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牙膏營銷策略大比拼

2020-12-18 市場部網

  雲南白藥牙膏VS納愛斯牙膏


  這是兩個各方面都勢均力敵的對手,而且不約而同在05年上市。


  品牌方面:


  雲南白藥牙膏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在知名度、功效方面遠勝納愛斯,而納愛斯在雕牌失敗後選擇納愛斯作為牙膏的品牌。沒有了洗衣粉的味道,也缺少了任何牙膏的韻味。


  品牌方面得分:


  雲南白藥:★★★★★


  納愛斯:★☆☆☆☆


  價格定位:


  雲南白藥牙膏:零售價25-30元


  納愛斯牙膏:零售價4-10元


  雲南白藥牙膏上市的時候,零售價最高的是黑人牙膏7-10元。雲南白藥牙膏的高價定位,用了幾年的時間逐漸被消費者接受,成為高端牙膏的代表,也為中國牙膏市場向中高端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納愛斯牙膏選擇了當時銷量最大的主流價位,與一線品牌正面抗衡。但是雕牌洗衣粉打敗碧浪、汰漬的輝煌歷史在牙膏行業沒有重演,一線牙膏品牌的地位依舊固若金湯。納愛斯牙膏的價格定位只能說中規中矩,當時的中高定位,不到幾年,淪為中低端產品,為品牌的長遠發展沒有樹立好形象。


  價格方面得分:


  雲南白藥:★★★★★


  納愛斯:★★★★☆


  推廣方式:


  作為各自行業的佼佼者,在營銷推廣上兩者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也有因為不了解牙膏的專業性特點,營銷上頗多失誤的地方。


  三句不離本行,雲南白藥上市之初,廣告上採用腦白金等保健品慣用的說理方式,強調雲南白藥牙膏區別於傳統牙膏的功效之處,這個出發點是完全正確的。而且,從最初的非牙膏,到非傳統牙膏,再到最後濮存昕代言的好牙膏,雲南白藥不斷糾錯,逐漸回歸到牙膏的本質,樹立起高端功效牙膏的形象。終端表現方面,從最初的一兩個單品增加到十幾款,適合超市陳列的特點。上市初期,在一些形象終端,不計成本進行促銷,促進單店銷售,起到榜樣帶動的作用。先天的優勢,前瞻性的營銷思維,使雲南白藥牙膏在未來的時間裡,依然具有無窮的發展潛力。


  納愛斯牙膏在營銷上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廣告方面,納愛斯一直在努力尋找差異化的賣點,最初將宣傳點放在營養牙齒上,「牙膏有營養,牙齒好喜歡」打了好幾年;後來又有納愛斯Vc清新口氣的廣告,一直到現在的他她牙膏。納愛斯沒有先天的牙膏因素,想通過一系列廣告宣傳確立一個新的、有特點的新牙膏形象,但是營養也好、清新口氣也好、他她也好,在滿足消費者使用牙膏的實際利益方面始終不夠給力,消費者難以為這幾個方面而慷慨買單。再說,這幾個賣點也還沒有與納愛斯幾個字建立必然的聯想關係。


  納愛斯最出彩的地方,應該就是伢牙樂兒童牙膏了。在伢牙樂兒童牙膏之前,還沒有那個品牌大量投放兒童牙膏廣告,納愛斯第一個樹立了專業兒童牙膏品牌的形象。請注意,伢牙樂兒童牙膏的廣告,主推的是「伢牙樂」品牌,納愛斯只是捎帶出來的。


  先天的不足,營銷方向的偏差,納愛斯牙膏前進的每一步都需要花費很大力氣。


  假如,在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把「雲南白藥」幾個字,和「納愛斯」幾個字做一個調換,到今天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推廣方面得分:


  雲南白藥:★★★★☆


  納愛斯:★★★☆☆


  牙博士VS聖峰


  無巧不成書,又是2005年。2005年,牙博士正式拿到商標證,聖峰進入牙膏市場。所不同的是,牙博士幾乎是一切從零開始。而當時的拉芳集團銷售十多個億!雙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選手,如今,聖峰無論是在銷量上、還是市場地位上,卻反而與牙博士有很大的差距。


  平心而論,牙博士與聖峰在品質上不相伯仲;價格上不分高低;賣點上基本模仿一線品牌。但在更多方面,聖峰擁有比牙博士更多的資源優勢。聖峰以流通渠道為主,是拉芳的優勢渠道,經銷商實力和網絡都是一流的,比包場銷量應該更大;廣告上,聖峰請郭冬臨、高圓圓等明星代言,廣告投放遠遠超過牙博士的廣告量。管理上,拉芳擁有成熟的銷售隊伍。在更多優勢資源的情況下,是什麼原因導致兩者的銷量還有較大差距呢?-品牌的因素。


  聖峰,據拉芳的解釋,是清新的山峰的意思,例如以「清新」聞名的加拿大洛基山脈,符合其廣告語「聖峰牙膏,清新好口氣」所體現的品牌價值。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洛基山脈?這樣遙遠的品牌定位,怎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難以體會其深意。


  我們再假設,在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把「聖峰」兩個字,和「牙博士」幾個字做一個調換,今天兩者又是怎樣的市場情況?


  品牌方面得分:


  牙博士:★★★★★


  聖峰:★☆☆☆☆


  舒齒達VS舒適達


  舒適達牙膏是世界知名的制約企業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產品,世界抗敏感牙膏第一品牌,2008年才進入中國,與在中國耕耘了二十多年的高露潔、佳潔士相比,顯得姍姍來遲。舒齒達牙膏與舒適達牙膏,有相同的地方,更多的是差異化的地方。


  舒適達品牌(海外又名舒酸定)的英文名稱是sensodyne,是英文Sensitive(敏感)演繹來的,翻譯為中文舒適達,從讀音、含義上都非常貼切傳神。舒齒達則更加適合作為牙膏品牌!名稱是表面的,品牌所代表的深層含義才是品牌永久的生命力所在。


  「開寶馬,坐奔馳」,作為豪華車,寶馬定位在駕駛的樂趣;奔馳定位在乘坐-元首座駕。


  高端產品的品牌定位一定要非常清晰準確,在中低端產品常見的模仿跟風是完全行不通的。舒適達是抗敏感牙膏第一品牌!舒齒達要做除口臭牙膏第一品牌!


  根據我國2006年針對普通人群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口臭的患病率達到35.14%。另據專家調查:85%受訪者認為自己有口氣問題,直接影響了接吻、約會和見工等近距離的社交活動。84%人發現身邊的人有口氣。70%受訪者認為口氣嚴重影響與初相識的朋友交往。在這個巨大的除口臭牙膏市場,舒齒達牙膏要做第一品牌!


  作為中高端功效牙膏,對其口感和使用效果的要求與普通牙膏是不一樣的。舒適達牙膏的抗過敏效果迅速持久,舒齒達牙膏的除口臭效果一次見效,毫不含糊!在推廣方式上,舒適達主要通過廣告教育消費者,並通過其醫藥方面優勢的臨床渠道,由專業的醫生推薦產品給患者使用。舒齒達牙膏牙膏能夠在刷牙的1分鐘內去除口臭,有效果作保證,在牙膏行業第一個使用「免費使用裝」「7天不滿意退貨」,解決了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對終端銷售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中國市場,新的牙膏產品需要在品牌、口感、功效、渠道、推廣方式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點,才能最終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江瀚:國產牙膏集體失守 田七被賣背後國產牙膏究竟問題何在?
    最近,又一個國產知名品牌田七走上了被拍賣的道路,似乎國產牙膏已經全面失守,田七被賣的背後國產牙膏到底問題何在?想當年,黑妹、中華、田七、藍天六必治、牙博士等等國產牙膏是爭奇鬥豔,曾經是中國國產牙膏的天下,然而這些年來,這些國產牙膏要不被國外品牌收購,要不逐漸淪為二線品牌,特別是1994年聯合利華通過收購上海牙膏廠獲得了「中華」品牌的經營權和營銷渠道,讓中國最有名的一個牙膏品牌失去了其國資的背景。
  • 國產牙膏集體失守!我們中國人真的只能靠外國品牌牙膏來刷牙?
    最讓國人痛心的莫過於1994年聯合利華通過收購上海牙膏廠獲得了「中華」品牌的經營權和營銷渠道,讓這個本該承載著民族榮耀的品牌卻成為了外資企業賺取國人情感的工具。而曾經也知名度頗高,被稱為「國產四大牙膏品牌」之一的田七牙膏卻在2014年因資金方面的原因被迫停產。
  • 單價百元高端牙膏走紅 國產牙膏市場份額慘澹
    22元在今天買一支牙膏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當時要買2支佳潔士或2支高露潔都還有餘。這可算是普通消費者最早接觸到的高端牙膏。隨著牙膏從單一的清潔產品發展為類型多樣的功能型產品,市場高端化趨勢明顯,高端牙膏無疑又成為各大品牌爭奪市場份額的「新戰場」。  部分國產老品牌牙膏卻似乎沒有抓住這個時機。
  • 年銷售額40億元,舒克牙膏被指營銷成本高昂,「進場費」成業內潛規則?
    總體我國牙膏市場規模不斷上漲,市場前景廣闊。一直以來,由於外資品牌的擠壓,國產牙膏始終處於尷尬地位,部分國產牙膏品牌開始尋求新的突破,通過細分牙膏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逐步爭奪國內市場,以舒克為例,作為知名的國產牙膏品牌之一,主打美白、清新口氣的功效以及口腔護理的市場定位。有媒體報導指出,目前舒克佔有5.6%的市場份額,2018年銷售額達到40億。
  • 諾大的中國一支牙膏,外資佔比近六成,國產牙膏正在崛起!
    從產量上看,本土品牌的總產量佔中國牙膏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約為42%,而外資品牌佔58%,外資仍佔主導地位。而2018年根據口腔清潔護理用品行業2018年年鑑數據,國產牙膏產量佔比48.1%,外資企業佔比36.97%,合資企業佔比16.1%。國產牙膏市場份額空間提高,但仍不佔主導地位。
  • 中國牙膏四大天王集體淪陷,連年虧損遭外資收購,國產牙膏怎麼了?
    文 | AI財經社 魯智高編 | 梁夜上交所的一則問詢函,讓國產牙膏的命運成為關注焦點。4月27日,生產兩面針牙膏的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交所的問詢,連續12年的扣非後虧損,加上以前年度公司主要依靠出售所持股票實現盈利,其主營業務持續盈利能力受到質疑。兩面針的現狀,不過是國產牙膏衰落的一個縮影。早前不少有名的國產牙膏如黑妹、中華、田七、藍天六必治等,要麼淪為二線品牌,要麼早已賣身他人。
  • 擊敗2大「藏華」外資!這款國產牙膏逆襲登頂,1/5中國人都在用它
    牙膏作為我們日常最常用到的物品之一,他背後有很大市場。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牙膏市場基本都被外國品牌所壟斷,佔比高達90%,國產牙膏品牌處於劣勢。
  • 國產牙膏品牌的突圍:兩面針向左 雲南白藥向右
    財聯社(北京,記者 魯佳樂)訊,冷酸靈、六必治、田七、兩面針……這些曾經耳熟能詳的牙膏品牌,正在逐漸被市場遺忘。近日,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國內牙膏市場被外資品牌擠壓的同時,許多新興品牌也在崛起,國產傳統牙膏品牌處境艱難,這些品牌也開始在營銷、定位上進行轉型升級。
  • 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數十億市場,國產牙膏終於登頂!
    文:Jarvan日化用品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每個人都離不開它們,如牙膏、牙刷、沐浴露、洗髮水等。當我們在超市購買這些日化產品時,我們有時會把一些外國品牌誤認為是國產品牌。例如,風靡全國的「大寶」就是真正的國產產品。然而,它在2008年被強生公司收購,成為一個外資品牌。
  • 新打法新產品,這屆國產牙膏品牌有內味兒!|BAI科全書
    自1914年中國研製出第一袋國產牙粉開始,直至1998年,中國的牙膏市場長期是本土牙膏品牌的天下。然而隨著20世紀90年代末外資牙膏巨頭的入場,中國的本土牙膏品牌仿佛在衝擊中慌了陣腳,一度進退失據,一些曾經耳熟能詳的國產牙膏品牌,甚至在市場上就此失去蹤跡。 為了繼續讓中國消費者口吐芬芳,中國本土的牙膏品牌臥薪嘗膽,在外資的重重包圍中衝出了一條新路。
  • 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數十億市場,國產牙膏終於登頂
    比如牙膏中的高露潔和佳潔士,曾一度壟斷中國市場長達十餘年,但卻是來自美國企業。在這兩大「藏華」的牙膏品牌中,高露潔可謂是「一枝獨秀」。此前高露潔的全球市場份額就高達41.4%,並且在我國,高露潔和佳潔士似乎總是佔據第一第二的位置。
  • 國產牙膏難有一口好牙,兩面針連虧12年,中華牙膏已被外資收購
    文|AI財經社 李依蔓編|鹿鳴造過紙漿、蔗糖、洗滌護膚用品、藥品、旅遊用品和微波爐,投資過房地產、進出口貿易和證券基金,本想靠多元化戰略突圍卻無功而返之後,曾經高踞「國產牙膏第一品牌」寶座的兩面針兜了一個大圈子,如今又打算回到當初的老本行。
  • 用戶決策的不同模式及營銷策略
    編輯導語:影響用戶決策的因素有很多,在面對不同價值、不同用途的商品時,用戶會有不同的決策模式;比如你買一樣很貴的商品時,你會經過多種對比,思前想後,最後決定下單;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用戶決策的不同模式以及營銷策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拼顏值、比功效,能否拯救國產牙膏
    大超市不再青睞平價牙膏 「兩面針」、「黑妹」淪為「棄兒」   7月12日起,記者就其「中藥消痛」產品市場表現、酒店牙膏銷量等致電兩面針市場部,截至發稿前未收到相關回復。   【市場】 大超市不再青睞平價牙膏,多銷往酒店   按照國內牙膏市場編年體回望不難發現,20世紀九十年代初,中華、兩面針、黑妹3大國產品牌曾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佔據著國內牙膏市場85%以上的市場份額。
  • 「國產牙膏第一品牌」兩面針衰落真相:主業日漸式微 多元化再受阻
    兩面針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牙膏銷售數據僅為0.46億元。2011年年報數據顯示,牙膏營業收入為1.047億元,不到2003年4.4274億元的1/4。短短數年間,兩面針這家頭頂「國產牙膏第一品牌」的柳州企業從巔峰滑落。雖然公司做過不少品牌復興的努力,但成效甚微。如今,兩面針陷入了「雙面膠」的困局之中:一方面,牙膏等日化主業不振;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努力不僅未見成效,反而深陷泥潭。
  • 國產牙膏終於「崛起」?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幾十億市場
    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後,最常用的一個策略就是收購中國本土品牌,想要實現「一家獨大」的場面。比如曾經風靡全國的「大寶」,原先確實是國貨,不過在2008年時被美國的強生公司收購,成了外資旗下的一個品牌。高露潔和佳潔士就是在此先後進入中國市場,挑落了許多國產品牌,如兩面針、田七、六必治等,甚至連最具中國符號的「中華牙膏」也被高露潔所屬的企業聯合利華收編。
  • 國產牙膏成功「上位」,一年賣出47億,用16年趕超兩大外資品牌
    在我國的洗化市場,常年被寶潔和聯合利華兩大海外品牌「霸佔」。而聯合利華更是靠著「中華牙膏」這一品牌,「馳騁」在國內的牙膏市場。就目前而言,我國牙膏市場的前五名,分別為:中華牙膏、雲南白藥、黑人、高露潔以及佳潔士。而在上榜的品牌中,有很多都已不是「中國身」。
  • 擊敗高露潔佳潔士,國產牙膏終於大翻身,近1/5國人都在使用它
    牙膏作為主要的口腔清潔用品,在大家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國產品牌。但因為寶潔、聯合利華、高露潔三座外資大山壓在了國產品牌頭上,導致國貨品牌不是被收購雪藏,就是淪落為二三線品牌,日漸沒落。但近些年,國產牙膏終於迎來了翻身。
  • 國產牙膏「逐漸消失」?兩大外資「霸佔」市場,它終於奪回第一
    在牙膏行業中,它們也曾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為何國產牙膏品牌,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逐一「落敗」呢? 兩大外資牙膏品牌,佔領市場? 我們熟知的國產牙膏品牌,逐漸退出市場後,那麼又是誰搶佔了市場呢?答案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這兩個外資品牌。
  • 國產牙膏兩面針連虧13年,與外資牙膏打價格戰,躲進酒店做醫藥
    彼時,作為中藥牙膏開創者,自1996年起,兩面針牙膏產量銷量長期位居全國牙膏行業前三名,內資企業第一名。2004年,兩面針A股上市,成為「中國牙膏第一股」。但此後,從2006年到2018年,兩面針經歷了長達13年的虧損。在職員工數從2011年的3579人,縮減到2018年的23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