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臨終時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出此過激言論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焦點思維sir

1936年10月,魯迅臨逝世前,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

那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八個字到底代表魯迅的什麼意思呢?

據說,他在自己的《關於新文字》一文中,曾這樣表示過:「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我們知道,漢字是最優美的文字,它博大精深,包涵著深厚的文化基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因為即使是三歲學童,也會對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充滿敬意和自豪的;而魯迅先生竟然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豈不是言詞過激?

那麼,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方塊字真是愚民的利器」呢?難道只是一時妄言嗎?

其實,放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的背景之下,「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

一、魯迅先生說的」漢字掌握起來太難「,此言不差!因為當年我們學習漢字的時候,還沒有」拼音「,對一個陌生的漢字,你根本不知道何從學起。

二、在民國初年的時候,教書先生,對學生們教漢字的時候,很是困難。因為,當時能接受「漢語教育「,對廣大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在那個「讀書無用」的年代,確實不易。據說,當時4萬萬國人,也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能掌握漢字,於是這便造成了文化普率的極低。

三、雖然「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話是魯迅說的,但是有這種意識的人並非魯迅自己,當時各大文化門派的大人物都有個意識,並且大家也都有個共同的時代背景:近代中國正處於水與火的交融中,多年戰亂,外強入侵——讓這些人都有種強烈的家國危機感。所以,他們當時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也是一種愛國的意識。

四、魯迅身為一代文學鴻儒,深知學習漢字文化的艱難,於是成名之後,他便提倡簡單易懂的「白話文」,也便是漢字改革。

所以, 我們應用一種客觀加理解的方式來看待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思想背景,他說了我們本身比文字更珍貴,實際上也是,漢字筆畫太多,學起來太難。可見,他的本質是要圖強自立,凡事要講究進步發展,而不是死守古典。

或許,魯迅這話是誇張了,甚至是言詞過激。但是,魯迅曾在國外留過學,思想見識自然也比較先進,所以他對較為傳統的思想或事物,可能本心裡就有著一種排斥,或對於當時國家的落後面貌,有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意氣——

所以,一個問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往往有著不同的含義與作用。那麼,對於過去的事情,我們不該拿到今天來比較,更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理解或批評!

相關焦點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是什麼意思?
    魯迅還真說過這句話,只不過如果單挑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8個字,有點斷章取義,原文是——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 魯迅臨終時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被我們誤解了多年
    ,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到了1936年10月,魯迅大限將至,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中國新文化發展奔走一生的魯迅怎麼會一直有這樣的思想?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他還是不是我們平常所熟悉了解的那位魯迅先生?原來,魯迅所說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是魯迅所言?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魯迅先生以棄醫從文的方式,點醒了很多正在沉睡的中國人,讓更多中華兒女站起來,緊緊團結在一起。與此同時,魯迅先生還曾經說出過很多犀利的言語,有一些語言甚至令我們感到不解,例如魯迅先生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是真是假?隨後專家坦言,魯迅先生說的對。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指的是什麼
    「他公開地成為宗法社會的逆子,士大夫的叛徒,逐漸養成他在新文化運動的領導地位,可是他自己卻又那樣虔誠地願意做一個』革命軍馬前卒』。」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曾經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為什麼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中國古文化多種多樣,各放異彩,每一個都是民族瑰寶,漢字發明的意義更是影響深遠。歷史上每一個熱愛文學的偉人都很難對漢字產生質疑,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魯迅先生畢生致力於用筆桿子喚醒人們的覺醒。但他曾經卻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乍一聽會覺得偏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要真正理解這句話,且不帶有個人偏見的去正確看待,還是要從這句話來源的全文和時代背景來看。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一書中,他是這樣表述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言?專家還表示:魯迅說得對
    近代,有很多學者就提出「改革」,曾有一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度被傳為是魯迅所言,這究竟是真的嗎?專家聽後還表示:魯迅說的對。提起魯迅,人們會把他和當代中國偉大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還是思想解放衛士,並且文學造詣很高,對當代人影響很大,他的先進思想,使得近代中國民眾的思想覺悟有了提高。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當初說這句話,錯了嗎?
    前言中國文化最有標誌性的就是漢字,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河流中,可以說漢字在中間起著重要作用,相信這是所有人都會認為的事實。但魯迅在之前說過「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只要上過學的人都學過魯迅的作品,像《阿Q正傳》、《孔乙己》等等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但這些書籍中卻把魯迅對舊社會的憎恨給反應出來,他想要眾多百姓能從苦海中逃離出來。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影響也極為深遠,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曾經使用過漢字。然而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先生卻在晚年說了一番驚人之語「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並表示自己也飽受漢字之苦。實際上,魯迅先生和漢字很有緣分。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是這個意思
    說起魯迅,我們每個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小時候上學沒少學他的文章,可他的文章真的是家喻戶曉。更讓我們頭疼的是魯迅的文章作為閱讀理解真的是很難理解。我們熟知的《阿Q正傳》、《祥林嫂》、《少年閏土》等等。所以在我們心目中魯迅真的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漢字是承載著我們民族歷史的文化符號,博大精深,而又寓意深刻。與其他國家的文字不同,漢字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字一個意思,在漢字文化中,每一個字的信息量都是很大的。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估計看到這句標題,許多人乍一看會嚇一跳,身為中國近現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魯迅為何會說出這種話呢?漢字作為銜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紐帶,沒有漢字,諸多文化傳承就會瀕臨滅絕,魯迅拋出的這個言論,至今被人爭論不休,其實這也並非是他說的一句氣話。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哪門子道理?
    說起魯迅大家都不陌生,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大文豪,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不光是一名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一個戰士,他棄醫從文,以筆為槍,他的文章犀利而有深度,喚醒了很多人的民族意識,為民族覺醒做出了巨大貢獻。
  •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完才知道我們都認識魯迅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大文豪,我們也讀過魯迅先生的許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甚至出現在了我們的小學和中學課本上,不管是從哪方面來看魯迅先生都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人。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他為何會提出這個觀點?
    導語: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一段屈辱與抗爭交織的歷史,在抵抗外界種種不公平待遇的同時,對內也在不斷改革、進步。動亂時期出英雄,社會變革之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嶄露頭角的時候。儘管魯迅先生很「毒舌」,但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十分推崇他的作品。但在他去世那年,他接受《救亡情報》的採訪時,卻說漢字應該廢除,否則中華必然走上滅亡的道路。此言一出,不少人都大吃一驚。中華漢字歷史悠久,文化價值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寶,那魯迅為何如此「口出狂言」呢?
  • 魯迅被譽為我國民主鬥士,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最偉大的奠基者之一,魯迅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20世紀的文化巨匠,用手中的筆,寫出一篇篇極具諷刺的經典巨著,更在小說、散文等十數個領域都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就。同時,他的大名不僅在中國響徹,在亞洲諸如日本、韓國等國也極受推崇。
  • 中國也曾差點廢漢字,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外國人也贊成
    不過,漢字也有衰落期,那便是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懦弱無能,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影響力自然也大打折扣。   曾經依附中國的國家見勢不妙,紛紛脫離了中國的掌控,不僅不再承認自己藩國的身份,還連同漢字一起廢除了。   其實,不僅是別國廢除了漢字,中國也差點廢除了這項數千年的傳承。
  •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近百年過去了,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文學作品和民主戰鬥精神,仍然留在我們的心裡。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有人對於他曾經說過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一句話,總是感到十分不能理解。那麼,魯迅先生當時為什麼要這麼說?是什麼道理?究竟又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說的?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
    它沒有規律,只有死記硬背,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當然是覺得很簡單,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某種原因,覺得漢字不好,其中就有一位近代的文學家,他曾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大家可能很疑惑,一個文學家,怎麼能說出這樣漠視自己國家文字的話,大家可能也更不相信,這句話竟然是魯迅先生說的,而且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這是什麼原因呢?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吃漢字飯的魯迅為何要砸自己飯碗?
    其中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文化鬥士魯迅竟然提倡廢除漢字,甚至一度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在我們的印象中,魯迅是一位純正的剛直的愛國主義者,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他的筆鋒尖銳犀利,深刻地剖析了當時中國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那麼為什麼魯迅這樣一位愛國主義者提倡廢除漢字呢,況且他也是靠吃漢字的飯碗生存的,怎麼會自己砸自己的飯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