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兒童早期幹預計劃來「養育兒童」會更健康嗎?值得深思!

2020-12-13 康靈小管家

根據6月10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旨在預防吸毒和犯罪和支持健康發展的青年計劃不僅可以為參與者,而且可以為孩子帶來持久的收益。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問題行為和積極青年發展計劃主任卡爾·希爾說:「這是第一項發表的研究,表明一項廣泛實施的兒童早期預防計劃可以對下一代產生積極影響。」 。「以前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的幹預措施可以很好地證明成年後的益處。這些結果表明,益處也可以擴展到下一代。」

在這項研究中,希爾和華盛頓大學的合作者評估了父母在1980年代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參加了「養育健康兒童」計劃的孩子。

坐落在公立小學在西雅圖服務高犯罪率街區,該方案是第一批來測試問題的行為可能與教師,家長和兒童的專門培訓可以防止想法。

參與這項研究的希爾說:「向老師們講授如何更好地管理教室,向父母講授如何更好地管理家庭,向孩子們講授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決策能力。」開發項目,在1990年代,當時在UW任教授。

先前的研究表明,到18歲時,參加該計劃的人比不參加者表現出更好的學習成績,並且不太可能從事暴力,吸毒或不安全的性行為。到30多歲時,他們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更遠了,他們的經濟狀況往往更好,並且在心理健康評估中的得分更高。

支付費用的學校課程

希爾說:「我們開始考慮,如果他們長大後成為健康的成年人,也許他們也是更好的父母,也許我們可以衡量對孩子的影響。」

從2002年開始,研究人員開始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跟蹤計劃參與者的長子,並為他們的老師和父母做調查,並從6歲開始對他們進行年度訪談。

總共對182個孩子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72個父母參加了該計劃的孩子和110個父母沒有參加該計劃的孩子。

那些父母參加了RHC的人在出生後的頭五年中發育延遲較少,行為問題較少,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症狀較少,並且教室的認知,學術和情感成熟度更高。在青少年時期,他們報告使用毒品或酒精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合著者詹說:「我們已經知道,如果您能夠防止孩子參與刑事司法系統,從事未成年飲酒和吸毒以及遭受抑鬱和焦慮之苦,則可以為政府和家庭節省很多錢。」華盛頓大學社會發展研究小組助理主任貝利。「我們的結果表明,這些程序通過提供跨代效應,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好。」

希爾是行為科學研究所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他指出,父母在80年代參加該計劃的孩子也表現出較少的「對立蔑視」和「外部化行為」,這是生活中嚴重暴力的兩種常見先兆。這表明此類幹預措施可能在遏制學校暴力浪潮中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項研究是僅在該國一個地區進行的非隨機對照試驗,需要重複進行,才能得出廣泛的結論。

但是在大流行中,當青年人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呈上升趨勢,而預算卻被削減,而立法者可能傾向於將預防工作置於次要地位時,希爾希望調查結果能傳達信息。

「通過現在對孩子們進行投資並繼續對他們進行投資,我們可以使下一代在下一次全國緊急情況到來時變得更有韌性。」

相關焦點

  • 錢雨,何夢瑤:美國早期幹預研究的啟示:支持處境不利兒童
    雷蒙(Ramey C)等人將早期幹預定義為一系列廣泛的旨在促進兒童發展的活動。[1]美國哈佛大學學者肖克夫(Jack P. Shonkoff)認為,科學的早期幹預研究對弱勢兒童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有效的早期幹預可以通過改變風險與保護之間的關係,來改變兒童發展的進程,從而有利於產生更具適應性的發展成果」[2]。
  • 兩岸專家學者齊聚江西探討發育障礙兒童早期幹預
    11月2日,由臺塑企業暨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華泉小村早期幹預研討會在江西鷹潭舉行。 吳鵬泉 攝中新網江西鷹潭11月2日電 (吳鵬泉)來自海峽兩岸特殊教育領域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康復機構代表2日齊聚江西省鷹潭市華泉小村,共同探討發育障礙兒童早期幹預問題。當日,由臺塑企業暨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華泉小村早期幹預研討會在此間舉行。
  • 「建學修校」讓早期教育離留守兒童更近一些
    在將近一年半的家訪幹預後,小阿依逐漸克服了孤僻心理,變得開朗活潑起來。現在,退出項目的小阿依不僅在家裡很乖巧,幼兒園的老師們也頻頻稱讚。「小阿依只是慧育中國計劃中的一個普遍案例。」慧育中國計劃的負責人介紹,以入戶家訪為主,輔助以親子活動的方式,針對貧困地區農村6-36個月嬰幼兒家庭不利的早期養育環境,為兒童家庭提供有質量保證的早期養育指導。
  • 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開始——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圖書推薦
    2020.08.25殘疾預防日今年的主題是: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開始。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幹預,和特殊孩子一起成長!《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特別適合家長、教師學習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兒童出現的各種行為問題,更適合心理、教育和兒童精神衛生等相關專業人士深入了解應用行為分析的原理及應用。
  • 兒童早期語言幹預的必要性
    無論是遺傳因素還是環境因素所致的語言障礙,一定是越早發現越早幹預。眾多研究明確兒童早年的語言師和其他專業人士及兒童的父母有機會去建立融洽的關係。但語言發育障礙幹預效果也有限,有一些患者即使給予了規範的幹預,但恢復的效果不是十分滿意。
  • 研究|財科院專家:巴西兒童早期發展調研啟示
    目前,「快樂兒童」計劃每個兒童一年的成本約為900雷亞爾(約人民幣1500多元)。牽頭部門及服務內容該項目由公民部牽頭實施,醫療衛生、社會援助、教育、司法和文化等多部門配合。具體通過社區提供以下綜合服務:一是健康服務。
  • 兒童生長發育早期科學幹預
    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孩子的健康成長發育一直以來是社會和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春期性發育、身高和心理等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梅州市人民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溫志園表示,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應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及時診斷和幹預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讓孩子們茁壯成長。如何判斷孩子發育是否遲緩?「很多有生長障礙的孩子在幼年與正常孩子無異,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溫志園說。
  • 兒童早期發展事業進行時 強化共識 整合資源
    其中,兒童早期發展問題在中國農村地區更為重要。因為,中國農村的人口出生率明顯高於城市。若要關注中國0-3歲兒童早期發展問題,中國農村的發展現狀是主要課題之一。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計劃(REAP)是一個從事項目影響評估的組織,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西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機構聯合發起,它的目標是為中國教育、健康和營養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 湯臣倍健攜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推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計劃
    項目實施過程中,雙方還將就嬰幼兒營養的重要性共同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一起傳播基於證據的知識並呼籲支持性的環境,讓不同環境下的兒童都能公平地獲得適當的營養支持。「生命早期」指從寶寶胎兒期至24個月間的最初1000天,這一時期被稱為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多項研究表明,在生命早期採取科學的營養幹預,將對嬰幼兒生長發育,乃至青少年期的健康和預防成年慢性疾病產生積極的長遠影響。
  • 殘疾預防:事關兒童,及早幹預
    2020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今年主題是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01家庭中如何早期發現孩子發育異常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發育裡程碑,家長可以通過這些發育裡程碑來觀察分析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更好地養育孩子。那麼孩子在0-6歲之間都會經歷哪些具有標誌性的發育裡程碑呢?
  • 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服務覆蓋全市
    昨天,記者從市衛計委獲悉,本市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服務已實現全覆蓋,16區已全部建立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通過篩查幹預等手段,對0至3歲兒童進行健康保健監測,提早發現疾病,及時轉診。    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簡稱IECD)是指針對0至3歲嬰幼兒身心生長發育特點開展科學的綜合性幹預。
  • 關於發展遲緩兒童早期幹預的方方面面 家長的選擇很關鍵
    其實若能透過早期幹預的介入,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福利服務等,可能使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減輕,甚至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經過早期幹預而趕上,減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家長在早療整體的服務過程中也是扮演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家庭面臨醫療評估診斷時,混亂與痛苦將會衝擊家庭運作、單以兒童為中心常導致忽略家庭的需求.
  • 周長奎:重視兒童早期康復 為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重視殘疾人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兒童時期發生的殘疾對人的生存、發展有十分嚴重的影響,加強早期幹預,做好早期康復,對預防、控制兒童殘疾的發生、發展有十分重要、緊迫的意義。
  • 樂高集團攜手救助兒童會:鄉村兒童早期發展雲南項目邁入第二年
    昆明2020年11月20日 /美通社/ -- 樂高基金會、樂高集團與國際救助兒童會(英國)北京代表處(簡稱救助兒童會)於2019年宣布建立了一項為期三年,捐贈金額約為1500萬丹麥克朗的合作項目,旨在幫助中國雲南省鄉村地區3至6歲兒童通過玩樂獲得高品質的學習與發展機會。
  • 什麼樣的兒童遠視要早期幹預?
    很多近視父母擔心自己的寶寶肯定會遺傳自己的近視度數。其實沒有那麼恐怖,嬰幼兒的近視眼很少,僅有1%-1.5%,而90%以上的學齡前兒童是遠視,當然,其中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的,是眼正常發育的表現。南京愛爾眼科醫院兒童眼病學科帶頭人劉虹主任提醒:異常或病理性遠視是導致兒童視力低常及眼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應進行早期幹預。劉虹介紹,學齡前兒童的眼睛在生長發育中有一定的生理遠視,是眼發育的正常過程,它的正常值為:3-4歲遠視200度以內,4-5歲遠視150度以內,6-8歲遠視100以內,超過正常範圍的,則為異常的或病理性遠視。
  • 兒童成長發育早知道:早期幹預是什麼?|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通過這種措施,希望使兒童在體格、運動、智力、語言、行為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廣義來說,早期幹預就是針對所有孩子的早期發現,包括: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訓練;狹義來講,就是針對有高危因素的孩子,重點監測篩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的一系列豐富刺激和康復訓練活動,以達到減少傷殘兒發生、提高兒童健康素質、給予適當家庭的指導,讓他們儘快回歸軌道的目的。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早幹預
    2020-10-10 09:39:38 來源:央視網原標題:【世界精神衛生日】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早幹預央視網消息: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當中,約3000萬人受到了各種
  • 啟志教育特殊兒童幹預課程 把握早期幹預黃金時期
    孩子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症,很多家長都覺得會被人看不起,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親朋、同事和鄰裡。此外,家庭生活和工作也都因這個特殊兒童受到各種挑戰,父母會陷入絕望,飽受煎熬,更擔心等到自己老了走不動的那天,不能自理的孩子可怎麼辦?
  •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打造兒童康復幹預領域的「三好機構」
    (圖為:美國國家自閉症中心報告中被證實的14種幹預方法)近40年來,隨著全球兒童精衛疾病的高發,及康復教育方法有效性的被證實,兒童康復教育產業高速發展。在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倡導以IEP(個別化教育計劃/方案)為主導的教育,老師嚴格參照美國幹預教育程序及14種有效的幹預方法制定課程,即:專業評估+嚴謹的IEP報告+科學的幹預方法結合,讓孩子處於「有計劃、有系統」的訓練環境中,得到專業的指導。北醫腦健康的IEP教育還強調解決孩子生活自理、學校融合等實際問題。
  • 北京兒童早期發展基地建設標準出臺
    宣傳冊隨出生證發放從2011年開始,本市衛生部門就開始陸續在各區縣建設兒童早期綜合發展中心。目前,全市16個區縣都設有這樣的中心,為0至6歲孩子提供健康監測。中心裡設有生長發育監測室、兒童早期綜合發展評估及指導室、心理行為測試室、營養評估諮詢指導室、語言評估幹預室、食物過敏測試室、康復幹預訓練室、聽力篩查室、視力篩查室、口腔診療室等。但兒童早期綜合發展中心在家長中的知曉率並不高。為此,市衛計委出臺《北京市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示範基地建設標準》(試行版),提出覆蓋率、宣傳率、服務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