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的武功到底有多高?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別人咱們先不說,只說詩仙李白。
多年來,李白一直被很多人當成劍聖裴旻之徒,甚至有人稱其劍法為大唐第二。但文史學家們,從沒有找到這種說法的史料證據,而且李白的詩中也沒有提到過劍聖。據他在《敘舊贈江陽宰陸調》一詩中所言,當年他因鬥雞和幾個地痞發生爭執,差點兒沒保住小命。由此可見,李白的劍法並不高明。
唐代的很多詩人雖然一個個都和李白一樣,喜武好劍。甚至在出街時,腰間總要別著一把寶劍才覺得帥,但他們武功到底如何還真的不好說。
不過,武功不好,並不影響咱們寫一些霸氣的江湖詩啊!事實上,那些藏在唐詩裡的刀光劍影,正是唐詩中的珍寶。有些唐詩,就那麼幾句,讀來卻比金庸小說幾十萬字的小說都痛快、都帶勁。本期小美就和大家分享3首刀光劍影的千古名作,它們加起來共60個字,高級的酷和帥,我們一起品一品:
第一首:賈島的五言絕句《劍客》
《劍客》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這是賈島在科考失敗後所寫,全詩短短20個字,塑造了一個疾惡如仇的劍客形象。這位劍客是十分霸氣的,前兩句寫他的劍法。這是一把十年才磨出來的好劍,劍刃寒光閃爍,但至今還未試鋒芒。其實這兩句是一語雙關,這把好劍尚無用武之地,正如一身才學卻無法被啟用的自己一樣。
後兩句也一樣霸氣。劍客把寶劍拿出來示人,只為滌蕩他心中的這不平事。這種主動挑戰的勇氣,渴望早點利刃出鞘的決心,都令人佩服。
雖然從題材上來看,這只是很常見的懷才不遇詩,但詩人卻別出心裁,通過一位劍客,一把寶劍,將本該沉鬱的詩,寫得豪情萬丈。在這股豪情之下,他的不得志反而更令人心疼,這正是此詩最高妙之處。
第二首:劉叉的《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臨行瀉贈君,勿薄細碎仇。
這位唐代大詩人劉叉可不是個普通詩人,他原是一位唐代古惑仔,惹過不少事,後棄武從文,成了韓愈的門客。雖然是半道出家,但人家的詩作寫得是很特點的,就像這首五絕一樣,滿滿的江湖風。
詩人要送別的對象,明明是一個秀才,但他卻送了人家一把寶劍,也是很有意思了。全詩句句都在寫這把劍,卻一個「劍」字都沒出現。詩的首句,用「一條古時水」來形容這把寶劍,水之柔,劍之剛,完美融合,既寫出了劍刃的寒光,又寫出這股離別時的深情,妙!次句「向我手心流」,是指這把劍是從古代傳到自己手上。一個「流」字寫出了這把劍的來歷不凡,靈動自然。
最後兩句一樣是妙筆,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這把寶劍今天兄弟我就送給你了,你不要拿它去報那些細碎的私怨,要和它來建功立業。這短短10字的贈劍語,哪裡是詩人之間的臨別贈言,分明是一對江湖俠客間的最美祝福。
第三首:盧綸的《塞下曲》
《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是盧綸寫的一首邊塞古體詩,盧綸曾親歷沙場,所以他對沙場上的情形是很了解的。這首詩寫的就是月下的一幕:月黑之夜,大雁高飛,敵將單于打算連夜遁逃。我將率輕騎一路追逐,隨身的弓和刀上,落滿了白雪。
此詩最妙的地方,就是不直接寫沙場,而是善於用環境來刻畫。首句先是襯託環境,最後5個字「大雪滿弓刀」是細節描寫,僅這5字就體現出沙場的瀟肅,將領們的帥氣和霸氣。
這3首千古名作,都是來自唐詩中的刀光劍影。說實話,細細品味下來,比讀金庸的武俠小說還要帶勁。因為有了詩的意境之美,加上漢字的凝練之美,這些刀光劍影中的酷和帥更加高級。而更有意思的是,現代很多武俠片至今還在模仿詩中的意境。
第一首劍客拔劍示刃的場景,第二首中劉叉持劍贈兄弟的場景,很多武俠片都有。而最後一首將士騎馬時「大雪滿弓刀」的細節鏡頭,在很多武俠片中也都有。可能導演們在拍戲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場景都是出自唐詩中,但這些意象確實是從這些詩文中傳承下來的。
這種俠客風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武俠風以自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為起源,在唐詩中得到繼承和發展,到了明清的各類小說中就很常見了。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中的很多意境,在唐詩甚至更早的文學作品中,都能找到源頭。
很多老外不明白「功夫」二字對我們的意義,其實這東西早早地就藏在了我們的文化裡。李白、賈島、劉叉、辛棄疾、陸遊等文壇中家,做的那些個武俠夢,如今我們還在做,這和武功高低無關,這是屬於我們的武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