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具爭議性人物,張作霖的確是依靠日本人的支持才控制了東三省。特別是在1925年11月,奉系著名將領郭松齡因為張作霖對南方革命軍用兵不滿而與馮玉祥約定起兵反張。當時奉軍的精銳都在郭松齡手上, 情急之下,張作霖只好向日本人求援,後在關東軍的幫助下成功平定郭松齡。此舉使自認為對其「有恩」的日本人更覺得張作霖應該聽命於他們,對張作霖的所作所為更是處處指手畫腳。
張作霖
其實張作霖並不甘心去做日本人的愧儡,他一反日本人「滿洲保全」的主張,開始積極參與關內的軍閥混戰,其勢力最大的時候甚至擴張到上海一帶。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北洋軍閥政權最後一任統治者。 羽翼斬豐的張作霖愈來愈對日本的橫加幹涉表現不滿。明裡不敢反對,暗地裡卻小動作不斷,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陽奉陰違」。更讓日本人生氣的是,這個土老帽張大帥竟然試圖逐漸擺脫日本的控制,做出自建鐵路,與英、美親近等一 系列的「不法」舉動,在土地權等關鍵問題上更是裝聾賣傻,毫不讓步。日本對張作霖逐漸由希望變成不滿乃至失望。
軍閥
1927年4月,田中義一內閣上臺後,就開始多次向張作霖強索滿洲地區的鐵路權,逼張解決所謂的「滿蒙懸案」 。田中的威逼激起了東北民眾的反日怒潮。1927年9月4日,瀋陽有兩萬人參加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高呼「打倒田中內閣」。在此情況下,張作霖未能答應日本在「滿蒙」築路、開礦、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並有所抵制,這更為日本所不能容忍。日本關東軍則斷定,東北民眾的反日活動均系張作霖幕後指使,對他恨之入骨的關東軍從此開始密謀除掉張作霖。
關東軍
在此之前,一直不顯山露水的關東軍開始逐漸走上歷史前臺。關東軍被日本人驕傲地稱為「皇軍之花」,這支部隊的歷史要追溯到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取勝之後,中國東北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俄國被迫把南滿鐵路的權益交割給日本。這麼長一段鐵路,沒人保護怎麼行?日本馬上以保護南滿鐵路權益為藉口,成立了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這就是後來關東軍的前身。由此看來,這關東軍起初不過就是個車站派出所,最多也就是個鐵路公安處的貨色而已。當時日本在其控制的東北地區設置了「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才叫作「關東軍」。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關東軍便開始了盤踞中國東北長達40年之久的罪惡歷史。
731
最初,這支部隊歸關東都督府指揮。1919年,為了提升關東軍的地位,日本撤銷關東都督府,設立了權限較小的關東廳,並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組建了關東軍司令部, 統帥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軍各部,關東軍從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揮,與當時日本的朝鮮軍、中國臺灣軍、中國駐屯軍並列,其獨立性也大大增強。由於當時的朝鮮中國臺灣相對穩定, 只有東北最有可能鬧出事來,在此工作可謂「前途遠大」, 因此致力於「解決滿蒙問題」的許多日本少壯派軍官就紛加入這支部隊中。 文人做事,瞻前顧後,說了不做:武人做事,雷厲風行,做了再說,針對張作霖所策劃的暗殺事件,其組織者就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大佐。名字念起來物口,但這個河本大作確實也就是大佐的命。抗戰結束後,選脫了審判的河本跑到閻錫山手下效力,太原解放之後被解放軍俘虜,直到病死在戰犯管理所軍街還是大佐,20多年一點 「進步」都沒有。
河本大作
早在1928年初,河本便開始密謀刺殺張作霖。河本曾經說:「貫徹基本國策解決滿蒙問題是我生的夙願, 對於親日的中國軍閥能利用的時候就利用,不能利用的時候就設法消滅。」在4月18日寫給摯友磯谷案介的密信中,河本就直言不諱地透露了「幹掉」張作霖的計劃和決心。為此,他精心選擇了京奉、南滿兩鐵路交會處的皇姑屯,並安排獨立守備隊第四中隊中隊長東宮鐵男大尉、第二大隊隊長神田泰之助中尉和朝鮮軍桐原貞壽工兵中尉負責實施,以200公斤烈性炸藥為張作霖布下了「必死之陣」。
皇姑屯
1928年,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發起進攻,張作霖所部奉軍全線崩潰。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乘坐曾經屬於慈禧太后的豪華列車返回東北,行駛至皇姑屯時,關東軍引爆了預先埋好的炸藥。張作霖這位亂世梟雄被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