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文學不是判然兩物。生命是文學的本質,文學是生命的反映。離開了生命,沒有文學。——郭沫若
五四時代是一個開天闢地的時代,是一個覺醒的時代,"科學"和"民主"走進了有識之士的心中。五四文學也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濫觴,從文學革命開始,中國文學走向了一個有異於傳統文學的新時期。此時,小說、詩歌、戲劇乃至散文都開始達到一個新的高潮。尤其是中國新詩,從古典詩歌開始突破走向白話新詩的創作,並且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湧現出一批新的詩人,浪漫主義新詩的巨子郭沫若便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作為中國新詩的浪漫主義派的奠基人。他早期創作的詩歌大膽、浪漫,充滿了毀壞一切、破舊立新的思想。其中代表詩集《女神》中頗具爭論的《天狗》一詩,全詩夾雜著中英文,均以"我"字開頭,似一人在歇斯底裡地咆哮,如同瘋言瘋語。但就是這篇頗具爭議的文章,卻被多次選入課本,原因何在?
詩與詩人的共同重生
郭沫若於1892年生於四川樂山。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等到長大成人便借著留學的風潮到日本求學。郭沫若與文學巨匠——魯迅一樣,起初到日本學習的都是醫學專業,最終都拿起了筆做匕首,刺向敵人的心臟。那個時代,風雨飄搖、社會動蕩,身在國外的遊子們,遠離祖國卻都懷著"感時憂國"的心,時刻關心著祖國的一舉一動。
作為上個世紀標準的"90後",郭沫若也是懷揣一腔熱血的有志之士。在國內爆發五四運動之際,他人在日本也積極響應國內的新文化運動,組織救國團體,創造新詩,呼應國內的鬥爭形勢。《天狗》既是他在這一時期所作的新詩。
《天狗》是完全不同於古典詩歌的,它是以白話作為語言基礎的。五四時期,白話文的推行經歷了一個頗為複雜的過程,將白話運用於小說,古已有之,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中早有論證。然而將白話入詩,確是一個大膽的做法。因為白話文畢竟不同於文言文,詩歌需要的意境與美,以白話文作詩究竟能不能達到藝術的美學高度,是很被懷疑的。
早期,胡適嘗試白話入詩的,被廣為流傳的一首詩《兩隻蝴蝶》:"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這首詩從文學史的意義上來講,也獨一無二,因為它是白話入詩的先鋒。但是在詩本身的意義上,卻稍顯稚嫩。然而,繼胡適之後的郭沫若,確實在詩本身的意義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天狗》既是例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天狗》的誕生不僅開啟了郭沫若作為中國新詩奠基人的鼎力之作,使得詩人重生;同時,《天狗》獨特的寫作手法與歇斯底裡的"狂歡"內容,也讓詩自身成為了白話新詩開天闢地之作,得以進入文學史,永久流傳。
《天狗》:原始的力,"狂歡化"的特質
五四一代是追求個性解放的一代,那個時期的青年渴望衝破傳統桎梏,打破枷鎖,勇敢地成為自己,既"我便是我""我是屬於我自己的"。而《天狗》則無疑喊出了五四青年的心聲,它代表了時代的最強音。
《天狗》以天狗吞月的故事為原型,以第一人稱的敘事將自我延伸達到新的高度,呈現出巨大的力,匯聚巨大的能量,這力便是原始的力。全詩共29句,每一句都以"我"開頭,這個我幹嘛呢?"我"吞月、吞日、吞一切的星球,甚至把全宇宙都給吞了。詩中的"我"化作了一個巨大的能量體,"我"吸收一切的能量,顯示出極大的能力,於是"我"運動:飛奔、狂叫、燃燒,是一個徹底的毀壞者,甚至於把"我自己"都完完全全地摧毀了,於是一個新的"我",作為個體的"我"誕生了。
這個積蓄著一切能量的"我",用強大的原始的力摧毀舊的我,創造新的我。這不正是五四一代的"新青年"所要做的事情嘛!《天狗》中的"我"咆哮、狂歡,看似歇斯底裡,實則代表了中國新一代的力量,代表了絕不同於以往所有時期的新的人出現了。
同時,《天狗》還具有著"狂歡化"的特質。"狂歡化"是文論家巴赫金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其核心為"將狂歡化式內容轉化為文學語言的表達"。《天狗》開篇便是高潮,即興高漲,伴隨著歇斯底裡的狂叫與蠻不講理的破壞,達到極致的狂歡化狀態。天狗的"狂歡",是狂叫、燃燒的"狂歡";是"剝我的皮,食我的肉,嚼我的血,齧我的心肝"的極度殘忍與痛苦的"狂歡"。
這場"狂歡"註定顛覆了常規化、理想化的規則,衝破了禁忌,開啟了一條非常規的合理化道路。於是,歷經這場破天荒的"狂歡"後的我,發出了振聾發聵的一聲"我便是我呀!",這個"我"要爆了。這便給五四一代的青年以勇氣,衝破一切的膽量,盡情地走出家門,到廣闊的天地中,到紛繁的社會中,盡情地狂歡,盡情地去作為吧!
《天狗》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中國新詩文學史上不可磨滅、不可忽視的一抹印記。它作為那個時代的新詩奠基之作,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鼓勵破舊立新,殘酷地去毀壞那個舊的"我",新的"我"才會得以出生。
《天狗》近似瘋言瘋語的"狂叫"與歇斯底裡的"咆哮",絕不是索然無味的胡亂呼喊。它無可替代的文學史地位,顯示了它是那個時期劃時代的巨作,被選入課本,能讓新一代的學生知曉先輩們的"青春時代"是如此有力量的,是如此"膽大妄為"的,又是何等地充滿勇氣的。
尾聲
《天狗》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意義,但它仍不能全面代表郭沫若的一生成就,它只是他人生畫卷中濃墨的一筆。《天狗》多次入選課本,也是讓學生有一個了解郭沫若個人歷史與思想的契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子,他無疑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