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成了家裡的「老大難」,愁壞了很多家長。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胃口那麼好,吃得那麼香呢?
孩子不愛吃飯,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做的飯菜好不好吃。不好吃的飯菜也有人吃得津津有味,但好吃的飯菜,顯然更能刺激人的胃口。
其實,做出香噴噴的美食,也不需要很多廚藝,只需要在調料上動點手腳就可以了。
有些人的廚房裡,除了油、鹽、醬、醋,就沒有其它調料了。這麼簡單的調料,能做出什麼美味的菜餚呢?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調料雖只是配角,但卻又至關重要。
有些人的廚房裡正相反,各種做菜用的調料、醬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只要把食材準備好,往鍋裡一倒,再加入相應的調料、醬汁,翻炒或蒸煮片刻,就可以開飯了。
這些調料、醬汁確實讓做飯變得更簡單,尤其是廚藝小白,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做一道菜,味道還不錯。但是,這些調料醬汁,使用了大量的化學物質,雖然都在國家的允許範圍內添加,但這些物質,除了帶來各種不同的味道,並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甚至有些還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比如,大多數調料醬汁中,鹽、糖、油的含量都比較高,這些成分過多,對身體有負面影響;還有其它增香的物質,也可能會帶來代謝上的負擔。
久而久之,我們的脾胃被累壞了、味蕾麻木了,需要更濃烈的味道才能刺激食慾,普通食物、正常的味道,已經無法讓我們打開胃口。莫說小孩,就連大人,也面臨「無飯可吃」,吃什麼都不香的局面。
中國傳統的烹飪方法,不僅講究色香味俱全,更講究營養健康。以前使用的調料,幾乎都是天然的,比如醬油、醋都是用糧食發酵的,而不是勾兌的;比如用八角、茴香、桂皮、豆蔻、草果、陳皮、白芷、高良姜等香辛料來提升菜餚的香味,這些調料,不僅能增香,更是保養脾胃的良藥。
比如,拉肚子常用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裡面含有陳皮和白芷;治療胃脹胃痛的中成藥香砂養胃丸,用到了陳皮、砂仁和豆蔻;脾腎陽虛而腹瀉不止的人,吃的四神丸裡含有肉豆蔻;胃寒胃脹的人用到的良附丸,只有兩種材料,其中一種就是高良姜;風寒感冒的經典藥方桂枝湯裡,桂枝就是主角;腎陽虛的人常吃的桂附地黃丸,裡面就有燉肉常用的肉桂……
元代名醫忽思慧撰寫的《飲膳正要》,記錄了很多養生的食療方,肉類的烹飪幾乎都要加入草果,桂皮、丁香、豆蔻等也是常用的調料。元代的統治者是草原民族,受環境所限,以肉食為主。但吃肉多了會對身體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為了消除這些影響,當地的大夫們就要想出一些應對方法,烹肉時加入這些具有醒脾開胃、消食化積、理氣化痰的香料,就是簡單又實用的方法。
有些孩子不愛吃飯,跟脾胃虛弱有關。孩子的生理特點本身就是脾虛的,如果餵養不當,脾胃更虛,更沒有食慾,消化更不好了。這些香料,基本上都是針對脾胃的藥,有的消食化積,有的開胃醒脾,有的溫中散寒,有的理氣化痰,把脾胃修復了,胃口不就恢復了麼。與其另外花更多的錢給孩子買益生菌、消食片、保養品,不如先給孩子提供合適的飯菜。
我們可以效仿古人,把廚房裡五花八門的化學調料醬汁,恢復成傳統的天然香辛料,一邊吃飯,一邊助消化;一邊補營養,一邊健脾胃,吃得更香,消化得更好,營養吸收得更多,身體負擔更小,豈不是更好。
要學會搭配使用那麼多香料並不容易,但我們現在有很多現成的燉肉料包、香料粉等,比如五香粉、十三香、二十六香等,用起來簡單方便,味道好,對脾胃也好。今天教大家用十三香做一道叉燒肉,簡單方便味道好,吃法多樣很開胃,這樣做給孩子吃,愛上吃飯不是難事。
材料:梅花肉300g,蔥4-5根,十三香粉、白胡椒粉、生抽、蠔油、老抽、糖、鹽、油、米酒適量。
做法:1、將梅花肉切成厚片,蔥洗淨,只留蔥白。
2、將蔥白、1小勺十三香粉、少許白胡椒粉、1勺生抽、1勺蠔油、1勺老抽、1勺米酒、1小匙糖、1小匙鹽、少許油倒入肉片中,用手抓勻,醃製半小時-2小時。
3、油鍋燒熱,將醃好的肉倒入鍋中,炒至肉表面微微發焦,倒入開水,差不多沒過食材,蓋上蓋子,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燜45-60分鐘。
4、掀開蓋子,想要多留點汁,可以直接關火;想要幹一點,可以開大火收汁。盛出即可。
1、梅花肉是肥肉零散分布於瘦肉中的豬肉,肥瘦比例適中,用來做叉燒肉,口感和味道最好。如果有減肥減脂的需求,可以選擇瘦肉。
2、肉切太厚太大塊,不容易入味,切得太小太薄,燜煮之後體積太小、水分流失多,口感也不是很好。大約切成1cm厚的肉片最合適。
3、十三香也可以用五香粉、二十六香等其它香料粉代替,味道不完全相同,但都能給肉帶來濃鬱的香味,也有開胃醒脾、消食化積的作用。
4、可以一次性多做一些叉燒肉,裝到密封盒中,放在冰箱裡冷藏,可以吃幾天。
叉燒肉可以切成小塊直接當熟食吃。比如晚上臨睡前,將米淘洗好,放入電飯煲中,預約定時,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就有一鍋熱乎乎的粥,再把叉燒肉拿出來切片,加熱一下,再配一份青菜,就能享用一頓簡單卻不失營養和美味的早餐了。
還可以和玉米粒、豌豆、黑木耳、香菇、胡蘿蔔等一起放到米裡,蒸煮成米飯,超級開胃呢。
也可以再搭配尖椒、蒜苔、豆角、杏鮑菇、木耳、蘿蔔等菜炒一下,做成一道新的葷素搭配的菜。
喜歡吃麵條,可以先將麵條用清水煮熟,撈起放入碗中,再燙一把青菜,鋪在麵條上,叉燒肉連汁帶肉加熱,將叉燒肉切成條或小塊,鋪在麵條上,再淋入一些叉燒汁和少許香油,撒上一點蔥花,香噴噴的叉燒面就做好了。或將青菜、叉燒和麵條一起放到鍋裡,煮成湯麵,也很清香爽口。
材料:叉燒肉100g,玉米粒75g,胡蘿蔔100g,幹香菇5朵,黑木耳5g,豌豆75g。大米100g,大黃米50g。
做法:1、大米和大黃米混合在一起,並淘洗乾淨,放入電飯煲中,加1.5倍水。
2、叉燒肉切成肉丁,幹香菇和黑木耳提前泡發、切碎,胡蘿蔔去皮、切丁,玉米粒和豌豆洗淨。以上材料全部放入鍋中,倒入2勺生抽,和米攪拌均勻。
3、蓋好蓋子,選擇「煮飯」鍵即可。
4、電飯煲停止工作後,開蓋,將飯和各種食材拌勻,盛出即可。五彩繽紛又香噴噴的叉燒飯就做好了。
1、大米裡加了一部分大黃米,是為了粗細搭配,增加粗糧的攝入,減少純碳水化合物的食用量。粗糧中含有精米中被浪費掉的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粗細搭配,既能補充一部分損失掉的營養,又能調節口感。
2、泡幹香菇的水不要倒掉,靜置片刻後,將上層澄清液過濾出來,倒入鍋裡煮飯,使米飯味道更鮮美。香菇這個「香」字,就是因為它本身含有很多鮮味物質,能帶來濃鬱怡人的香味。所以,不只香菇能增香,泡香菇的水也是天然調味汁,燜飯、炒菜、拌餡、煲湯都可以用。
3、玉米、豌豆、香菇、木耳、胡蘿蔔等食材,既有豐富的色彩,又有獨特的風味,鮮豔的顏色同樣能刺激食慾,葷素搭配又使營養更均衡。而且,肉、菜都切成丁,也更利於咀嚼和消化,尤其對於孩子來說,更有好處。
4、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用其它食材替換,但土豆、山藥、芋頭、紫薯等澱粉含量較高的薯類儘量少用,如加入了這些薯類,大米的量要適當減少,以免碳水化合物超標,反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部不適,或引起脹氣、腸鳴。
5、想當早餐吃,可以將所有食材準備好,放入電飯煲中,選擇「煮飯」鍵,再預約好時間,第二天一大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而是美味。早上不用花一分鐘,就有現成的營養早餐吃,是不是很美呢。
導致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很多,有身體因素,有心情影響,而最直接的,是飯菜的味道和口感。
很多孩子不愛吃飯,主要原因或首要原因,是家裡的飯菜不合胃口。要把飯菜做得好吃又開胃並不難,先把家裡廚房的調料換一換,把化學醬汁恢復成傳統的香料、香料粉,一邊吃飯,一邊養脾胃,飯吃飽了,脾胃也養好了,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方法,大人小孩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