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家庭教育365
關注我們
365天,天天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365」定期推送有關經營自我、經營孩子、經營家庭、經營事業等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及落地實操的方法,並且及時發布慧宇教育最新線下課程,歡迎訂閱並分享,動動你的手指,或許會讓一個孩子或家庭重生!
父母的格局越大,孩子的可能性就越多。
這次疫情,有一個名字被全國人民熟知——鍾南山。
作為當初的抗擊非典第一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次戰疫的領軍人物,在廣大群眾眼中,他就是一枚定海神針。
我有國士,舉世無雙。
不過,當你了解完他的家庭,你才能真正了解:
真正影響他一生的人,是他的父母。
01
父親的一生,
直接影響他對職業使命的態度
鍾南山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名叫鍾世藩,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
鍾世藩身為一個兒科醫生,對待病人,盡心盡責。
下了班,他也給孩子看病,有時孩子太小,還會上門出診。
堅持大查房,認認真真書寫每一份病例,即使非醫學專業都能「看得懂」。
能少用藥就少用藥,能用便宜藥就不用貴的藥。
那時,年紀尚小的鐘南山十分不解:「爸爸,你沒必要這樣啊?」
鍾世藩對鍾南山說:「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這句話,打小就刻在了鍾南山心裡。
鍾世藩對醫學的熱愛,是認真一輩子的。
70多歲的鐘世藩,為了把自己幾十年來寶貴的臨床經驗分享給後人,他每天去圖書館,查資料寫文字。
即使眼睛看不清字了,腿腳也不利索了,但他還是每天堅持,拿著放大鏡查閱文獻。
用時4年,他艱難的寫下了長達40萬字的《兒科疾病鑑別診斷》,影響了無數後人。
正因如此,父親身上的品質就這樣深深地影響著鍾南山,讓他懂得職業使命的執著和嚴謹。
《人民日報》在這次疫情中這樣評價鍾南山:「他有著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而這份影響他一生的專業、勇猛和擔當,正是他從父親身上一點點汲取和學習到的。
02
母親的教育,
讓優良的家風得以延續
鍾南山還有一位優秀的母親。
母親廖月琴曾擔任現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
回憶起母親,鍾南山提到過幾件小事。
其實鍾南山在讀小學時成績不好,經常逃學,還留過兩次級。
「五年級時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媽媽知道了很高興,她對我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
「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把我的一個亮點找了出來,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讚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有時候父母的鼓勵和認證,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鼓勵。
(鍾世藩夫婦和鍾南山兄妹 )
除了鼓勵之外,廖月琴還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
小時候,鍾南山看到別的孩子有自行車,非常羨慕。媽媽對他說:"你要是小學畢業能考到前5名,我就獎你一輛自行車!"
1949年,他在嶺南大學附小讀書,因故未能舉行畢業考試。後來,學校根據平時的成績發了一份成績單,他排在第二名。
但他當時不敢說,因為媽媽說的是考試,這次嚴格算起來不算是考試。而且,那一年因為通貨膨脹,家裡生活得很困難。
可他沒想到,自己沒提起,媽媽依舊給他買了輛自行車。
後來鍾南山說:「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應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我現在對我的孩子、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要麼不答應,答應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在教育上,他秉承父母的教育方式,用智慧對待孩子犯錯,總是以鼓勵的方式激勵孩子。
兒子鍾惟德小時候特別調皮,經常逃課和打架,常常被老師投訴。但他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點,就是樂於助人。
於是鍾南山就從這一點入手,不斷放大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多幫助別人。
他說:「通過發揮和發揚孩子的長處,幫助他們建立榮譽感和自尊心就足夠了。」
在父親的鼓勵下,鍾惟德沒有辜負期望,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鍾南山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品格,精神和格局,相信也會成為鍾惟德漫長歲月裡一份最寶貴的財富,一代一代地向下延續。
03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
孩子的人生就有多不平凡
2018年年底,任正非女兒、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因莫須有的罪名被非法拘捕。
當時,別人都在替他喊不平,替他擔心獄中的女兒時,任正非卻是一臉雲淡風輕。
「正好可以充充電,讀個「獄中博士」。
時至今日,孟晚舟已經被軟禁、監視了16個月。
近期,隨著美國疫情的日益嚴重,紐約州作為美國最嚴重的「重災區」,竟收到了華為捐贈的大量物資。
其中包括:10000個N95口罩、20000件防護服、50000個護目鏡和10000隻手套。
正是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我們看到了:一個頂級企業家和一個父親的格局和胸懷。
很多人都說,看過任正非的格局和胸懷,就知道為什麼華為這麼硬核,孟晚舟這麼強大。
因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懂得著眼於大局和未來。同時,他們給孩子帶來的也是取之不盡的能量。
之前,孟晚舟雖腳戴鐐銬出席庭審,但她一臉從容,從未見半分被人監禁的狼狽和害怕。
歷經10個月的煎熬和屈辱,孟晚舟依舊不失一個繼承人的體面和風華。
得體的服飾,從容篤定的笑容,無不在告訴我們:她是燒不死的鳳凰!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人生就有多不平凡。
04
父母的言傳身教,
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之前有一則新聞,國外一位媽媽抱著孩子坐地鐵,媽媽和孩子手裡都捧著一本書在看。
看到這一幕,有人忍不住好奇地問,「您是怎麼可以做到讓孩子看書,而不是玩手機的呢」
這位媽媽回答:「孩子不一定會聽我們的,但是他會模仿我們。」
在孩子小時候三觀還未完全建立的時候,父母的所言所行就是他們的參考對象。
所以,當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
當你困擾於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時,不妨可以嘗試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比如,多閱讀和自我學習,在自己的行業精進自己。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