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試題含詳解:酶、ATP、滲透實驗

2021-02-13 浙江生物

一、單選題

1.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TP中的能量均來自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

B.ATP-ADP循環使得細胞儲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時釋放能量和磷酸基團

D.ATP分子中的2個高能磷酸鍵不易斷裂水解

2.下列各項與ATP和DNA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ATP脫去兩個磷酸基團後是D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

B.ATP的能量主要儲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團之間的化學鍵中

C.ATP中的「A」與DNA中的鹼基「A」含義不同

D.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會便細胞內ADP的含量增加

3.下列關幹人體細胞中ATP及其來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細胞中ATP來源於細胞呼吸

B.放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反應相聯繫

C.人體細胞中ATP含量高是生命活動高效進行的保證

D.人體細胞中丙酮酸轉變為乳酸過程中伴隨ATP的合成

4.為研究酶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的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託盤中

B.加入各組反應小室中含有酶的濾紙片的大小和數量應一致

C.將H2O2加到反應小室中的濾紙片上後需迅速加入pH緩衝液

D.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判斷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pH範圍

5.將豌豆根部組織浸在溶液中達到離子平衡後,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

離子

外部溶液的離子濃度

(mmol/L)

根細胞內部離子濃度

(mmol/L)

Mg2+

0.25

3

NO3-

2

28

H2PO4-

1

21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通氧狀況與根細胞吸收Mg2+的量無關

B.若不斷提高溫度,根細胞吸收H2PO4-的量會不斷增加

C.若溶液缺氧,根細胞厭氧呼吸產生乳酸會抑制NO3-的吸收

D.細胞呼吸電子傳遞鏈階段產生的大量ATP可為吸收離子供能

6.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情況下,某酶的3個實驗組:第1組(20℃)、第2組(40℃)和第3組(60℃)在不同反應時間內的產物濃度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三個溫度中,該酶活性最高時對應的溫度是40℃

B.t2時,第3組中反應物未全部發生反應

C.若將第2組溫度提高5℃,其催化速度會下降

D.t3時,給第1組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產物濃度會升高

7.取某植物的成熟葉片,用打孔器獲取葉圓片,等分成兩份,分別放入濃度(單位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兩個實驗組(甲糖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乙糖的2倍)。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檢測甲、乙兩組的溶液濃度,發現甲組中甲糖溶液濃度升高。在此期間葉細胞和溶液之間沒有溶質交換。據此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組葉細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濃度升高

B.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不變,則乙組葉細胞的淨吸水量為零

C.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降低,則乙組葉肉細胞可能發生了質壁分離

D.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升高,則葉細胞的淨吸水量乙組大於甲組

8.將某種植物的成熟細胞放入一定濃度的物質A溶液中,發現其原生質體(即植物細胞中細胞壁以內的部分)的體積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0〜4 h內物質A沒有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

B.0〜1 h內細胞體積與原生質體體積的變化量相等

C.2〜3 h內物質A溶液的滲透壓小於細胞液的滲透壓

D.0〜1 h內液泡中液體的滲透壓大於細胞質基質的滲透壓

9.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課上,小餘同學提出假說:「細胞壁和原生質層均相當於一層半透膜,且細胞壁的伸縮性和原生質層相同」,並使用紫色的洋蔥鱗片葉表皮和0.3g/mL的蔗糖溶液進行探究。下列預期的實驗現象中能夠證明小餘同學假說正確的是(    )

選項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層的位置

細胞大小

A

不變

遠離細胞壁

幾乎不變

B

變小

緊貼細胞壁

幾乎不變

C

變小

遠離細胞壁

變小

D

變小

緊貼細胞壁

變小

A.A   B.B   C.C   D.D

10.質子泵在泵出H+時造成膜兩側的質子濃度差為陰離子的跨膜運輸提供了驅動力。下圖為某植物根細胞通過質子泵吸收H2PO4-和NO3-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輸H2PO4-和NO3-的載體蛋白的空間結構相同

B.抑制細胞呼吸不會影響H2PO4-和NO3-的跨膜運輸

C.質子泵同時具有酶的功能和載體蛋白的功能

D.圖中離子的運輸方式和根細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

11.下列選項所描述的物質一定屬於生物大分子的是

A.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並釋放能量用於生命活動

B.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

C.細胞內的儲能物質,還可用於構成生物個體的保溫結構

D.由單糖分子脫水縮合而組成,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豐富

12.ATP合成酶廣泛分布於線粒體內膜、葉綠體類囊體膜等。當H+順濃度梯度穿過ATP合成酶時,該酶能促使ADP與Pi形成ATP。結合所學知識,推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TP合成酶只能存在於真核細胞中

B.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同時也具有運輸作用

C.加熱能加快ATP合成酶催化ADP和Pi形成ATP

D.ATP合成酶使ADP和Pi形成ATP時,伴隨著能量的釋放

13.將標記的32P注入活細胞內,隨後迅速分離細胞內的ATP,測定其放射性,下圖代表ATP的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代表ATP中的「A」,ATP脫去④⑤成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④和⑤之間化學鍵的形成過程總是與放能反應相關聯

C.ATP中磷酸基團⑤很快就會被32P標記,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變

D.細胞癌變後ATP末端磷酸基團被取代的速率加快

14.撕去紫色洋蔥外表皮,分為兩份,假定兩份外表皮細胞的大小、數目和生理狀態一致,一份在完全營養液中浸泡一段時間,浸泡後的外表皮稱為甲組;另一份在蒸餾水中浸泡相同的時間,浸泡後的外表皮稱為乙組。然後,兩組外表皮都用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裡處理,一段時間後外表皮細胞中的水分不再減少。此時甲、乙兩組細胞水分滲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運出細胞的方式是

A.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兩與乙組細胞的相等,主動運輸

B.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兩比乙組細胞的高,主動運輸

C.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兩比乙組細胞的低,被動運輸

D.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兩與乙組細胞的相等,被動運輸

15.在觀察某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依次觀察到的結果示意圖如下,其中①、②指細胞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狀態時不存在水分子跨膜運輸進出細胞的現象

B.甲→乙變化的原因之一是結構①的伸縮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變化是由於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所致

D.細胞發生滲透作用至丙狀態,一段時間後該細胞會破裂

16.下列有關細胞的物質、結構與功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溶菌酶能溶解細菌的細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B.同一生物體內,各種酶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都相同

C.細胞內各酶促反應所需空間是細胞需要適度生長的原因之一

D.在胰島B細胞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島素最早可能出現在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中

二、實驗題

17.植物內的過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沒食子酸呈橙紅色。為探究甘藍梗中是否存在過氧化物酶,設計實驗如下表。請回答:

試管編號

1%焦性沒食子酸/mL

2%H2O2/mL

緩衝液/mL

甘藍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卻後的甘藍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2

2

2

-

2

-

3

2

2

-

-

2

(1)1、2號試管中,_________試管是對照組,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

(2)若2號試管顯橙紅色,並不能證明甘藍梗中存在過氧化物酶,你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__。

(3)若3號試管不顯橙紅色,推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白菜梗內也含過氧化物酶,如何通過實驗檢測過氧化物酶的化學本質,並比較甘藍梗和白菜梗內過氧化物酶的含量多少(假設兩種植物提取液中只含過氧化物酶)。請簡述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

(5)經測定,相同條件下,兩種植物提取液中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從其分子結構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酶的抑制劑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劑對酶活性的影響不同。某科研小組通過實驗研究了兩種抑制劑對某消化酶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並繪圖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實驗中對無關變量應進行控制,該實驗的無關變量有 ____________(答出兩項即可)。

(2)據圖分析,隨著底物濃度的升高,抑制劑________(填類型)的作用逐漸減小甚至消失。從活化能的角度分析,推測抑制劑能降低酶促反應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學認為該實驗小組的實驗過程應是:

a.將某消化酶溶液等分為①②③三組,將每組等分為若干份;

b.在一定條件下將三組消化酶溶液均與等量的不同濃度的底物混合;

c.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劑Ⅰ,③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劑Ⅱ;

d.定時取樣檢測各反應中底物的量或產物的量,記錄實驗結果並繪圖。

你認為該實驗操作是否正確?______,如果不正確,請進行改正: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詳解】

A.ATP的形成途徑是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來自光能和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A錯誤;

B.ATP-ADP循環,使得細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轉化時刻不停地發生並且處於動態平衡之中,B錯誤;

C.ATP水解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斷裂,形成ADP和Pi,同時釋放能量,C正確;

D.ATP分子中含有2個高能磷酸鍵,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很容易水解,D錯誤;

因此,本題答案選C。

2.C

【分析】

ATP 的結構簡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團,ATP的能量主要儲存在磷酸基團之間的高能磷酸鍵中,ATP分子脫去兩個磷酸基以後成為AMP,AMP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單位之一;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屬於自由擴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詳解】

A. ATP脫去兩個磷酸基團後是AMP,是組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A錯誤;

B. ATP的能量主要儲存在磷酸基團和磷酸基團之間的高能磷酸鍵中,B錯誤;

C. ATP中的「A」是腺苷,DNA中的鹼基「A」是腺嘌呤,兩者含義不同,C正確;

D. 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不消耗ATP,D錯誤。

3.A

【分析】

ATP是作為直接的能源物質,不能在細胞中大量儲存。

【詳解】

A、人體細胞中ATP來源於細胞呼吸,A正確。

B、放能反應一般與ATP合成反應相聯繫,B錯誤。

C、人體細胞中ATP含量極少,但ATP與ADP的轉化速率非常快,C錯誤。

D、丙酮酸轉變為乳酸即無氧呼吸第二階段,該階段不合成ATP,D錯誤。

故選擇A。

4.C

【分析】

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實驗中,自變量是過氧化氫酶所處環境的pH,因變量是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通過相同時間內過氧化氫酶催化反應釋放的氣體量反映,其他條件為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

【詳解】

A、溫度也會影響酶的活性,且該實驗中溫度為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則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託盤中,A正確;

B、各組的濾紙片大小和數量屬於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B正確;

C、應將反應小室稍立起,使有濾紙片的一側在上面,然後依次小心加入pH緩衝液和H2O2溶液,此時混合液不能與濾紙片接觸,C錯誤;

D、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條件下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大小,從而判斷過氧化氫酶的適宜pH範圍,D正確。

故選C。

5.D

【分析】

分析表格數據可知,將豌豆根部組織浸在溶液中達到離子平衡後,豌豆根部組織細胞內的Mg2+、H2PO4-和NO3-的濃度均高於外部溶液,故三種離子進入細胞的方式均為主動運輸,主動運輸消耗ATP,並且需要藉助載體蛋白。

【詳解】

A.根據以上分析已知,Mg2+的吸收方式為主動運輸,而溶液通氧狀況會影響根細胞的需氧呼吸,影響ATP的合成,進而影響吸收的Mg2+的量,A錯誤;

B.不斷提高溫度,根細胞中需氧呼吸的酶的活性可能會受到抑制,影響需氧呼吸合成ATP,進而導致根細胞吸收H2PO4-的量可能減少,B錯誤;

C.若溶液缺氧,豌豆根細胞厭氧呼吸為酒精發酵,會產生乙醇和二氧化碳,C錯誤;

D.細胞呼吸的電子傳遞鏈過程是[H]和氧氣結合生成水,並產生大量ATP的過程,可為吸收離子功能,D正確。

故選D。

6.C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詳解】

A、三個溫度下,第2組的產物濃度單位時間內上升最快,所以三組中,40℃時該酶活性最高,A項正確。

B、由於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底物的量應該一樣,所以三組完全反應產物濃度應該一樣,第3組的產物濃度明顯比其他兩組的低,說明第3組的反應物未全部發生反應,B項正確。

C、三個溫度中,40℃時該酶活性最高,但是該酶的最適溫度可能低於或高於40℃,將第2組溫度提高5℃,其催化速度不一定下降,C項錯誤。

D、t3時,第1組產物濃度不再增加,說明底物已經完全反應了,但是酶還在,再增加底物,其產物濃度會升高,D項正確。

故選C。

7.D

【分析】

滲透作用需要滿足的條件是:①半透膜;②膜兩側具有濃度差。濃度差是指單位體積溶質分子數量的差異,即物質的量濃度差異,由題幹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質量分數相同,但甲糖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甲糖溶液的2倍。

【詳解】

A、由題幹信息可知,葉細胞與溶液之間無溶質交換,而甲組的甲糖溶液濃度升高,則可能是由於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於甲糖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引起了細胞吸水,A正確;

B、若乙糖溶液濃度不變,說明乙糖溶液物質的量濃度與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相等,葉細胞淨吸水量為零,B正確;

C、若乙糖溶液濃度降低,說明細胞失水,葉肉細胞可能發生了質壁分離,C正確;

D、若乙糖溶液濃度升高,說明乙糖溶液物質的量濃度低於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葉細胞的淨吸水量應是乙組小於甲組,D錯誤。

故選D。

8.C

【解析】

將某種植物的成熟細胞放入一定濃度的物質A溶液中,0〜4h內,原生質體體積先減小後增大,說明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後自動復原,而原生質體體積增大,是由於物質A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導致細胞液的滲透壓升高、細胞滲透吸水所致,A錯誤;在0〜1h內,原生質體體積不斷減小,說明物質A溶液的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細胞不斷失水,因細胞壁的伸縮性小於原生質層的伸縮性,所以細胞體積與原生質體體積的變化不相等,B錯誤;在2〜3h內原生質體體積不斷增大,則是因為隨著物質A不斷被細胞吸收,使物質A溶液的滲透壓小於細胞液的滲透壓、細胞滲透吸水所致,C正確;0〜1h內原生質體體積不斷減小,細胞失水,此時A溶液滲透壓>細胞質基質滲透壓>細胞液滲透壓(液泡中液體的滲透壓),D錯誤。

9.D

【分析】

質壁分離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小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失水,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分離。

【詳解】

假設細胞壁和原生質層均相當於一層半透膜,且細胞壁的伸縮性和原生質層相同,則細胞壁和原生質層在吸水和失水後應該同步伸縮,則不會出現質壁分離現象,但是將細胞置於0.3g/mL的蔗糖溶液,細胞會失水,因此液泡變小,顏色變深,即D項符合假設。

故選D。

10.C

【分析】

由圖可知,質子泵在泵出H+時需要消耗能量,為主動運輸,而同時利用膜兩側的質子濃度差為陰離子的跨膜運輸提供了驅動力,說明質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來自膜兩側的質子濃度差,為主動運輸的方式。

【詳解】

A、運輸H2PO4-和NO3-的載體蛋白種類不相同,所以二者的空間結構存在差異,A錯誤;

B、質子泵在泵出H+時需要消耗ATP,而質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來自膜兩側的質子濃度差,所以抑制細胞呼吸會影響H+運輸,使膜兩側的質子濃度差變小,進而影響H2PO4-和NO3-的跨膜運輸,B錯誤;

C、質子泵能夠水解ATP,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時也可以運輸H+,具有載體蛋白的功能,C正確;

D、題圖中離子的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而水的運輸方式為自由擴散,兩種運輸方式不同,D錯誤。

故選C。

11.B

【分析】

由題文和選項的描述可知:該題考查學生對ATP、核酸、脂質、糖類的功能等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

【詳解】

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並釋放能量用於生命活動,所描述的是小分子物質ATP,A錯誤;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在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物質為核酸,核酸是生物大分子,B正確;脂肪是細胞內的儲能物質,還可用於構成生物個體的保溫結構,但脂肪不屬於生物大分子,C錯誤;蔗糖是由兩個單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豐富,但蔗糖不是生物大分子,D錯誤。

12.B

【分析】

ATP是各種活細胞內普遍存在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合成酶廣泛分布於線粒體內膜、葉綠體類囊體膜等,該酶能促使ADP與Pi形成ATP。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時刻不停地發生並且處於動態平衡之中的。

【詳解】

A、原核生物也需要進行呼吸作用,產生ATP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而ATP合成酶是催化形成ATP的,推測原核生物內也含有ATP合成酶,A錯誤;

B、「ATP合成酶能促使ADP與Pi形成ATP」,說明ATP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H+順濃度梯度穿過ATP合成酶」,推測ATP合成酶具有運輸作用,B正確;

C、ATP合成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超過最適溫度後,隨著溫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C錯誤;

D、ATP合成酶使ADP和Pi形成ATP時,伴隨著能量的儲存,D錯誤。

故選B。

13.A

【分析】

ATP的結構簡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團。ATP和ADP的轉化過程中,能量來源不同:ATP水解釋放的能量,來自高能磷酸鍵的化學能,並用於生命活動;合成ATP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場所不同:ATP水解在細胞的各處.ATP合成在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基質。

【詳解】

A、①代表腺嘌呤,而ATP中的「A」代表腺苷,A錯誤;

B、④和⑤之間高能磷酸鍵的形成過程與放能反應相關聯,B正確;

C、ATP中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容易斷裂和生成,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變,故磷酸基團⑤很快就會被32P標記,C正確;

D、細胞癌變後細胞代謝增強,ATP和ADP的轉化加快,D正確。

故選A。

14.C

【詳解】

水分運出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由於甲組細胞用完全營養液處理,乙組細胞用清水處理,所以此時乙組細胞液濃度小於甲組,則用蔗糖溶液處理後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比乙組低。

故選C。

15.C

【詳解】

甲狀態時,水分子仍然通過跨膜運輸進出細胞,A錯誤;

甲→乙變化表明,細胞正在發生質壁分離,其內在的原因是:結構①所示的細胞壁的伸縮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質層的伸縮性要小,B錯誤;

乙→丙表示細胞在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其變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所致,C正確;

細胞發生滲透作用至丙狀態,因細胞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一段時間後該細胞不會破裂,D錯誤。

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清脈絡,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

16.B

【分析】

1、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能夠分解很多種物質以及衰老、損傷的細胞器,清除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為細胞內的「酶倉庫」「消化系統」。
2、胰島素合成與分泌的過程是從核糖體合成多肽開始,然後進入內質網進行初加工,形成不成熟的蛋白質,接著出芽形成囊泡跟高爾基體融合,進入高爾基體進行進一步加工、包裝,成為成熟的蛋白質,通過出芽形成囊泡跟細胞膜融合,從而分泌出去。

【詳解】

A、溶菌酶能夠溶解細菌的細胞壁並具有抗菌消炎作用,A正確;
B、同一個體中酶的最適pH可以不同。如人體中絕大多數酶pH為7左右時活性最強,而胃蛋白酶最適pH為1.5,B錯誤;
C、細胞內各酶促反應所需空間和細胞器有一定的體積,因此是細胞需要適度生長的原因之一,C正確;
D、分泌蛋白形成過程中,經過內質網初步加工的蛋白質需要在高爾基體中進一步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胰島B細胞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島素最早可能出現在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中,D正確。
故選B。

17.1號    甘藍梗提取液的有無    再增加一組實驗,把緩衝液換成2mL過氧化物酶,其他條件與1號試管相同    高溫使甘藍梗提取液中的過氧化物酶變性失活    將等量的白菜梗和甘藍梗提取液分別放入兩個試管中,再分別加等量且適量的雙縮脲試劑進行實驗;若產生紫色反應,說明過氧化物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顯色反應強(紫色深)的一組,過氧化物酶含量高    兩種植物過氧化物酶的胺基酸序列不同(或空間結構不同,其他答案正確也可得分)

【分析】

分析表格: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過氧化物酶,實驗的原理是過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沒食子酸呈橙紅色;實驗的自變量是甘藍梗提取液的有無,其中1號試管是對照組,2號和3號試管是實驗組。

【詳解】

(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甘藍梗中是否存在過氧化物酶,所以1、2號試管中,1號試管是對照組,該實驗的自變量是甘藍梗提取液的有無。

(2)若2號試管顯橙紅色,並不能證明甘藍梗中存在過氧化物酶,需要再增加一組實驗,把緩衝液換成2mL過氧化物酶,其他條件與1號試管相同。

(3)若3號試管加入的是煮沸冷卻後的甘藍梗提取溶液,而高溫使甘藍梗提取液中的過氧化物酶變性失活,所以試管中不顯橙紅色。

(4)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或RNA,可通過實驗檢測過氧化物酶的化學本質,並能比較甘藍梗和白菜梗內過氧化物酶的含量多少。實驗設計思路為:將等量的白菜梗和甘藍梗提取液分別放入兩個試管中,再分別加等量且適量的雙縮脲試劑進行實驗。若產生紫色反應,說明過氧化物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顯色反應強的一組,過氧化物酶含量高。

(5)已知白菜梗內也含過氧化物酶,經測定,相同條件下,兩種植物提取液中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所以從其分子結構分析,原因可能是兩種植物過氧化物酶的胺基酸序列不同或空間結構不同。

18.抑制劑種類和底物濃度    溫度、pH、酶濃度、抑制劑的使用量等(合理即可)    Ⅰ    在抑制劑的作用下,酶的活性(催化效率)降低,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能力下降(合理即可)    不正確    步驟c應與步驟b互換,即先對酶溶液進行處理再加入底物(合理即可)

【分析】

高中生物實驗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平行重複原則。實驗中的變量可以分為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對無關變量要控制好,使其保持相同且適宜,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幹擾。

【詳解】

(1)由圖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分別是抑制劑種類和底物濃度。該實驗的無關變量有溫度、pH、酶濃度、抑制劑的使用量、反應時間等。
(2)由圖可知,隨著底物濃度的升高,曲線②的酶促反應速率逐漸與曲線①無抑制劑時相同,即抑制劑I的作用逐漸減小甚至消失。抑制劑能降低酶活性,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3)不正確,若對酶處理前先將酶與底物混合,則酶會先與底物發生反應,故應先對酶進行不同的處理,然後再將處理後的酶與底物混合。

據說99%的人     因為關注我們
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希望有更多乾貨的朋友,請點「在看」給我們一些鼓勵

相關焦點

  • 高考生物一輪複習 | 酶和ATP專題,附答案詳解~
    【詳解】A、三組實驗中酶的用量及底物含量是無關變量,應保持一致,A正確;B、已知乙組使用了少量藥物a,丙組的反應速率高於乙組,所以丙組應該是既沒有使用藥物a也沒有使用藥物b,B正確;C、因為藥物a是減少了澱粉酶和澱粉的結合機會,所以增加乙組酶的數量可以提高產物的產生速率,C正確;D、甲組後來反應停止,應該是使用了藥物b使酶失活,高溫可以使酶失活
  • 一輪複習:第三單元 第3節 酶和ATP
    二、考點分布:01 ATP的結構與功能02酶的本質、作用及特性03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三、知識詳解:考點1: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主動運輸)等(3)幾種含「A」的物質代表的含義不同:☆思考:(1)驗證酶的專一性,除了選用兩種底物一種酶之外,還可以怎麼選擇底物和酶?(2)該實驗的檢測試劑能不能用碘液?為什麼?(3)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什麼?因變量是什麼?
  •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酶和ATP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酶和ATP 2013-01-10 16:3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拓展|結合選考實驗試題,酶研究中的三次諾貝爾獎;無細胞酵解實驗的發現和作用
    試題1:德國化學家畢希納把酵母菌細胞放在石英砂裡用力研磨,加水攪拌再進行過濾,得到不含酵母菌細胞的提取液。在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時間後就冒出氣泡且有酒味出現,他將酵母菌細胞中引起發酵的物質稱釀酶。
  •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試題全套!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試題全套目錄之一:第一部分為歷年真題,收錄了2015~2019年真題,並提供詳細答案解析。【答B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試題全套參考:CH50溶血試驗即求得能使50%致教羊紅細胞發生溶血的最小量血清,然後計算出每毫升血清中補體含量。
  • 2021屆西南三省三校高三333聯考(一)理綜生物試題(含解析)
    (2)根據該雜交實驗的結果分析,受精時親本雌雄配子的結合方式有______種,其中能產生兩種配子的親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驗證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請用子代中表現型相同的雌雄果蠅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要求:請寫出實驗思路,並預期結果和結論)。
  • P4-ATP酶翻轉酶結構被解析
    P4-ATP酶翻轉酶結構被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3 11:24:39 日本東京大學Osamu Nureki、Tomohiro Nishizawa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了
  • 高考命題組專家詳解出題思路
    繼本報昨日刊發報導《高考語文要體現育人導向》詳解高考語文試卷之後,記者今日就其餘考試科目——數學、文綜/理綜、英語的命題思路,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組相關負責人。 數學:強化應用,滲透傳統文化 「今年,高考數學試題緊密結合社會實際和現實生活,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2020屆高考一輪複習《一遍過》:考點13 滲透作用的原理及應用
    【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仔細觀察圖示,長頸漏鬥內為蔗糖溶液,實驗開始後長頸漏鬥內部液面將上升,由於實驗初始階段半透膜內外溶液濃度差較大,所以液面上升速率較大。 A.漏鬥中液面開始時先上升,加酶後即下降B.漏鬥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後繼續上升,然後開始下降C.加酶前後,在燒杯中都可以檢測出蔗糖D.加酶後,可以在燒杯中檢測出葡萄糖
  • 廣州中考化學分析:可持續發展觀念全面滲透在今年的試題中
    7月26日下午,廣州市教育系統組織了專家老師對今年廣州中考的各科試題做了分析。廣州市鐵一中學,主任,中學高級教師何宗豔分析道: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是廣州市中考化學試題長期秉承的基本理念,民族自信、珍惜資源、愛護環境、低碳生活、安全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可持續發展觀念全面滲透在今年的試題中。
  • 2020年高考理綜II卷詳解
    【詳解】A、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方式為胞吞,A錯誤;B、新冠病毒不具細胞結構,不含核糖體等細胞器,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的合成,B錯誤;C、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為RNA,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錯誤;D、抗原是指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2014年9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真題及詳解 2014年3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真題及詳解 2013年9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真題及詳解第二部分 模擬試題及詳解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模擬試題及詳解(一)
  • 2020屆廣東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擬考試,答案詳解
    【詳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組成的有機分子,A正確;B、ADP的結構式可簡寫成A-P~P,由腺苷(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組成,含有1個高能磷酸鍵,B錯誤;C、細胞膜中含磷脂、染色體中含DNA、核糖體中含RNA、這些化合物均有磷元素,C正確;
  • 實驗九 過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一、實驗目的       學習從植物材料中分離過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方法和技術;
  • 藥學初級考試試題題庫!
    OE.腎上腺素藥學初級考試試題題庫參考:C藥學初級考試試題題庫參考:二甲雙那首選用於單純飲食控制及體育鍛鍊治療無效的(動作電位)傳到神經末梢時,突觸前膜發生去極化,使突觸前膜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細胞外Ca2+流入突觸前末梢內。
  • 嗜熱菌ATP酶結構獲揭示
    嗜熱菌ATP酶結構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3:57:07 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Leonid A.
  • Nature封面故事:關於P-型ATP酶的一組研究論文
    P-型ATP酶是對所有真核生物和很多原核生物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陽離子泵。本期Nature上3篇論文介紹了關於這一超級家族關鍵成員的結構及功能研究。本期封面所示為鈉離子和鉀離子泵的結構,是由Morth等人在本期雜誌上以3.5埃的解析度描述的,同時還刊登了J.  C.  Skou關於其50年前發現依賴於鈉離子和鉀離子的ATP酶活性的原始筆記。
  •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各年級試題及詳解
    點擊查看: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二年級試題及詳解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三年級試題及詳解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四年級試題及詳解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五年級試題及詳解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六年級試題及詳解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七年級試題及詳解   2016第十六屆中環杯初賽八年級試題及詳解
  • 高考備考||山東省新高考試題對第三批新高考省份備考的影響
    實驗題出現了對實驗設計分析和評價的獨立考查,比理綜卷的要求也有所加強。遺傳題難道依然較大,對學生分析綜合及推理判斷能力要求仍然較高。6、選修與必修內容融合,選修內容分值比例有所下降。山東新高考卷中選修內容獨立成題較少。其中兩個選擇題共6分內容對選修單獨考查,其餘有兩個試題應用了選修知識為部分試題情境進行考查,選修總體分值在10分以下,與理綜卷相比明顯降低。
  • 二十世紀最「反直覺」的偉大生物學發現:化學滲透(4)
    然而這個獨闢蹊徑,自己宣示一個新體系的假說,卻是建立在米切爾對已知科學事實和實驗結果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透過他奇特的視角和迷霧一樣的語言,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米切爾的化學滲透假說像一塊奇形怪狀,但是邊邊角角都恰好合適的拼圖板,解釋了有氧呼吸研究中眾多的不解之謎:首先就是膜。原核細胞生物(細菌和古菌)都有脂質細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