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通與中和」 萬物啟蒙2019年度全國聯盟第四屆學術研討會暨重慶巴蜀常春藤學校第二屆學術年會,將於11月22日至24日在重慶巴蜀常春藤學校召開。屆時李康華老師將做主論壇演講。會議詳情請至文末查閱。
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追求理解的課程設計,是由美國教育專家Grant Wiggins與Jay McTighe 所倡導的一種課程與教學設計理念。它強調對大概念的理解,要求教師從期待達到的效果出發,從知識和技能兩個角度明確預期的結果以及能夠體現技能和概念理解的評估任務,來逆向設計教學過程。可遷移學習技能:對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優勢與局限的深度探究與思考
主要概念:科學歸納法、實證主義、科學與偽科學、證偽法、範式轉移、科學猜想、同行評審
教學內容與材料:原子轟擊實驗視頻、黑箱實驗操作與反思、撲克牌遊戲、中醫論爭
而課程的整體規劃和設計,我推薦整體-部分-整體的框架模式:在課程的導入階段,很多老師都會讓學生從質疑開始,對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觀點或理論進行質疑,然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與界定,並對獲得知識的認知方法做簡單梳理,再引入個人知識與共享知識、知識論斷與知識問題的討論,最後介紹知識框架,並讓學生使用知識框架開始對一些現實情境及知識領域初步進行分析。對於具體的知識領域的學習,IB一般建議把知識領域與認知方法整合在一起,每一個知識領域的探究都應當在某個階段引入知識框架這一工具,進一步而言,在對不同知識領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逐漸形成使用知識框架進行考察的習慣和能力。在學完IB要求的至少六個知識領域之後(也可以對8個知識領域都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我建議一定要花一定的時間(至少一個月)對知識和TOK課程再進行整體反思。比如,可以通過以下這些概念對各個領域的知識進行橫向比較:對真理的反思: 確定性證據普遍性驗證解釋客觀與主觀效度與信度
對生命的探索:生命 權威選擇 意義 意識 價值觀 刻板化印象
對群體文化的反思:文化信念權威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 語境 中國智慧
對個體思維方式的反思:方法模型 假設 思維方法創造性 事實與假設 論證
另外,即將在2019年出版的認識論課程新大綱提供了30個『TOK prompts』,這些prompt將被用在新的內部評估模式TOK Exhibition中,替代現行的口頭表達。而這些『TOK prompts』也將是對知識進行整體反思的絕佳工具。對於TOK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所有其它學科一樣,IB要求老師們使用以下這些教學方法ATT,以學生為中心,設置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究和發現知識,注重強調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而在TOK課堂上,如果教師的講述總是超過一半時間,甚至從頭講到尾,那顯然不符合IB的期待。我們倡導的實踐的認識論課程,就是希望教師們在TOK的教學中,始終緊密聯繫真實世界,鼓勵學生使用TOK的認知方式來考察現實情境,把有爭議的現實問題提升為知識問題。有些學校每個學期都會組織一兩次的認識論field trip實地考察,在這樣的考察中,博物館、藝術館、劇院都成為令人激動的TOK課堂。同時,要實現對知識的深度探究,必須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文獻,TOK最常見的課堂模式應該是課前閱讀文獻、課堂辯論總結。比如,在藝術的單元中,學生們通過閱讀相關藝術理論文獻,結合知識框架提煉出一些TOK知識問題: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菲茨傑拉德
如果我們嘲笑前人的理論,那我們就不能理解他們所處的世界。
——史蒂芬傑伊庫德
當閱讀偉大思想家的作品時,首先尋找書中的明顯荒謬之處,然後問問自己,為何一個判斷力極強的人會這樣寫。當你找到答案時,當那些荒謬之處說得通時,你可能會發現,那些先前自己以為已理解的很多核心內容的意思已經改變了。
—— 託馬斯庫恩
如何反思和評價認識論課程的單元設計?UbD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WHERETO工具:W- Ensure the students know WHERE the unit is headed and WHY
H- HOOK(吸引) 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 HOLD(保持) their attention throughout
E- EQUIP students with necessary experiences, tools, knowledge, and know-how to meet performance goals
R- Provide students with numerous opportunities to RETHINK their big ideas, REFLECT on progress, and REVISE their work
E- Build in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VALUATE progress and self-assess
T- Be TAILORED (量身定製)to reflect individual talents, interests, styles, and needs
O- Be ORGANIZED、 to optimize deep understanding, not superficial coverage 為最佳效果而組織
如果我們用WHERETO的工具來自評一個人文科學的單元教學設計,我們可能會關注:W- 本單元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比如對人文科學在多大程度上是『科學』的這一問題的探究。
H- 如何吸引學生的興趣?如何保持學生探究的熱情?設計什麼樣的總結性評估?(比如,學生小組完成一個校園內的社會學的行動研究並對其研究方法進行反思)
E- 提供什麼樣的文獻及其它資源給學生?(可能包含有關的案例以及定性與定量、大數定律、連續變量、離散變量等文獻)
R- 在單元學習的開始和結束階段,讓學生通過知識框架回答有關人文科學特性的知識問題。
E- 組織學生對其社會學行動研究任務單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
T-鼓勵選修了不同的人文科學課程的學生作為專家組來分享有關的學習案例和學科內的研究方法。
O- 反思本單元中哪些教學內容可以替換,是否需要調整引入知識框架的時間和方式?
總而言之,UbD作為一種注重概念理解的逆向課程設計模式,對於TOK教師以整體思維的策略來把握課程的方向和要點、對課程大綱的兩年規劃以及具體教學單元的內容組織與評估設計都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價值。請與周老師確認183 6802 3959(微信同號)NO ENLIGHTMENT NO SPRO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