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2020-12-17 石頭說史

估計看到這句標題,許多人乍一看會嚇一跳,身為中國近現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魯迅為何會說出這種話呢?漢字作為銜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紐帶,沒有漢字,諸多文化傳承就會瀕臨滅絕,魯迅拋出的這個言論,至今被人爭論不休,其實這也並非是他說的一句氣話。

眾所周知,魯迅很早便去了日本留學學習醫術,他學醫的目的也很簡單,純粹是為了治病救人,當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發現學醫拯救不了麻木不仁的國人時,他便開始棄醫從文,回國後相繼創作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試圖喚醒當時麻木不仁的國人。

不少有志青年皆受到魯迅作品鼓舞,於是就有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不過在新文化運動發展後期,魯迅和一幹文人主動提出了"廢除漢字"的主張,他更是打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

作為新文化運動中的幹將,魯迅說這句話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他長期堅持的一個觀點,在《關於新文字》一文中,魯迅曾說過:"漢字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為何傳承了幾千年的漢字,竟到了這種地步?說白了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就是漢字太難學了,當時只有少數人學得會,比如說英語,它只有26個字母,一個單詞根據字母的規律便可發音,但漢字是方塊字,掌握起來無疑是難度更大。

而且那個時候漢字是沒有發音的,要學會漢字發音,只有"直音"和"反切"的方法,什麼是直音,就是一個同音字給生字注音,反切則是要用到兩個字,一個注聲母,還有注聲母和聲調,總而言之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當時的中國普通百姓,絕大一部分都是文盲,連基本的閱讀能力都沒有,據資料統計,建國後,國人的文盲率甚至高達80%以上。

魯迅曾經表示,自己也是深受漢字之苦的受害者,繁體字方方正正的在方格裡,至少也需要耗費一年的時間訓練,這很損耗精力,事實上,新文化運動中,魯迅不止一次提到過漢字的弊端,他強調:漢字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老,所以我們更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犧牲漢字呢?只要還沒有喪心病狂的人,都能馬上回答的

看到魯迅發現的這些言論,連不少專家也表示魯迅說得對,事實上魯迅等人之所以提出"廢除漢字"的言論,不過是為了用文化救國的方式鋪路而已,當時不少新興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國民文化素養普遍低下,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普及教育,而普及教育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這複雜的漢字。

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不僅難以看懂,寫起來還很有難度,這就是加大了普及教育的難度,舊時代的中國不僅積貧積弱,還飽受西方列強的欺凌,要想在文化上拯救國人,就必須解決國人的文盲問題,傳統漢字複雜難學,所以魯迅和諸多文學大家就紛紛提出廢除漢字,以便讓國人學習新文化,儘早改變中國當時貧困交加的社會局面,所以在當時那個年代,魯迅的觀點並非是完全錯誤的,他只是太過於心切想把中國從貧弱的狀態下解救出來罷了。

雖然廢除漢字的方案沒有通過,但漢字的簡化也提上了日程,新中國成立後,簡化的漢字得到廣泛推廣和認可,這也證明了漢字不僅僅是包袱,更是解救大眾文盲的一劑良藥。

相關焦點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是魯迅所言?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魯迅先生以棄醫從文的方式,點醒了很多正在沉睡的中國人,讓更多中華兒女站起來,緊緊團結在一起。與此同時,魯迅先生還曾經說出過很多犀利的言語,有一些語言甚至令我們感到不解,例如魯迅先生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是真是假?隨後專家坦言,魯迅先生說的對。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言?專家還表示:魯迅說得對
    近代,有很多學者就提出「改革」,曾有一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度被傳為是魯迅所言,這究竟是真的嗎?專家聽後還表示:魯迅說的對。提起魯迅,人們會把他和當代中國偉大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還是思想解放衛士,並且文學造詣很高,對當代人影響很大,他的先進思想,使得近代中國民眾的思想覺悟有了提高。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1936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救亡情報》的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魯迅公然說到:「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句話一出,即使平時很推崇他的一些人都站出來反駁他,一時間社會上開始了很長時間的爭論。 其實這並不是魯迅第一次說這樣的話了,早在之前就多次表達過對漢字激烈的看法,比如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中就說到:「漢字和大眾化是勢不兩立的」,在他自己所寫的《且介亭雜文》中也是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哪門子道理?
    說起魯迅大家都不陌生,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大文豪,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不光是一名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一個戰士,他棄醫從文,以筆為槍,他的文章犀利而有深度,喚醒了很多人的民族意識,為民族覺醒做出了巨大貢獻。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影響也極為深遠,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曾經使用過漢字。然而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先生卻在晚年說了一番驚人之語「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並表示自己也飽受漢字之苦。實際上,魯迅先生和漢字很有緣分。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當年為何要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後來女兒梁文薔問梁實秋當年和魯迅爭吵什麼時,梁實秋卻說:「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只不過兩個人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其實我還是很欣賞魯迅的文學。」 由此可見,魯迅儘管說話尖酸刻薄,毫不客氣,可依舊值得人們尊敬。然而,魯迅卻說過這一句話,「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如果不了解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很多人肯定會把魯迅罵得一無是處。
  •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我們都認識魯迅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大文豪,我們也讀過魯迅先生的許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甚至出現在了我們的小學和中學課本上,不管是從哪方面來看魯迅先生都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人。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說的?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
    魯迅竟然要求廢除漢字漢字方便了我們記錄和學習,已經和我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大家也知道,漢語是世界最難學的需要之一,那漢字當然也是最難學的文字之一了。它沒有規律,只有死記硬背,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當然是覺得很簡單,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某種原因,覺得漢字不好,其中就有一位近代的文學家,他曾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大家可能很疑惑,一個文學家,怎麼能說出這樣漠視自己國家文字的話,大家可能也更不相信,這句話竟然是魯迅先生說的,而且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這是什麼原因呢?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吃漢字飯的魯迅為何要砸自己飯碗?
    其中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文化鬥士魯迅竟然提倡廢除漢字,甚至一度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在我們的印象中,魯迅是一位純正的剛直的愛國主義者,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他的筆鋒尖銳犀利,深刻地剖析了當時中國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那麼為什麼魯迅這樣一位愛國主義者提倡廢除漢字呢,況且他也是靠吃漢字的飯碗生存的,怎麼會自己砸自己的飯碗呢?
  • 魯迅被譽為我國民主鬥士,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就連我國偉大領袖都這樣讚譽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然而,被冠上這麼多頭銜的「狂」人魯迅,竟在去世前《救亡情報》的一段採訪中,說出了:「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震撼言論。中華文化歷經千年,不敢說是世間最優,那也是博大精深。而漢字作為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的重要載體,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畢竟「皮之不附,毛之焉存?」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他為何會提出這個觀點?
    儘管魯迅先生很「毒舌」,但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十分推崇他的作品。但在他去世那年,他接受《救亡情報》的採訪時,卻說漢字應該廢除,否則中華必然走上滅亡的道路。此言一出,不少人都大吃一驚。中華漢字歷史悠久,文化價值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寶,那魯迅為何如此「口出狂言」呢?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是什麼意思?
    魯迅還真說過這句話,只不過如果單挑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8個字,有點斷章取義,原文是——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 魯迅臨終時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被我們誤解了多年
    ,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到了1936年10月,魯迅大限將至,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中國新文化發展奔走一生的魯迅怎麼會一直有這樣的思想?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他還是不是我們平常所熟悉了解的那位魯迅先生?原來,魯迅所說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指的是什麼
    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曾經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似乎讓人匪夷所思,更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認為魯迅的這句話是在漠視中國文化之根,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魯迅先生這句話背後真正的意思。
  • 魯迅為什麼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中國古文化多種多樣,各放異彩,每一個都是民族瑰寶,漢字發明的意義更是影響深遠。歷史上每一個熱愛文學的偉人都很難對漢字產生質疑,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魯迅先生畢生致力於用筆桿子喚醒人們的覺醒。但他曾經卻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乍一聽會覺得偏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要真正理解這句話,且不帶有個人偏見的去正確看待,還是要從這句話來源的全文和時代背景來看。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一書中,他是這樣表述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背後隱藏一個苦衷,新中國才解決
    一戰的爆發,使得無數文人對西方文明的幻想破滅,梁啓超、梁漱溟等保守派勢力興起;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以胡適、魯迅為代表的這一批文壇領袖,在引領了白話文運動之後,又號召「漢字拉丁化」,魯迅更是說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的話來。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未免有些偏激和絕對,然而當時魯迅所面臨的時局危機,說出這樣的話來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是這個意思
    說起魯迅,我們每個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小時候上學沒少學他的文章,可他的文章真的是家喻戶曉。更讓我們頭疼的是魯迅的文章作為閱讀理解真的是很難理解。我們熟知的《阿Q正傳》、《祥林嫂》、《少年閏土》等等。所以在我們心目中魯迅真的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魯迅臨終時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出此過激言論是什麼意思
    1936年10月,魯迅臨逝世前,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那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即使是三歲學童,也會對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充滿敬意和自豪的;而魯迅先生竟然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豈不是言詞過激?那麼,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方塊字真是愚民的利器」呢?難道只是一時妄言嗎?其實,放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的背景之下,「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當初說這句話,錯了嗎?
    前言中國文化最有標誌性的就是漢字,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河流中,可以說漢字在中間起著重要作用,相信這是所有人都會認為的事實。但魯迅在之前說過「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他曾在自己的作品《魯迅論語文改革》中提到過,他們那個年代能受到教育的人非常少,漢字又是特別的繁瑣,讓人受教育的難度會加大,也會讓以後有很多文盲,要是國家裡有太多的文盲,人們會難以接受先進的思想。民族中文盲多的話會讓思想都會比較封建,民族想要獨立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從這裡能看出他的言論也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