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錢幣大到教育——韓國社會無處不在的儒生精神

2021-02-13 韓國留學-韓國大學聯盟

查詢韓國大學信息盡在韓國大學聯盟微信公眾號,輸入大學名稱即可自動獲得回復

更多最新資訊,請點擊最下方的【閱讀原文】

業務合作洽談請添加微信號(同QQ號)46830

韓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儒教思想影響深遠。這個人口5千萬的國家在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均走在世界各國之前列,若沒有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作為支撐則難以實現,這種精神被稱作儒生精神。和以往所說的「書生氣息」不同,儒生精神裡包含一種大義凜然的「俠客氣息」,為了真理和國家大義不惜犧牲自己,甚至獻出寶貴生命,這種精神還包含了自強不息,捨己為人等普世價值觀以及為了追求真理,不被外界事物所幹擾的求真精神。儒生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韓國傳統精神之一,有許多韓國學者將這一精神比喻成仙鶴,也有韓國詩人將其比喻成「梅蘭竹菊」,表明了儒生精神在韓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本報今天將化抽象為具體,以儒生精神的若干代表人物事跡為主,對日常生活、教育等領域中觸手可及的儒生精神加以介紹。
◆儒者俠道——趙光祖軼事

趙光祖畫像 [圖片=網絡]

趙光祖(1482年—1519年),字孝直,號靜庵,是16世紀李氏朝鮮的著名思想家及政治家,朱子學派的代表者。他在己卯士禍中被朝鮮中宗賜死,後來在朝鮮仁宗登基後獲平反。1570年官方頒布的《國朝儒先錄》把趙光祖列為「朝鮮四賢」之一。
 

趙光祖為朝廷的改革貢獻了畢生之力,強調著世間不變的正義。然而走在時代的前面往往會與社會大局衝突,連慄谷李珥都惋惜道:「天既不行其理想,為何生之?」就連現在也有人會通過趙光祖的一生去尋找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在正義面前,從不妥協讓步的趙光祖,才是讓我們對人生之路進行思考的偉大人物。

在哲學上,趙光祖持「理一元」論,認為「理為主而氣為理之所使」,「理」不為「氣」所動。他把「理」看成是第一性的,「氣」是「理」的派生物。在認識論上,他主張「知行合一」,提出感覺是人們對客觀的物質世界的反映這一合理見解。在倫理觀上,他主張「性善說」,認為「性無不善,而氣稟不齊,人之氣不善,氣之使也」,即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人之不善是由於人們所稟的「氣」不齊而產生的。趙光祖的哲學理論對韓國傳統哲學做出了最恰當的闡釋,成為儒生精神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麗理學的創始人——鄭夢周

鄭夢周畫像 [圖片=網絡]

在韓國歷史之中,說起「忠節」二字,多數人會首先想到高麗末期的忠臣——鄭夢周。這位六百餘年前就已經過世的人,至今還被人們尊為「忠節」的表率。

1337年11月22日,鄭夢周出生於永川,24歲時在三場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名聲大振;1367年,鄭夢周成為成均館「博士」;1375年,升為「大司成」,從此開始大力振興儒學。鄭夢周在成均館任「博士」之職時,主要任務是傳授儒學典籍。鄭夢周對儒教經典《朱子集注》有著極深的研究,他對當時為數不多的儒家經典的註解與此後由中國大量傳入朝鮮半島的儒家著作思想高度一致,因此人們稱他為高麗理學的創始人。

1377年,鄭夢周作為使臣被派往日本,他以出眾的才識與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力壓日本眾臣,成功地把數百名戰俘帶回了祖國;1392年拒絕叛軍首領李成桂之子李元芳邀請鄭夢周與他們一同建立新王朝時,作為「忠誠」一詞的化身的鄭夢周用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丹心歌》毅然拒絕變節:
 

此身死了死了,一百番更死了
白骨為塵土,魂魄有也無
向主一片丹心,寧有改理與之
如此亦如何,如彼亦如何
城隍堂後垣,頹落亦何如
吾輩若此為,不死亦何如


《丹心歌》表明了鄭夢周對祖國的忠心,即使捨去生命,也不會讓自己的忠節遭受玷汙。李芳遠說服鄭夢周失敗後,就在善竹橋將鄭夢周殺死,這一天便是1392年4月4日。三個月後,李成桂登上王位,建立了朝鮮王朝。鄭夢周至死還在捍衛自己的祖國,據說他的氣節影響了身死的地方,以至於他死後,血跡也不曾消失,橋的附近還長滿了代表忠節的青竹。人們每當經過善竹橋時,都會感受到鄭夢周的忠義,因為他的那種氣概與忠義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死六臣」精神永流傳

死六臣公園內的「不二門」 [圖片=李劍 記者]

儒生精神在朝鮮歷朝歷代的大臣身上均有體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在韓國歷史上享有極高盛譽的「死六臣」。
 

1455年,朝鮮少年國王李弘暐(朝鮮端宗)被其叔父首陽大君李瑈(朝鮮世祖)篡位。被篡位後,端宗被幽禁於昌德宮。成三問、樸彭年、何緯地、於應孚、李塏、柳誠源六位大臣效忠端宗,密謀恢復端宗王位,後因謀洩被殺。史稱他們這些人為「死六臣」,他們的節義精神受到全社會的敬仰。在首爾市鷺粱津地區,有為紀念這六位忠臣而建立的「死六臣歷史館」,他們的儒生精神將被世代韓國民眾敬仰。

◆錢幣上的儒生精神

面值500韓元的硬幣正反面 [圖片=李劍 記者]

鶴在東方文化中常被認為是高貴和長壽的象徵。朝鮮半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並將其本土化,韓國人認為鶴「不吃腐敗的事物,寧願餓著也不盜食穀物」,具有孤傲的氣節。再從鶴的外形看,白羽黑冠,步履規整,恰如身著白衣,頭戴黑紗帽的儒生。因此,儒生們穿的白衣也被稱作「鶴氅衣」,而文官的官服上也繡有「鶴」的圖案。可見,無論是外形還是內在氣質「鶴」都代表了朝鮮儒生的精神。另外,鶴在韓國民間也具有長壽的意義,是人們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因此「鶴」成為錢幣中唯一入選的動物圖案,也是眾望所歸。

◆韓國家長對傳統禮儀教育的重視
去年熱播的韓國親子真人秀《超人歸來》中也能經常看到韓國的家長在孩子剛懂事的時候,帶領他們去類似中國私塾的學堂——鄉校接受禮儀教育,傳統儒教中待人接物,長幼尊卑等教育也從這裡開始。鄉校是韓國歷代傳承儒教、祭祀孔子與諸聖賢的地方教育機構,至今已有878年的歷史。如今,鄉校在韓國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韓國親自真人秀節目《超人歸來》中三胞胎正在聽候書堂先生的教誨 [圖片=KBS網站截圖]

走進鄉校課堂,最具代表性的畫面是一位年過花甲的儒士帶領學生們讀《四字小學》:「父生我身,母鞠我身。腹以懷我,乳以哺我。以衣溫我,以食飽我。恩高如天,德厚似地。為人子者,曷不為孝。」老師念一句,學生重複一句,教室裡迴蕩著朗朗的讀書聲。

《四字小學》是韓國鄉校的教材之一,書中的文字是漢字,每句下面都有韓語的譯文,並配有插圖。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僅要會讀寫,領會文中的含義,而且要拿出實際行動,養成良好習慣。例如,「父母使我,勿逆勿怠」,「行必正直,言則信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損人利己,終是自害」等。在韓國,每年寒暑假鄉校都會為中小學生開課,教他們忠、孝、仁、愛等道德規範和各種行為準則。這些學生大多來自附近的村鎮,不少韓國人也在孩子放暑假時,將他們送回老家的鄉校學習。鄉校的開設對於儒生精神的傳承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今遍布在全國的200多所鄉校仍然發揮著社會教化的功效。

◆結語
儒生精神對於韓國社會和韓國人日常行為的影響極為深遠,其思想已經融入這個民族的血液,成為國家發展和人生道路重要精神能源。在物質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儒生精神面仍然能夠成為許多韓國人標準的生活規範,順應時代潮流、經久彌新,這一點顯得彌足珍貴。儒生精神與世界範圍內的普世價值觀相吻合,在傳統精神與現代文化的融合之中,對於韓國社會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揭秘花到荼蘼的晚明浮華社會 儒生男子流行穿女裝
    揭秘花到荼蘼的晚明浮華社會 儒生男子流行穿女裝時間:2016-07-23 18:50   來源:牛遊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花到荼蘼的晚明浮華社會 儒生男子流行穿女裝 明朝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對於歷代君主縱慾禍國的教訓極其重視,稱帝以後,宮室器用,一從樸素,唯恐過奢,傷財害民
  • 穿越,無處不在的精神之旅
    【主持人】我覺得今天有一個以外的收穫,我覺得您給我們接受主題,穿越是無處不在的,您剛才說的好,自己是困惑在自己的書房裡和蝸居裡,國外有好多廣場的文化,其實穿越最重要提供這樣一個場,剛才您說道穿越過程中其實我們周總這邊有很多小故事來分享,大家在穿越30公裡感覺到快到本崩潰了,給我們分享一下穿越中的一些小故事。
  • 錢志亮:錢幣教育,最好從孩子3歲就開始
    到底應不應該對孩子進行錢幣教育呢?有部分父母反對進行這類教育,他們認為讓孩子小小年紀接觸金錢,學習理財,會染一身銅臭,孩子哪裡還有心思學習呢?所以,雖然父母為孩子買吃買穿,交學費、培訓費,花錢遊樂,買保險等,日常生活中錢幣無處不在,但有的父母不讓孩子知道這一切。
  • 周朝到民國部分珍貴錢幣一覽
    先秦時期部分錢幣:聳肩大空首布,「東周」平肩空首布,「安臧」平肩空首布,「晉陽」聳肩尖足布,「藺」字圓足布,三孔布,五字刀,六字刀,珠重一兩十四 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部分錢幣:漢興錢,涼造新泉,太和五銖,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永光」銅錢,景和錢,大明四銖,太清豐樂,太貨六銖,「五工」錢。
  • 4個小竅門讓你輕鬆挑到好錢幣!
    如何發現沙眼(針眼 ) 市場或錢幣店買錢幣,最容易遺漏,也是最致命的問題,就是錢幣的沙眼問題。筆者曾經在本地古玩城一位一線商家手裡挑選康熙,在300枚多剛收來的康熙中花了近半個小時挑出10多枚美品,就這樣回家重新檢查時,竟然還是沒有逃過沙眼的坑。
  • 儒生怎麼就成了算命的?讀顧頡剛《秦漢的儒生與方士》,原來如此
    其實也是秦漢的方士和儒生為了適應統治者的不同階段的需求,用【五德始終說】來編排各種古史系統的習慣行為。那怎麼儒生們怎麼就成了算命的了?1,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在大一統的社會背景下,運用陰陽五行的思想,創立政治學說和政治制度,來為秦漢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的統治集團服務。
  • 韓國傳統韓屋,一日儒生韓服體驗超有fu
    傳統韓屋遍布韓國境內的傳統書院、鄉校,對尊崇儒學的韓國人而言,向來是各級地方政府申遺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針對一般觀光客的一日儒生體驗,會以穿戴儒生服飾、DIY線裝書冊及小型藝文活動為主;若是國內遊客,則會依據不同年齡層或族群,舉辦茶時沙龍、音樂書院、文學講座或從事一些簡單的哲學思辨遊戲。過去,光州及全羅南道向來是被摒除在開發之列的鄉下地方,但它的自由主義思潮與學術氛圍,卻讓這座城市成為吸引知識分子們聚集的能量磁場。
  • 桑弘羊、霍光與儒生:鹽鐵會議前後的政治鬥爭
    這個人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對策時論仁義禮智之效,為丞相後又縱論教化之功,並力主設立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的教育制度。這些都可謂源於純正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漢代儒家政治最根本的發展方向,歷史影響重大。若以他所居的位置,能一貫堅持如此,又能與董仲舒等大儒同心協力,儒家在武帝朝或許可以有大發展。可惜其人其行並非如此。他不僅沒有與董齊心,反而肆意陷害,必欲除之而後快。
  • 儒生的劣習與皇上的厭惡
    以秦始皇為例,一開始他何嘗大大發狠,他也曾請來一些「博士」——帶頭的就是淳于越——討論社會體制改革問題。這位淳于博士不僅觀念陳腐,還嘮嘮叨叨大講古老經典的神聖性,秦始皇厭煩了。他一開始只是焚書並未坑儒,讓他賭氣下令坑儒的恰恰是由於兩個儒生(一個姓侯,一個姓盧)騙了他,詐稱能為他弄到長生不死藥,後來又捲款潛逃。此外還有包括這兩人在內的一些儒生暗中咒罵秦始皇,這才引起了坑儒。
  • 說說古代錢幣中的小知識
    自先秦以來,貨幣隨著朝代的變遷,形式也不斷地改變,從最初的貝幣到宋代的交子,以及明清時的票號。這些貨幣形式的不變更新,是一種社會進步,也是一種發展的必然。□ 漫話古錢幣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剩餘的物品,以物易物進行交換,所以在《易經》中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記載。
  • —— 中國錢幣博物館專題展巡禮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了戰略部署,中國錢幣博物館積極貫徹落實,以加強央行文化建設為目標,以舉辦有社會影響力的大型展覽為龍頭,創新辦展思路,打造錢幣文化品牌,大力推進展覽對外展出。
  • 這些韓國大學校園美到讓你不忍離去
    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精髓往往會在當地的校園中得到最深刻的體現,想知道韓國的校園是什麼樣的嗎?那麼,趕緊到韓國的大學校園逛逛吧,不管你是已經工作多年還是依然是在校學生,在這裡總能找到觸動你的點。每個學校都有兩個以上的校區,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都是該大學位於首爾的校區。
  • 收藏:小錢幣,大文化,圖4難得一見!
    五帝錢分「大五帝錢」和「小五帝錢」。大五帝錢指的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明成祖五位帝王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也稱為「中華五帝錢」。下面我們看看「大五帝錢」有哪五枚:1、始鑄年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錢幣名:秦始皇半兩;材質:青銅;錢徑4.7釐米、重33.1克;
  • 錢幣,不只是玩家的遊戲
    (五代十國)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題為《全國政協委員張建國調研兩會「錢幣提案」落實情況》。(發表在中國錢幣博物館王永生老師的個人公眾號上)文章提及了「中小學教材中錢幣知識的補充和修訂」,「對社會公眾進行錢幣文化內涵的普及」,「通過錢幣建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等諸多方面。
  • 令人生畏的韓國教育
    老師教育孩子,韓國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物品是世界有名、亞洲有名的,教師和孩子都以購買本國的物品為榮。2偏僻鄉村小學也有博物館韓國的幼兒園和學校十分注重對幼兒進行民族傳統教育,培養民族精神。許多地方高高矗立著韓國歷史上民族英雄的銅像。
  • 8個腦洞大開的錢幣遊戲,讓孩子輕鬆認識錢幣和幣值
    還有幾天就到春節了,在這個孩子們忙著「發財致富」的喜慶節日,相信不少家長也準備打醒十二分精神,打起「壓歲錢保衛戰」。
  • 盤點小面額錢幣的黑馬!小面值也能有春天
    ,以前退市很多人會去銀行兌換新的錢幣,因為面值太小,這張錢幣可能還被留在原處四套幣的80五角是兩冠號的,在這之後錢幣印刷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後面就有了三冠號,那麼二冠號的消耗變得越來越多,如今80版5角只能在收藏市場看的到,很多人都在囤貨,成刀成捆的囤,因為退市這個錢幣值得每個人去投資,最好做量!
  • 韓國的設計,為什麼強到可怕?
    NAVER,過去我也經常推薦設計師多關注韓國設計,因為韓國娛樂文化比較強,設計非常潮流,年輕化且大膽,最重要非常注重品牌感和細節傳遞,這也是國內比較缺失的。 說到NAVER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它的母公司是韓國集團NHN,旗下知名產品有NAVER和LINE,NAVER是韓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同時也是韓國網際網路估值最高的企業
  • 錢幣說史:錢幣收藏市場的「開山鼻祖」——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
    錢幣說史:錢幣收藏市場的「開山鼻祖」——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70年來,新中國各項事業日新月異,取得巨大進步,國家綜合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 李彥宏談人機互動智能化:從"無處不在"到"渾然一體"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受邀出席並帶來主題為《從"潮起東南"到"百川追海"》的演講。在演講中,李彥宏表示,人工智慧給人機互動方式帶來巨大變革,從"無處不在"到"渾然一體",我們的手、眼都可以解放出來,完全無感的跟機器進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