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

2020-08-28 中學生升學圈

在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佔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較高。但閱讀也恰恰是很多同學容易失分的地方。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閱讀技巧,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閱讀常考的知識點和答題模板。學會這些套路,想不拿滿分都難。

01

標題

題型:辨析題目的含義及作用


1、含義:先分析基本義,再揭示比喻義、引申義、象徵義。

2、作用:貫穿全文線索;概括主要內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製造懸念,吸引讀者(激起讀者的注意、思考、興趣等)


02

內容


題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幹什麼(怎麼樣)

方法指津: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題型二:分析故事的情節


敘事散文:起因、經過、結果

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嚴格按照示例的字數、結構等要求,歸納出與此形式相類似的情節


題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內容上的作用


①開篇:開篇點題;開門見山;開宗明義;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季節、天氣);交代故事發生的原因;吸引讀者;激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②中間:表現了……人物的……形象特點(或性格特點、心理活動、思想感情、精神品質);與上文……相呼應,與上文……形成鮮明對比;為下文……作鋪墊(埋伏筆);推動……情節的發展;

③結尾:畫龍點睛;點明中心;深化中心;升華主旨;耐人尋味,留下想像的空間;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給讀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03

主旨


題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題模式:內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敘述了、介紹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跡、經過),表現了(表達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諷刺了)…………的感情(現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關鍵句,抓關鍵詞


如:標題、開頭段,結尾段、過渡句(段)、抒情句、議論句、反覆出現句、標題相關句、照應句。

題型二:分析段落在內容上的作用


答題示例:點明主旨,揭示主題,升華主旨,深化中心。


04

結構


題型一:劃分文章的段落,並概括內容


方法指津:


(1)按事件的發展過程

(2)按空間的轉換

(3)按時間的變化(順序、倒敘、插敘)

(4)按感情的變化

(5)按內容的邏輯變化(如總分總)

(6)按表達方式的變換(敘事、抒情、議論)


題型二:分析文章的線索


1、類別:人物線索、事件線索、事物線索、時間線索、空間線索、情感變化線索、明暗兩線


2、方法指津:

①文章的標題;

②文中段反覆出現的詞語或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句;

④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行蹤


3、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接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05

語言


角度一:從修辭的角度


題型一:判斷語句的修辭,並品析語句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1、答題模式:修辭+效果+表面內容+深層作用

此句運用了……修辭手法,……(效果)描寫了……(表層內容),表現了……(深層作用)


2、常見修辭及表達作用


(1)比喻:將……比作……,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描寫了)……的……(特點),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動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的…(特點)。  


(3)誇張:突出強調了……的本質特點,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4)排比:突出強調了……(特點),節奏鮮明,增強語勢,極富感染力。  


(5)對偶: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  


(6)反覆:強調突出……(特點)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7)設問:有問有答,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8)反問:突出強調……(特點),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對比:將……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特點),以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10)引用:引用……,表現了……(特點),增添了文章的文採。


(11)反語:使語言幽默風趣,諷刺了……(特點)


3、示例:此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柳葉在烈日炙烤下的形狀,表現了天氣的炎熱和祥子拉車生活的艱辛。


角度二: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一)描寫——人物描寫


題型一: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有什麼表達作用?


題型二: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文中人物特點。


1、人物描寫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


2、答題模式:描寫方法+效果+表層內容+深層作用


運用了……描寫,……描寫了……(人物)的……特點,表現了……,與上文(下文)……


(1)表層內容指語言本身的具體內容,句末應有一個中心語,來表明人物的身份或職業。如「……的教師形象」「……的清潔工」「……的人」


(2)深層作用包括多種角度:


①文中人物的特點——外形特點、內心活動、性格特徵、思想感情、精神品質;


②作者的感情與感悟——抒發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作者……的感悟。


③讀者的感受;吸引讀者;引起讀者感情的共鳴;激起讀者閱讀的興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讀者的注意;引起讀者的深思;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耐人尋味(引人遐想);


④與主旨的關係;揭示主旨;點明中心;突出主旨;進一步深化中心;進一步升華主旨;


⑤在結構上的作用。


3、示例一:此句運用了神態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李想在陽光下自由快樂的形象,與上文「憂鬱和漠然」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突出了父母歸來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


示例二:他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強烈反抗意識的起義領袖。


(二)描寫——環境描寫


題型一:分析環境描寫的方法及其作用。


1、環境(景物)描寫的方法


①多感官寫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


②多角度寫景:遠與近、實與虛、點與面、動與靜,高與低


作用:使景物的特點更全面,更形象地呈現出來,產生一種立體動態的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描寫了……(景物、環境)的特點;


②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天氣、季節);渲染…氣氛;營造…氛圍;奠定…感情基調;


③烘託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運;襯託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質;引出人物的出場;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


④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埋伏筆);與文章……形成對比;


⑤突出……的中心,升華……的主旨


3、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時代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襯託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題。


答題模式:效果 + 表面內容(景物特點) + 深層作用運用了景物描寫,……描寫了……(特點)景物,烘託了……心情,……


示例:此句運用了景物描寫,傳神地描寫了夜晚的陰森可怕,烘託了「我」當時害怕、恐懼的心情,為下文「我」回家埋伏筆。


(三)描寫——側面描寫


題型:分析描寫的角度及其作用。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又叫直接描寫,就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語言和行動的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使其鮮明突出。


2、側面描寫方法:對他人的語言、動作、反應的描寫;對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寫;對環境的描寫


3、側面描寫作用:烘託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於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發讀者的想像力,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對人物的描寫更全面、更具體,起到烘雲託月的作用:可節省筆墨,使得表達更精練,結構更緊湊。


(四)抒情


直抒胸臆,抒發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主旨;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議論


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意義;點明主旨;深化(升華)中心;畫龍點睛;引人深思。


角度三:從詞語的角度


題型一:體會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及其作用


1、方法指津:抓住一些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成語等詞語,來品析語言的含義及作用。


2、答題模式:詞語 + 效果 + 表面內容 + 深層作用通過……詞語,……(效果)描寫了……(表面內容),表現了……(深層作用)


示例:「繞住」「撲」等詞語,具體細緻地展現了兩個孩子擁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兩個孩子的純真善良。


題型二:理解句中代詞指代的內容


1、常考的代詞:這、那、這些、這種、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方法:指代的內容一定在代詞的前面,或者指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或者離代詞最近的那句話,或者指前面某句話;有時指代的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短語或詞語)。


角度四:從句式的角度


1、長句與短句


長句:是指結構複雜、詞語較多的句子,效果:表意複雜嚴密、內容豐富、精確細緻。


短句:是指結構簡單、詞語較少的句子。效果:短小精悍,乾脆利落,生動明快,活潑有力,節奏感強。


2、整句與散句


整句:指結構相同或相似,形式勻稱的句子(多指排比句和對偶句)。效果:節奏鮮明、音調和諧、語勢強烈,極富感染力,體現語言的對稱美。


散句:是指結構不同,長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於變化、錯落有致,表意自由,體現了語言的變化美。


3、倒裝句


適當地運用倒裝句,可以起到突出強調作用,使語言更富有表現力。


示例:放心吧,爸爸媽媽!(主謂倒裝)她站在哪兒,靜靜地。(狀語與中心語倒裝)


4、綜合運用,靈活搭配


如果將各種句式綜合運用,能使文章行文不呆板,搖曳多姿,極大提高語言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產生一種特殊的交錯美。


06

手法


題型一:分析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


1、順敘:按時間先後和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代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曲折多變,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補充、襯託了文章的中心內容;解釋說明了故事情節;襯託了人物形象;使內容更加豐富充實;使結構曲折有致。


題型二:分析記敘的人稱及其作用


1、第一人稱: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小說中的「我」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經過藝術加工的,是虛構的,不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裡。


作用:好像是作者面對讀者娓娓而談一樣,無形之中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顯得更加親切,能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題型三:分析記敘的詳略及其作用


1、詳寫,寫得具體完整、生動形象。力求做到:敘述,有頭有尾;描寫,具體生動;刻畫,細緻入微。


略寫,寫得簡明扼要、概括精煉。


2、方法指津:分析材料的詳略,一定要根據中心表達的需要。


與中心密切相關,能鮮明突出中心的人和事,是重點材料,要詳寫;與中心關係不大,只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人與事,是次要材料,要略寫;


3、作用:只有詳略得當,濃淡相宜,才能使文章重點突出,主旨鮮明。


題型四:分析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1、常見表現手法


對比、烘託、襯託、比喻、擬人、鋪墊、伏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託物言志(即象徵)、以物喻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聯想、想像、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首尾呼應。


2、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徵,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含蓄地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鮮明突出了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託(側面烘託)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託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頌揚,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3、答題模式:表現手法 + 效果 + 表面內容 + 深層內容


示例:採用「……」的表現手法,……描寫了 「……」 ,表現了「……」


07

開放題


題型一:結合個人體驗,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題型二:聯繫生活實際,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提出獨到的見解;


題型三:結合個人經歷,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答題模式:「我認為……,因為……,比如……,所以……」


首先,「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接著,「因為……」,來簡要闡述自己的理由;其次,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聯繫自己的經歷、體驗或現實生活,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用比喻說理或正反說理亦可);最後,「所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總之,要做到觀點鮮明之感,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舉例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題型四:聯繫實際,對文中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題型五: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


方法指津:補寫內容一定密切聯繫語言環境,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如果補充的是心理描寫,一定要用第一人稱。


題型六:對文中美點進行賞析


1、方法指津:可從內容、主旨、語言、結構、手法這五個方面進行賞析。


2、語言特色詞庫


形象生動、細緻傳神、樸實無華、樸素自然、文辭暢達、清新優美、簡潔凝練、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明快、感染力強、委婉含蓄、飄逸靈動;深邃雋永、清新明麗、耐人尋味、文筆凝練、搖曳多姿、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發人深思


08

閱讀方法歸納


1、要整體把握文章。快速通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理解文章主旨(情與理),梳清文章結構。


2、要細心研讀題目,抓住題目的重要詞語,如「簡要」「概括」「主要」「分別」「結合上下文」「結合文章分析」「根據文章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聯繫自己生活體驗」使思考有的放矢。


3、要重新回讀文章,尤其是文中的重要句段,把握其中的關鍵段、關鍵句、關鍵詞。


3、要緊扣文本,既要關注與題目有關的段、句、詞,也要注意聯繫上下文。


4、要有開闊的思維,除緊扣文本之外,還要聯繫文中的作者、讀者、主旨、結構等角度來思考問題。


5、要根據分值的多少和橫線的長短,有序地組織語言,規範答題。

相關焦點

  •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速收藏(附電子版)
    (↑↑長按識別二維碼或直接點擊圖片即可免費領取)今天於老師給大家整理的是:說明文閱讀常考知識點和答題模板。之前,於老師分享了◆ 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速收藏(附電子版)在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佔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較高。但閱讀也恰恰是很多同學容易失分的地方。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閱讀技巧,於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閱讀常考的知識點和答題模板。學會這些套路,想不拿滿分都難。
  • 一起學語文: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速收藏
    在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佔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較高。但閱讀也恰恰是很多同學容易失分的地方。之前,我們分享了◆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15個常考題+答題模板和◆ 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議論文閱讀常考知識點和答題模板。學會這些套路,想不拿滿分都難。
  •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期末拿高分!
    於老師今天分享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速收藏(附電子版)在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佔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較高。但閱讀也恰恰是很多同學容易失分的地方。答題基本模式:運用了**說明方法,說明了**的特點(特徵),把**說明得準確具體(生動形象)等,具有**的作用或好處。所謂粗讀,就是指通讀文章,整體感知。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找中心句、劃出要點、搜集文章的信息,準確把握說明的對象、事物的特徵、所用的說明方法等內容。 閱讀事物說明文,首先把握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難?答題模板了解一下?
    語文這門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吧,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陪伴我們無數的日日夜夜。不管什麼時候,語文作業永遠是最繁瑣的那一個,到了考試也一樣。 如果要同學們說語文這門學科最難的是什麼,很多同學可能都會說是閱讀理解。的確如此,除去一個作文,閱讀理解是第二佔分比較高的題型。但其實,林老師覺得閱讀理解並不難。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難?答題模板了解一下?
    不管什麼時候,語文作業永遠是最繁瑣的那一個,到了考試也一樣。如果要同學們說語文這門學科最難的是什麼,很多同學可能都會說是閱讀理解。我們可以從這方面入手,提前把答題的模板整理出來考試的時候直接把模板一套,這樣一來,是不是容易一點?剛好,林老師的同事語文諸老師根據中考常考題型整理了一份閱讀理解的答題模板。今天,就讓諸老師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
  • 閱讀理解丨記敘文閱讀題型常考知識點與答題技巧
    在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佔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較高。但閱讀也恰恰是很多同學容易失分的地方。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閱讀技巧,小達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記敘文類型的閱讀理解常考知識點和答題技巧,學會這些套路,想不拿滿分都難。
  • 中考語文:初中現代文閱讀考點梳理及答題要點總結之記敘文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所佔比例較大,而其中記敘文是必考的文體。今天文史老師給大家把關於記敘文的重要考點進行梳理匯總,幫大家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框架,並附有每個考點的應對方法和技巧。考點一:概括能力。」---WHO-WHAT2、概括中心主旨的答題模板(三步走)本文通過記敘XX時間XX人的XX事(要素),展現/揭露……的現實(結合具體文段),表達……的情感(思想感情)。
  •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常考題+答題模板,超級實用.
    專注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各類語文知識   每天學點有用、有趣的語文乾貨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 初中語文,寫人記敘文閱讀題目,基本答題思路點撥
    初中階段所學的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除小說外,還有散文。中考語文中,經常會出現這類記敘文。這裡說說解答此類題的基本思路文章儘量短,例子分析皆從略。文中不涉及答題公式和技巧,以展示答題的思考角度為主。再說說聯繫:通過武松打虎的例子,會發現二者的聯繫:寫人離不開記事,因此,有關敘事記敘文的閱讀方法大多適用於寫人記敘文;同樣,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的閱讀方法也大多適用於敘事記敘文。看圖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既有人物描寫,又有敘事的內容,二者是緊密結合的。
  •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常考知識點+答題模板,速收藏
    在初中語文考試中,閱讀佔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較高。但閱讀也恰恰是很多同學容易失分的地方。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說明文閱讀常考知識點和答題模板。學會這些套路,想不拿滿分都難。
  •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模板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模板高考語文如何在考試中拿高分?語文閱讀理解作為失分最嚴重的一種題型,有沒有什麼好的答題技巧及模板?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語文閱讀的萬能答題模板,供參考!高考語文閱讀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及萬能答題模板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及萬能答題模板想要提高高中語文成績,那麼提高語文閱讀理解的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其實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過程中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及模板,僅供大家參考。
  • 小學記敘文閱讀答題要點,掌握3個閱讀線索,輕鬆答題不用套路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對於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很多老師都推薦公式法,也就是每一種閱讀文體,都配合一套公式,小學生只要像做數學題一樣,照著公式答題術語去做閱讀理解,就能得高分。就算得分要點沒有寫中,也不會失太多的分值。
  •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簡易答題模板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簡易答題模板對於高考語文來說,對於語文的現代文閱讀題是語文拉分的關鍵,如何寫好語文現代文閱讀呢?有途網小編來與大家分享一下語文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模板。現代文閱讀的常用術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指作家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的。
  • 中考語文衝刺,記敘文閱讀能力如何養成?
    語文的高度是人生的高度,學好語文不但可以提升成績,好的理解溝通能力,也是提升教養的基礎。而閱讀,是語文的重頭戲。閱讀的核心是思維,大家務必能夠篩選、加工信息,進而捕捉到文章的思想,才能答對題。閱讀特別是記敘文閱讀過關,中考的寫作也相對容易。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常考題型及答題技巧匯總!考前必看,值得收藏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常考題型及答題技巧匯總!考前必看,值得收藏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當中,一直有兩大難點,一是作文的寫作,二就是閱讀理解了,而且這兩部分題型佔據了大部分的分值,可以說如果沒掌握好的話,語文考試成績肯定也不會太理想的。可是想要提高作文分值,可以通過後期積累相應的素材來提升,那麼閱讀理解又該怎樣才能提高考試成績呢?
  • 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記敘文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提出獨到的見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聯繫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5)、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6)、對文中美點進行賞析。答題套路: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誌性語言。先用「我認為……。」
  • 36條初中語文常考知識點,記住考試有大用處,趕緊收藏下載
    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36條初中語文常考知識點某句話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文中: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總結上文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 衡中狀元:吃透這份32套閱讀答題「公式」,初中語文3年0扣分
    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很注重閱讀能力,無論是在語文考試中,還是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都會遇到大段大段的文章,要解答這些常見的閱讀問題,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保證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平常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閱讀題的答案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因為閱讀理解題只考我們書本上的知識,不過是將知識遷移而已。語文教材中所學的相關知識,在做題時要運用起來,並且要靈活運用。
  • 小學記敘文閱讀失分多?掌握這6類題的答題公式,考試更遊刃有餘
    我們都知道,在小升初的語文科目考試中基本上有基礎知識、文言文、閱讀和作文4大模塊。而在閱讀中又分為記敘文和說明文閱讀兩大類型。今天我們就以記敘文為例,一起看一下閱讀題型怎麼提分吧!記敘文常考題型想知道記敘文的答題思路,我們可以先梳理一下它都有哪些常考的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