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男權主義,歷史上也有且只有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而日本自古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但就是日本這樣一個男權主義國家,歷史上曾出現過八位女天皇,形成了一段非常獨特的女帝時期,且政績相當不錯。
一、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554年-628年),原名額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敏達天皇的皇后。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
推古天皇即位後,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她在位36年間,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大力加強皇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加強了對佛教的支持。
二:建立了一種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階制。
三:派出遣唐使,加強對中國的學習和聯繫,試圖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
四:依據中國儒、佛、法各家思想修訂了《十七條憲法》,這《十七條憲法》成為日本最早的管理國家的道德守則。
二、皇極天皇
皇極天皇(594年-661年),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間(642年-645年)稱皇極天皇,第二次在位期間(655年-661年)稱齊明天皇。641年,舒明天皇駕崩後,日本皇室陷入長時間的爭位危機,於642年達成協議,由皇極天皇繼位。645年中大兄皇子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刺殺了權臣蘇我入鹿後,皇極天皇讓位於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後,皇極天皇重新即位,稱齊明天皇,並遷都飛鳥。
皇極天皇在位期間,剷除了權臣蘇我氏,加強了皇權,重新即位齊明天皇后,變得奢侈揮霍,她大規模地修建亭臺樓閣,大量徵用民工,加劇社會矛盾。同時,皇極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朝鮮,660年應朝鮮半島百濟之求,派兵支援,並御駕親徵,但因旅途勞頓,不久病亡。
三、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645年-703年),日本第41代天皇,本名為鸕野贊良。657年(齊明天皇3年),鸕野贊良嫁給了叔父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為妃。673年,晉升為皇后。686年10月1日(朱鳥元年9月9日),天武天皇去世後,鸕野贊良皇女稱制,執掌政事。690年,因太子草壁皇子去世,鸕野贊良正式即位。697年,讓位於草壁皇子之子文武天皇,改稱太上天皇。《萬葉集》中有其所作和歌。
持統天皇在位期間,繼承並完成了天武天皇的政策:飛鳥淨御原令的制定和藤原京的營造;在民政方面,製作了戶籍,即庚寅造籍;外交方面,與新羅開展外交,與大唐沒有官方的外交關係。
四、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661年-721年)是日本第43代的天皇,在位707年(慶雲4年)至715年(和銅8年)。元明天皇本名阿倍皇女,和風諡號是「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豐國成姬天皇」。她是草壁皇子之妃,文武天皇之母。因草壁皇子、文武天皇先後早逝,元明天皇繼承皇位。
元明天皇在位7年,業績頗多。712年(和銅5年),元明天皇公布國郡司政績考核三條,將賢罰貪,還禁止地方豪強、寺院多佔土地。713年(和銅6年),元明天皇宣布廢除公私高利貸債務,限制農民逃亡,獎勵和推廣養蠶業,絲織手工業,還命太安萬侶完成《古事記》三卷。715年(和銅8年),元明天皇讓位於其女元正天皇。
五、元正天皇
元正天皇(680年-748年),是日本第44代天皇,日本史上第5位女帝。在位715年(靈龜元年)至724年(天平20年)。元正天皇甚是貌美,一生未嫁,715年,因為弟弟文武天皇之子首皇子(聖武天皇)尚未成年,所以作為過渡性天皇而即位。724年,元正天皇讓位予首皇子。
元正天皇是一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帝,她的一系列執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這兩位天皇執政期間,日本的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在她們的推動下,日本還加強了對大唐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大唐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大唐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日本朝野以模仿大唐的一切為時尚,就連平城京也是模仿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
六、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718年-770年),是日本第46代天皇,第一次在位749年(天平勝寶元年)到758年(天平寶字2年)。孝謙天皇父親是聖武天皇、母親是光明皇后。孝謙天皇是日本史上第6位女帝,天武天皇系最後的天皇。孝謙天皇即位前名叫阿倍內親王,曾讓位於淳仁天皇,之後重新登基,稱第48代稱德天皇,764年(天平寶字8年)至770年(神護景雲4年)在位。
影視劇中的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在位期間,政績比較突出,大化改新以來歷代天皇的努力在孝謙天皇時期終於顯示出豐碩的成果,她是「集大成者"。另一方面是孝謙天皇本人採用了全面對唐朝的學習,使日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開創「天平盛世」,是日本奈良時代最繁榮的一段時期。
此後800多年間,日本沒有出現過女天皇,一直到1630年以後,才又出現了日本歷史上第七個女天皇明正天皇(1630~1643年在位)和日本歷史上最後一位女天皇后櫻町天皇(1763~1770年在位)。
七、明正天皇
明正天皇(1624年1月9日-1696年12月4日,在位1629年12月22日到1643年11月14日),日本歷史上第七位女天皇,她的諡號「明正」二字是由元明天皇與元正天皇兩位女帝諡號各取一字。她出生於天皇制度沒落的江戶時代。為後水尾天皇第二皇女,母親中宮德川和子。諱興子,幼名女一宮。因為外祖父是江戶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她七歲繼位,二十歲就把皇位讓給弟弟,和奈良時代叱吒政壇的前輩女天皇相比,這時她的實際身份只相當於神宮的女祭司。因為她當過身份高貴的天皇,也沒人能娶她,她只能在宮中孤獨終老,一直活到73歲。
八、後櫻町天皇
後櫻町天皇(1740年9月23日-1813年12月24日),日本歷史上第八位,也是最後一位女天皇,是櫻町天皇第二皇女,母親為女御二條舍子(青綺門院)。名智子,幼名以茶宮,後來又改為緋宮。櫻町天皇只有二女一子,其中長女盛子內親王還沒長大便夭折,皇子則是後來的桃園天皇。但桃園天皇才二十二歲便過世,他的獨子英仁親王才五歲,於是便由二十三歲的智子內親王於1762年暫時接任天皇職務。在位時間 ( 1762-1770) 。 1770年,後櫻町天皇將皇位讓給英仁親王,即後桃園天皇。但因為後桃園天皇還小,便由後櫻町天皇以太上天皇的身份輔佐。然而在1779年,體弱多病的後桃園天皇也以僅僅二十二歲的年紀過世,而且他只有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欣子內親王。為此只好迎立年僅九歲的師仁王(閒院宮典仁親王六子)入宮為光格天皇,並內定等欣子內親王成年後做他的中宮。由於光格天皇也還是個小孩,因此仍由後櫻町上皇繼續輔政。 她是一位極有文採的天皇,畢生留下上千首的詩歌、日記四十一冊,以及一本名為「禁中年中之事」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