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是什麼意思?

2021-01-20 老Z侃歷史

魯迅還真說過這句話,只不過如果單挑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8個字,有點斷章取義,原文是——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我是自身受漢字苦痛很深的一個人,因此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譬如說一個小孩子要寫一個生薑的[薑]字或一個[鸞]字到方格子裡面去,能夠不偏不歪,不寫出格子外面去,也得要化一年功夫,你想漢字麻煩不麻煩?

原文是繁體字,轉換成簡體字有些地方似乎有點違和,不過大體意思還是能理解。

其實魯迅先生的意思就是摒棄「繁體字、八股文」,推行平民化實用的「簡體字、白話文」。

但是這段話中魯迅認為,古人傳下來的「把字工工整整的寫進方塊中」是一種壓榨,四四方方的方塊仿佛是一座紙上的監獄一般,禁錮了人們自由的靈魂。

僅僅學這個「方塊字」就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功夫,魯迅覺得沒有必要,引申來看,甚至覺得橫平豎直也算對文化的一種禁錮,不如「無規矩裸奔」,隨意寫出來,大家能看得懂,就足矣。

開始說僅8個字,有點斷章取義,看完前後文,似乎仍然覺得魯迅先生的這個思想「矯枉太過正」,真的有點不可苟同。

如果非要在這份觀點前強加一個理解的話,那麼只能說那是一個崇尚自由、衝破舊思想到某種極端境界的時代,似乎一切違背人類本身意志的習俗抑或是文化,都是糟粕,應該摒除,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

有過留學經歷,似乎將中國近代的落後刻意的附加到任何中國傳統文化和封建習俗上,因此有這種言論是可以理解的吧(強行理解)。

從這個觀點引申來看,似乎使用筷子也是一種束縛呢,小孩子學習使用筷子都要學好久,不如一開始直接下手抓,天生就會,不需學習,把這功夫用來學習其他豈不是妙哉。

記得世紀初做過一份投票調查,大意是「誰是最偉大的作家」,魯迅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這一點深表贊同,畢竟在那個年代,太需要魯迅精神了,個人對魯迅先生也非常敬服。

但時代與時代的思想是不同的,用現在的思想去衡量那個時代文人的思想,也難免有緣木求魚的感覺。

相關焦點

  • 魯迅臨終時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出此過激言論是什麼意思
    1936年10月,魯迅臨逝世前,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那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即使是三歲學童,也會對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充滿敬意和自豪的;而魯迅先生竟然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豈不是言詞過激?那麼,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方塊字真是愚民的利器」呢?難道只是一時妄言嗎?其實,放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的背景之下,「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魯迅為什麼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中國古文化多種多樣,各放異彩,每一個都是民族瑰寶,漢字發明的意義更是影響深遠。歷史上每一個熱愛文學的偉人都很難對漢字產生質疑,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魯迅先生畢生致力於用筆桿子喚醒人們的覺醒。但他曾經卻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乍一聽會覺得偏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要真正理解這句話,且不帶有個人偏見的去正確看待,還是要從這句話來源的全文和時代背景來看。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一書中,他是這樣表述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指的是什麼
    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曾經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似乎讓人匪夷所思,更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認為魯迅的這句話是在漠視中國文化之根,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魯迅先生這句話背後真正的意思。
  • 魯迅臨終時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被我們誤解了多年
    ,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到了1936年10月,魯迅大限將至,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中國新文化發展奔走一生的魯迅怎麼會一直有這樣的思想?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他還是不是我們平常所熟悉了解的那位魯迅先生?原來,魯迅所說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是魯迅所言?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魯迅先生以棄醫從文的方式,點醒了很多正在沉睡的中國人,讓更多中華兒女站起來,緊緊團結在一起。與此同時,魯迅先生還曾經說出過很多犀利的言語,有一些語言甚至令我們感到不解,例如魯迅先生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是真是假?隨後專家坦言,魯迅先生說的對。
  •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是這個意思
    說起魯迅,我們每個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小時候上學沒少學他的文章,可他的文章真的是家喻戶曉。更讓我們頭疼的是魯迅的文章作為閱讀理解真的是很難理解。我們熟知的《阿Q正傳》、《祥林嫂》、《少年閏土》等等。所以在我們心目中魯迅真的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哪門子道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提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觀點: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魯迅先生對漢字有什麼偏見?魯迅第一次提出這種觀念的時候是在1936年,當時面對記者的採訪,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後在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實在是有點驚世駭俗。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影響也極為深遠,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曾經使用過漢字。然而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先生卻在晚年說了一番驚人之語「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並表示自己也飽受漢字之苦。實際上,魯迅先生和漢字很有緣分。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漢字是承載著我們民族歷史的文化符號,博大精深,而又寓意深刻。與其他國家的文字不同,漢字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字一個意思,在漢字文化中,每一個字的信息量都是很大的。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我們都認識魯迅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大文豪,我們也讀過魯迅先生的許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甚至出現在了我們的小學和中學課本上,不管是從哪方面來看魯迅先生都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人。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言?專家還表示:魯迅說得對
    近代,有很多學者就提出「改革」,曾有一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度被傳為是魯迅所言,這究竟是真的嗎?專家聽後還表示:魯迅說的對。提起魯迅,人們會把他和當代中國偉大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還是思想解放衛士,並且文學造詣很高,對當代人影響很大,他的先進思想,使得近代中國民眾的思想覺悟有了提高。
  •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近百年過去了,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文學作品和民主戰鬥精神,仍然留在我們的心裡。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有人對於他曾經說過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一句話,總是感到十分不能理解。那麼,魯迅先生當時為什麼要這麼說?是什麼道理?究竟又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當初說這句話,錯了嗎?
    在1935年12月,魯迅與蔡元培、柳亞子、郭沫若、茅盾等688人聯名發出《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的宣言,指出「中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方塊的漢字難認、難寫、難學……。所以中國民眾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文字。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說的?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
    ——魯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任何文化能傳承下來,必定要有文字記錄,才能長久留存。漢字作為我國從古至今使用的文字,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且沒有間斷過的文字。想必大家都知道倉頡造字的傳說,最開始我們用畫圖,結繩,刻篆之類的方法來記事。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吃漢字飯的魯迅為何要砸自己飯碗?
    其中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文化鬥士魯迅竟然提倡廢除漢字,甚至一度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在我們的印象中,魯迅是一位純正的剛直的愛國主義者,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他的筆鋒尖銳犀利,深刻地剖析了當時中國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那麼為什麼魯迅這樣一位愛國主義者提倡廢除漢字呢,況且他也是靠吃漢字的飯碗生存的,怎麼會自己砸自己的飯碗呢?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背後隱藏一個苦衷,新中國才解決
    一戰的爆發,使得無數文人對西方文明的幻想破滅,梁啓超、梁漱溟等保守派勢力興起;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以胡適、魯迅為代表的這一批文壇領袖,在引領了白話文運動之後,又號召「漢字拉丁化」,魯迅更是說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的話來。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未免有些偏激和絕對,然而當時魯迅所面臨的時局危機,說出這樣的話來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估計看到這句標題,許多人乍一看會嚇一跳,身為中國近現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魯迅為何會說出這種話呢?漢字作為銜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紐帶,沒有漢字,諸多文化傳承就會瀕臨滅絕,魯迅拋出的這個言論,至今被人爭論不休,其實這也並非是他說的一句氣話。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當年為何要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後來女兒梁文薔問梁實秋當年和魯迅爭吵什麼時,梁實秋卻說:「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只不過兩個人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其實我還是很欣賞魯迅的文學。」 由此可見,魯迅儘管說話尖酸刻薄,毫不客氣,可依舊值得人們尊敬。然而,魯迅卻說過這一句話,「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如果不了解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很多人肯定會把魯迅罵得一無是處。
  • 中國也曾差點廢漢字,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外國人也贊成
    不過,漢字也有衰落期,那便是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懦弱無能,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影響力自然也大打折扣。   曾經依附中國的國家見勢不妙,紛紛脫離了中國的掌控,不僅不再承認自己藩國的身份,還連同漢字一起廢除了。   其實,不僅是別國廢除了漢字,中國也差點廢除了這項數千年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