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就因為一個日本少壯派大佐,我們的張大帥一命嗚呼

2020-12-16 菜鳥歷史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具爭議性人物,張作霖的確是依靠日本人的支持才控制了東三省。特別是在1925年11月,奉系著名將領郭松齡因為張作霖對南方革命軍用兵不滿而與馮玉祥約定起兵反張。當時奉軍的精銳都在郭松齡手上, 情急之下,張作霖只好向日本人求援,後在關東軍的幫助下成功平定郭松齡。此舉使自認為對其「有恩」的日本人更覺得張作霖應該聽命於他們,對張作霖的所作所為更是處處指手畫腳。

張作霖

其實張作霖並不甘心去做日本人的愧儡,他一反日本人「滿洲保全」的主張,開始積極參與關內的軍閥混戰,其勢力最大的時候甚至擴張到上海一帶。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北洋軍閥政權最後一任統治者。 羽翼斬豐的張作霖愈來愈對日本的橫加幹涉表現不滿。明裡不敢反對,暗地裡卻小動作不斷,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陽奉陰違」。更讓日本人生氣的是,這個土老帽張大帥竟然試圖逐漸擺脫日本的控制,做出自建鐵路,與英、美親近等一 系列的「不法」舉動,在土地權等關鍵問題上更是裝聾賣傻,毫不讓步。日本對張作霖逐漸由希望變成不滿乃至失望。

軍閥

1927年4月,田中義一內閣上臺後,就開始多次向張作霖強索滿洲地區的鐵路權,逼張解決所謂的「滿蒙懸案」 。田中的威逼激起了東北民眾的反日怒潮。1927年9月4日,瀋陽有兩萬人參加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高呼「打倒田中內閣」。在此情況下,張作霖未能答應日本在「滿蒙」築路、開礦、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並有所抵制,這更為日本所不能容忍。日本關東軍則斷定,東北民眾的反日活動均系張作霖幕後指使,對他恨之入骨的關東軍從此開始密謀除掉張作霖。

關東軍

在此之前,一直不顯山露水的關東軍開始逐漸走上歷史前臺。關東軍被日本人驕傲地稱為「皇軍之花」,這支部隊的歷史要追溯到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取勝之後,中國東北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俄國被迫把南滿鐵路的權益交割給日本。這麼長一段鐵路,沒人保護怎麼行?日本馬上以保護南滿鐵路權益為藉口,成立了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這就是後來關東軍的前身。由此看來,這關東軍起初不過就是個車站派出所,最多也就是個鐵路公安處的貨色而已。當時日本在其控制的東北地區設置了「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才叫作「關東軍」。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關東軍便開始了盤踞中國東北長達40年之久的罪惡歷史。

731

最初,這支部隊歸關東都督府指揮。1919年,為了提升關東軍的地位,日本撤銷關東都督府,設立了權限較小的關東廳,並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組建了關東軍司令部, 統帥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軍各部,關東軍從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揮,與當時日本的朝鮮軍、中國臺灣軍、中國駐屯軍並列,其獨立性也大大增強。由於當時的朝鮮中國臺灣相對穩定, 只有東北最有可能鬧出事來,在此工作可謂「前途遠大」, 因此致力於「解決滿蒙問題」的許多日本少壯派軍官就紛加入這支部隊中。 文人做事,瞻前顧後,說了不做:武人做事,雷厲風行,做了再說,針對張作霖所策劃的暗殺事件,其組織者就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大佐。名字念起來物口,但這個河本大作確實也就是大佐的命。抗戰結束後,選脫了審判的河本跑到閻錫山手下效力,太原解放之後被解放軍俘虜,直到病死在戰犯管理所軍街還是大佐,20多年一點 「進步」都沒有。

河本大作

早在1928年初,河本便開始密謀刺殺張作霖。河本曾經說:「貫徹基本國策解決滿蒙問題是我生的夙願, 對於親日的中國軍閥能利用的時候就利用,不能利用的時候就設法消滅。」在4月18日寫給摯友磯谷案介的密信中,河本就直言不諱地透露了「幹掉」張作霖的計劃和決心。為此,他精心選擇了京奉、南滿兩鐵路交會處的皇姑屯,並安排獨立守備隊第四中隊中隊長東宮鐵男大尉、第二大隊隊長神田泰之助中尉和朝鮮軍桐原貞壽工兵中尉負責實施,以200公斤烈性炸藥為張作霖布下了「必死之陣」。

皇姑屯

1928年,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發起進攻,張作霖所部奉軍全線崩潰。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乘坐曾經屬於慈禧太后的豪華列車返回東北,行駛至皇姑屯時,關東軍引爆了預先埋好的炸藥。張作霖這位亂世梟雄被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

相關焦點

  • 張作霖給日本人題字,卻故意改了一個字,不料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在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首先宣布了中立立場,但不久之後,發現戰爭的形勢越來越對日本有利,便立即改變立場,拜在日本的門下,依靠日本的支持迅速崛起。成了東北最大的軍閥。所以人們就叫「張大帥」,「東北王」。起初,日本人只是視張作霖為中國東北的日本傀儡,希望張作霖以東北人的威信,一心一意地維護日本在東北的統治,當然,日本也給了張作霖許多好處,尤其是在錢槍方面從不心疼,這就是張作霖在東北做大的原因。但是到了後來,張作霖也不甘心只做日本人手裡的棋子,同時他也看到了日本人在東北大行其道,一股愛國心在張的心中逐漸升起。
  • 民國大案——皇姑屯事件
    爆炸後沒多久,很多人都匆匆忙忙地趕到現場,奉天省長劉尚清也來了,神色很是吃驚,而此時,正在屋頂用望遠鏡觀看的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嘴角帶著笑從屋頂上走了下來,這件事,便被稱為皇姑屯事件,火車車廂裡坐的,正是奉系軍閥「東北王」——張作霖!
  • 張作霖皇姑屯被炸而亡,大帥府是如何做到讓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皇姑屯事件爆發後,張作霖在那天就去世了。他死亡的消息立馬就被封鎖起來。張府在17天後才發布了張作霖逝世的消息。張作霖死的消息之所以能掩夠蓋真相不被日本人察覺出來,原因是與一個女人有關,她是張作霖的第五房太太,也被稱為壽夫人。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致電全國人民撤出北京並返回東北,但他仍然是中華民國三軍大元帥。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其實在抗戰劇中,最常見的日本軍官就是大佐,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大佐,那你知道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嗎?你知道為什麼有人說寧當大佐不當少將嗎? 但這次改良並未持續多久,日本真正實行軍銜制是在明治維新之後了,當時日本天皇在伊藤博文的建議下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並在軍隊中實行「六等十六級」的軍銜制,自上而下分別是:元帥,將軍,佐官,尉官,準中士,下士和士兵,侵華戰爭中的日本軍官主要是將軍,佐官和尉官,每一級又細分為:大、中、少三個等級。
  • 皇姑屯事件始末:日本談判代表暗示張作霖,你回不了關外
    文/馮玄一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在乘坐火車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的三洞橋時,遭到了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襲擊。張作霖當場被炸成重傷,在被送回瀋陽後不久死去。這起案件發生在皇姑屯站以東,歷史上稱之為「皇姑屯事件」。
  • 回到皇姑屯事件現場:火車被炸成碎片,張作霖的喉嚨被炸出一個洞
    張作霖早就聽說了日本人要暗殺他的陰謀,並做了一些準備。六月二日下午,張作霖決定讓他最喜歡的壽夫人和她的僕人先通關。至於她什麼時候走,張作霖沒有告訴她。次日凌晨1時10分,張作霖一行出現在北京前門東站。這是張作霖的應對方式,趁著夜色出門。張作霖專列據說是由慈禧太后御用專列改造而成,共有20節車廂。
  • 二戰時,日本兵夢寐以求的「大佐」一職,到底是多大的官?
    但是二戰時的日本兵卻不一樣,他們最想當的不是將軍,而是日本「大佐」。經常看抗日劇的朋友會發現,日本軍官裡「大佐」這個角色經常出現,而且出現次數都比較多,劇中他們的權利好像都很高,那麼日本大佐這個官究竟有多大呢?
  • 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實際權力很大,到底能擔任什麼官職?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日本軍隊的將官。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大佐軍銜。在各種影視劇中國,經常出現大佐、中佐之類的軍銜。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大佐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官職,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這一軍銜,大佐軍銜能夠擔任什麼官職呢?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是什麼級別的軍官?
    大佐是日寇的一種軍銜。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當於陸軍上校。二戰後,日本於1950年開始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海,空三軍,稱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其幹部仍為將,佐,尉,三等九級。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導語: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我們知道,抗日劇具有一定的愛國教育意義,多少都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一些情況。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在日軍隊伍中,有很多日本士兵都想要成為大佐,那大佐是多大的官?原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已經開始決定要全面地學習西方制度和文化,甚至連軍銜制度也直接用到了自己國家的體制當中。
  • 皇姑屯事件中,兩個「神秘人」提前下車躲過一劫,他們分別是誰?
    在近代的東北地區,有一個叫做張作霖的軍閥,雖然後人對他有不少的詬病,但他也確實是一個人才,當得起「梟雄」這一稱號。 但是在1928年的一天,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在這一次事件中去世了。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到底是什麼軍銜?是多大的官?
    這一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許多的抗日電視劇已經變得十分脫離歷史了。電視裡有許多的日本軍官都被稱為大佐,這個大佐是何軍銜呢?是否符合真實的歷史原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根據世界上各個國家對軍銜的劃分習慣,我們可以將軍銜,大概分成三類:尉官、校官以及將官。這其中並沒有佐官這個軍銜,那麼佐官這個軍銜是不是就是不存在的呢?
  • 二戰時的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例如:團長屬於少將級別,大佐假如是師長的參謀,那麼職務就高於這個少將團長。因此,日軍當中不少軍官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就不難理解了。其實從這一點上來看,這個職務有點像中國古代的欽差。中國古代的欽差,本身官品可能並不大,只是因為代表了皇帝,所以見官自動大一級。 在二戰時期,日軍的軍銜分為六等十六個級別。六等分別是:將、佐、尉、準士官、下士、兵。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 他製造皇姑屯事件,還寫本書叫《我殺死了張作霖》,最後死於獄中
    他是當時關東軍的高級參謀,親手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當時正在列車上的張作霖。為什麼河本大作要計劃謀殺張作霖呢?是因為張作霖觸及到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實際利益。1928年,國民政府發動了第二次北伐,張作霖在蔣介石的步步逼迫下,不得不選擇離開北京,回到自己的老巢-東北。
  • 日本大佐是什麼軍銜,可以指揮多少人?相當於我國什麼級別軍官?
    在愛國電視劇《亮劍》中,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李雲龍率領著他的戰隊擊斃了日本大佐,並且擊退了日軍。這一個片段讓不少人感到熱血沸騰。那麼,肯定也有一些人感到好奇,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呢?因為實際上,在古代的時候,大部分國家採用的都是我一開始所說的軍官制度,這種制度的特點就是普通士兵是沒有等級分別的,軍銜制度有別於它的不同就是,加入了普通士兵的軍隊等級。這與原來比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創新了。關於這套制度,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表示,路易十四國王能夠戰無不勝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得益於他們十分完善的軍銜制度。
  • 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
    聽到大佐這個名號,第一印象就是能當上大佐的人應該是一個官職不低的人,那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大佐是日本二戰時期軍隊職稱中特有的一個軍銜,如果按軍銜的排名來算,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而且日本大佐在軍隊中權力並不小,基本上一個師的參謀長就由大佐擔任,這就表示日本大佐相當於將官的存在。在抗日劇中都能發現,往往都是由大佐出謀策劃,當出了事,通常由大佐解決,超級囂張。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可以在戰爭劇裡發現「大佐」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軍銜。
  • 二戰中大佐是什麼軍銜,有多大權力?網友:原來這麼大的官!
    抗日劇中統領日軍指揮作戰的人常以「某某大佐」的稱呼出現,我們都知道「大佐」是一個軍職,但是通常來說我們更熟悉西歐式軍銜,那麼就軍銜來說大佐算什麼等級呢?軍銜原本是在西歐資產階級與封建主義鬥爭的過程中隨著西歐常備軍的壯大而逐漸形成的軍事等級制度,後受用於世界大多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