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PI時隔9個月重回「2」時代
豬價漲幅連續12周下行
1.1 主要數據
5月CPI同比漲2.4%,符合市場預期,前值3.3%。
5月CPI環比下滑0.8%,前值下滑0.9%。
1.2 食品價格漲幅明顯回落,豬肉供給持續增加
5月CPI同比上漲2.4%,漲幅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為近14個月以來的最小的漲幅;環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CPI同比上升10.6%,較上月收窄4.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3.5%,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78個百分點,是帶動CPI下降的最主要因素。非食品CPI同比增速為0.4%,與上月持平。
從同比數據看,食品菸酒類價格同比上漲8.5%,影響CPI上漲約2.55個百分點。食品中,畜肉類價格上漲57.4%,影響CPI上漲約2.5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81.7%,影響CPI上漲約1.98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19.3%,影響CPI下降約0.43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8.5%,影響CPI下降約0.22個百分點。隨著生豬產能進一步恢復,豬肉供給持續增加,加之消費進入淡季,豬價漲幅已連續12周下行,未來豬肉價格漲幅仍會持續收窄。
5月CPI時隔9個月重回「2時代」,符合我們前期的預期。從整體的消費市場看,終端需求不足問題仍會比較突出,物價缺乏全面回升基礎,6月CPI將大概率維持在2.4%左右。綜合未來物價走勢及上年基數變化,下半年CPI漲幅將顯著低於上半年,不排除部分月份降到2%以內。全年CPI同比平均水平也將維持在3%以內。
2
油價回升帶動PPI環比改善
但通縮壓力短期仍將持續
2.1 主要數據
5月PPI同比降3.7%,較上月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
5月PPI環比降0.4%,前值-1.3%。
2.2 5月原油價格漲幅超60%,生產資料環比降幅收窄
從同比看,受去年對比基數略高影響,5月PPI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5.1%,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5%,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行業價格降幅均有所擴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57.6%,擴大6.2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24.4%,擴大4.6個百分點。
從環比角度看,5月PPI下降0.4%,較前值收窄0.9%。生產資料價格跌幅為0.5%, 縮小1.3 個百分點,貢獻約0.36%的PPI降幅;生活資料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貢獻0.07%的PPI降幅。從行業分項角度來看,石油天然氣開採價格環比從-35.7%增加至-9.1%,跌幅縮小26.6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環比從-9%增加至-4%,跌幅縮小5個百分點。5月國際油價漲幅超60%,同時國內中下遊工業品需求回升,使得PPI通縮壓力有所緩解。
短期PPI依然在負值區間但以企穩為主,長期價格動力仍需關注國內外需求以及國際油價恢復趨勢。國內方面,5月22日兩會表明財政增量傾斜基建,項目儲備與資金供給充足,重點基建項目基本全部復工,待財政資金撥款到位將推動基建需求帶動中下遊工業品價格。國際方面,需求端部分發達經濟體經濟重啟,供給端OPEC+減產協議落地兩者共同為PPI形成支撐。預計後期生產資料價格將出現觸底反彈,帶動PPI緩慢回升。
3
「五一」假期帶動消費回暖
網上零售增長勢頭強勁
3.1 主要數據
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73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8%,前值-7.5%。
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7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13.5%。全國網上零售額40176億元,同比增長4.5%,前值1.7%。
3.2 「五一」假期帶動消費回暖,服務消費逐步恢復
5月,受「五一」假期影響,全國社會零售較上月明顯回暖。其中,5月份商品銷售穩步回升,全國商品零售額2.9萬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3.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銷售中,近80%商品銷售恢復正增長。食品、飲料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6.7%。汽車商品銷售同比增長3.5%,增速為2019年6月以來最高值。5月份服務消費逐步恢復,全國批發、零售商務活動指數連續3個月在榮枯線以上,餐飲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2個月在榮枯線以上,住宿業商務活動指數自2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榮枯線以上。1-5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下降36.5%,降幅比1-4月收窄4.7個百分點。
3月份以來,我國消費市場持續逐月加快回暖,表明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我國消費市場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但同時,餐飲、住宿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較大,表明消費市場全面恢復仍面臨一定壓力。
3.3 網絡零售增長勢頭強勁,實物商品零售同比漲11.5%
1—5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40176億元,同比增長4.5%,比1-4月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3739億元,增長11.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7.0%和14.9%,穿類商品下降6.8%。
疫情發生以來,網上零售始終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帶動全國零售消費快速復甦。從消費結構看,網上零售佔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逐漸增加,消費轉型升級趨勢無可阻擋。在當前線下消費短期內難以大幅回暖的情形下,線上消費將成為社會零售的主要支撐。
4
PMI連續三月處於榮枯線之上
經濟弱企穩仍需更多政策支撐
4.1 主要數據
5月,製造業PMI指數為50.6%,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
5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環比回升0.4個百分點。
4.2 內需恢復強於外需,生產活動恢復較快
5月中國官方製造業PMI報50.6,略弱於預期的51.1,較前值50.8也稍有下降;表明製造業生產經營狀況雖較上月繼續改善,但擴張力度有所減弱。非製造業PMI報53.6,稍強於預期的53.5,較前值53.2也小幅升高,呈現加快恢復運營的勢頭,預示著經濟運行基本趨勢在向好發展。
需求端恢復,內需強於外需。從需求端看,5月新訂單指數為50.9%,較上月升0.7pct,需求端表現出積極的態勢。不過從外需方面,新出口訂單指數5月錄得 35.3%,依舊在較低水平,主要原因為海外疫情依舊在蔓延,外需仍較弱。從進口需求方面看,5月進口指數錄得45.3%,儘管環比回升1.4pct,不過還在榮枯線之下,我們認為海外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背景下相關進口產業鏈或受衝擊。生產端穩健。供給端方面,5月生產指數53.2%,錄得較高水平,從今年3月份開始,生產端實際上均表現強勁,恢復速度更快。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錄得57.9%,為今年以來最高點。
總體看,PMI連續三月處於榮枯線之上,體現在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背景下,經濟目前處於企穩擴張狀態。今年整體逆周期調節力度將較大,且隨著需求端不斷恢復,後續PMI繼續向好可期。不過,近期國內疫情小規模復發的趨勢值得重點關注,同時海外疫情依舊在不斷蔓延,其對外需及對國內相關產業鏈可能會帶來一些壓力。目前兩會已落幕,我們認為後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積極,為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活力,強化經濟弱企穩的基礎。
5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改善
基建、房地產投資短期有望回正
5.1 主要數據
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99194億元,同比下降6.3%,前值為-10.3%;
1-5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6.3%,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14.8%,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0.3%,前值分別為-11.8%、-18.8%、-3.3%。
5.2 基建、房地產投資復甦明顯,製造業投資不及預期
1-5月固定投資累計同比-6.3%,降幅較1-4月收窄4.0個百分點。從單月情況看,5月份投資增速繼續回升至3.9%。民間投資當月增速降幅也繼續收窄、幾近歸零,表明投資的內生動力正在持續恢復。
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6.3%,降幅比1—4月份收窄5.5個百分點。受益於施工強度提高和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應釋放,5月基建投資增速如期提升。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預算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3.75萬億元(同比+1.6萬億元),財政政策有望繼續對基建投資資金形成有力支撐,後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繼續上行。
1-5月份製造業投資降幅繼續收窄至-14.8%,製造業投資增速繼續回升,但整體復甦效果較弱,主要是受前期製造業需求較弱、企業盈利低迷拖累。
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繼續收窄至-0.3%,而5月份房地產投資當月增速繼續回升至8.2%。3月份以來房地產投資持續走強,離不開融資的支持,5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降幅繼續收窄至-6.1%。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暖的主要支撐。預計二季度末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
6
內外需不足難以支撐貿易復甦
短期貿易形勢仍嚴峻
6.1 主要數據
1-5月,我國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6496億美元,同比下降8.0%,前值為-7.5%;出口總額累計達8850億美元,同比下降7.7%,前值為-9.0%;進口總額累計達7636億美元,同比降8.2%,前值為-5.9%。
6.2 外需萎縮拖累出口,內需回升推動進口修復
5月以美元口徑計量的出口增速收於-3.3%,較前值大幅回落,由正轉負,超出市場普遍預。5月出口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有:前期積壓訂單的趕製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陸續交付,「補交貨」的效應開始遞減,國內復工復產基本恢復正常,製造業擴張力度仍然相對疲弱,對5月出口形成一定負面影響。此外,在當前疫情全球擴散的形勢下,外需疲弱對我國出口的衝擊仍將持續。
5月單月進口增速為-16.7%,增速較前值小幅下降。主要由於海外疫情對國際物流的衝擊影響持續,航運業仍面臨疫情的影響;此外,國內經濟尚在恢復期,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內需仍較疲弱。
整體來看,海外疫情短期內仍將持續擴散,外需難見好轉,出口方面仍將承壓。不過,當前中日韓共同提出加強區域貿易投資合作,有助於提升區域內經貿活力。進口方面,國內需求仍處於復甦階段,受國際物流資源緊缺及國內疫情反彈的影響,進口市場復甦仍有不小阻礙。
7
M1再創新高
企業存款多增支撐M2維持高位
7.1 主要數據
5月,M1規模為58.1萬億元,同比增長6.8%,前值為5.5%;
5月,M2規模為210.0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前值為11.1%。
7.2 房地產銷售加快帶動M1創新高,財政存款多增拖累M2上行
M1同比增速6.8%,較上月上行1.3個百分點,是2018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2020年1月以來,M1 同比增速持續回升。這反映了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2020年以來社融增速穩步上升,企業融資環境改善,進而帶動企業活期存款增長;另一方面,疫情高峰過去後,前期積壓的購房需求開始釋放,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使居民存款向企業存款的轉化加快
5月M2增速與上月持平,表明當前貨幣市場流動性仍保持寬鬆狀態。疫情期間央行貨幣政策依然維持寬鬆,呵護流動性較為積極,疊加定向降準落地和再貸款、再貼現1.8萬億額度逐步落地,支持了商業銀行信用派生能力,信貸投放的力度較強。企業存款增加 8054 億元,是M2增速維持高位的主要因素。不過,5月專項債大規模發行導致財政存款增加1.31萬億元,同比多增 8251 億元,是M2增速未能進一步走高的原因。
8
社融存量增速持平高位
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改善
8.1 主要數據
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9萬億元,同比多增1.48萬億元。
5月,社融存量餘額為268.4萬億,同比增速為12.5%,前值為12.0%。
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55萬億,同比多增3647億。
8.2 企業中長期貸款明顯改善,消費復甦推動居民短期貸款增加
5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19萬億元,同比多增1.48萬億元,帶動社融餘額同比增12.5%,增速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1-5月新增社融規模累計17.4萬億,較2019年同期的12.0萬億多增了5.4萬億。
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55萬億,同比多增3647億,企業中長期貸款即是主要支撐。從結構來看,5月新增企業貸款8459億元,同比多增3235億元。其中,企業短期貸款增加1211億元,同比多增2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5305億元,同比多增2781億元,為企業部門信貸貢獻了較大的增量;票據融資增加1586億元,同比增加454億元。從企業角度來看,中長期貸款增量及票據融資增量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央行出臺一系列的政策致力於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推動融資利率下行,維持企業資金鍊的運轉。從居民端來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43億元,同比多增41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81億元,同比多增433億,表明居民消費在不斷復甦。
在當前積極政策支持下,實體經濟正處於復甦的關鍵階段,4月以來央行定向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持續引導金融機構下調LPR推動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總體來看,貨幣政策「放水養魚」的基調不會變,寬貨幣政策逐漸向寬信用政策傳導,企業的信貸活動有望逐步恢復。此外,考慮到海外疫情對於下半年外需的影響,以及下遊需求復甦節奏相對緩慢,今年貨幣政策整體仍將維持寬鬆。
免責聲明
本資訊/簡報僅供喆安(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內部使用。相關信息來源於市場已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證。本號原創資訊/簡報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作者本人於發布本資訊/簡報當日的判斷,同時本公司對本資訊/簡報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在任何情況下,本資訊/簡報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亦不為該機構之客戶因使用本資訊/簡報或資訊/簡報所載內容引起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資訊簡報版權屬於原創作者及本公司所有,未經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商業形式翻版、複製、發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