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一篇瘋言瘋語的詩作,夾雜著中英文,為何被多次選入課本

2020-12-17 羽昕天

生命與文學不是判然兩物。生命是文學的本質,文學是生命的反映。離開了生命,沒有文學。——郭沫若

五四時代是一個開天闢地的時代,是一個覺醒的時代,"科學"和"民主"走進了有識之士的心中。五四文學也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濫觴,從文學革命開始,中國文學走向了一個有異於傳統文學的新時期。此時,小說、詩歌、戲劇乃至散文都開始達到一個新的高潮。尤其是中國新詩,從古典詩歌開始突破走向白話新詩的創作,並且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湧現出一批新的詩人,浪漫主義新詩的巨子郭沫若便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作為中國新詩的浪漫主義派的奠基人。他早期創作的詩歌大膽、浪漫,充滿了毀壞一切、破舊立新的思想。其中代表詩集《女神》中頗具爭論的《天狗》一詩,全詩夾雜著中英文,均以"我"字開頭,似一人在歇斯底裡地咆哮,如同瘋言瘋語。但就是這篇頗具爭議的文章,卻被多次選入課本,原因何在?

詩與詩人的共同重生

郭沫若於1892年生於四川樂山。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等到長大成人便借著留學的風潮到日本求學。郭沫若與文學巨匠——魯迅一樣,起初到日本學習的都是醫學專業,最終都拿起了筆做匕首,刺向敵人的心臟。那個時代,風雨飄搖、社會動蕩,身在國外的遊子們,遠離祖國卻都懷著"感時憂國"的心,時刻關心著祖國的一舉一動。

作為上個世紀標準的"90後",郭沫若也是懷揣一腔熱血的有志之士。在國內爆發五四運動之際,他人在日本也積極響應國內的新文化運動,組織救國團體,創造新詩,呼應國內的鬥爭形勢。《天狗》既是他在這一時期所作的新詩。

《天狗》是完全不同於古典詩歌的,它是以白話作為語言基礎的。五四時期,白話文的推行經歷了一個頗為複雜的過程,將白話運用於小說,古已有之,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中早有論證。然而將白話入詩,確是一個大膽的做法。因為白話文畢竟不同於文言文,詩歌需要的意境與美,以白話文作詩究竟能不能達到藝術的美學高度,是很被懷疑的。

早期,胡適嘗試白話入詩的,被廣為流傳的一首詩《兩隻蝴蝶》:"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這首詩從文學史的意義上來講,也獨一無二,因為它是白話入詩的先鋒。但是在詩本身的意義上,卻稍顯稚嫩。然而,繼胡適之後的郭沫若,確實在詩本身的意義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天狗》既是例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天狗》的誕生不僅開啟了郭沫若作為中國新詩奠基人的鼎力之作,使得詩人重生;同時,《天狗》獨特的寫作手法與歇斯底裡的"狂歡"內容,也讓詩自身成為了白話新詩開天闢地之作,得以進入文學史,永久流傳。

《天狗》:原始的力,"狂歡化"的特質

五四一代是追求個性解放的一代,那個時期的青年渴望衝破傳統桎梏,打破枷鎖,勇敢地成為自己,既"我便是我""我是屬於我自己的"。而《天狗》則無疑喊出了五四青年的心聲,它代表了時代的最強音。

《天狗》以天狗吞月的故事為原型,以第一人稱的敘事將自我延伸達到新的高度,呈現出巨大的力,匯聚巨大的能量,這力便是原始的力。全詩共29句,每一句都以"我"開頭,這個我幹嘛呢?"我"吞月、吞日、吞一切的星球,甚至把全宇宙都給吞了。詩中的"我"化作了一個巨大的能量體,"我"吸收一切的能量,顯示出極大的能力,於是"我"運動:飛奔、狂叫、燃燒,是一個徹底的毀壞者,甚至於把"我自己"都完完全全地摧毀了,於是一個新的"我",作為個體的"我"誕生了。

這個積蓄著一切能量的"我",用強大的原始的力摧毀舊的我,創造新的我。這不正是五四一代的"新青年"所要做的事情嘛!《天狗》中的"我"咆哮、狂歡,看似歇斯底裡,實則代表了中國新一代的力量,代表了絕不同於以往所有時期的新的人出現了。

同時,《天狗》還具有著"狂歡化"的特質。"狂歡化"是文論家巴赫金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其核心為"將狂歡化式內容轉化為文學語言的表達"。《天狗》開篇便是高潮,即興高漲,伴隨著歇斯底裡的狂叫與蠻不講理的破壞,達到極致的狂歡化狀態。天狗的"狂歡",是狂叫、燃燒的"狂歡";是"剝我的皮,食我的肉,嚼我的血,齧我的心肝"的極度殘忍與痛苦的"狂歡"。

這場"狂歡"註定顛覆了常規化、理想化的規則,衝破了禁忌,開啟了一條非常規的合理化道路。於是,歷經這場破天荒的"狂歡"後的我,發出了振聾發聵的一聲"我便是我呀!",這個"我"要爆了。這便給五四一代的青年以勇氣,衝破一切的膽量,盡情地走出家門,到廣闊的天地中,到紛繁的社會中,盡情地狂歡,盡情地去作為吧!

《天狗》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中國新詩文學史上不可磨滅、不可忽視的一抹印記。它作為那個時代的新詩奠基之作,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鼓勵破舊立新,殘酷地去毀壞那個舊的"我",新的"我"才會得以出生。

《天狗》近似瘋言瘋語的"狂叫"與歇斯底裡的"咆哮",絕不是索然無味的胡亂呼喊。它無可替代的文學史地位,顯示了它是那個時期劃時代的巨作,被選入課本,能讓新一代的學生知曉先輩們的"青春時代"是如此有力量的,是如此"膽大妄為"的,又是何等地充滿勇氣的。

尾聲

《天狗》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意義,但它仍不能全面代表郭沫若的一生成就,它只是他人生畫卷中濃墨的一筆。《天狗》多次入選課本,也是讓學生有一個了解郭沫若個人歷史與思想的契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子,他無疑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焦點

  • 郭沫若著作《天狗》,通篇瘋言瘋語中英摻雜,為何能選入教科書?
    而郭沫若就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對於當代文壇也有著深刻的影響。郭沫若也是著作等身,他就有這樣一篇代表作:通篇瘋言瘋語,像是兒童說話,卻被多次選入課本,而這篇作品就是《天狗》。藝術來源於生活,在郭沫若的創作當中也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了他的思想態度與生活經歷,而這也無疑感染著一代代中國人。
  • 瘋言瘋語!大跌眼鏡!
    果不其然,今天綠營某民代竟然瘋說:「建請……擬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沿岸毀核計劃」。意思就是把大陸沿海的核電站毀掉。這種瘋言瘋語真是超希特勒等級。真是生不逢時,這種「人才」應該追隨希特勒才對。(來源:環球網)
  • 當年藍潔瑛的「瘋言瘋語」為何沒人去調查?曾志偉或許只是個引子
    【文:淘子】當年藍潔瑛的「瘋言瘋語」為何沒人去調查?曾志偉或許只是個引子。只是對於藍潔瑛的「瘋言瘋語」,即便是公開的模式,可為什麼就沒有人去繼續調查呢?是害怕什麼還是沒有辦法繼續去調查,這也是許多粉絲所想不通的。可能也就是因為這裡面牽扯甚廣吧,所以大家即便很關注,可沒有能力,也沒有那個膽量去調查。再加上當時藍潔瑛的狀態是很不好的,到底她所說的話有幾分真實的情況在?
  • IG寧王被曝將被解約後,直播開始「瘋言瘋語」,離開反而更加開心?
    寧王直播時「瘋言瘋語」!加上之前有關於IG解約寧王的消息傳出來,以至於絕大一部分人都是覺得寧王這是瘋了。 再有就是寧王和Rookie了,雖然說兩人沒有什麼矛盾,但從寧王多次內涵Rookie來看,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寧王對於Rookie心中也是有成見的,不然也不會多次在直播的時候內涵寧王了
  • 陳慧嫻曾在演唱會分享感情生活,網友評價「瘋言瘋語」卻無人反駁
    還記得那年陳慧嫻唱《情意結》的現場,說了許多關於自己的感情事情,原本是分享可事後卻有許多人不太喜歡這次LIVE,有人說她「瘋言瘋語」。可我想說的是他們去看的目的有多少是因為想看看這個女人的近況呢?還是更多的是想隨她的歌聲追憶往昔的歲月,人總是一旦有這個情結,便很容易被過去固定的回憶困住不能脫身,如果一旦發現和以前不同時,便會大失所望。
  • 郭沫若贈給陳毅的七言詩,通篇氣勢磅礴,是對陳毅一生最好的詮釋
    對於郭沫若的詩,咱們其實應該整體來評價。不可否認,他的白話詩裡確實有一些略顯稚嫩的作品,但作為白話詩先行者,這都是他做的嘗試。當他找對了自己的風格後,寫出的《女神》就已經達到了較高水準了。所以我們不能抹殺,他是新詩奠基人的這一基本事實。 除此以外,小時候曾入讀私塾,接觸過大量古文的他在古體詩領域,其實也是頗有建樹的。
  • 郭沫若贈給陳毅的七言詩,通篇氣勢磅礴,開篇7個字霸氣十足
    郭沫若詩歌的水平,一直被不少人質疑,就連非詩人出身的馬未都稱公開表示:他是小學生水平,水平還不如我!個人認為馬未都先生這個話,還是說得有點兒過了。對於郭沫若的詩,咱們其實應該整體來評價。不可否認,他的白話詩裡確實有一些略顯稚嫩的作品,但作為白話詩先行者,這都是他做的嘗試。
  • 留學生說話中英文夾雜,是在裝X嗎?
    一句話中英夾雜,似乎是留學生們的通病,也是被許多人詬病的一點。那麼,這種說話方式,真的是在裝X嗎?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2》中,被選往南新威爾斯大學交換、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學霸王驍,也出現了中英文夾雜的情況。
  • 12歲輟學養豬的詩人,詩入課本被質疑,高曉松:我是他的鐵桿粉絲
    顧城的詩作在當時是很有影響力的,文化名人高曉松後來回憶說「他那時候就像一座燈塔」。他最出名的詩是23歲時寫下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只有兩行,一共是這18個字,風靡了41年。很多朋友對這句詩應該都很熟悉,但聽過顧城這個名字的人卻不多,為何?因為多數老師不願意當著學生的面提到他。
  • 課本已刪除《孔雀東南飛》,那可能會讓女生恐婚的《氓》為何不刪
    但對於另一篇教女生別信男人、別信愛情、別信婚姻的詩作,卻有不少家長提出了疑問:這樣的詩為何能入選課本呢?這首詩正是大家很熟悉的《氓》。 在接下來的3節裡,詩人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丈夫對自己是如何不好的,比如:「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這是指她天天要做很多繁重的家務;「言既遂矣,至於暴矣」,是指對方會打自己。
  • 河南小夥詩作選為考題,本人卻被參考答案難住,網友:意料之中
    還有一些所謂的「詩人」,他們用五言、七言的格式寫一段話,居然也能被稱為詩。比如某比賽獲一等獎的「詩」《玉樓春·一位老農的話》,裡面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只因吃了定心丸,黃金人長肉」。那麼請回憶中學課本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是如何轉述琵琶女所言的。真正的詩人,是能把一切平凡語言轉換成藝術語言,而不是簡單地把每句話變成七個字而已。02但當今中國到底還是有真正的詩人。
  • 「山外青山樓外樓」入選課本多年,有家長卻建議刪除,為何?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家長們也時常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我聽,告訴我他們認為哪一篇課文應該從課本中刪除這是為何?我們且來看看這首詩:《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畢竟是年年入選課本的詩作。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不是裝
    斯坦福學霸王驍:要Practice Chinese Law,就很緊張和第一季一樣,正在播出的第二季《令人心動的offer》依舊把目光鎖定在了法律行業,所選擇的實習生,也絕大多數都是正準備初入職場的政律新人。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本科,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被選往南新威爾斯大學交換,最後在牛津和斯坦福的雙offer中選擇了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是其中之一。
  • 「最噁心中英文夾雜,沒有之一」
    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手上的resource能完全take得了。anyway我們還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最終的output,更重要的是evaluate所有的cost能不能完全被cover掉……這個屬於典型的中英文夾雜現象,於這類說話方式「多了就二了,一兩個還可以!」 「最討厭這種人……又不是中文沒有詞組可以表達。
  • 留學生:我講話為什麼中英文夾雜? 真不是故意的
    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但是,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些為了凹造型,故意夾雜英文以來提升自己水平的人。下面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你可能都會遇到。(添加老師微信:xinquanedu了解詳情)一次馬雲在演講的時候,臺下的一名留學生站起來提問,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在XXX留學回來的。請問您創業這麼多年,最大的Challenge是什麼?你是怎麼Overcome 的?
  • 留學生真心話:我講話雖然中英文夾雜,但真不是故意的!
    這些中英文夾雜的講話,不會引起不適或者反感。但是,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些為了凹造型,故意夾雜英文以來提升自己水平的人。下面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你可能都會遇到。討論的時候,某成員一直在中英文夾雜,同組的同學實在忍不了,直接讓他說英文,結果,他說:「其實,How to say 呢,我Definitely不Care。Just like,Emmmm……但是呢,我偶爾會Care Some People,不在乎別人的Feel。最後他說:那我們一起說中文吧。組員們當場懵掉。
  • 有沒有辦法講話時中英文夾雜,卻不討人厭?
    中英文夾雜的說話方式,其實在國外學習或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深有體會。比如「我的paper今晚要due了,但是final又要來了怎麼辦?」在說話者的語言背景和大環境下,這種英文夾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你說:「My論文tonight就要截止了,and then期末考又要come again了。
  • 怎麼講話,才能讓「中英文」夾雜不令人討厭
    但在現實中,講話中英夾雜更多地被人歸結為不好好說話的代表,甚至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引人反感。於是,中英夾雜的廣大用戶犯難了:這還叫人怎麼說話啊?人在江湖,誰還沒個蹦英文字兒的時候?今天就來說說,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下,如何不令人討厭地中英夾雜?
  • 說話中英文夾雜真的會顯得人很高級麼?I don't understand……
    我只想說,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張全蛋~事先聲明,我並不是指只要在中英文夾雜就一定是裝B喲,像是DNA之類的專有名詞,假如你說「脫氧核糖核酸」人家才會當你裝逼嘞,除非你是謝耳朵時尚圈就更誇張了噻!還記得最開始視頻中辣位女士的「紙愛kate」(請注意她的口型),哥差點就沒聽出來是小學英語課本裡的jacket(夾克),排名僅次於hello和apple,姐姐儼然念出了在美國居住了18年的漢堡味~
  • 職場上經常中英文夾雜 不如此難以融入團隊
    職場上經常中英文夾雜,不少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外企以及公關公司、廣告公司,都要隨時飆出英文。這些公司的特點:入職第一天,必須要有英文名字;過去只能用MSN,不讓用QQ;你要儘快適應這種中英文混雜的環境。  中英文夾雜才是精髓  這個project的schedule有些問題,另外,budget不高,cost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