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考】老師,為什麼先乘除後加減?

2021-12-27 劉老師的數學日記

最近,學生們在學習過乘法的同時,開始接觸乘加和乘減這個知識。

當出示一副圖片的時候,學生要能看出幾個幾,並且要能看出多餘的個數,進而可以用乘加或乘減的算式來進行解答。這就需要學生要能夠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

另外,在含有乘法、加法(或減法)的「混合運算」中,運算順序又是怎樣?

教材中給出的「規定」是:在有乘法、加法或乘法、減法的算式中,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如果只是以「規定」為理由,相信很難說服每位孩子。

當孩子遇到「4×10+7」這樣的算式,很容易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因為這和孩子本身有的經驗「從左往右」算是統一的。

尤其遇到如「10-2×3「這樣的算式,因為按照孩子的經驗,應該從左往右算。這時規定先算乘,再算減法,有些孩子就不理解了。

那我們就結合一個具體的情境去看看:

小胖有10塊餅乾,他每天吃3塊餅乾,吃了2天。小胖還剩下幾塊餅乾?

分步算式應該是這樣:

第一步:2×3=6(塊),先算2天吃掉的餅乾數。

第二步:10-6=4(塊),再算剩下的餅乾數。

列成綜合算式:10-2×3=4(塊)。

如果先算10-2,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因為10塊和2天連單位都不一樣,含義上更是無法運算。

結合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的思路,就能體會到綜合算式先算乘法、再算減法的合理性,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結合實際問題,將「規定」放置在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就容易理解規定的合理性了。

因為混合運算除了可以看作是純數字之間的計算外,還可以有實際的含義,因為除了練習純計算外,更多地還是要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而服務。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也會需要「先加減後乘除」的問題,此時可能就需要加小括號,當然這取決於我們所規定的運算順序。

另外,老師們都會告訴孩子,乘、除法是高級運算,加減法是低級運算。可為什麼乘法就是高級運算?又高級在哪裡呢?

我們知道,乘法是相同加數連加的簡便運算。例如,3+3+3+3+3=3×5。除法是連續減去相同數的簡便運算。

如18-6-6-6=0,也就是18÷6=3。由此可見,乘除法比加減法更高一級,計算效率也提高了。

如果遇到10+4+4+4+4+4這樣的算式,你會怎麼計算?

我們肯定不會一個一個去加,而是自然會想到先用乘法算出5個4,也就是我們將其看成10+4×5。於是先算出4×5,然後再加上10。

也就是說,10+4×5,這個算式表示的含義,不是10加4的和乘5,而是10加4個5的和。可見,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就不僅僅是一種規定,真正體現這個算式本身意義的正確順序,源於我們對快速計算的需要。

由此可見,人們之所以規定「先乘除後加減」,歸根結底是為了計算的簡便。

最後,我們再通過一個數學閱讀課的視頻來進行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
    最近在給孩子上課時發現,孩子的一些錯題中,對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規則不了解,經常出現括號未加,或者計算的時候先加減再乘除。
  • 為什麼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呢?
    在小學階段,混合運算的規則是:有括號,先計算括號中的算式;沒有括號,先乘除後加減。大家都知道這是基本法則,當有一個孩子問你為什麼要先算乘除後加減,你會怎麼幫助孩子呢?有的老師會直接告訴學生,這是數學上的規定。這樣的解釋孩子會信服嗎?規定真的正確嗎?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的本質就是從生活中實例出發,經過加工、提煉,最終抽象出來。
  • 為什麼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算式裡,正確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後加減。
  • 田老師語點234:為什麼先乘除後加減
    為什麼要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我們都知道一道數學題有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定,可是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問: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遇到孩子問你: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學校老師知道如何給孩子解釋這件事嗎?我相信大部分沒有犯錯的孩子,也只是記住了這個規則,並不知道原因。那麼,今天我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則~最初人們約定先乘除後加減,是因為大部分運算中,我們都會遇到先做乘除,再進行加減,對於一部分需要先加減的運算,於是就必須帶上括號。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四道例題來理解。
  • 如何解釋「先乘除、後加減」的道理呢?
    那為什麼要這麼規定呢? 在小學階段接觸這個知識時,老師並沒有告訴我們「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緣由。只是在記憶以及多次計算中,逐步精熟此法則對應的運算順序。但在剛開始學習時,想必大家也出現過計算錯誤的情況,誤算為『先加減、後乘除』,出現錯誤的原因可能與對運算符號的熟悉度有關,也可能是沒有記清楚此法則的規定!究其原因,還是在記憶知識,而不是理解「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的道理! 那如何做,可以幫助理解「先乘除、後加減」運算法則的道理呢?
  • 為什麼要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本文節選自《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大家都知道,在既有加減又有乘除的混合四則運算中,要按照 「
  •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為什麼除數不能為0?
    寫在前面,數學的學習,概括為三個步驟,簡稱為3w:what:
  • 為什麼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史寧中教授在《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一書中指出:「小學階段,數學中所有的規定都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如果我們回到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就很容易理解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了。例如,1本筆記本5元,1個書包20元,小軍要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要用去多少元?列出綜合算式是20+5×3或者5×3+20,它所表示的數量關係都是:筆記本的錢數+書包的錢數=總錢數。
  • 顧志能與教學創新·感悟//我們這樣教「先乘除後加減」
    「先乘除後加減」,老師們大都認為,這是一種規定,課堂教學中沒什麼值得可研究的。為什麼要這麼規定?學生聽到這樣的規定,有沒有什麼疑惑?如何讓學生的疑惑暴露出來,並利用這種疑惑引導學生開展探究,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規定背後的數學道理?在「學生提問,以問引學」的思路驅動下,我們作了一些嘗試。
  • 混合運算為什麼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在混合運算中,關於運算次序有兩個基本法則:有括號,先計算括號中的算式;沒有括號,先計算乘除後計算加減。可是,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呢?這樣的規定合理嗎?如果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那麼合理性表現在哪裡呢?為了述說這個合理性,就必須回到現實世界,因為我們已經反覆說過,小學階段數學的一切概念和法則都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第一個算式是什麼意思呢?
  • 講道理|先乘除後加減的混合算式,小朋友給乘除添了括號,可以嗎?
    :像這種解決問題,列的是乘除與加減的混合算式,有沒必要和孩子們強調乘除法不要添加括號?☆☆☆但是老師也提出,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乘法結合律,出現a×(b×c)=(a×b)×c的表達,等號的右邊,不是也添加了一個不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括號嗎?因為(a×b)×c添加不添加這個括號,明明(此處」明明「,明明有兩種含義啊)都是先算左邊的a×b。
  •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四則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理解型學習
    很多時候,孩子們靠記憶來學習算術計算的規則,例如「先乘除後加減」、「加法乘法可以換順序,減法和除法不能」、「加法去括號不需要改變括號內加減法運算的符號
  • 學習單||我們一起做學習單之《乘除與加減混合運算》
    《乘除與加減混合運算》二3班上交26人,二4班上交25人。一、為什麼做這些題和怎麼做?
  • 二年級下冊數學:口算500題(加減運算、混合乘除),小同學請練
    二年級下冊數學:口算500題(加減運算、混合乘除),小同學請練在低年級數學的學習中,小王老師便宜,同學們一定要拿下數學運算這類題型。在二年級數學的學習中,同學們會遇到幾種運算,算是之前加減法的提升版本,運用的都是比較常見的方法。當然,小學數學運算雖然簡單,很多同學一看就會,但是最容易犯的小毛病就是,太粗心了,明明可以拿滿分,卻要丟分。因此,小王老師就整理了一套二年級下冊數學:口算500題(加減運算、混合乘除),就請小同學們多練練吧。
  • 上聯:加加減減有乘除
    數學在小學時就開始學習了,小學的數學不僅有加加減減的,而且還有乘除的算法需要學習。讀小學時最簡單的是加減法,學好加減法後就開始學習乘除法,一步一步打好基礎學好數學課。加加減減有乘除,邀請你來對下聯。
  • 如何學好三年級數學—乘除法篇
    三年級下學期的數學筆算除法和乘法,課時已經基本學習完畢。筆算乘除法的重要性,在加減運算後,是整個小學數學的又一重要基礎,如果不能完全準確掌握,搭建數學大廈將不切實際。一、弄明白達標及所需要基礎知識:1.學習完乘除法後,作業的達標標準是什麼。請看下面兩幅圖:2.學習這部分課程需要牢固記憶的基礎知識有萬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表。
  • 由加減到乘除,家長該如何指導?
    孩子進入二年級,會開始接觸乘除法。乘除是對某種特殊加減運算規律的提煉,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從加減過渡到乘除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對於孩子,真的如此嗎?我們都知道,乘除是某種特殊加減運算的規律提煉。從加減到乘除,在大人看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於孩子而言其實是一次抽象思維的提升。
  • 分式的乘除法新課課件,預習複習有它就夠了
    分式的核心部分是分式的計算,為什麼說計算對於分式非常重要呢?主要是數學除了一個邏輯能力之外還有一個計算能力,所以分式不僅包括分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加減,還有分式與分式方程,這一講當中我們先學分式計算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式乘除,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分式的乘法新課的知識點課件,有了它預習複習就省事多了。
  • 二年級數學下冊,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 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好是有先加後減的也有先減後加的。混著來。讓學生找運算規律,先算誰後算誰(也就是先計算哪一步,在計算哪一步)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第一印象,為下一步的脫式計算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最後總結,想這樣的算式給它起個名字叫「綜合算式」,關於綜合算式的計算是有過程的,也是有格式要求的,它分為兩步計算。通過剛才舉例學生已經知道先算哪一步了,但是有些同學就像是水壺裡煮餃子——有口倒(道)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