework就直接把你pass掉?這種面試官確實有,但屬於腦子進水的那種,不多,碰到了算是運氣。再說了,真是這種leader,你在他手下待著有意思麼?

但接著dk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

要不要像我一樣去考個軟考,補一補算法啊原理之類的東西?

哎呀,這個問題可把我給難住了。了解我的同學都知道,我不光是考過軟考,還寫了一篇讓人熱血澎湃的文章,自吹自擂了一番,什麼「十年磨一劍,重劍已經成型」。但實際上呢,這些年我回頭看看,軟考裡面,至少60%的知識是沒啥用的——我說的是「至少」。包括被吹上天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作業系統》,以及《編譯原理》,據說這被稱之為程式設計師的三大浪漫?浪漫確實是浪漫,但既然是浪漫,換言之就是不實用。

我知道我這個觀點有很多同學無法接受,估計兩個原因:一是學校老師長期的灌輸,比如「編程=數據結構+算法」;二是似是而非的直覺,「這玩意這麼難,學會了應該很厲害吧」,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不明覺厲啦?

中國的大學教育水平我就懶得說了,說了無非也就是拉仇恨。我就說說這個「難」和「賺錢」。數據結構和算法肯定有點難——對於大多數正常人類而言,但難就一定掙錢嗎?比如計算機最核心最尖端的技術是什麼?是不是晶片?在什麼科學院研究所裡搞晶片的那些人掙的錢有BAT裡面的碼農掙得多?別說和碼農比了,可能連UI連產品經理都不過。

我還想引申一點,難不一定賺錢,苦也一樣。我當年做裝修的時候,問我一個長輩:「你們喲,就這樣玩兒一樣的就把錢掙了,而且還是掙大錢。為什麼我這麼苦這麼累都掙不到錢?」他說了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話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為我一直都在反覆咀嚼:太特麼有道理了!!!

不說自己創業,就說打工。工資就一定和能力(我就不說「技術」了,技術只是「能力」的一部分)成正比麼?不要那麼太天真,真的。那只是一種理想,甚至連理想都不算——不知道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工資超過自己的能力,別人的能力超過別人的工資。

我最近也在找工作,沒辦法,一起幫要盈利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我得先找點事做養活自己。很多同學好奇「35歲以後的程式設計師」到哪去了?能不能找到工作?是不是只能跳樓……借這個機會,現身說法,給大家匯報一下吧。

我在重慶,工作機會呢,確實不多,我記得是從國慶過後就開始刷新簡歷開始找工作。自己也隨便投了一些簡歷,篩選條件大致是:十年工作經驗或月薪20K以上,要求的Title是CTO或者技術合伙人。面試了三家,其中一家明顯不靠譜的創業公司就不說了,另外兩家都沒成。

其中一家技術很對口,.NET方向的,號稱在美國和加拿大有研發中心,人力總監和我聊了很久,但最後說還要他們的CTO看看,我有點懵,回頭才發現他們是招developer這個級別的,然後我就知道沒戲了。另外一家是網際網路公司,職位倒是CTO,但要求的語言是JAVA,看在他們月薪50K的份上,去看了看,當然我知道在重慶基本上是不可能拿這麼高的。他們公司明顯有問題,什麼都在招:CTO在招,CEO也在招,銷售總監也在招……所以我最後提了個方案,先試崗一個星期看看,結果就沒有結果了,呵呵。

最後就是今天下午還有個面試,歐美外資企業,要在重慶設一個點,需要一個team leader,通過獵頭找到的我。如果說能談成的話,年薪大概是在30萬-35萬。

經常有同學問工作「好不好」找,這個我真沒法回答,因為不知道「好不好」怎麼界定。我個人覺得,還將就吧,畢竟是在重慶,在獵聘網上,我把期望工作地點放寬到成都/上海,現在已經收到很多邀請了——但基本上都是JAVA,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願意轉JAVA的。

這裡說一下.NET和JAVA的問題,很多同學很關心這個。我有一種直覺,我最後找到的工作肯定還是歐美背景的,呵呵。其實我很想去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看一看,但好像沒這種機會了。.NET開始估計和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絕緣了?大致來說,我現在知道的,.NET開發的三個去處:

1、歐美企業。用.NET開發的很多,我不確定是為什麼,知識猜測:.NET不免費但省人工,歐美的人工很高,所以企業寧願選擇給微軟的服務費。當然,現在.NET core出來以後他們就更開心了。

2、傳統生產企業。做一些內部系統,比如OA啥的,和windows、office緊密相連,用慣了微軟這一套,技術棧自然而然的就是.NET了。

3、其他中小型外包公司。技術實力不是很強,用.NET現成的東西成本低好上手。要麼就是不擔心盜版不盜版的問題,比如800元建站的那種;要麼就是給政府醫院做點項目,windows的授權費啥的反正沒人心痛……

舒服的話,當然是第1種了,但是呢,要英語好。英語這一條,可能要難住很多人。比如我下午的面試,就是從國外打過來的長途電話,純英文交流。可能即使是歐美外資企業,.NET開發的工資還是比不過一線網際網路企業(JAVA啥的)。但是歐美外資企業講規矩人性化,我幹.NET十多年了,真就沒怎麼加過班,996行軍床啥的想起來就怕,真的。

所以我給dk的建議,實在沒學的,學學英語吧,O(∩_∩)O哈哈~

當然這肯定很難——說實話,我覺得學英語比學《數據結構和算法》難多了。其實還有很多很難很難的東西,比如人脈。

我現在缺的就是人脈。

想想我之前還自己投簡歷,真的是太low了。在一個行當裡已經做了十年,還需要自己投簡歷,確實掉價了。正常的渠道,要麼是獵頭,要麼是朋友推薦。而無論哪種方式,技術的作用其實很小的。比如我應聘一個CTO的職位,我就是公司裡面技術最牛的人物了,誰來面試我的技術?換一個方式想一想,你現在要請一個律師,你怎麼判斷這個律師的業務水平?你是不是只能聽朋友介紹,相信你的朋友;或者相信你的直覺,直覺從哪裡來?這個律師在什麼所,開什麼車,穿著打扮談吐氣質……但這些東西真的能證明這個律師的業務水平嗎?

所以,公司的CTO技術還沒你強,這太正常不過了。人家坐上那個位置,靠的不是技術,靠的是老闆對他的信任。一點都不要抱怨,這很公平。你經歷越多,就越能明白:信任,其實是這個世上最寶貴的東西!能讓別人相信你,能讓更多的人相信你,讓更重要的人相信你,這就是本身。就像一起幫,要是大家都相信它使用它;或者某個風投的大V相信它願意不遺餘力的給它投錢,這不就成了嗎?飛哥哪裡還需要慘兮兮的找工作?

而且,如果你的技術真比CTO還強,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要麼是這個CTO有胸懷,要麼是這個公司有制度,你沒有事先就被剔出去。以前我講過,找工作靠運氣,這份offer你沒拿到,既可能是你技術差,也可能是你技術太強。你有沒有想到這一點?面試官一看簡歷,艹,把他招進來,不是撬我的位置麼?稍稍用點手段,就把你pass了。這才是一個企業招聘的常態,管理者總是傾向於(有意無意的)招聘比他稍弱的人——有一個專門的術語描述這種現象的。最後隨著企業的發展,新來的人只會越來越弱,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要不然我為什麼要自己去學編程?

好像有點跑題了。和dk後面又聊了一些,大概都是這個意思:功夫在詩外。決定你十年之後職位和薪水的,更多的是技術以外的東西。除了上面說的人脈,還包括你的名望、這十年的履歷,以及漸漸成型的言談舉止,等等。但這些東西,如何通過「刻意的練習」(新學的詞)來獲得——抱歉,我沒準備割韭菜,說實話吧,主要還是靠運氣。

這個答案可能很多人也接受不了。我自己都覺得有些暮氣,但我真覺得這是最接近真相的一個答案。年輕人不相信命,就像YY小說裡叫囂的那樣「我命在我不在天」!但你出門撿個燒火棍就是仙器,隨便領個寵物回來就是神獸,烤只兔子都能引來世外高人,外加什麼丹藥秘籍……你確定你不過只是命好?越是上了年紀的人越容易相信命,因為見過了太多光怪陸離的人生,不可理喻。

好吧,上了年紀的人也容易話癆和跑題。

要不就先這樣吧?很遺憾沒能給你什麼具體的建議,因為《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之類的已經被證明是騙人的。成功不能複製,其實失敗也不一定。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人生經驗這些東西,世易時移,以前是對的,現在可能就錯了;現在是錯的,以後又可能是對的。但這樣的話,我就沒什麼話可說了?


好在文字可以「博大精深」,以下幾點,算是我這十年編程之路的「遺憾」吧。姑妄聽之:

1、動手太晚。一起幫其實在5年前,甚至8年前就可以弄出來,當然可能是用現在看來非常「弱」的技術,比如就簡簡單單的ASP.NET WebForm+ADO.NET,不像現在什麼MVC/Nhibernate,依賴注入三層架構……但是,技術永遠沒有止境,商機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了!很多想法,我早就有了,但一直拖著,拖到現在成了「大路貨」,而且七八年前的網際網路環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至少那時候流量要便宜好多好多啊!

2、沒有廣交朋友。現在我想找個美工找個推廣——尤其是推廣人才,完全沒地方下手。人才市場上的招聘,我一點信心都沒有。可能是自己面試的時候說的假話太多,所以對求職者的話天然懷疑,而我自己又沒有鑑別能力,很擔心把千裡馬當驢子給pass掉,招了一頭披著羊皮的狼進來。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比如融資,怎麼找風投,我完全是兩眼一抹黑,找不到人可以幫我一把。朋友多了路好走,我這孤家寡人的,唉!

以上兩條,本質上都是因為「在技術上鑽研太深」,把太多精力花在了技術上,沒能兼顧或者平衡其他方面。想想真的是……程式設計師裡的一股泥石流,是吧?鑽技術還鑽錯了?!

3、究竟是創業還是打工,沒有下定決心,並一直堅持。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創業失敗的陰影,或者家人的影響和壓力,這些年一直在搖擺。由於目標不明確不堅定,所以很多時候就只能隨波逐流了。離開上海回重慶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我怎麼鑽技術都不為過,因為那時候技術就是我最大最大的短板。但之後,我回重慶的時候,技術上我已經將就了。回重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在重慶創業,便宜。但現在創業不成,在重慶這些年就虧了;包括在HP,如果是鐵了心的要打工為生,早就該跳槽了,在那裡面純粹就是虛度光陰;甚至現在也一樣,究竟是咬牙堅持下去,堅決不打工,還是找個工作先……我心裡真的沒底。

真的是掏心窩子了,把我的軟弱彷徨都赤果果的暴露給大家了。原諒我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設崩了,捂臉.jpg,這粉應該是刷刷刷的往下掉咯……不過無所謂,剩下的都是鐵粉!

老鐵啊,看在我這麼真誠的份上,是不是應該666個贊走一波?

●編號3503,輸入編號直達本文

●輸入m獲取到文章目錄

分享程式設計師找工作經驗

程式設計師筆試、面試題

相關焦點

  • 現身說法:37 歲老碼農找工作
    在什麼科學院研究所裡搞晶片的那些人掙的錢有BAT裡面的碼農掙得多?別說和碼農比了,可能連UI連產品經理都不過。我還想引申一點,難不一定賺錢,苦也一樣。我當年做裝修的時候,問我一個長輩:「你們喲,就這樣玩兒一樣的就把錢掙了,而且還是掙大錢。為什麼我這麼苦這麼累都掙不到錢?」他說了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
  • 現身說法:37歲老碼農找工作的經歷,看哭了...
    我最近也在找工作,沒辦法,一起幫要盈利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我得先找點事做養活自己。很多同學好奇「35歲以後的程式設計師」到哪去了?能不能找到工作?是不是只能跳樓……借這個機會,現身說法,給大家匯報一下吧。
  • 寫給年輕程式設計師:37歲的我,正在找工作!
    在什麼科學院研究所裡搞晶片的那些人掙的錢有 BAT 裡面的碼農掙得多?別說和碼農比了,可能連 UI 連產品經理都不過。我還想引申一點,難不一定賺錢,苦也一樣。我當年做裝修的時候,問我一個長輩:「你們喲,就這樣玩兒一樣的就把錢掙了,而且還是掙大錢。為什麼我這麼苦這麼累都掙不到錢?」他說了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
  • 40歲電腦技術男,難道大齡碼農就該死?公司:沒資格再去找工作
    為了保證自己有賺錢能力,每個人都學習了很多技能,畢竟我們要靠這些技能來生存一輩子,在大學的時候,我們就會面對很多專業,在這裡學習四年的專業知識後,我們就進入社會開始實踐,剛開始幾年工作變動肯定是非常大的,但是年輕人嘛,這都是正常的,但是當我們到了中年以後,就必須要求有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了。
  • 45歲是公務員的一道坎,35歲是碼農的一道坎
    最近一段時間,在水木、知乎等高知分子和碼農的網絡集散地裡出現很多宣洩「人到中年不如狗」的中年危機焦慮和頹喪的帖子和文章。中年危機正席捲IT行業,在BAT日漸建成牢不可破帝國的背後,無數IT碼農正陷於一場場職業危機和漩渦中,調崗、降薪、解僱、長時間失業,這些在其他行業看來是小概率事件正大規模地發生在中年IT行業從業者身上。
  • 35歲碼農有什麼好焦慮的?EasyDL讓中年程式設計師變身AI碼農,供不應求!
    12歲的初中女生郭佳慧,不會寫代碼,也能開發出被數千人調取的AI應用;42歲的前電腦神童、IT極客、搖滾老炮王京京,跨越過碼農的35歲中年危機,做起了有錢有閒的「AI個體戶」;每天被綁定在監視器前的電網巡視員,有了AI「天眼」助力,有望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 37歲985研究生,三年找不到穩定工作,拿什麼來拯救中年職場人?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話題,一位37歲的985研究生,近三年頻繁換工作,在面試中被詬病。有網友就評論說:「都靠近40歲的人了,沒混到高管還靠各種招聘渠道投簡歷是找不到坑的,應該早做打算。」我想說的是,高管這種職位有時還要根據個人能力情況而定,有的公司的高管在其他公司頂多也就是個經理級別。可這位程式設計師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更不要說看他的工作能力了。
  • 37歲的人,沒文化,找不到好工作,想到沒工作快瘋了,怎麼辦啊?
    37歲應該正是職場人士春風得意的時刻,沒有找到工作確實會有些迷茫。然而在內心之中,把找不到工作和「沒文化」聯繫在一起,難免有些為自己辯解的嫌疑。一、找一份過渡性質的工作職場之上不能好高騖遠,許多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就想找到那些制度優越、福利較好的公司,這是萬萬不行的。
  • 北郵碼農畢業10年,曬出年薪才28萬,35歲還沒有老婆
    臨近年關,職場社區上很多人曬出年終總結,把員工當兄弟的某東碼農也分享出自己上一年的工作變化,他透露自己今年35歲,本科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信通專業,研究生畢業於東南大學CS(計算機)專業,目前只是公司裡的基層碼農,年底薪資共到手28萬,另外,炒股大概賺了6萬,二三線城市有兩套房子,其中一套租出去了,一年租金賺了6
  •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中美兩國35歲以上的IT技術人員所面臨的不同的處境,以及對於那些所謂的「大齡碼農」的職業轉型給出一些相關的其他的選擇。前段時間,小編在貼吧上看到一位37歲的程式設計師老兵在講述自己的被裁之後找工作四處碰壁的經歷,不禁讓小編想起了去年「都挺好」當中的橋段「真的徹底瘋了,失業第四個月,投了500封簡歷,就收到3個面試。找了獵頭朋友,他說很多崗位超齡了,只有少部分崗位可以放寬到40歲但是匹配度不高。這周開始考事業單位,沒想到還各種限制35歲。
  • 在美國工作的碼農告訴你,在美國當程式設計師英語要多好?
    在美國做碼農,英語需要多好?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是,不需要非常好,但是要足夠好,尤其是聽和說要達到流暢交流的程度。也就是說,可以有口音,但是不太影響別人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如果英語很好,大概不是一個非常加分的點,畢竟大部分受過正常教育的美國人的英語都說得很好,他們可能找不到程式設計師的工作(還得技術過硬)。但是,如果英語太差,則會成為一個明顯的短板。當然,在美國做程式設計師,首先得通過面試,然後還得好好上班。下面,我就分面試和日常工作來說說對英語的要求。面試面試一般來說有3-5輪,每輪一個小時。
  • 沒人覺得碼農的job security很差嗎?碼農就是吃青春飯?!引發一場巨大爭議…
    最近perf季,各家的PIP都出來了,亞麻毫無疑問的又是第一,FB緊追其後,連Google的PIP都出來了,總所周知,即使在Google,每年也有4%左右人拿NI,亞麻和FB等等比例就更大的,我以前在一個傳統行業,工資雖然沒有碼農高,但是十多年都沒見過被fire的人的,工作也很輕鬆,我覺得碼農job security差的點有以下幾個:1)工作經驗毫無價值
  • 37歲男子「宅」六七年:玩很多遊戲 不想找工作
    ­  小明和他的家 新文化記者 邢陽 攝 ­  今年60歲的長春市民郭女士有一個心病,她37歲的兒子小明(化名)已經「封閉」自己六七年,這些年來基本不與外人交流,要麼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去網吧玩遊戲
  • 9歲小朋友的碼農自我養成計劃|BetterRead
    他第一次正式接觸電腦就是上coursera,至今也只會用兩隻食指打字,速度奇慢無比,所以他自作聰明地把電子教材裡的部分代碼複製粘貼到自己的作業裡。偶爾被我們撞見,大寶振振有詞:「a good programmer simply never types.」 (好碼農絕不敲鍵盤)。 大寶第一份作業只寫了6行代碼,後來最長的一個作業寫了50多行代碼。
  • 金田一37歲:20年前的案例再次上演,同時出現的還有原來的老助手
    37歲的金田一沒有了以往的精氣神,沒有美雪在其身邊,就更加不想解謎了。不過他不想解謎,案件還是會主動找上門。金田一少年時候的案件,幾乎每一件都是驚心動魄,處處透露著恐怖的氣氛。那時候的金田一幾乎就是偵探的代名詞,沒有任何偵探動漫能與之相比。現在20年過去了,案件再次找上了曾經的那位高中生,不過這次的案件似乎沒有以前的感覺。
  • 37歲男子宅在家六七年:玩很多遊戲 不想找工作
    [摘要]小明(化名)「封閉」自己六七年,這些年來基本不與外人交流,要麼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去網吧玩遊戲,不出去找工作,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小明和他的家今年60歲的長春市民郭女士有一個心病,她37歲的兒子小明(化名)已經「封閉」自己六七年,這些年來基本不與外人交流,要麼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去網吧玩遊戲,不出去找工作,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大數據解析: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年限到底是多少歲
    我們來看看程式設計師的能力和年齡段的分布圖: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程式設計師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式設計師吃的不是青春飯。 只有碼農,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程式設計師才是吃青春飯的人。
  • 從第一代網際網路碼農到研發第一代協作機器人
    而他碼農的名聲,也傳播開來,找他寫程序的人源源不斷。最火的時候,他做4個碼農群裡的版主,大家遇到問題,都找他求助,而他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為了資深碼農。當時,他不到40歲,思考著「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擺在面前的路有兩條:出國做訪問學者,進博士後站工作。   出國訪學一般是一年,「走馬觀花地做訪學,不如扎紮實實地做幾年博士後。」他想深入研究自己喜歡,但一直沒機會涉足的機器人領域。
  • 80歲「上古語言」碼農:「扶我起來,這個bug我會修」
    COBOL 是一門非常古老的程式語言,誕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鼎盛時期是七十年代,現在多數學校都不再開設相關課程,所以很多年輕碼農都不具備此技能。有個段子寫道,美國舊金山灣區的一家科技公司,為了與銀行客戶進行業務銜接需要招聘 COBOL 程式設計師,誰知道來面試的程式設計師,最年輕的也已經 63 歲了。
  • 這個上古語言火了,80歲碼農再就業;《終結者》裡的代碼也是它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程式設計師多少歲會失去競爭力?35?40?50?作為有著60歲高齡的上古語言COBOL,最近為何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裡,是它又迎來第二春了?還是只是因為疫情曇花一現?50歲碼農成COBOL主力?失業問題一直都為美國各大洲所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