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有十位將領授予了大將軍銜。他們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等十位將領是大將軍銜。開國大將是僅次於元帥軍銜的一個級別。因此,能夠授予大將軍銜的將領也是戰功卓越的軍事家。儘管大將級別很高,但是在建國後,十位開國大將沒有一人擔任過國防部長。反而沒有軍銜的耿彪還成為我國唯一一位沒有軍銜的國防部長。雖然,開國大將裡,沒有擔任國防部長一職的,但是在總參謀長職位上,卻有三位開國大將擔任過這個職務。
可能熟知歷史朋友都知道,在建國後,十位開國大將都擁有自己的任務,如肖勁光負責建設我國海軍工作,許光達負責組建我國裝甲兵,陳賡大將在朝鮮戰場回國後,在接下來的時間,他負責創建哈軍工,並擔任首任校長。哈軍工的建立,使得我國軍事科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有羅瑞卿在建國後負責地方社會治安工作,任公安部部長。而張雲逸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上級將他派到廣西搞建設,一方面負責清剿廣西境內的殘餘兵力,以及主持剿匪工作。
然而,在開國大將裡,最先擔任總參謀長職位的是大將之首粟裕。要知道,總參謀長就是負責行軍打仗的,出謀劃策的,在古代稱之為軍師。因此,作為解放戰爭時期,軍事奇才的粟裕,在1954年被任命為總參謀長。在這個職位上,粟裕司令員幹了整整四年。
到了1958年,總參謀長一職交由黃克誠擔任。他在開國大將裡排名第三,雖說軍事指揮才能比不上粟裕,但是他擁有十分出色的戰略眼光。在解放戰爭時期,是第一個瞄準東北三省這塊肥沃的土地,也是第一個建議向東北進軍的我軍將領。正是因為黃克誠提出向東北進軍的想法,後來毛爺爺才下達了,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的戰略方針,「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從這就能看出,黃克誠是一位很有戰略眼光的將才。
到了1959年任職一年的黃克誠,由於被捲入了歷史特殊事件,他被撤銷一切職務。而下一任總參謀長,是由羅瑞卿擔任,他任職的時間還是蠻長的,長達六年。是開國十位大將裡,任總參謀長期間最長的一位,到1965年卸任。
除了以上這三位大將,在建國後擔任過總參謀長一職外,其他幾位都各自投入不同的工作崗位,共同建設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