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Yong 果殼病人
8月下旬,我準備出差去延安上課,訂好了往返機票,又預約了出發前那個周一的核酸檢測。以為萬事俱備,然而,周五的一場「感冒」毀了一切。
感冒轉胃動力不足?
周五上班時覺得不適,回家沒多久就發燒了,渾身冷、肌肉酸痛,和普通感冒症狀完全一樣。當時沒有吃藥,想著睡一覺大約就好了。
第二天起來症狀沒減輕,老媽去藥店買感冒藥,被店員要求登記了身份證號和住址,回來還打趣說我要是再不退燒就要被當疑似病例「捉去」了。到晚上燒似乎是退了,但另一個症狀愈演愈烈:上腹部脹痛。大概是老媽最近來照顧我一天天吃得太好了,有點腸胃動力不足,於是我給自己開了莫沙必利。
藥吃了卻不見好,疼痛開始轉移,下腹部也開始脹痛。感覺肚子裡有個超大的氣球來回走,走哪兒哪兒漲……
周日疼痛頻率增加,腦海裡閃過一念頭「會不會是闌尾炎啊」,但查了下急性闌尾炎的典型症狀,感覺不太像,加上覺得燒好像退了,以及周一本來就要去醫院做核酸檢測,索性再堅持一天,便預約了周一消化內科的號。
當晚脹痛愈加強烈,一宿沒睡,但直到那時都覺得大不了就是個腸胃炎,輸個液又是一條女漢子,延安還在等著我呢。
醫生一臉恨鐵不成鋼,疼成這樣了還吃?!
第二天一大早就躥稀,更堅定了我腸胃炎的「診斷」。我弓著老腰(疼得直不起來)去了醫院,消化內科人滿為患,索性排隊時抽空做了核酸檢測。排到我時已經快中午了,醫生問診後開了檢查。
做B超時不知道醫生在懷疑啥,懟著我的右下腹前後左右地探查,有近10分鐘之久,壓痛讓我感覺這是做過的超聲裡面時間最長的了。
血常規的結果先出來,白細胞高,炎症無疑。因為B超結果要下午才出來,老媽建議出去吃一頓,本來我是反對的,抵不住「不舒服就要吃點兒啊」的勸說,吃了半碗餛飩,真是「聽了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下午取了B超結果,寫著「腫大闌尾(?)」,我心裡一下子有點虛,內科醫生看了說:「闌尾炎,你住院吧。」我和老媽試探性地問:「醫生,能輸點液不?」醫生呵呵一聲冷笑:「你去掛個普外,讓外科大夫看看,他要是說你能保守,再來找我。」
直到這一刻,我還抱著一絲幻想,又掛了外科的號,醫生看了結果問什麼時候出現症狀的,越明確越好,我說大約周五晚上7點多發燒的吧。醫生讓我側躺,又站起來做了幾個動作,一番觸診和叩診。
「你末次月經啥時候?有可能懷孕嗎?」「絕對不可能。」「嗯,99%闌尾炎,你這快72小時了,趕緊手術,最好今晚就做,全麻,你最晚一頓飯啥時候吃的?」不容置疑的口氣讓我和老媽一愣,「剛吃完,快1點」,醫生一臉恨鐵不成鋼地看著我:「疼成這樣了還吃?!吃的啥,吃了多少?」我==||
圖丨wikimedia
沒等我再提輸液,醫生咔咔開始打電話:「麻醉,一個中午快一點吃了七八個餛飩的,今晚能不能麻醉?嗯嗯,不能推遲。」「病房有女床嗎?有一個闌尾炎今天得開,四點半以後空出來一張是吧。哎呀,什麼3+1,行行,我讓趕快做。」醫生一抬頭:「你得住院,按照現在的規定,住院要查血常規、核酸、抗體和肺CT,趕緊做,別趕不上。」
終於輪到目瞪口呆的我發話了,「我剛做完核酸,下午4點多出」。「啊,那太好了!」醫生激動地一躍而起,又噼裡啪啦打了幾個電話,「行了,你媽也得做核酸,免費的,也做個肺CT。你還要檢查生化、心電圖和腹部CT」。
我弱弱地問了一句:「醫生,我這個能保守治療嗎?」醫生一臉嫌棄地答:「你這已經來遲了,還保守啥。你將來還可能要孩子的吧,到時候闌尾炎復發可怎麼辦?」
我去抽血時,醫生又嚴肅地跟老媽確認,「你是她媽媽嗎?確定沒懷孕吧」。老媽說非常確定,她還沒談過男朋友呢(我母胎solo的本質就這麼被出賣了= =)。
我抱著最後一絲幻想做了腹部CT,然而結果清晰寫著:符合闌尾炎改變、盆腔積液。
打消幻想,住院手術
我只好拿著核酸陰性報告去住院部辦理「入住」手續,一量體溫37.4°C,原來這幾天一直沒退燒。
一個護士小姐姐帶我去換藥室備皮,直到這時,我才恍惚發現手術是不可避免了,趕快退了機票、請了急假,而老媽快馬加鞭打車回家收拾住院的東西。當時覺得應該就是個「小手術」,我還自作多情地讓老媽帶了一大堆書和電腦,打算住院期間啥都不耽誤,事實證明在「想太多」這件事上我今年做得最好了。
接著是術前談話和籤字,外科醫生們都是男的,圍著圈兒吐槽我中午吃的那頓餛飩,聽得出來電話那邊的麻醉醫生也滿腹牢騷,搞得我甚是不好意思。
晚上8點出頭,醫生帶著我們娘倆去手術室。我換了手術服,赤條條地上了手術臺,靜脈置了管兒。我發著呆,心想29歲的農曆生日就要在這麼高級的無影燈下過了……然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進去前醫生說手術最多兩個鍾,到了晚上十點半我還沒出手術室,老媽開始緊張,老爸更是幫倒忙,不停地打電話問我出來沒。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丨圖蟲創意
「你女兒沒跟我們說實話啊!」
漫長的等待持續了四個多小時,晚上十二點多,主刀醫生終於手捧一小碟人肉(我的闌尾)出來了,一看到我媽就說:「你女兒沒跟我們說實話啊!」老媽膽兒一顫:「啊?」
醫生接著說:「這可不是三天的闌尾炎,最少一周了,再或者就是她以前得過闌尾炎。裡面情況太糟了,我中間好幾次差點要放棄。但做手術是對的,不做的話炎症很難消下去。另外,我得告訴您實話,有0.5公分的一截我實在看不清是腸還是闌尾就沒動,萬一真是闌尾,即便再發炎也就是輸液,最多小手術就好了,不過這最早也是三個月後的事兒了。」
利索地交待完,醫生轉身回了手術室,又是半個多小時的徘徊,醫護把我推回了病房。然後護士們給我上了液體、氧氣和心電監測。醫生一點多還來看了我,特意囑咐接下來這三天不能吃喝,實在口乾就拿棉籤蘸水抹抹嘴唇。
還沒有完全清醒時,我有印象曾嚷嚷著,「我要止疼,掐死我吧」(媽耶,簡直太羞恥了)。護士一臉無奈地跟我媽解釋剛加了止疼藥啊,請示醫生後又給我肌注了一針杜冷丁,打針翻身時我才驚恐地發現右下腹杵了根一指粗的引流管,一動血水就往管子裡湧。
疼痛來自全方位,這一宿只在打了杜冷丁後那一個多小時睡著了,等藥勁兒過了我又疼醒了,護士死活也不肯再給我加藥了。
捏著引流管、拎著引流袋,我邁著魔鬼的步伐在樓道裡摩擦
全麻術後第一難,就是小便,之前因為骨折修煉好的「躺屍解手大法」怎麼都不順利,感覺又疼又累又憋,都快虛脫了,最後用毛巾熱敷了一下小肚子,終於尿出來了(後來才知道2小時以上的全麻手術一般都是要提前插尿管的,我積攢的人品算是用上了)。
第二天一大早護士巡房,護士長說術後6小時就要下地,防止腸子粘連。「來來翻個身,看看屁股」,我呻吟著,護士長嚷嚷,「看看紅了吧,你不能一個姿勢躺著了」。
之後沒多久,醫生天團浩浩蕩蕩來查房,主刀醫生笑呵呵地說:「做了快4個小時啊,我手到今天都疼,你這炎症太重了,幸好做了。」另一個高個帥哥醫生轉身出病房前又嘖嘖了一番:「你呀,得虧遇到了高手,看你引流袋都400毫升了。」
術後第一天:引流管、引流袋和腹腔鏡打的三個洞丨作者供圖
這時,吊著液體、插著引流管的我每動一下,都感覺到引流管對傷口的撕扯,肋部和肩膀也像被砸碎了一樣疼,不停地倒抽冷氣。後來問了醫生才知道,這是做腹腔鏡手術時在腹部打二氧化碳形成「氣腹」的後遺症,理論上術後兩三天就會消退。
為了預防腸粘連,我用盡渾身力氣從床上挪了下去,老媽一手舉著輸液杆、一手攙著我,我一手捏著引流管、一手拎著引流袋,邁著魔鬼的步伐在樓道裡摩擦。本以為就是個「小手術」,沒想到在樓道裡走個來回,我就滿身虛汗、氣喘如牛。
術後第三天剛好是中國醫師節,住院更知醫護不易,我特意發了個朋友圈,感恩他們的付出。
術後第三天丨作者供圖
跟我走過大半個地球的「肚疼」,原來都是闌尾作祟
住院的日子異常單純,每次醫生查房問的都是屎尿屁的事兒,排氣了嗎、大便了嗎、稀嗎、什麼色兒、幾次等等。羞恥是什麼,不存在的,沒兩天我就可以臉不紅心不跳地對答如流了。如果主刀醫生不在,我還會被天團的帥哥們吐槽「你拖得太重了」「你也太能忍了」「你切個闌尾比別人切個腸子都費勁」,整得我忒不好意思。
最痛的幾天過去,我也終於有精力納悶兒了:像我這種吃了就趴著、從來不蹦躂的,怎麼會得這種病?剛好我媽提起醫生確認沒懷孕這事兒,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是第一次因為肚子疼被問到這個問題了。
2008年大學第一學期,因「水土不服」引起「腸胃炎」反覆發燒一個月,打退燒針、輸消炎藥壓下去了;2010年在美國讀書,我因為腹痛難忍夜裡打911叫了救護車,在急診輸了一大袋液體後,醫生下了「不明原因腸胃炎」的診斷;2017年在深圳工作,我有一天因為腹瀉、嘔吐、腹痛難忍被同事送到醫院急診輸消炎藥,後來不疼了,第二天就又正常上班了。
每一次都被醫生追問有沒有懷孕,但都沒有做超聲,也沒真正找到發病的原因。回想起醫生說的「要麼至少一周了,要麼就是得過闌尾炎」,我突然意識到,這十多年跟我走過大半個地球的肚子疼,原來都是闌尾作祟啊!這次終於算是剷除了病根。
留不住的留置針
術後第四天,我終於退燒了,「氣腹」引起的肩膀和肋部痛也消失了,醫生允許我吃流食了,液體也終於少了一點。
手術當天連續掛了23個小時的液體,之後連續3天每天都輸13~15小時,而且好幾種藥都對血管有刺激,我這打小禁得起扎的血管也扛不住了,先後廢掉了5根留置針。
因為皮下滲液,左右胳膊各腫出了一顆「雞蛋」,還有好幾處輕微的靜脈炎,手背和前臂到處都是腫的。最後換成了一次性的小針,還嘗試了冷熱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硫酸鎂溶液繃帶,多管齊下也算有點效果。
一天「吃掉」一根留置針 | 作者供圖
拔管,感覺身體被抽空
帶著引流管那一周,幾乎每天查房我都要問「今天能拔管兒嗎?」,在彩超確認沒有積液、血象基本恢復正常、也沒再發燒等多個好兆頭的指引下,醫生終於同意拔管兒了。當時我愉悅地跟老媽說,等拿走了這磨人的小妖精,別說溜達了,我都能跑起來!真是想太多了……
拔管前,我還多嘴地問了一句:「這個引流管能拿回去做紀念麼?」醫生白了我一眼:「紀念啥啊,這是醫療垃圾,不能帶走。」
他撕下了膠布,先把固定管子的縫線拆了,然後拿一個鑷子開始往外拔。那感覺跟拉腸子似的,我沒忍住慘叫了出來,中間卡了一下,醫生就把管子擰了擰,然後一鼓作氣都拉了出去,又一聲慘呼。
拔管實錄之帶不走的「紀念」丨作者供圖
剛拔完管的感覺是舒了口氣,我還有心情讓老媽舉著管拍了一張,比劃了一下腹內長度有16釐米以上的樣子。隨後,後腰傳來劇烈的疼痛,我窩在床上感覺像是右腎被人攥住了一樣,老媽趕緊去問了醫生。
醫生說這也正常,畢竟那麼長的管子在體內放了那麼久,然後吩咐護士給我開了一顆止疼藥。吃了藥,我緩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回過神來,當天下午感覺好了很多,終於可以自己利索地上下床了。
期待出院
拔完管就期待著出院了,醫生卻說:「別著急出院,腹腔的感染要控制好,你這比較重,出院以後兩周不能上班。雖然闌尾已經切除了,但別留下什麼後遺症,以後腸胃不好也是麻煩。」看我一臉失望,他壓低了聲音,「你以後還是有可能要孩子的嘛,這次養好了,別給將來留下什麼問題」。
醫生說完,老媽也認同,雖然一切都在向好,但我那時每天拉稀6次以上,明顯還沒好透,就繼續住了幾天。等到我整體狀態漸好,血液檢查結果也一切正常,醫生終於同意我出院了。
出院診斷證明書上寫著:急性壞疽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急性瀰漫性腹膜炎。
終於知道我這被「團槽」了好些天的闌尾炎到底叫啥了,上網查到這屬於重型闌尾炎,不由得慶幸。倘若沒有醫生利落的安排,或者周一上午沒做那個核酸檢測,再拖個一宿搞不好就徹底穿孔了。
積液消失,終於康復
出院一周後大便終於正常了。術後三周複查彩超,主任看還是有積液,我說當時是壞疽性闌尾炎、周圍膿腫、瀰漫性腹膜炎。旁邊的醫生忍不住「嚯」地感嘆了一聲,我竟然還有點自豪?(不,我沒有)
外科醫生看了結果說要慢慢來,繼續吃幾天抗生素,飲食多注意,不要劇烈運動,兩周後再複查。
快到兩周的一個傍晚,右下腹突然有了壓痛,睡覺的時候疼痛加劇一宿沒睡著,嚇得我第二天趕忙掛號去了普外科。血常規顯示白細胞比上一次高了好多,超聲科主任說是內部創口明顯癒合了,但是積液比上次多。外科醫生解釋這是炎症加劇導致的疼痛,只能多注意休息、飲食,不要有壓力,可以去康復科做做理療,自己多熱敷,又開了一盒抗生素。
術後兩個月又複查了血常規和彩超,炎性指標沒了,積液也沒了,終於算是徹底好起來啦。
現在回頭想想,有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就醫,說實話疫情「新常態」下看病、住院的確麻煩,但這也不是拖延的理由。其次,影像學輔助診斷真的很重要,不要擅自下診斷,不然延誤病情更麻煩。
最後,感恩醫生護士團隊、領導同事、老師同學、親朋好友們,給了我好多溫暖(和紅包、燉湯、牛奶、花束……),以及最重要的,感激我那被累胖了的老媽。
醫生點評
張樹琦 | 北京安貞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
在外科腹痛中,以急性闌尾炎最為常見,若表現典型,診斷並不困難。急性闌尾炎如治療及時,預後良好;若延誤病情便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少部分人會發生闌尾穿孔。國內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年齡恰以作者所在的20~39歲為多見。
闌尾腔梗阻並繼發細菌感染是急性闌尾炎的主要病因。作者可能由於上呼吸道感染的細菌經血液循環進入闌尾壁而致病,在退熱後典型症狀便體現出來:持續性腹痛,疼痛位置多位於中上腹和臍周,數小時後轉移至右下腹的轉移性腹痛。之後加重成持續性劇痛,提示作者已發展成為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腹瀉症狀是因為膿性滲出較多流至盆腔大腸周圍,刺激腸管滲出增多並加速排出。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闌尾動脈是終末血管,與其他動脈極少側支吻合,一旦栓塞,則會迅速引起闌尾壁壞死和穿破,故闌尾感染必須及時控制或行闌尾切除,所以可疑急腹痛一經發現必須儘早就診,作者「自行忍耐」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並且一旦發病,72小時後周圍組織包括小腸、盲腸、大網膜會匯聚過來,對炎症區域進行包裹粘連,造成闌尾周圍膿腫,手術極易損傷腸管,並且不能完整切除闌尾,甚至會造成腸瘻等嚴重併發症。
若腹痛、壓痛、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分類增高三項均典型,則可明確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由於作者為育齡女性,鑑別診斷時需詳細詢問月經史,以排除輸卵管妊娠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卵巢濾泡或黃體破裂、急性盆腔炎、急性輸卵管炎等婦科疾病,宮外孕常可引起大出血從而危及生命。
近年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應用日趨廣泛。排除腹腔鏡手術禁忌症後,多首選該術。然而對於作者來講,反覆的發病歷史會造成局部的嚴重水腫和粘連,腔鏡技術受限,操作困難,容易出現併發症,故術後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一般24~72小時拔除,根據膿液多少而定。
術後應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的恢復、預防腸粘連。對於作者這種並發瀰漫性腹膜炎的患者,術後應半臥位、禁食、胃腸減壓、全身應用抗生素及靜脈輸液。
在如今忙碌的社會大環境下,身體健康更要備受重視,身體的報警信號萬不可忽視,一定要及時就醫、按期體檢。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Yong
原標題:《外科醫生一臉恨鐵不成鋼,肚子疼成這樣了還吃餛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