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體微生態平衡與腸道健康」推廣活動項目在蓉啟動

2020-12-23 環球網

11月13日,由中國保健協會指導、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原材料分會主辦,成都康樂福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四川高福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人體微生態平衡與腸道健康」推廣活動項目啟動儀式暨全國人體微生態平衡與腸道健康論壇在成都舉行。

啟動儀式現場嘉賓及領導合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原部長李建華少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參事室司長吳潤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紀委書記、中國中藥協會信息分會會長李懷榮,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劉發忠,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原材料分會秘書長王青松等領導,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秘書長孫寧,四川省衛生廳原副廳長斯朗,國家質檢總局防偽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金質工程專家組專家丁明福等領導以及行業協會相關領導、專家、教授、企業家、媒體以及四川各地的上千位參會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普及與推廣人體微生態平衡與腸道健康科學知識,為國民腸道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做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原部長李建華少將發表現場講話

近年來,因為環境汙染、抗生素濫用、化學藥品普及、食品加工精細化以及普遍的精神壓力等原因導致人體微生態失調嚴重,亞健康人群日益增多,腸道癌症的病發率更呈現高發趨勢,關注腸道健康刻不容緩。

嘉賓們在講話中,均提到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倡導全民補充益生菌,改善人體微生態與腸道健康,對建設健康中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而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倡導全民補充益生菌,以改善國人腸道健康,更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中國保健協會原材料分會王青松秘書長現場授旗

此次大會邀請了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食品營養研究室主任白樹民教授,四川華西醫科大學消化內科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消化內科博士後、研究生導師劉苓教授,車振明、曹毅、謝建將教授和王青松秘書長一起探討人體微生態平衡與腸道健康的重要性,指出補充益生菌的重要性。

專家博士現場給予專業建議

最後,在上千名參會代表的見證下,參會的領導代表,專家學者代表及合作夥伴共同啟動此次全國人體微生態平衡與腸道健康推廣活動項目,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注支持下,專家學者專業背景的支撐下,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下,參會代表的良好口碑下,全國「人體微生態平衡及腸道健康」推廣活動項目一定能助力國人腸道健康,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促進微生態平衡 食品加OLIGO項目全面啟動
    新項目將提升13億中國人營養健康  公眾營養改善OLIGO項目主要是針對現階段我國國民存在微生態營養失衡的狀況,通過倡導食品與保健品行業在公眾攝入的食物中加入OLIGO(音譯歐力多)益生元,激活與增殖人體內的益生菌群,從而達到促進微生態平衡,改善公眾營養健康的目的。
  • 微生態·大未來,人類基因大健康未來正式起航
    2020 年 9 月 26 日,南芯醫療舉行「廣東省人體微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暨人類第二遺傳圖譜計劃」啟動儀式,各級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領導、全國各地三十多所臨床醫院及大學研究系統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共同見證人體微生態大健康未來的歷史性盛會。
  • 腸道微生態平衡很重要
    近日,中國科促會微生態醫療專委會攜手量子生物發布《防治新冠肺炎,為什麼專家認為腸道健康很關鍵?》視頻,為人們科普了服用微生態調節劑益生元,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對增強免疫力、防治疫情的重要意義。而腸道正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系統。數據顯示,人體95%的營養通過腸道吸收,約8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約70%的免疫力由腸道掌控。
  • 改善腸道微生態——木糖醇助力腸道健康
    切莫小看這些細菌,他們正操控著你的身體,左右著你的健康,決定著你衰老的速度,而這一切都與發生在細菌(分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間的較量有關。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菌等)肩負多種功能,是生命的守護者,只有當有益菌處於優勢時,身體才會出現微生態的平衡;與之對抗的有害菌如佔據上風則會導致各種疾病,並加速身體的衰老。俗話說:病從口入,腸道中的有害菌(又稱致病菌)多數都是由口腔進入的。
  • 業界權威齊聚首,修益升承辦第二屆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高峰論壇...
    2018年3月31日,第二屆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學術高峰論壇在杭州蕭山劇院隆重召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組成的專家聯合顧問團建議通過益生菌外來補充法實現腸道內有益菌擴增,從而保持腸道菌群平衡,讓人體永葆健康狀態。
  • 《營養翻譯官》之完美腸道養護力:認識腸道微生態 就是認識健康
    該節目聚焦特醫食品、乳製品、保健食品、農產品、肉蛋類、休閒食品、滋補品、飲料、地方特產等細分行業,攜手院士、營養專家及百餘位全國三甲醫院知名專家開展營養健康知識科普,旨在為消費者打造國內權威、生動、易懂的「營養百科全書」,推動中國營養健康科普事業發展,實現公眾的「營養夢,健康夢」。Hi,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營養翻譯官。
  • 益生菌特別推薦 | 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要守護者(15號最新)
    全民健康意識空前提升,國家衛健委日前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的通知中,對「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進行了確認
  • 保駕護航國民腸道微生態,益適優為中國健康消費帶來第一選擇
    從全球市場來看,益生菌產品市場的份額更大,預計在2020年達到850億,說明全球的消費者更加關注腸道健康。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維護腸道微生態?腸道是人體進行營養吸收的重要器官,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還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腸道內有約100萬億個細菌,它們能夠影響體重和消化能力,抵禦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當人體住滿足夠的有益菌時,人就處於健康的狀態。
  • 填補行業社會團體空白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微生態分會在長沙成立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記者 周曼)12月20日,由湖南明醫科技有限公司等數10餘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微生態分會成立暨益盾計劃啟動儀式」在長沙盛大開幕,該分會的成立將在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填補微生態領域在國家級社會團體的空白。
  • 腸道菌群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關鍵!腸道菌群失衡該如何增加有益菌?
    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正常情況下,在這個龐大細菌王國裡,這些細菌都會和平共處,共同維持這腸道的微生態平衡。腸道菌群的分類:三種腸道細菌的平衡世界1、有益菌有益菌能保持腸道內的酸性環境,參與著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工作,如:合成各種維生素、食物消化、抑制致病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等。可以這麼說,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是機體健康與否的關鍵因素。2、有害菌
  • 港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年初便將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又稱「益生菌」)納入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然而,市面上益生菌產品存在不少限制,例如高溫、潮溼、胃酸等都會降低活菌量,活菌量也會在產品於存放待購的過程中下降。此外,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有效提升免疫力。面對疫情,找出有效改善人體腸道微生態失衡的方案,成為各地專家急需解決的難題。
  • 腸樂爽益生元,調節腸道微平衡,激活腸道原動力
    腸道作為人體中最大、最複雜的分泌器官,也是機體免疫力的主要構建者之一,負擔著人體95%的營養吸收,掌管著70%的人體免疫力,排除了人體80%的毒素。腸道的保養,是人體健康的根本。  據《國民腸道健康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腸道亞健康人群高達90%。
  • 延華乳酸菌健康小課堂一:微生態與健康
    地球形成約60億年,細菌在地球生存了近43億年,我們現代人的進化來到地球僅僅約700萬年,所以地球上,細菌要比我們來的早,所以我們要重視菌群在我們身體裡面的狀況,它是我們長期進化過程中人體內的這些微生物,人體內細菌,形成了相對平衡的狀態,那麼我稱之為微生態的平衡。
  • 腸道微生態與酒精性肝病的雙向影響
    隨著人類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的進展,人們發現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多個系統的疾病包括炎性腸病、代謝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甚至焦慮、抑鬱等神經系統疾病及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著相互影響。而對於肝臟,由於解剖結構上與腸道的密切關係,腸道微生態與肝臟疾病之間的互相影響更為密切。
  • 糞菌移植、預測免疫療法,這家腸道微生態治療公司獲新融資
    11月27日,中國首家專注於腸道微生態治療的AI製藥公司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微生物組被稱作人體健康的「晴雨表」,一個50千克重的人,體內微生物約有1.5千克。2007 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投入 1.15 億美元正式啟動「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旨在收集跟人體相關的所有微生物基因組,探討微生物群落的豐度對人體的影響,從而幫助了解其在人類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隨著這一領域研究的深入,相關企業也隨之帶動興起。
  • 優酪乳讓美好生活持續「發酵」,調節腸道微生態
    腸道微生態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微生物系統,存在於腸道的正常菌群主要包括類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尚有少量過路菌,自出生時腸道菌群就開始形成,伴隨機體成長也動態發展,並受年齡、人種、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
  • 常佰通受邀參加中國微生態醫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未來,健康不僅關係個人而且上升到國家方略。迎著「十九大」利好政策,微生態行業也將走進一個新時期。微生態專委會將在科促會的領導下,將積極協助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並為相關政策的決策建言獻策,為促進微生態醫療行業技術進步,推動中國微生態醫療產業健康發展而努力。
  • 肺部感染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推薦閱讀
    肺部感染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肺結核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會引起肺部病變,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肺結核的細菌。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動物後,肺臟裡的微生物及腸道裡的微生物都發生了明顯改變。腸道中的"好菌"減少,"壞菌"增加,其中有一種植物乳桿菌大幅減少。
  • JCH:腸道微生態與肝性腦病
    人體的腸道微生態系統由腸道內環境和寄生於腸道的微生物共同構成,這些微生物包括固有菌、共生菌、過路菌。在人體內,腸道菌群數量相對固定,可達1012~1014個,是人體自身細胞數目的10倍。這些細菌大多數為類桿菌、優桿菌、消化球菌以及雙歧桿菌等專性厭氧菌,約佔腸道總菌量的99%;腸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等兼性厭氧菌約佔總菌量的1%,構成複雜的腸道微生態系統[1]。
  • 「腸·道」項目啟動 搭建專注腸道健康的演講平臺
    根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因慢性病死亡人數佔到全部死亡人數的88.38%。而腸道健康不僅與老年病、慢性病關聯,也與孕產婦、嬰幼兒、青少年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關。從腸道健康和腸道菌群出發來普及均衡營養和合理膳食知識,以達到未病先治、預防慢性疾病的嘗試,是響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提升全民健康意識,改善百姓生活質量的重要科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