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朱南孫出生於1921年,其家庭是醫學世家,自幼便天資聰穎,性格堅毅,1942年畢業於上海新中國醫學院。大學畢業前,朱南孫就開始隨父襄診,將大學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
朱南孫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醫學事業,在相關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於1991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到2017年時,被有關部門授予「國醫大師」的稱號。
朱南孫教授另一值得大家敬佩的是她健康的身體,如今她雖然已有97歲高齡,但仍然身體健康,並保持著每周2天的坐診。那麼,朱教授的長壽秘訣又是什麼呢?
97歲國醫大師,從不吃保健品!
在朱教授的認知和經驗中,這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靈丹妙藥,與其將健康和壽命依賴於補品或保健品,不如平時就從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因此,她從不吃保健品,她表示:「像廣告中那些療效『神奇』的營養品,我從來沒有怎麼嘗試過。」
她的5個長壽秘訣,值得大家學習
一:以「食補」為主
朱教授雖然從不吃保健營養品,但是卻傾向於食補。例如,如果氣血虛的話,就多吃一點當歸羊肉湯;脾弱就多吃一些山藥等等。只要對到了症,那麼堅持食補的話,就能夠把相關機體問題給調理好。
從養生的角度講:「藥補不如食補」。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任何藥品或補品如果長期服用,都可能給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而食補的方式更溫和,只要講究營養平衡,一般都不會出現問題。
二:熱愛運動
所謂「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等系統的機能,更能夠降低「富貴病」的風險,還能夠緩解心理壓力,調節情緒,是維持身心健康最積極有效的手段。
朱教授就是一位運動愛好者,她在年輕時就特別熱愛籃球、棒球等運動。她說「雖然現在不可能打球了,但是總有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運動方式,人只有動起來才會產生活力」。
三:興趣廣泛
在生活中我們不乏發現,那些長壽者大多都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對未嘗試的事物總是抱有好奇心,他們熱愛生命。這種人生觀為他們帶來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更容易健康長壽。
朱教授就是一個興趣特別廣泛的人,她不僅愛好運動,還喜歡唱戲、跳舞、演奏揚琴、吹口琴、玩俄羅斯方塊,作為醫生的她,非常熱愛生命。
四:清晨梳頭、睡前泡腳
朱教授更喜歡那些簡單的,不花錢的養生方式,然後持之以恆,她每天都會保持清晨梳頭,睡前泡腳的養生習慣。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朱教授每天起床後都會按摩頭皮並梳頭,這樣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有益心腦血管健康。另外,晚上泡腳也有促進血液循環、利於睡眠、促進代謝的好處。
事實上,養生不在於多類繁雜,而在於簡單、堅持,僅此而已。
五:要開心
朱教授認為各種疾病發病率的上升與現代人壓力過大、思慮過多有關。她認為,養生先養心,在學習各種養生方法之前,不妨先修身養性,讓自己每天保持開開心心,這才是最重要的養生手段。
如何養心呢?無非就是活在當下,懂得知足常樂,多過好今天、明天,不要總是想得太遠。
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像朱教授那樣了,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心理壓力,還能夠獲取到積極樂觀的心態。
感謝您的閱讀,浪費您"1"秒寶貴的時間,轉發自己圈子,家人和朋友可能需要,他們會感謝你,小編也謝謝您,祝您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