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媽
昆凌做客《你怎麼這麼好看》時談起自己育兒觀,說自己是一個緊張又有點嚴格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生活,2歲以前不給孩子吃鹽,3歲前不給孩子吃糖。
在這一點上,她跟婆婆出現了分歧。
的確,各種平臺有很多類似#給1歲寶寶吃鹽,等同於餵毒#、#寶寶吃鹽導致死亡#觀念的文章,媽媽們經常「談鹽色變」,要給娃加鹽的長輩們則成為眾矢之的,被討伐觀念落後。
可是,前段時間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早就看過關於鹽是毒,要儘量晚加、少加的文章,所以我兒子現在4歲了還沒有加鹽,他也習慣了清淡飲食。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總是口渴、頭暈、尿少、身體沒有力氣、想睡覺,看著孩子病怏怏的,就去醫院查了下,醫生說孩子缺鈉,說要加鹽,否則可能出現低鈉血症。
這位媽媽就有疑惑了,娃到底該不該加鹽啊?
1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加鹽
總是聽老一輩人說,不吃鹽,會沒力氣。
這事兒還真不是老人家吹的。
食物匱乏的年代,食物少,運動量還太大,鈉流失比較多,人體體內缺鈉就會出現無神、無力等症狀,所以才會有「沒力氣」的說法。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食物充足,除了鹽以外,很多食材本身也會含有鈉,所以只要孩子的膳食平衡就能保證對鈉的需要。
老人擔心不吃鹽影響身體,但鹽攝入過早、過多,危害更大。
關於鹽吃多了的危害,大家可能還有點模糊。
除了娃因習慣多鹽而變得重口味和挑食,最大的危害是腎臟負擔大。
我們吃的鹽是經過腎臟處理隨著尿液再排出,寶寶還小,腎臟功能比較弱,無法處理太多的鹽,過早接觸的話,會給腎造成負擔,從而造成損害。
鈉攝入過多還會加速鈣的流失,研究表明,兒童血液中鈉含量越高,越容易出現發育遲緩、長不高的問題。
還有一個長遠的影響就是,長期高鹽飲食,就有可能讓孩子在成年之後,患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幅增加。
所以關於寶寶吃鹽問題,不同年齡的寶寶,每日攝入含量有所不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針對不同年齡寶寶的鹽的攝入量也給出了具體建議:
●6個月以內需要的鈉含量170mg/天(相當於0.4g食鹽);
與最小的1角硬幣對比
●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後,需要的鈉含量是350mg/天(不到1g食鹽);
與最小的1角硬幣對比
注意標準是納含量!
正常的母乳/配方奶/輔食食材,幾乎任何食物裡都會含有不同含量的納。
母乳:曾有項測試顯示,每100毫升母乳含有23毫克的鈉,如果哺乳媽媽口味過重,還可能超標,這也是為啥建議哺乳期媽媽清淡飲食。
配方奶中:以0-6個月的1段牛奶舉例,每100毫升有17毫克鈉,寶寶平均每天喝1000毫升左右就攝入了170毫克的鈉,正好達標;以6-12個月的2段牛奶舉例,每100毫升有23毫克的鈉,寶寶平均每天喝600毫升就是138毫克的鈉;
輔食食材:比如白蘿蔔100克就自含61.8毫克的鈉、油菜每100g就含55.8毫克的鈉。
整體算下來,6個月之前母乳/配方奶中的納就足夠了,6個月添加輔食後母乳/配方奶+輔食食材中的納也完全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1歲之前的寶寶真的、真的完全沒有必要額外添加鹽!食物只建議吃原味~
有的人說,不加鹽食物確實沒有什麼味道,我吃都吃不下去,娃能吃下去嗎?
不要你覺得,只要寶寶覺得就好。
食鹽中鹽的含量為0.25%時,大人嘗不到鹹味,寶寶卻能夠感覺出來,當大人覺得味道合適的時候,對於娃來說已經很鹹了。
給孩子吃鹽,越晚/少越好嗎?
吃鹽,其實除了調味,更重要的是兩大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需要攝入。
一個是鈉,一個是碘。
先說鈉:雖然前面咱們一直在強調鈉攝入量超標對身體危害很大,但作為人體必需的元素,鈉對人體的水鹽平衡和神經傳導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年量增長,孩子活動量大,出汗多,鈉的流失也會增加。
前面那個留言的媽媽,我們具體了解孩子的情況得知,疫情這段時間孩子在家悶不住,爺爺帶著整天去樓下跑著玩,三伏天幾乎每天都是從早到晚溼乎乎,因此鈉流失比較多,再加上飲食過於清淡,就導致了納含量不足。
如果長時間鈉攝入量不足,寶寶就容易出現倦怠無神的情況,甚至還會影響細胞對胺基酸和葡萄糖的吸收,減少胃液的分泌,從而影響進食或者排洩,更嚴重則會出現低鈉綜合症。
所以說,1歲以後,如果寶寶的鈉含量攝入不夠的話(有些孩子吃飯不好,食物攝入少),是可以適當添加鹽的。
但一定要注意是適量!!
●1-4歲的寶寶需要的鈉含量是700mg/天(相當於1.8g食鹽),正常情況下,寶寶的食物範圍可以涵蓋奶類、主食、肉製品、蔬菜水果等,可以適當添加鹽或其他含鈉的調味品,每天攝入不超過1g鹽是合理的。
與最小的1角硬幣對比
●4-6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的鈉含量900mg/天(相當於2.3g食鹽),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鈉,必須通過食鹽獲取的鈉含量應該控制在1-2克鹽之間。
與最小的1角硬幣對比
●6歲以上的兒童一天需要的攝鹽量控制在3-5克。
再說碘:碘同樣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用來合成甲狀腺激素,它能夠促進兒童身高的增長,幫助孩子大腦發育。
這對於娃的小腦袋瓜來說是相當重要噠,少了它,身體會咋樣呢?
娃容易變傻變笨、長不高、聾啞、甲狀腺功能減退、智力和體能低下、甲狀腺腫大等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碘攝入推薦量:
●6個月以下:85μg;
●6個月以上:115μg;
●1-4歲:90μg;
●4-7歲:90μg;
而加碘鹽是最便捷有效、成本最低的補碘方式,小小1g碘鹽就有20-30μg。
當然,有些媽媽不想那麼著急加鹽,那也可以通過其他其他食物讓寶寶獲得足夠的碘。
像藻類、貝類、海魚類、蛋類、奶、蝦蟹類、淡水魚類等,都是富含碘的「地主」們。
1歲以內的娃最好的補碘途徑是通過母乳餵養的方法從母體得到足夠的碘以保證生理需要。
所以總的來說,給娃吃鹽要遵循一個適量,娃與鹽之間,絕對不是要麼拒之門外,要麼來者不拒的關係,最重要的兩個前提條件是年齡和攝入量。
一般來說,1歲之前禁鹽;1-4歲少鹽;4歲以上正常吃鹽。
比吃鹽可怕的是,誤給娃吃了隱形鹽而不自知!
這樣會使鈉含量超標!
隱形鹽一:食材本身
前面我們也有提,幾乎所有食物都含一定量的鈉。
動物性食物含鈉較高,比如肉類、魚類、蝦貝等水產品。
蔬菜裡也都含有鈉:莧菜、空心菜的含鈉量最高,還有紫菜、豆芽、海帶、胡蘿蔔、香菇。
水果裡含納比較多的有香蕉、蕃茄、龍眼、棗子、橙子、芒果。
下面這個表是常見的嬰幼兒食品的鈉含量列表,可以了解下。
圖片來源:經《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整理。
隱形鹽二:這些「偽裝者」很容易被忽視
甜品:做飯講究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要想甜,加點鹽。
麵包、餅乾、蛋糕、點心等食物生產工藝需要加入含鈉的輔料,如發酵粉(碳酸氫鈉)。奶酪、糕點成胚後儲存發酵前,表面是要抹上一層鹽來醃製的,這是發酵和儲存的必備工序。
冰淇淋,在其製作過程中,為了口味的完美會添加很多鹽,只是濃鬱的酸甜味把鹹味覆蓋住了,欺騙了味覺。
調味品:醬油、醋、味精、雞精、蠔油等都是藏鹽大戶, 10g醬油就含有1.3g的食鹽,100g醋就相當於1.5g食鹽,接近1-3歲兒童一天的攝入量,兒童醬油也一樣!
如果平時做飯愛放醬油,就注意少放鹽。
速食品與加工類食品:方便麵、漢堡、油條等發麵也用小蘇打(碳酸氫鈉)。
火腿、醃肉、肉鬆等加工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也需要放入大量的鹽,這類食物都不建議給孩子食用太多。
隱形鹽三:大部分零食都超標
咱們常見的一袋薯片大概534mg;
一個4歲的寶寶需要的鈉含量是700mg/天,一袋薯片下肚,幾乎就佔了一半!
零食的包裝上都會有營養成分表,所以選擇的時候,要看營養標籤,選擇鈉含量低的。
所以說,為了控制鹽的含量,咱們也最好能夠分辨出這些含鹽大戶,避免攝入過度隱形鹽。
總的來說
1歲之前禁鹽
1-4歲少鹽
4歲以上正常吃鹽
但別忘了
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添加
千萬別矯枉過正!
來源:CC爸媽 (ID:cc-bama)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