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成長經歷曝光: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2020-12-16 騰訊網

點擊家庭教育365

關注我們

365天,天天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365」定期推送有關經營自我、經營孩子、經營家庭、經營事業等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及落地實操的方法,並且及時發布慧宇教育最新線下課程,歡迎訂閱並分享,動動你的手指,或許會讓一個孩子或家庭重生!

父母的格局越大,孩子的可能性就越多。

這次疫情,有一個名字被全國人民熟知——鍾南山

作為當初的抗擊非典第一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次戰疫的領軍人物,在廣大群眾眼中,他就是一枚定海神針。

我有國士,舉世無雙。

不過,當你了解完他的家庭,你才能真正了解:

真正影響他一生的人,是他的父母。

01

父親的一生,

直接影響他對職業使命的態度

鍾南山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名叫鍾世藩,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

鍾世藩身為一個兒科醫生,對待病人,盡心盡責。

下了班,他也給孩子看病,有時孩子太小,還會上門出診。

堅持大查房,認認真真書寫每一份病例,即使非醫學專業都能「看得懂」。

能少用藥就少用藥,能用便宜藥就不用貴的藥。

那時,年紀尚小的鐘南山十分不解:「爸爸,你沒必要這樣啊?」

鍾世藩對鍾南山說:「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這句話,打小就刻在了鍾南山心裡。

鍾世藩對醫學的熱愛,是認真一輩子的。

70多歲的鐘世藩,為了把自己幾十年來寶貴的臨床經驗分享給後人,他每天去圖書館,查資料寫文字。

即使眼睛看不清字了,腿腳也不利索了,但他還是每天堅持,拿著放大鏡查閱文獻。

用時4年,他艱難的寫下了長達40萬字的《兒科疾病鑑別診斷》,影響了無數後人。

正因如此,父親身上的品質就這樣深深地影響著鍾南山,讓他懂得職業使命的執著和嚴謹。

《人民日報》在這次疫情中這樣評價鍾南山:「他有著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而這份影響他一生的專業、勇猛和擔當,正是他從父親身上一點點汲取和學習到的。

02

母親的教育,

讓優良的家風得以延續

鍾南山還有一位優秀的母親。

母親廖月琴曾擔任現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

回憶起母親,鍾南山提到過幾件小事。

其實鍾南山在讀小學時成績不好,經常逃學,還留過兩次級。

「五年級時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媽媽知道了很高興,她對我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

「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把我的一個亮點找了出來,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讚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有時候父母的鼓勵和認證,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鼓勵。

(鍾世藩夫婦和鍾南山兄妹 )

除了鼓勵之外,廖月琴還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

小時候,鍾南山看到別的孩子有自行車,非常羨慕。媽媽對他說:"你要是小學畢業能考到前5名,我就獎你一輛自行車!"

1949年,他在嶺南大學附小讀書,因故未能舉行畢業考試。後來,學校根據平時的成績發了一份成績單,他排在第二名。

但他當時不敢說,因為媽媽說的是考試,這次嚴格算起來不算是考試。而且,那一年因為通貨膨脹,家裡生活得很困難。

可他沒想到,自己沒提起,媽媽依舊給他買了輛自行車。

後來鍾南山說:「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應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我現在對我的孩子、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要麼不答應,答應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在教育上,他秉承父母的教育方式,用智慧對待孩子犯錯,總是以鼓勵的方式激勵孩子。

兒子鍾惟德小時候特別調皮,經常逃課和打架,常常被老師投訴。但他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點,就是樂於助人。

於是鍾南山就從這一點入手,不斷放大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多幫助別人。

他說:「通過發揮和發揚孩子的長處,幫助他們建立榮譽感和自尊心就足夠了。」

在父親的鼓勵下,鍾惟德沒有辜負期望,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鍾南山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品格,精神和格局,相信也會成為鍾惟德漫長歲月裡一份最寶貴的財富,一代一代地向下延續。

03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

孩子的人生就有多不平凡

2018年年底,任正非女兒、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因莫須有的罪名被非法拘捕。

當時,別人都在替他喊不平,替他擔心獄中的女兒時,任正非卻是一臉雲淡風輕。

「正好可以充充電,讀個「獄中博士」。

時至今日,孟晚舟已經被軟禁、監視了16個月。

近期,隨著美國疫情的日益嚴重,紐約州作為美國最嚴重的「重災區」,竟收到了華為捐贈的大量物資。

其中包括:10000個N95口罩、20000件防護服、50000個護目鏡和10000隻手套。

正是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我們看到了:一個頂級企業家和一個父親的格局和胸懷。

很多人都說,看過任正非的格局和胸懷,就知道為什麼華為這麼硬核,孟晚舟這麼強大。

因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懂得著眼於大局和未來。同時,他們給孩子帶來的也是取之不盡的能量。

之前,孟晚舟雖腳戴鐐銬出席庭審,但她一臉從容,從未見半分被人監禁的狼狽和害怕。

歷經10個月的煎熬和屈辱,孟晚舟依舊不失一個繼承人的體面和風華。

得體的服飾,從容篤定的笑容,無不在告訴我們:她是燒不死的鳳凰!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人生就有多不平凡。

04

父母的言傳身教,

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之前有一則新聞,國外一位媽媽抱著孩子坐地鐵,媽媽和孩子手裡都捧著一本書在看。

看到這一幕,有人忍不住好奇地問,「您是怎麼可以做到讓孩子看書,而不是玩手機的呢」

這位媽媽回答:「孩子不一定會聽我們的,但是他會模仿我們。」

在孩子小時候三觀還未完全建立的時候,父母的所言所行就是他們的參考對象。

所以,當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

當你困擾於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時,不妨可以嘗試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比如,多閱讀和自我學習,在自己的行業精進自己。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鍾南山談家庭教育:想培養出優秀孩子,你得這樣做…
    就像鍾家一家幾代人,都稱得上「優秀」。但,優秀的基因並非沒有緣由,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鍾老的兒子鍾惟德小時候很調皮,經常逃課和打架,常常被老師叫家長。於是鍾南山就從這一點入手,不斷放大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多幫助別人。他說:「通過發揮和發揚孩子的長處,幫助他們建立榮譽感和自尊心就足夠了。」
  •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最近有一個話題說,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享受的是父輩幾代人的拼搏,憑什麼要輸給寒門學子十年的寒窗苦讀!今年的湖北狀元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她的個人經歷證實了一句話,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她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酒店高管,妥妥的知識與財富的絕美搭配。
  • 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孩子能否成功,家庭的格局才是關鍵
    孩子是每個家庭裡面最受重視的成員,畢竟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未來。尤其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大多數家庭都十分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可是為什麼有的家庭當中的孩子可以成才考上清華北大,有的家庭當中的孩子卻越管越失敗?這與家庭的格局有很大關係。
  • 鍾南山:鍾家的優良傳統不是一代人能養成的,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有人說:「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鍾南山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名叫鍾世藩,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鍾世藩對醫學的熱愛,是勤懇的,是認真的,一輩子如此。
  • 「家庭教育」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光靠學校是不夠的
    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因為家庭是由父母、我們和孩子組成。父母是過去,是我們的墊腳石;我們是現在,是給孩子言行的傳承者;孩子是未來,是家庭教育最後的受益者。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每一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努力。
  • 84歲鍾南山的家被曝光,家風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父母是過去,是我們成就的奠基者;我們是現在,是給孩子言行的傳承者;孩子是未來,是家庭教育最後的受益者。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一個家庭的努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能讓孩子明白努力的意義。父母的行動遠比預言更有說服力,我們的言行是孩子終生學習的模樣,我們的角色奠定了孩子的未來。
  • 十年寒窗,與幾代人的努力
    1.因為幾代人的努力,你才可以十年寒窗 十年寒窗和幾代人的努力之間,並不是一個對立的關係,而是一個合作的關係。是因為幾代人的努力,積累了資本,我們才有機會十年寒窗,而不用從小去種地放羊搬磚撿牛糞。 十年寒窗是需要消耗大量資本的,在古代,足以讓一個小康之家破產;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期,讓一個寶貴的勞動力去「十年寒窗」,都是一種奢侈。 相信你不會以為當代教育就是免費的吧?教學樓和老師的工資,教育部門的一切支出,都來自無數人的納稅,其中就包括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不是努力就能優秀的
    據說,孩子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2、沒有經過無聊和辛苦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有的孩子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
  • 一個優秀的男孩,需要培養他三種能力,父母如何培養這三種能力?
    由於男孩天生調皮、好動、好冒險、好搗亂、好鬥的特性,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父母不僅要時刻注意男孩的安全問題,更要有耐心應付男孩成長中的各種挑戰。俞敏洪曾說: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 逼孩子努力學習,不如培養孩子自律
    抗疫當前,全面偶像鍾南山院士,長期的健身訓練,讓他比同齡人顯得更年輕健康。即使在高強度工作之下,只要有十分鐘,他也會抓緊時間鍛鍊,擼鐵,舉鐵,跑步,遊泳,打籃球.....正是如此自律生活的方式,支撐著鍾南山院士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在84歲高齡再次掛帥出徵,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為國家公共衛生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孩子犯錯家長怎麼做?鍾南山的父親每次只說一句話,難怪孩子優秀
    他就是在這次疫情中,我們最敬愛的鐘南山院士。鍾南山院士小時候接受的教育確實讓人意想不到,原來是父親這麼溫柔的教育方式教導出這麼優秀的鐘南山,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並反思,孩子犯錯的時候,究竟應該怎麼做呢?管教孩子前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思想方面,發火沒用的不少孩子都會形容家長生氣時像個獅子,面對發火的爸爸媽媽,孩子的心中必然被恐懼和緊張包圍著。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裡都只是一個約數,畢竟現在單是義務教育都9年了,再算上幼兒園、高中、大學的教育時間,怎麼也要讀小20年的書。在中國貧富差距拉開的時間大概要從改革開放開始,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一定不大。那麼改革開放42年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是經歷了2代人,在中國最多也就傳遞到了第三代。
  •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需要這樣來發力
    而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全中國人的偶像、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而他的這些品質,離不開父親鍾世藩。鍾南山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藩,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
  • 鍾南山自曝撒謊經歷,7歲女孩騙哭民警:孩子每個謊言背後,都是內心...
    Jasper希望在爸爸眼中,自己是優秀的。 孩子的謊言,常常令父母非常苦惱和憤怒。但是,當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為什麼撒謊時,可能結果會不一樣。 面對嚴厲的父母,孩子的謊言,可能只是為了逃避責罵,並希望在父母眼中自己依然是優秀的。
  • 想讓孩子學好英語,還需要培養這些品質
    我們總不禁感嘆,「別人家孩子的英語怎麼這麼好!」當然,優秀的背後,更多的是環境、資源、眼界以及教育理念!為人父母,都想孩子優秀又幸運。那麼,想學好英語,除開為孩子找到合適的方法,還有什麼其他需要注意的呢?
  •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趕上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是現實
    近期,我在網上刷到這樣一句話,據說是某個富二代的朋友圈:「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書?」起初看到這句話時,難以掩蓋心中的憤怒,有點討厭這種富二代,靠著祖上,從小佔據著好資源,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當我靜下心來細想這句話時,又覺得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別人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家業,你憑什麼十幾年的讀書就趕超了?
  • 怎樣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中科大少創班的家長這樣做!
    孩子上了高中,各種焦慮隨之而來,前幾天聽了一位中科大少創班家長培養孩子的心路歷程,感觸頗深,寫下來,與需要的家長共勉。這個"別人家的孩子",高二走了中科大的少創班,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是優秀的家長的託舉。
  • 李蘭娟院士成長經歷曝光,實力打破「寒門難出貴子」的偏見
    這場疫情讓我們認識了醫學界的4大明星:鍾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王辰,他們同時也收穫了全國無數的大小粉絲,成為現代許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同時也是助力孩子成長的標杆。這裡我想分享一下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女戰士:李蘭娟院士。
  • 84歲鍾南山連線歐洲博士飆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怎麼培養他的?
    84歲鍾南山連線歐洲博士飆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怎麼培養他的?前幾天,抗疫英雄鍾南山又一次上了熱搜,原因是在鍾南山和歐洲的一位呼吸科博士視頻通話的時候,竟然全程都是用的英語交流,而且,非常的流利!鍾南山的形象在大家的心中又多了些光芒。
  • 讓孩子持續優秀的法寶——培養好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告訴我們:「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句如何解讀呢?潛臺詞是講: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孩子學知識增本領、身體成長發育和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學會做人等,習慣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如此呢?習慣是一種潛意識行為,是一種頑強且巨大的力量,不僅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還可以主宰孩子的一生。可見,無論是學習還是人生,培養良好習慣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