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維權利器!最新版《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發布

2020-11-14 西寧市場監管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第31號令),對30件部門規章進行一攬子修改。其中包括《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全文如下

↓↓↓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年1月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73號公布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1號修訂)

第一條 為依法制止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保護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權益,對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應當依照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綜合運用建議、約談、示範等方式實施行政指導,督促和指導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

第四條 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義務,不得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

(二)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三)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

(四)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等質量標誌的商品;

(五)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

(六)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七)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商品;

(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

(十)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第六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有下列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

(一)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二)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

(四)採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

(五)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六)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七)謊稱正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八)誇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信息誤導消費者;

(九)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第七條 經營者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對提供的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或者服務等措施,不得拒絕或者拖延。經營者未按照責令停止銷售或者服務通知、公告要求採取措施的,視為拒絕或者拖延。

第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消費者的合法要求。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併超過十五日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一)經有關行政部門依法認定為不合格商品,自消費者提出退貨要求之日起未退貨的;

(二)自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期滿之日起或者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自消費者提出要求之日起,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義務的。

第九條 經營者採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承擔無理由退貨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一)對於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自收到消費者退貨要求之日起超過十五日未辦理退貨手續,或者未向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的退貨地址、退貨聯繫人等有效聯繫信息,致使消費者無法辦理退貨手續;

(二)未經消費者確認,以自行規定該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為由拒絕退貨;

(三)以消費者已拆封、查驗影響商品完好為由拒絕退貨;

(四)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無正當理由超過十五日未向消費者返還已支付的商品價款。

第十條 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與消費者明確約定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內容。未按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對退款無約定的,按照有利於消費者的計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額。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合理退款要求,明確表示不予退款,或者自約定期滿之日起、無約定期限的自消費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超過十五日未退款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第十一條 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未經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

(二)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

(三)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前款中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活動中收集的消費者姓名、性別、職業、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住址、聯繫方式、收入和財產狀況、健康狀況、消費情況等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消費者的信息。

第十二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使用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不得作出含有下列內容的規定:

(一)免除或者部分免除經營者對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承擔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等責任;

(二)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提出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以及獲得違約金和其他合理賠償的權利;

(三)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依法投訴、舉報、提起訴訟的權利;

(四)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消費者購買和使用其提供的或者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對不接受其不合理條件的消費者拒絕提供相應商品或者服務,或者提高收費標準;

(五)規定經營者有權任意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限制消費者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權利;

(六)規定經營者單方享有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

(七)其他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第十三條 從事服務業的經營者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從事為消費者提供修理、加工、安裝、裝飾裝修等服務的經營者謊報用工用料,故意損壞、偷換零部件或材料,使用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或者與約定不相符的零部件或材料,更換不需要更換的零部件,或者偷工減料、加收費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

(二)從事房屋租賃、家政服務等中介服務的經營者提供虛假信息或者採取欺騙、惡意串通等手段損害消費者權益的。

第十四條 經營者有本辦法第五條至第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其他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予以處罰。

第十五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其他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單處或者並處警告,違法所得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過三萬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六條 經營者有本辦法第五條第(一)項至第(六)項規定行為之一且不能證明自己並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屬於欺詐行為。

經營者有本辦法第五條第(七)項至第(十)項、第六條和第十三條規定行為之一的,屬於欺詐行為。

第十七條 經營者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八條 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及本辦法規定對經營者予以行政處罰的,應當記入經營者的信用檔案,並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及時向社會公布。

企業應當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規定,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行政處罰信息。

第二十條 市場監督管理執法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包庇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1996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0號)同時廢止。

來源:西安市場監管

相關焦點

  • 法規修訂||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權益,對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義務,不得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工商總局令第73號)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73號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  局長張茅  2015年1月5日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制止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件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構成僱傭他人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的行為。黃浦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罰款50萬元及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  點評:本案發酵點源自微博「48元一口」(調查發現實際為48元一杯)、「日本遊客」、「天價茶」等吸引眼球的表述。該微博發布後,輿論高度關注。
  • 南寧發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在這個答案揭曉之前,今天,南寧市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發布!為進一步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震懾不法經營行為,增強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南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從全市處理的消費維權案件中挑選出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進行發布:看看哪些企業中招?
  • 全家、母嬰之家等紛紛「上榜」……2018年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十大...
    來源/視覺中國3.15臨近,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今天發布了2018年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十大典型案例,包括全家、贏在起點、母嬰之家、湯姆熊等知名品牌。此次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件,與民生密切相關,涉及房產、教育、醫療、網絡消費等各個方面。
  • 上海市場監管局公布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
    為進一步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增強廣大經營者誠信經營意識,引導消費者樹立依法維權觀念,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現向社會公布近年來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本案中,當事人通過暗藏「機關」的磨粉機短斤缺兩,一味追求經濟利益,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物時可以使用市場方提供的公平秤,並索要發票等消費憑據,注重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 紙蟹雖好,提蟹傷神,這家企業因侵犯消費者權益被處罰
    紙蟹雖好,提蟹傷神,這家企業因侵犯消費者權益被處罰 2020-10-04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關於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侵害消費...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關於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的通報銀保監消保發〔2020〕11號各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各會管單位:
  • 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
    》中提出的「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決策部署,制定並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20〕第5號,以下簡稱《辦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原規範性文件沒有配置相應罰則,對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震懾力有限。《辦法》專章設置了法律責任,解決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違法違規成本較低的問題。        四、《辦法》主要從哪些方面對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進行保護?        《辦法》堅持問題導向,對實踐中反映強烈的問題,尤其是與金融消費者息息相關的八項權利進行了重點突出、有的放矢的規範。
  • 嶽陽市2019年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件
    嶽陽市2019年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件一、銷售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案。2019年1月22日,嶽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舉報,稱當事人某養生館在保健食品銷售的過程中虛假宣傳。2019年4月30日,平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事人作出了沒收並銷毀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的白酒,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五、收取餐位費侵害消費者權益案。
  • 預付卡亂象與消費者權益保護途徑
    與單用途預付卡相關,在實踐中出現了大量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民事糾紛。為此,本文從經營者、消費者兩個角度梳理當前單用途預付卡的種種亂象,解釋預付卡亂象對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分析持卡人權益受侵害的表現形式和原因,並嘗試提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應對方案。  預付卡亂象的表現  虛假宣傳  單用途預付卡在服務行業應用廣泛,大到壟斷性國企,小至個體經營戶均普遍存在。
  • 解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八點重大變化
    而在金融領域,近幾年兩會代表們提及最多、呼聲最高的,就是關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9月18日,首部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法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終於發布。為什麼要專門出臺一部「金融消保法」?金融產品的消費與居民的財富情況息息相關。
  • 315消費者權益日,這些事情你必須要知道!
    月15日,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諮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宣傳活動已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意義深遠的社會性活動。我們究竟該如何維權呢?這些事兒你必須牢記!
  • 【普法】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該如何維權?《食品安全法》有規定!
    【普法】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該如何維權?《食品安全法》有規定!政務 法潤棲霞發布普法動態
  • 「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典型...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自2019年4月1日,「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辦了一批違法案件,現公布典型案例如下:1.四川省宜賓市喻某等人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案2019年6月13日,四川省宜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群眾舉報
  • 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組織作用 不斷提高我國消費維權工作水平
    多年來,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消協組織積極履行職責,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促進消費的一系列部署,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消費者協會的作用,圍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個中心,把握好消費者協會的新定位、新職責,不斷提高消費維權工作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提高我國消費維權工作水平。
  • 央行發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明確8項內控制度(全文)
    來源:央行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令〔2020〕第5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已經2020年9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第6次行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第六章 法律責任第六十條 銀行、支付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應當在職責範圍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予以處罰:(一)未經金融消費者明示同意,收集、使用其金融信息的。
  • 海南將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曉惠)日前,海南省教育廳、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知,將在全省範圍內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開展集中整治。此次集中整治主要針對海南省各類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機構利用合同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海南省教育廳要求各市縣區教育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於培訓機構利用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法定權利的行為堅決予以查處。
  • 「招聯消費金融」存四大不當行為
    10月22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於招聯消費金融公司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指出招聯消費金融公司存在誇大及誤導宣傳、未向客戶提供實質性服務而不當收取費用、對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四大問題。
  • 消費維權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新消費場景、新消費模式的推陳出新,加強消費維權頂層設計,探索消費糾紛多元處理機制,優化消費維權路徑選擇,構建消費者權益保護共治體系,已成為新時期的必然選擇● 社會各界要當好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吹哨人,對於暴露出的各類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切實發揮好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倡導行業企業自覺自律,及時主動分擔化解各種消費矛盾糾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