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2020-12-10 我來說人文

近百年過去了,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文學作品和民主戰鬥精神,仍然留在我們的心裡。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有人對於他曾經說過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一句話,總是感到十分不能理解。那麼,魯迅先生當時為什麼要這麼說?是什麼道理?究竟又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呢?

其實,人們經常看到和聽到的魯迅的這句話,完全是斷章取義造成的,所以就很難理解了。而他的這句話整段文章是這樣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我是自身受漢字苦痛很深的一個人,因此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譬如說一個小孩子要寫一個生薑的[薑]字或一個[鸞]字到方格子裡面去,能夠不偏不歪,不寫出格子外面去,也得要化一年功夫,你想漢字麻煩不麻煩?」

漢字要從繁體字向簡化字轉變。從魯迅這一段關於漢字問題的具體論述來看,顯然所談是說,要想推進漢字文化的進步,必須進行改革,要把不太好學好寫很麻煩的繁體字,變成簡單一些易學易寫的簡化字,才能讓全中國人民都能夠學會識字寫字,進而學習社會文化科學知識,從而才能夠讓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不因為文盲沒文化而走向衰亡的道路。當時的魯迅正處在社會時代向近現代轉化的歷史轉折時期,作為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奠基式人物,提出把繁體字變成簡化字的主張,是相當進步合理的。

漢字文章要由八股文向白話文改變。我國古代,特別是明清的科舉制度,全都採用的是僵硬老套的八股文,古人的語氣語調,行文的死搬教條框框,沒有一點生機和活力。因此,魯迅先生在新文化運動中,扛起了改革當時漢字和僵死八股文的新文化大旗,積極主張把漢字簡化,變八股文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今天看來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大好事情,可以讓普通老百姓都能夠打破腐朽沒落的舊文化舊思想的桎梏,從而都能夠識文斷字寫文章,接受新文化新思想,開始新的生活,讓民族和國家更具有活力和希望。

文字文化決定民族的生死存亡。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文字就是生死存亡的符號和象徵。因為文字是具有民族文化和精神特徵的產物,她既代表了民族的風格特質,又是國家的淵源所在,比如我國的從甲骨文最終形成漢字就是如此。如果一個民族一旦喪失了屬於自己的文字文化,被其他人所侵略,進而取代之,國家則會淪陷為殖民地,受別人的統治了。由此可見,當時如果由於漢字的原因,阻礙了大多數中國人民向前進步的時代步伐,那麼,長此以往,則可能真的會國將不國的。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魯迅臨終時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被我們誤解了多年
    ,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到了1936年10月,魯迅大限將至,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中國新文化發展奔走一生的魯迅怎麼會一直有這樣的思想?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他還是不是我們平常所熟悉了解的那位魯迅先生?原來,魯迅所說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是什麼意思?
    魯迅還真說過這句話,只不過如果單挑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8個字,有點斷章取義,原文是——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言?專家還表示:魯迅說得對
    近代,有很多學者就提出「改革」,曾有一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度被傳為是魯迅所言,這究竟是真的嗎?專家聽後還表示:魯迅說的對。提起魯迅,人們會把他和當代中國偉大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還是思想解放衛士,並且文學造詣很高,對當代人影響很大,他的先進思想,使得近代中國民眾的思想覺悟有了提高。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哪門子道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提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觀點: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魯迅先生對漢字有什麼偏見?魯迅第一次提出這種觀念的時候是在1936年,當時面對記者的採訪,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後在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實在是有點驚世駭俗。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吃漢字飯的魯迅為何要砸自己飯碗?
    其中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文化鬥士魯迅竟然提倡廢除漢字,甚至一度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在我們的印象中,魯迅是一位純正的剛直的愛國主義者,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他的筆鋒尖銳犀利,深刻地剖析了當時中國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那麼為什麼魯迅這樣一位愛國主義者提倡廢除漢字呢,況且他也是靠吃漢字的飯碗生存的,怎麼會自己砸自己的飯碗呢?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影響也極為深遠,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曾經使用過漢字。然而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先生卻在晚年說了一番驚人之語「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並表示自己也飽受漢字之苦。實際上,魯迅先生和漢字很有緣分。
  • 魯迅臨終時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出此過激言論是什麼意思
    1936年10月,魯迅臨逝世前,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那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即使是三歲學童,也會對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充滿敬意和自豪的;而魯迅先生竟然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豈不是言詞過激?那麼,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方塊字真是愚民的利器」呢?難道只是一時妄言嗎?其實,放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的背景之下,「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我們都認識魯迅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大文豪,我們也讀過魯迅先生的許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甚至出現在了我們的小學和中學課本上,不管是從哪方面來看魯迅先生都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人。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指的是什麼
    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曾經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似乎讓人匪夷所思,更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認為魯迅的這句話是在漠視中國文化之根,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魯迅先生這句話背後真正的意思。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是魯迅所言?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魯迅先生以棄醫從文的方式,點醒了很多正在沉睡的中國人,讓更多中華兒女站起來,緊緊團結在一起。與此同時,魯迅先生還曾經說出過很多犀利的言語,有一些語言甚至令我們感到不解,例如魯迅先生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是真是假?隨後專家坦言,魯迅先生說的對。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當初說這句話,錯了嗎?
    前言中國文化最有標誌性的就是漢字,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河流中,可以說漢字在中間起著重要作用,相信這是所有人都會認為的事實。但魯迅在之前說過「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01為什麼說這句話魯迅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他的心中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才對,怎麼會說出那句話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說的?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
    它沒有規律,只有死記硬背,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當然是覺得很簡單,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某種原因,覺得漢字不好,其中就有一位近代的文學家,他曾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大家可能很疑惑,一個文學家,怎麼能說出這樣漠視自己國家文字的話,大家可能也更不相信,這句話竟然是魯迅先生說的,而且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這是什麼原因呢?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背後隱藏一個苦衷,新中國才解決
    一戰的爆發,使得無數文人對西方文明的幻想破滅,梁啓超、梁漱溟等保守派勢力興起;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以胡適、魯迅為代表的這一批文壇領袖,在引領了白話文運動之後,又號召「漢字拉丁化」,魯迅更是說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的話來。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未免有些偏激和絕對,然而當時魯迅所面臨的時局危機,說出這樣的話來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魯迅為什麼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中國古文化多種多樣,各放異彩,每一個都是民族瑰寶,漢字發明的意義更是影響深遠。歷史上每一個熱愛文學的偉人都很難對漢字產生質疑,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魯迅先生畢生致力於用筆桿子喚醒人們的覺醒。但他曾經卻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乍一聽會覺得偏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要真正理解這句話,且不帶有個人偏見的去正確看待,還是要從這句話來源的全文和時代背景來看。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一書中,他是這樣表述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估計看到這句標題,許多人乍一看會嚇一跳,身為中國近現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魯迅為何會說出這種話呢?漢字作為銜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紐帶,沒有漢字,諸多文化傳承就會瀕臨滅絕,魯迅拋出的這個言論,至今被人爭論不休,其實這也並非是他說的一句氣話。
  •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是這個意思
    說起魯迅,我們每個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小時候上學沒少學他的文章,可他的文章真的是家喻戶曉。更讓我們頭疼的是魯迅的文章作為閱讀理解真的是很難理解。我們熟知的《阿Q正傳》、《祥林嫂》、《少年閏土》等等。所以在我們心目中魯迅真的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當年為何要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後來女兒梁文薔問梁實秋當年和魯迅爭吵什麼時,梁實秋卻說:「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只不過兩個人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其實我還是很欣賞魯迅的文學。」 由此可見,魯迅儘管說話尖酸刻薄,毫不客氣,可依舊值得人們尊敬。然而,魯迅卻說過這一句話,「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如果不了解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很多人肯定會把魯迅罵得一無是處。
  • 魯迅被譽為我國民主鬥士,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最偉大的奠基者之一,魯迅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20世紀的文化巨匠,用手中的筆,寫出一篇篇極具諷刺的經典巨著,更在小說、散文等十數個領域都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就。同時,他的大名不僅在中國響徹,在亞洲諸如日本、韓國等國也極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