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好熱啊!」似乎已經成為三伏天裡的口頭禪。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三伏是哪三伏?為什麼三伏天的英文翻譯是「熱成狗(Dog days)」。天氣炎熱,注意防暑降溫。
2020年三伏具體時間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對於「三伏天」韋氏字典和wiki解釋如下:
1.the period between early July and early September when the hotsultry[/'sltr/悶熱的]weather of summer usually occurs in the northernhemisphere[/hemsf/半球]
7月初至9月初之間,北半球天氣炎熱和悶熱的一段時期
2.a period of stagnation[/stɡ'nen/停滯]
or inactivity[/nk'tvt/不活躍]
一段停滯或不活躍的時期
「三伏天」用英語怎麼說呢?
其實這個有趣的譯文與天狼星(Sirius)有關。天狼星(Sirius)俗稱「狗星」(the Dog Star),天文學家很早就發現,在暑熱蒸騰的7~9月,這顆閃耀的星星會在日出前停留在天際,太陽升起後,它也隨之消失。古羅馬人曾迷信地認為,炎熱夏天的「狗星」與太陽如此靠近,是造成世間乾旱和疾病的元兇,因此,每到盛夏他們總要宰狗祭神。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天熱的時候,狗會伸長舌頭喘氣,所以這種能把狗都熱得喘氣的天氣,就叫做dog days,即夏天的酷熱時期。
所以三伏天可以說 dog days 或者 canicular days
Canicularadj. 酷暑期的;天狼星的
英 /k'nkjl/美 /k'nikjul/當然,在國內你可以直接把 dog days 理解為「熱成狗」就好啦。(是不是很形象呢)
日常表達:
1. Dog days are here!
夏天(大熱天)到了!
2. I can do nothing except for swimming in the dog days.
我在三伏天裡,除了遊泳,我什麼事也做不成。
和「dog」相關語句
Every dog has its days.
每個人都有時來運轉的一天。
Dog eat dog
殘酷、競爭激烈
Love me,love my d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