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有多可怕?最全防內卷寶典指南

2020-12-25 愛投局

前幾天有個女孩相親,帶了23個親戚蹭飯,總共4桌。結帳時男方發現帳單居然19800元,內心當然是崩潰的,買單當然是拒絕的。事後經過勾兌男方同意支付女方相親女這桌的4千多,但23個親戚蹭飯的單堅決拒絕。據說,假如這些親戚沒去蹭飯,倆人成了,以後的婚姻也會演變成內卷式婚姻。

現在是防火防盜防內卷的時候,內卷無處不在,默默傷害人生。那究竟什麼是內卷?內卷 involution,是evolution,即進化的反義詞,寬泛加概括而言,就是進化停滯只有消耗的過程,或者沒有外部收益只有內部消耗的趨勢或過程。比如人的一生從嬰兒到成人是盛開期,成人期是內外價值交換期,從身體到社會價值都沒有產出只有消耗的餘生階段,就可視為生命周期的內卷期。內卷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表現?怎麼防內卷呢?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還有哪些現象屬於內卷想要吐槽,還有哪些內卷無能為力卻想要嚴防?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哈~

相關焦點

  • 一本教育內卷「葵花寶典」轉瘋了……
    家長們是有多雞血?想起最近有這麼一段話在家長群裡被轉瘋了:江湖中有一本葵花寶典,大家都想得到它。因為得到之後,可以天下無敵,但如果有一天,葵花寶典被公開了,人人都有機會練。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會成為一個災難。因為一個人擁有時,練不練是一個人的事。大家都擁有,練不練就不由自己決定了。
  • 全網都在擔心的內卷,到底是怎麼捲起來的?
    上世紀爪哇島上的農民也走上了類似的套娃之路,因為島上的耕地有限:島民拼命種地——餬口之後生娃——孩子多了餓肚子——島民更加拼命種地——餬口之後生娃......為了養更多的人,大夥們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氣在那有限地上耕作,也就是種得更密。但地就那麼大,總有個極限吧。
  • 內卷人,內卷魂,卷到最後不是人
    去年下半年,不知道具體是哪個時間節點開始,「內卷」這個詞像是被公關團隊在全網買了熱搜一樣在全網被推送到我的面前。萬事皆可內卷,飯圈內卷,食物內卷,甚至於在某乎一篇關於「如何放一個更優質的屁」的提問下看到評論區寫滿了「放屁內卷」。所以,究竟什麼是內卷?
  • 內卷的可怕,讓人細思極恐
    內卷,是以消滅競爭者為代價,導致全體幸福感降低的一種惡性競爭。
  • 內卷時代的抗卷指南
    其實自從去年馬老師那句996是福報,就已經能感受到網際網路行業的內卷了。「百度資深研發工程師」知乎用戶「日拱一卒」認為,網際網路天生具備壟斷屬性,一旦成為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即可獨佔利潤。老二、老三還能喝點湯,後面的則可能輸掉底褲。每個團隊都只能拼命加快產品迭代、更快地佔領市場。
  • 教育「內卷」,不得不捲?
    教育「內卷」,不得不捲?」,不得不捲?在應試教育的思維框架內,人們都會選擇後者。因為沒有人願意承擔考試排名「一分一操場」的風險。可見,應試教育導致教育的「內卷」將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妨礙學生健康成長。
  • 比「內卷」更可怕的是,無休止的販賣焦慮
    咱們中國的農民是需要起早貪黑、精耕細作,不像西方國家,農業完全工業化代替,像犁頭、扁擔、石磨等這些農業工具是根本見不到的,只有中國有。 這麼多年,咱們中國的農業技術一直重複著低水平化、精細化、複雜化。
  • 中國蹦迪圈已經快被「內卷」給卷死了.
    現在你盤女生,你不訂一張卡座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有時候你還得開香檳王或者黑桃A。為什麼呢?因為其他所有男生都在開卡、開黑桃,卡上都擺了神龍套,你要是不也這麼幹,就競爭不過他們。拋開性別,我們再說說整個蹦迪圈的內卷。以前蹦迪其實很簡單,沒什麼套路、魚、行情這些詞。
  • 越耍小聰明,內卷越嚴重,卷上加卷就是踮腳效應
    最近,莫名其妙的,「內卷」一詞火了,好多人搞不清究竟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是蒸花卷時候的內卷或外卷手法,那是中式麵點師的基本功之一。 有人做過歷史統計,咱家的歷史上,但凡人口接近或超過8000萬,便會發生戰爭,說到底,就是生存資料不夠分了,於是通過最殘酷的方式重新達到人口和生存資料的平衡。這也是內卷到極限的能量釋放。 比如,明朝初期,總人口大約6000萬,但到了中期,內卷就已經很嚴重了,明中期散文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記載: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東張西望(12)/說文解詞(5):內卷 · 外卷 · 卷積
    解構:內卷 Involution (退化)內卷是個妥妥的外來語,對應的英語單詞是involution,翻譯的既生硬又生動。「內」是前綴「in-」的翻譯,「卷」是詞根「vol」的解釋。生搬硬造之下,雖不朗朗上口,倒也容易理解,一目了然。
  • 刷爆朋友圈的「內卷」,90%的人沒看懂
    而後「內捲化」成為了中國社會學研究裡被頻繁使用的詞。  內卷被中文引入後,人們的關注重點變成了「勞動邊際報酬遞減」,從這時候起,人們對內卷的解讀,就聚焦在了「存量」和「競爭」。  「大家都不去創造新價值而是想辦法搶存量。」假設有10個人分一塊大蛋糕,開始每個人都心平氣和慢慢吃,都很滿足。
  • 「內卷」走紅,你的職場有沒有遭遇「內卷」?
    遭遇內捲化的職場和白領們經常關注一些微博職場熱門話題的人們,可能看到過網友「內捲化」的吐槽。比如某發達省份一所中學招聘教師,投遞簡歷者多數是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碩士博士,於是評論中出現了這樣的說法:「超級內卷」「這也太卷了」「名校碩博卷在高校也就算了,都卷到中學去了」。
  • 內捲化焦慮
    所以,農耕計劃經濟與內捲化制度是相伴而生的。內捲化制度概括起來有三:階級固化、產權限制及信息壟斷。古代歐洲與印度、日本通過制度及宗教固化階級。古代歐洲是一種典型的封建體系。國王靠家族及聯姻管理城邦國家,貴族在封地裡世代經營,不需要文官體系及職業軍人。在等級森嚴的制度中,爵位可以世襲,底層人永遠也不可能躋身到上流社會。
  • 【005】別再開口閉口就是「卷」了!(1)
    正如剛才所提到的那樣,當正常的努力都被貼上了道德標籤,被冠以「卷」的稱號之後,試問還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走自己的路,規劃自己的人生,不受他人幹擾?       「內卷」一詞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 3歲孩子們的內卷:你現在上的幼兒園,決定未來上的大學
    社畜形容自己被「卷」了,這來自大環境。但可怕的是,這種內耗越來越低齡化。01「你家孩子上什麼幼兒園,決定未來上什麼大學。」這句話在育兒圈並不陌生。一位住在上海、剛生完小孩的媽媽表示:「你不知道現在育兒有多卷,幼兒園默認要達到小學3年級水平……全靠家長自己教。」以前讀幼兒園,就是把娃放進學校,完成初步的智力開發。
  • 3歲孩子們的內卷:你現在上的幼兒園,決定未來上的大學
    社畜形容自己被「卷」了,這來自大環境。但可怕的是,這種內耗越來越低齡化。01「你家孩子上什麼幼兒園,決定未來上什麼大學。」這句話在育兒圈並不陌生。一位住在上海、剛生完小孩的媽媽表示:「你不知道現在育兒有多卷,幼兒園默認要達到小學3年級水平……全靠家長自己教。」
  • 今天,你內卷了嗎?
    在新浪微博,就有#內卷#、#內捲化#、#教育內捲化#、#人類學家項飆談內卷#等十餘相關個話題;在知乎,有關內捲化的話題討論中,有超過5000人關注,600多個問題討論,近300篇精華內容。在微信公眾號有關內捲化的文章如《內捲化:一個學術名詞如何贏得考生、社畜和時代的共鳴》、《原創 | 內捲化趨勢:當下是人類歷史最糟糕的時代》等多篇熱文閱讀量均超過10萬+,微信公眾號搜索內捲化一詞,默認排序的前十篇文章閱讀量也均過萬。
  • 少年時代的內卷
    有人跟我抱怨,要求三千字的論文,周圍的人從來不嫌字多,往上寫到五六千,就算破萬,也不稀奇。 如果我抱怨內卷,總會有虔誠的信徒換著花樣,直截了當地,或者委婉曲折地指責我討厭內卷,究其根本,是因為我競爭不過。我若是為此辯駁,就正中他們下懷,況且壓根爭辯不過;我要是不說話,卻又像被人戳中痛處,好讓人把我的度量當作了妥協。
  • 哪有什麼全民內卷,都是自己「卷」了自己
    什麼是內卷說起內卷,不得不澄清一個事實。在這裡必須強調一句,我之所以說內捲化只存在於中產階級,因為中產階級家長才給孩子加了過分的冗餘、低效的負擔。沒達到中產階級的家庭,還處在把孩子留守的狀態,對於這些家庭,反而是應該適當輔導和關注下孩子學習的。這就又呼應了文章開頭,一個階級一個方法,就跟一個病一種藥方一樣,別隨便拿著別人的方子亂吃藥。
  • 無處不在的 「 內卷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何為 「 內卷 」 ?這其實是一個新詞,你要是非要找什麼官方權威解釋,我是愛莫能助。先來給你們看看在華為這篇內部文章中,比較書面化的說法吧。「 內卷 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或繞圈圈」。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